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文學作品中女紅民俗的審美意蘊

      2023-05-30 08:34:13桑莉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11期
      關鍵詞:女紅民俗勞動

      【摘要】 古今文學作品中的女紅民俗書寫,既呈現(xiàn)了女性勤勞賢淑的婦德傳統(tǒng),也反映了女性對因襲命運的認同與接受,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社會對女性之“美”的認知和理解,展示了女性通過女紅民俗表達情感、建構關系、重拾自信和尋找自我的表達方式,呈現(xiàn)出獨特的審美意蘊。

      【關鍵詞】 女紅;小說;民俗;勞動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11-004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1.015

      民間風俗,簡稱民俗,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chuàng)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1]。中國女紅自產(chǎn)生之日起,便與民間大眾的生活密切相連,歷經(jīng)漫長的發(fā)展傳續(xù),其內(nèi)涵早已超出了物質(zhì)與技術層面的現(xiàn)實功用價值,成為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內(nèi)容,特別是在一些關乎民眾生活習慣、人生儀禮等內(nèi)容的社會制度民俗,關乎人們勞動生產(chǎn)、社會活動等內(nèi)容的歲時節(jié)日民俗,以及民間娛樂習俗和民間信仰等方面,女紅勞動與民間風俗常常相互影響、相互推動,在相互纏繞與融合的關系中,不斷演化為獨特的女紅民俗。本文即以此為研究對象,通過梳理古今文學作品中的女紅民俗書寫,探究其豐富獨特的審美意蘊。

      一、古代女紅民俗書寫中的生活趣味

      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自古就有許多作家對女紅與民俗之間的關系予以關注和呈現(xiàn)?!对娊?jīng)·豳風·東山》中,“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盵2]即通過描寫母親為出嫁的女兒盤扎繩結的女紅行為,反映了“結縭”的女紅婚儀民俗?!对娊?jīng)·小雅·斯干》言:“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盵3]即言女孩出生時,要送給她紡錘之類的女紅之物,反映了民間的慶生習俗。唐代林杰《乞巧》詩:“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盵4]則以女性對月穿針引線以祈求擁有一雙巧手的女紅場景,呈現(xiàn)了農(nóng)歷七月初七乞巧節(jié)的歲時節(jié)日民俗。唐代李德?!而x鴦篇》:“夜夜學織連枝錦,織作鴛鴦人共憐。”[5]則又通過描寫閨中女性縫制鴛鴦被的女紅勞動,暗示了古代女性婚前需要苦學女紅,以便將來出嫁時為自己縫衣制被的生活習俗。而唐代孟郊《結愛》則直接以古代女紅編結活動入詩:“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離別,千回結衣襟。結妾獨守志,結君早歸意。始知結衣裳,不如結心腸。坐結行亦結,結盡百年月?!盵6]生動展示了男女之間以編制心結表達愛情的生活習俗。宋代蘇軾《浣溪沙·端午》則寫道:“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7]通過描寫女性在端午節(jié)編結五彩繩的女紅活動,表現(xiàn)了辟邪祈福納吉的歲時節(jié)日民俗。而明清小說中常見的縫制香囊、刺繡荷包、饋贈繡帕等女紅書寫,也反映了男女之間以女紅物件表達愛情的生活習俗。古代作家通過書寫與民俗有關的各種女紅活動,生動呈現(xiàn)了不同時代背景和不同地域環(huán)境中多姿多彩的風土人情與豐富多元的女性生活,同時,這些女紅活動的民俗色彩也使作家在塑造人物、表現(xiàn)人物性格等方面獨具魅力。

