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繁花似錦,春色無邊,我?guī)е鴼g暢的心情,踏上“三七之鄉(xiāng)”的熱土,與一眾老師相約在美麗的硯山墨山。
風(fēng)騷雅文硯“墨山”。走進(jìn)“三七之鄉(xiāng)”,墨山,是一首深情的詩歌,期待善于欣賞它的、讀懂它的人去品味和欣賞,走“七鄉(xiāng)”樂意,讓我乘興而來,興盡而歸。
墨山,又叫城子山,位于云南文山硯山縣城偏北,是城內(nèi)的一個制高點(diǎn),海拔1632米,面積55356平方米,據(jù)《廣南府志》記載:“大維摩山,在府志西南一百一十里,小維摩山南,層巒疊障,高出眾山之表,上有天池,方廣十余丈,其水深沉墨黝,為神物所據(jù)”。
《論語·雍也篇》,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智者樂,水。”智者的快樂,就像水一樣,悠然安詳,永遠(yuǎn)是活潑的。“仁者樂,山?!比收咧畼罚裆揭粯?,崇高、偉大、寧靜。
以此記載,城子山有“墨、硯”之意,因城子山并列壩子西部邊沿,形如筆架,又與整個江那壩子相連恰好形成一個完整的硯臺,后來“城子山”更名“墨山”。
山中有“長壽樓”“孝德亭”“雙胞亭”“三七亭”“望湖亭”等,這些景觀樓亭,多取視野開闊之地,依山就勢而建。
“長壽樓”,地勢受限,樓有三層,設(shè)計雅致,雕龍畫鳳,朝夕山樓輝映,流光溢彩,樹與樓身雄姿渾然一體,古樸渾厚,余芳永在,余味悠長。
“孝德亭”,可以把詩意帶進(jìn)心里,吟誦唐詩宋詞,或融愛意,凝聚筆端,創(chuàng)文立著,或伏案揮毫潑墨,靜默微笑,好夢在遠(yuǎn)方等候,方圓行文就會在夢中完成稿件,或游覽觀摩“忠”“孝”“誠”“仁”等文人墨跡,逍遙于“滇桂走廊,福地七鄉(xiāng)”。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們一行三人從走“七都廣場”,經(jīng)“尖山”,便到了墨山坡腳,霓虹輝映,暖心之余,給我?guī)砹藷o限美的遐想。
在硯華路的西城廣場,我們看到彝家姑娘、小伙歡歌載舞,跳弦子舞,或整或散,自成行列,喧如鬧市。那古樸的民風(fēng)、民樂浩如煙海,精準(zhǔn)、嫻熟、高難度、高技巧的“燈盞開花”“下腰咬碗”表演。場景壯觀,柔美和剛健相融,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統(tǒng)一,瞬間的觀賞,不愧是一種對非遺的傳承。
墨山,一個圓形園門,兩邊均有路通達(dá)山頂,中有岔道,回環(huán)貫通。
踏進(jìn)墨山圓形的園門,我們沿著九拐十八彎的通幽石徑,拾級而上,護(hù)欄兩邊怪石層層疊疊,嶙峋壯觀,倚欄歇腳,氣喘吁吁,汗流浹背,流淌著堅韌,穩(wěn)重,感覺每躍上一個臺階,總有一種期盼和夢想。
面對兩個步行道,上下數(shù)千臺階,別有壓力,我們不論起點(diǎn),終點(diǎn)在哪里,我們始終緊跟上,做到不掉隊,凝成一股繩,始終保持著強(qiáng)身健體、松弛神經(jīng),充盈著搏動的力量。
路上的行人,三五結(jié)伴,往來沸沸揚(yáng)揚(yáng),舞于樹高林深、霓虹燈光下的山崖亂石之間,與蒼茫的遠(yuǎn)山一起延綿起伏。
我們一路走走停停,到了山頂?shù)摹敖∩矸俊?,百度區(qū)的“墨山吧”,“靜悟真諦,凈現(xiàn)修養(yǎng)”,不由感嘆大自然的神奇誘惑與魅力。
在山頂上,山風(fēng)徐來,我不由貪婪地吸納著山林之氣,撫觸一襲飄逸的清夢,身體似乎輕盈靈便,洗耳傾聽,輕風(fēng)入林間,沙沙作響,如人在暢談中清歡。
極目四望,星月爭輝,星光閃動,墨山展現(xiàn)出古今的魅力,再踱步前行,燈光月光閃耀呼應(yīng),仿佛舞臺上的歌手們在唱一首首孤單的歌曲,唱出寧靜而致遠(yuǎn),唱出走過的曾經(jīng),面向久遠(yuǎn)的未來。
若是白天,在林暗石深的樓榭亭臺僻靜處,居高望遠(yuǎn),可以把富饒的江那壩盡收眼底,也可以看到聽湖,山水呼應(yīng),妙不可言!
在山頂上,心曠神怡,浮想聯(lián)翩,“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山登絕頂我為峰”油然而生,頓時有一種豪邁、勇毅、征服的節(jié)奏感,更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心境。
在鵝黃燈光的相互輝映下,我仿佛聽到:“東臨碣石……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的大氣磅礴。然后,我把腳步緩放,一步兩步,拾級而下,扶著九曲八折的護(hù)欄,連綿思緒,心生敬畏,一種對山水、就對生命的敬畏。
峰路一轉(zhuǎn),腳下一片歡聲笑語,不覺置身于墨山吧,我在品著清香濃郁的綠茶。
走進(jìn)墨山,我有一種坦蕩、充實(shí)與自信。靈魂牽引,讓我全身大汗淋漓,一身疲憊,得以休整與放松。
邊走邊看,邊聽邊聊,一路風(fēng)景一路歌,我如若兒時綻放的花朵,輕盈的腳步,歡快的笑語,芬芳的溫馨。溫暖如陽光,唯美如藍(lán)天,單拍、合拍、合唱,親切迷人。
瞧!墨山,有詩和遠(yuǎn)方,江那如硯,尖山如筆,青山如墨,筆蘸著墨,縱情指間,力透紙背,勾勒出多彩的硯山。
在風(fēng)起云涌的世界,可以輕快自在,飽覽了硯墨之山,因?yàn)樗繒r每刻都依附著一座正在崛起的,充滿生機(jī)活力的山城。
【作者簡介】黃清福,壯族,云南省作家協(xié)會、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學(xué)會、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作品刊發(fā)于《熱土》《含笑花》《中國新農(nóng)村》《中華瑰寶》《神州文學(xué)》《鴨綠江》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