知識梳理
文言文閱讀中的翻譯句子題,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將要翻譯的文言句子以詞為單位切分開來,審清句中重要的語法現(xiàn)象,然后將句中的重要詞語和語法現(xiàn)象一一標注清楚。第二步,給句中的重點字組詞,可嘗試多組幾個,然后分別代入,看哪一個最恰當。第三步,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將解釋出來的詞義連綴成句。
需要注意的是,翻譯時要做到語句通順,沒有語病,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具體而言,要做到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做到字字落實,遵循翻譯五原則:留、換、刪、補、調。
①留,指有的內容不用翻譯,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包括人名、地名、國名、年號、朝代、官職、典章制度等專有名詞,均可保留原文,不做翻譯。
②換,指用現(xiàn)代的雙音節(jié)詞語替換古代漢語中的單音節(jié)詞,或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通假字需要先換成本字再進行翻譯。
③刪,指刪去文言文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包括句首發(fā)語詞、結構助詞、語氣助詞、個別只起語法作用的連詞等。
④補,指增補原文省略句中被省略的部分。如表示人稱的代詞、賓語、兼語等。
⑤調,指文言文中的某些特殊句式要按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調整,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等,翻譯時要調整為現(xiàn)代漢語的順序。
真題回放
(2022年黑龍江牡丹江、雞西地區(qū)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醉翁亭記
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句子。解答時一定要回到語境當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運用“留”“換”“刪”“補”“調”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做到詞達句順。重點詞語“意(心意,情趣)”等要正確理解。
參考答案: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p>
(2022年江蘇宿遷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王輿,合淝人。輿初為小校,從周本攻危全諷①。臨戰(zhàn),本視賊水柵②,部分諸將,指旁山頭一小營,謂輿曰:“爾往為我取彼。”輿唯唯③,而色不欲行。本曰:“爾憚往耶?”輿曰:“公必不以輿為不武,請得此柵破之,舍而趨彼何為?”本大喜曰:“爾亦知此為必爭之地耶?吾本自行,今為爾功,勞而遣之。”輿乘輕舟,襲破其前鋒,遂排柵入,諸軍繼進,賊大潰。
與監(jiān)軍甄廷堅不相得,會廷堅被誣告有貳志,烈祖④遣使械⑤廷堅。輿刺知之,密告廷堅,因為謀曰:“今獨可即日乘輕舟,歸闕待罪,毋與中使⑥遇?!蓖钥謶?,不暇為他謀,即從其計。至金陵,遇赦得免。
輿少從軍攻潤州,為巨弩所射,中右耳。矢自左耳出,又中旁一人,猶立死。輿扶歸營,臥百余日,復起,耳至老不聵,亦無瘢痍⑦。攻潁州,倚營門,仗劍驅士卒登城。城上機石發(fā),中營門及鎧之半,皆糜碎,而輿不傷,莫不異之。
(選自陸游《南唐書》,南京出版社,有刪節(jié))
〔注〕①周本、危全諷:均為人名。②柵:設置水寨時插在水中的木樁。③唯唯:應答聲。④烈祖:指南唐皇帝李昪(biàn)。⑤械:特指枷鎖、鐐一類的刑具。此處作動詞。⑥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⑦瘢痍(bān yí):創(chuàng)傷后留下的瘢痕。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輿少從軍攻潤州,為巨弩所射,中右耳。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句子。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換”“刪”“補”“調”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做到詞達句順。重點詞語“從軍(跟隨軍隊)”“中(射中)”“為……所(表被動)”等要正確理解。
參考答案:王輿年少時跟隨軍隊攻打潤州,被巨大的弓弩射傷,射中右邊耳朵。
牛刀小試
1.閱讀文言文,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畫線句子。
河中石獸
◎〔清〕紀 昀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答:
2.閱讀文言文,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畫線句子。
朱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治產(chǎn)業(yè),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后數(shù)歲,買臣隨上計〔注〕吏為卒,將重車至長安,詣闕上書,書久不報。待詔公車,糧用乏,上計吏卒更乞丐之。會邑子嚴助貴幸,薦買臣。
后買臣坐事免。常從會稽守邸者寄居飯食。后拜為會稽太守,買臣衣故衣,懷其印綬,步歸郡邸。直上計時,會稽吏方相與群飲,不視買臣。買臣入室中,守邸與共食,食且飽,少見其綬。守邸怪之,前引其綬,視其印,會稽太守章也。守邸驚,出語上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誕耳!”守邸曰:“試來視之?!逼涔嗜怂剌p買臣者入內視之,還走,疾呼曰:“實然!”坐中驚駭,白守丞,相推排陳列中庭拜謁。買臣徐出戶。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皆報復焉。
〔注〕上計:戰(zhàn)國奏、漢時稱地方官年終向國家匯報情況為上計。
(選自《漢書·朱買臣傳》)
守邸怪之,前引其綬,視其印,會稽太守章也。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