      二、現(xiàn)代女紅民俗書寫中的反思意味

      相較于古代文學作品中作家更注重對女紅“婦德”與“艷情”內(nèi)蘊的發(fā)掘與呈現(xiàn),“五四”時期,“人”與“女性”的發(fā)現(xiàn),有力推動了作家對包括女紅在內(nèi)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的重新審視和反思。從這一時期開始,女紅中所包蘊的“婦德”“婦職”等父權文化內(nèi)涵逐漸走向瓦解,傳統(tǒng)女紅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斷呈現(xiàn)出與以往不同的“現(xiàn)代”面目。“五四”時期作家對女紅的書寫主要體現(xiàn)在對女紅題材“反封建”意義的發(fā)掘、對女紅和“新女性”人格建構關系的察視以及女紅對現(xiàn)代家庭建設的影響等方面,代表作品有凌叔華、冰心、廬隱、馮沅君等創(chuàng)作的一些“家庭小說”。例如凌叔華《繡枕》中,通過描寫女紅刺繡與傳統(tǒng)女性賢良淑德品格之間由相互“映證”到女紅所具有的封建性別規(guī)約色彩的突然消解和打破,生動呈現(xiàn)了現(xiàn)代文明對傳統(tǒng)女性生活的沖擊,以及現(xiàn)代女性解放與普通“閨閣”女性生活之間依舊存在的遙遠距離。而同樣的女紅素材,在冰心小說中又表現(xiàn)出不同功能。無論是《兩個家庭》中,新女性亞茜在新式家庭生活中依舊堅持的為孩子織襪子一類的女紅行為,還是《別后》中,穿紫衣的姊姊宜姑愉快忙碌地剪紙花,作家都著力凸顯了傳統(tǒng)女紅對新式家庭秩序與溫暖家庭氛圍的建設性意義,以及女性在女紅活動中所獲得的精神愉悅。在冰心小說中,女紅內(nèi)涵與沉重辛苦的傳統(tǒng)女性“婦職”已經(jīng)明顯不同,其對女紅行為的著意凸顯與強調(diào),也并非是對傳統(tǒng)封建家庭秩序的簡單認同和倡揚,而是其對此時期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舊家庭向新家庭生活的轉(zhuǎn)換所進行的有益思考與探索。冰心通過傳統(tǒng)女紅所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溫和的女性解放觀,充分反映了現(xiàn)代婦女解放初期,女性人格建構與成長的真實境遇,從而使尋求個體解放的新女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像《兩個家庭》中陳太太那樣,因為盲目追求婦女解放和建設新家庭而陷入夫婦失和、生活混亂不堪的“窘境”。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比較獨特和重要的女紅書寫主要體現(xiàn)在魯迅、柔石、王魯彥、吳組緗等作家創(chuàng)作的一批“鄉(xiāng)土小說”中,例如《菊英的出嫁》《箓竹山房》《為奴隸的母親》等。這類小說“以西方文化作為參照系,對本土文化進行的歷史觀察與反思”[8],在女紅書寫方面,多通過呈現(xiàn)女紅濃郁的“婦職”內(nèi)涵來反映父權制意識形態(tài)對女性身心的戕害。例如《箓竹山房》中,精于女紅的二姑姑因為善繡蝴蝶而獲得愛情,但也因女紅所隱含的賢良婦德而使自己墜入到“陰陽婚”的不幸中,女紅在此作品中被作家巧妙設置為造成女性悲苦命運的“導火索”,進而揭露和控訴了封建禮教對女性人格的壓抑與摧殘。另外,沈從文《蕭蕭》、王魯彥《菊英的出嫁》等小說中也以各種女紅民俗書寫,反映了底層女性仍舊因襲的封建傳統(tǒng)生活方式。

      三、當代女紅民俗書寫中的生存況味

      當代文學作品中的女紅民俗書寫,主要指向與地域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的日常女紅、民間歲時節(jié)日女紅以及生育、婚儀和喪禮中的人生儀禮女紅。為了凸顯女性對因襲命運的認同與接受,作家常常會借助日常生活中的這些家庭女紅習俗,將女性置于獨特的民俗氛圍中,在賦予現(xiàn)實生活濃郁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之時,使人物的生存況味更加深邃與厚重。

      王伶小說《塔合曼女人的五月》中,作家多次寫到塔吉克族女性在冬季為嬰兒縫制衣裳和綴滿珠子的花帽的民俗:“塔吉克族女人把給未出生的嬰兒縫制花帽,看作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她們洗凈了手,盤腿坐在氈炕上,縫啊縫,與羊兒一起咀嚼那漫長又短暫的幸福時光,與羊兒一起回顧那些已逝的或悲傷或快樂的事。”[9]這一女紅民俗事實上已經(jīng)超越了“縫制花帽”這種單純的女紅活動,而轉(zhuǎn)化為塔吉克族女性對這一習俗所隱含的女性命運的追溯與傳續(xù),正因為此,小說中古蘭丹姆的母親會堅持每年春天坐在石屋里,縫制花帽,并在這種堅持里,放棄了年輕時的美好愛情,黯然接受了命運對她的安排。而多年以后,和她一樣曾經(jīng)憧憬美好愛情和嶄新生活的女兒古蘭丹姆,也開始了對“縫制花帽”習俗的認同:“樹枯了,草黃了,雁去了。古蘭丹姆換上母親的寬大裙子,像母親從前那樣,盤腿坐在氈墊上,開始縫一頂金絲絨的小花帽。從一個晨昏縫到另一個晨昏,永遠沒有疲憊的時候。她算了算,來年五月,她將跟高原上眾多女人一起,跟她家圈里的母羊一起,生產(chǎn)。生孩子同產(chǎn)羊羔一樣,永遠是高原上的一件大事?!盵10]

      而王華小說《花村》也以同樣溫情憂傷的筆調(diào)書寫了仡佬族女性出生和出嫁時,都要在衣服上繡花的女紅民俗,這些繡制的“花朵”暗示了女性被固化的命運。王梓夫小說《幕僚》則通過對模陽女性制作“面花”手藝的細致描寫,有力呈現(xiàn)了女性被“規(guī)約”的命運:“女孩兒剛會走路就學做饃饃是靠做出來的。一團面在女兒家的手里揉來揉去,揉成了她們身體的一部分也化成了她們靈魂的一部分?!盵11]小說中那些與女性生活密切相關的女紅民俗,總是更容易表現(xiàn)出女性“一成不變”的命運。作家通過女紅民俗書寫,在反映當代女性生存境遇的同時,也將那些具有濃厚傳統(tǒng)之蘊的古老民俗再次納入到現(xiàn)代文學敘事體系中,通過女紅民俗觀照當代女性的現(xiàn)實生活和潛在意義,使民俗傳統(tǒng)從原初事象還原為現(xiàn)代生活實踐[12],進而在古今文化交織中,實現(xiàn)對女性沉重命運和重復性生存狀態(tài)的描摹與言說。

      另外,當代作家還善于描寫鄉(xiāng)村婚儀民俗中的女紅活動,例如,女性出嫁時,家中親人要為其縫制婚服、喜被,待嫁的女性在定親后要為未婚夫制鞋做襪,舉行婚禮時,女性會剪窗花張貼于婚房墻壁與門窗上,以助興與辟邪等。這些女紅民俗在呈現(xiàn)當代女性豐富生活的同時,也成為女性表達情感、建構關系、重拾自信和尋找自我的重要方式。向春小說《西口外》中,按照婚儀民俗,為了給兒子準備相親的“見面禮”,劉寡婦決定染布:“做這件事情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花結子要打得均勻,拆開以后每一朵花都一模一樣,像是機器印的。劉寡婦是那樣的專注,她挑亮胡油燈,睜大已經(jīng)昏花的眼睛,像當年給自己做嫁妝那樣興奮?!盵13]小說中的劉寡婦在多年撫育兒子的辛苦生活中,早已將真實的自我和內(nèi)心情感深深掩埋,當其根據(jù)相親習俗再次“染布”時,竟深深體驗到一種重返青春的“興奮”,她的身份也仿佛從“母親”又回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于是她的生命因為“染布”再次煥發(fā)出勃勃生機。陳啟文小說《仿佛有風》,則通過描寫待嫁的女性為意中人或未婚夫做繡鞋的婚儀民俗,生動呈現(xiàn)了成長中的少女對愛情與婚姻的懵懂感知:“湖鄉(xiāng)的妹子,中意了哪個男孩,就會給他做一雙千層底的鞋子,任他走到哪里,就再也走不出這女子小小的手心了。”[14]付秀瑩小說《舊院》則更加詳細地書寫了女性定親后要為未婚夫繡鞋墊的婚俗:“我們這個地方,男女定親以后,女方是要給男方繡鞋墊的。一則是表情達意的方式,二則呢,也有顯示女紅功夫的意思。為此,女孩子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跟在姐姐們后面,細細揣摩鞋墊的事情了?!盵15]這些獨特的女紅民俗深深寄寓了女性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也成為女性表達內(nèi)心隱秘情感的“合法”途徑。

      陳忠實《白鹿原》、漠月《秋夜》、陸星兒《小鳳子》等小說則又通過描寫民間慶生習俗中,女性為孩子縫衣制襪、做虎頭鞋等女紅活動,在表現(xiàn)母親關愛孩子成長的同時,凸顯了女紅在民間百姓建構社交關系中的重要作用。閻連科《受活》、東紫《芝麻花開》、張宇《鄉(xiāng)村情感》、劉慶邦《黃花繡》等小說中對親人生命將亡時,家人為其縫制壽衣習俗的書寫,則表現(xiàn)了民間社會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和在此過程中形成的思考。例如《黃花繡》中女性臨終前必須穿童女兒做的繡花鞋才能“登天”的習俗,使得被忽然“委以重任”的鄉(xiāng)村女孩格明突然成長起來,進而在這種女紅活兒中開始了對個體生命與生存意義的思考。鐵凝小說《麥秸垛》中,則通過描寫現(xiàn)代女性沈小鳳認同傳統(tǒng)習俗,向大芝娘學習繡枕的細節(jié),反映了女紅對女性的精神撫慰意義,以及二者之間隱秘復雜的關系,特別是女紅民俗對女性生命成長產(chǎn)生的重要影響。

      而李本深小說《奇藥》對女紅刺繡“鴛鴦戲水”民俗意義的“運用”,則使作品呈現(xiàn)出一種新穎獨特的審美內(nèi)蘊。小說中樸實善良的何神仙與美麗純真的養(yǎng)女秀兒感情深厚,秀兒的母親去世后,兩人同住一院,引起村人們的“閑言碎語”,這讓何神仙有“苦”難言,不得不在生活中對秀兒的照應有所避忌,而有所察覺的秀兒也自覺在個人臥室的屋門上掛了一條布門簾,為了使門簾好看,巧手的秀兒還在上面繡了一幅鴛鴦戲水圖,卻不料這種方式更加“惹惱”了何神仙:“秀兒用各色的彩線在半新的一條布門簾上繡了一對戲水的姆鴦掛在窯門口,叫何神仙看好不好。何神仙竟然大變了臉色說:‘快摘下來!快摘下來![16]在民間風俗中,刺繡從產(chǎn)生之日起,就具有“凡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17]的象征意味?!傍x鴦”是一種觀賞鳥類,其因喜歡成對出現(xiàn),故常常被人們視為愛情的象征,“鴛鴦戲水”也由此成為刺繡中的常見紋樣,寄寓了夫妻之間的和睦情深,由此,當何神仙看到秀兒竟然在門簾上繡了一幅“鴛鴦戲水”圖時,原本就對村鄰們的閑話十分煩惱的他,此時便更加“火上澆油”了。小說雖始終未直接描寫何神仙對村人閑話的“反應”,但卻通過家庭空間中這一獨特的女紅民俗物件,暗示了何神仙對傳言的敏感與在意,也反映了確實存在于他心中的“鬼”,女紅民俗在反映人物心理方面表現(xiàn)出一種以小見大、以微知著的價值。

      四、結語

      在由古至今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女紅民俗始終未阻斷其深厚的“婦職”意蘊,雖然時代發(fā)展和環(huán)境變遷使女紅民俗的具體形態(tài)與內(nèi)涵時有變化,但其在產(chǎn)生之初即與女性、家庭、社會等建立起來的獨特關系,在現(xiàn)代生活中依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和影響。而相對于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女紅民俗書寫,現(xiàn)代文學作品中的女紅書寫,受啟蒙和革命話語影響,作家更多將其置于封建落后、愚昧保守之境,對其文化寓意和審美內(nèi)涵的發(fā)掘與呈現(xiàn),普遍指向封建思想對人之身心的束縛與戕害,從而使女紅素材成為揭露批判傳統(tǒng)社會秩序、挑燃民眾反抗現(xiàn)實人生和對國民予以現(xiàn)代啟蒙的獨特“工具”與“武器”。而當代社會在發(fā)掘倡樹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過程中,作家再次關注到日常生活中那些依舊存續(xù)的女紅民俗,在對其精心描摹中,使其呈現(xiàn)出與當代社會生活相融合的風貌與文化內(nèi)涵,不僅成為當代人認知理解民族文化、探索其當代價值的重要方式,同時,也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內(nèi)涵,展示了源遠流長的女紅文化在當代社會空間中的演變風貌,和對人們?nèi)粘I町a(chǎn)生的重要影響,呈現(xiàn)出豐富深邃的審美意蘊。

      參考文獻:

      [1]鐘敬文.民俗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8:3.

      [2][3]李立成校注.詩經(jīng)[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1:121,158.

      [4][5][6]王啟興主編.校編全唐詩(中)[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2366,2490,1487.

      [7]范之麟主編.全宋詞典故辭典(上)[M].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2001:255.

      [8]趙學勇.新文學與鄉(xiāng)土中國[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3:68.

      [9][10]王伶.塔合曼女人的五月[J].北京文學,2004, (4):5,11,33.

      [11]王梓夫.幕僚[J].北京文學,2005,(9):42.

      [12]李向振.重回敘事傳統(tǒng):當代民俗研究的生活實踐轉(zhuǎn)向[J].民俗研究,2019,(1):43.

      [13]向春.西口外[J].十月,2010,(4):116.

      [14]陳啟文.仿佛有風[J].十月,2002,(5):7.

      [15]付秀瑩.舊院[J].十月,2010,(1):149.

      [16]李本深.奇藥[J].當代,1991,(3):221.

      [17]王欣.中國古代刺繡[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 2015:73.

      作者簡介:

      桑莉,女,山東茌平人,博士,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性別文學與文化。

      猜你喜歡
      女紅民俗勞動
      冬季民俗節(jié)
      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民俗中的“?!?/a>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中國女紅藝術的造物法則與美學理想
      文化傳承視域下師范院校女紅教育的實踐探索
      ——以傳統(tǒng)文化與拼布藝術課程為例
      民俗節(jié)
      大眾文藝(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xù))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新蔡县| 滦平县| 宁乡县| 阳新县| 夏邑县| 始兴县| 基隆市| 忻城县| 西安市| 浮梁县| 横山县| 镇沅| 弥渡县| 宕昌县| 鄯善县| 兴文县| 利川市| 图们市| 察哈| 垫江县| 瓮安县| 微山县| 大厂| 安阳县| 西藏| 石泉县| 吕梁市| 通江县| 财经| 枣庄市| 岳阳县| 巴塘县| 东乌珠穆沁旗| 泰和县| 萍乡市| 石门县| 蒙阴县| 来安县| 丹江口市| 利津县|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