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定國 楊文貴
【摘要】跨學科學習試題命制有教育政策與語文課程的依據(jù)??鐚W科學習在統(tǒng)編教材中缺乏完全對應的內(nèi)容載體,綜合性學習與之有聯(lián)系,但還存在對應上的問題。中考跨學科學習試題正在有意識地、理性地解決存在的問題。中考跨學科學習試題具有命題素材反映熱點生活、強調情境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關注思維提升、注重問題解決等特點。在教學中,應樹立跨學科學習意識,利用課程資源構建跨學科學習任務群,設計情境與任務,突出跨學科學習的特點。
【關鍵詞】學業(yè)水平考試;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綜合性學習;考查
與以往義教課標相比,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有顯著變化。其中,以“學習任務群”作為課程內(nèi)容組織與呈現(xiàn)方式,增加“學業(yè)質量”“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內(nèi)容,是最重要的變化。
“學業(yè)水平考試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學業(yè)質量表現(xiàn)檢驗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結束時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水平,為高一級學校招生錄取提供依據(jù),為評價區(qū)域和學校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提供參考?!盵1]通俗地說,義務教育階段學業(yè)水平考試即中考。新課標所設計的六個學習任務群,前五個與高中學段存在對應關系,而“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系語文課程首次提出。高中學段無相應學習任務群,現(xiàn)行統(tǒng)編教材也沒有完全對應與承載該任務群的學習內(nèi)容,只有綜合性學習體現(xiàn)該任務群部分理念。[2]
2022年為新課標元年,各地該年中考試題的命制是新課標理念下的首次探索。新課標的頒布及學業(yè)質量、學業(yè)水平考試的提出,標志著今后的中考應樹立學業(yè)質量意識,秉承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要求。作為課程新增內(nèi)容,跨學科學習試題的設計是難點,也是創(chuàng)新點。在教材尚缺乏完全對應的教學內(nèi)容的背景下,研究指向跨學科學習的中考試題,有利于評價研究,對教學也有指導意義。
一、跨學科學習試題命題依據(jù)
2019年11月,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跨學科命題”。這是教育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出跨學科命題的要求??鐚W科學習是新課標的重要內(nèi)容,有多處體現(xiàn)。第一,跨學科學習是六大任務群之一,屬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是語文課程中的新增內(nèi)容。第二,在“學業(yè)質量描述”部分以獨立板塊呈現(xiàn)。新課標分四個學段描述學業(yè)質量標準。每個學段按照三類語言文字運用情境(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整合四類語文學習活動,描述學生語文學業(yè)成就的關鍵表現(xiàn),體現(xiàn)學段結束時學生核心素養(yǎng)應達到的水平。[3]跨學科學習情境下的學業(yè)質量描述,均置于每一學段最后部分,單獨成段。學段遞升,對跨學科學習的要求隨之提高,描述內(nèi)容也越來越豐富。第三,在“評價建議”中反復強調,如“過程性評價要拓寬評價視野,倡導學科融合。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和跨學科主題活動的表現(xiàn)納入評價范疇”[4],“應關注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的階段性評價”“評價學生跨學科學習的階段性成果”[5]。在“學業(yè)水平考試”中亦有相應的表述??鐚W科學習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要,意義重大、深遠。中考關注并突出跨學科學習考查,有充足的教育政策與課程依據(jù)。
二、跨學科學習試題命題探索
語文測評特別是中考,早已積極探索跨學科學習試題的命制?!兑庖姟饭贾?,對跨學科學習的探索更加廣泛,試題設計更為巧妙、新穎。2022年,各地中考卷中跨學科學習試題更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近年來,浙江省各市中考命題改革步伐加快,設計跨學科學習試題是其中的重要表現(xiàn)。在初中學段,新課標所規(guī)定的跨學科學習內(nèi)容涉及五個領域:第一,自然科學與科技活動;第二,心理健康與身體素質;第三,環(huán)境、安全、人口、資源、公共衛(wèi)生等社會熱點問題;第四,公民道德、科學理性、藝術精神;第五,文藝社團、文化活動??疾旖y(tǒng)編教材綜合性學習與跨學科學習的關系,可得下表:
由該表可知:教材指向第一領域的僅有一項;指向第二領域的為空白;指向第三領域的為兩項;指向第四領域的為八項,其中大多指向公民道德修養(yǎng)方面,側重科學精神、藝術精神方面的活動;指向第五領域的為五項,其中“身邊的文化遺產(chǎn)”為重復計算。這種分布存在嚴重問題,不利于跨學科學習的實施。[6]
以近年浙江省各市語文中考試題為樣本,研究發(fā)現(xiàn):省內(nèi)各地中考試題命制組正在有意識地、理性地解決這些問題。一是有意識甚至刻意設計跨學科學習的考查內(nèi)容,這從多數(shù)試卷設計跨學科學習考查試題可以看出;二是所設計的跨學科學習考查試題正有意識地彌補教材中綜合性學習類型的不足,指向跨學科學習的綜合性學習的空白正得到填補,指向第一領域(如2022年臺州卷第16題)、第二領域(如2022年杭州卷、嘉興卷)和指向科學精神(2022年寧波卷)的跨學科學習考查任務已經(jīng)出現(xiàn)。有的試題還具有典型性,如2020年溫州卷第11題:
新華社珠峰重測直播節(jié)目中提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曾經(jīng)是一片汪洋大海。小學生小越看后產(chǎn)生疑惑:汪洋大海是怎么變成世界屋脊的?依據(jù)下面四幅圖,按要求寫一段話,幫他解惑。
這是一道典型的語文與地理相融合的試題,屬于第一領域范疇。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命制跨學科學習考查試題方面,中考命題者正理性地填補統(tǒng)編教材的空白。這種命題理念比試題設計技巧、試題特點更有價值,應當首先予以充分肯定。
三、跨學科學習試題特點分析
近年中考試卷所設計的跨學科學習試題,呈現(xiàn)以下特點。
1.命題素材反映熱點生活
用來命制跨學科學習試題的素材,類型多元、多樣、多維,新聞報道、科普短文、表格、圖畫,連續(xù)性文本、非連續(xù)性文本,不一而足。素材多反映時代熱點問題。一是反映重大民生生活。2020、2021年,抗疫成為跨學科學習考查的重要領域。2020年嘉興、舟山卷非文學作品閱讀部分的三則材料與三項任務,2021年溫州卷非連續(xù)文本閱讀的五則材料及第8至第11題,素材的選擇與試題的設計均圍繞新冠病毒疫苗展開。2022年湖州卷以“助力‘雙碳行動”為主題設計考查任務。二是反映時代科技進步,展現(xiàn)國家先進的科技成果。2021年杭州卷非文學作品閱讀的三則材料與第13至15題,金華卷閱讀活動二中的三則材料與第10至12題,都圍繞“天問一號”選擇素材并設計相關試題;2020年溫州卷以重測珠峰高度的一組非連續(xù)性文本作為命題素材。這些素材都反映了當年的重大科技生活。三是關注地方重要生活。2020年紹興卷非文學作品閱讀的素材話題為“水鄉(xiāng)·紹興”,2022年紹興卷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的話題為“無廢城市”,材料內(nèi)容都與該地區(qū)民生大事有關。
2.強調情境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
“命題應貼近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抓住社會生活中常見但又值得深思的真實場景,創(chuàng)設新穎、有趣、內(nèi)涵豐富的情境,設計多樣的問題或任務”[7],這是新課標對跨學科學習試題提出的情境設置要求?!翱荚?、測評題目應以具體的情境為載體”,“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主要包括個人體驗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和學科認知情境”。[8]近年中考跨學科學習考查都有情境設計。前述社會重大民生生活、時代科技進步、地區(qū)重要生活三類情境,都屬于社會生活情境。2021年臺州卷非文學作品閱讀以體育中考、體育培優(yōu)的文本作為素材,設計探究性學習活動,所設計的第10至14題分別指向新聞稿擬題、內(nèi)容理解、撰寫采訪提綱與辯論的考查,其中第13題指向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任務二,值得稱道。2022年嘉興、舟山卷融合三則材料創(chuàng)設體育鍛煉的情境,設計了第5至7題。這兩例體現(xiàn)了個人體驗情境與學科認知情境的完美融合。命題者“在命題材料與社會生活實際之間找到結合點,引導學生圍繞話題或現(xiàn)象,深入思考探究、綜合分析解決問題”[9],將社會生活情境、個人體驗情境中的問題轉化成任務,形成學生的學科認知情境,以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所謂情境的真實,王寧教授認為,“一個情境是否真實,它的真實度如何,就要看整個設計是不是真正能夠讓學生從所思所想出發(fā),以能思能想為起點,做到應思應想的能思能想,學生能走得好,就是情境選得好,營造得好”[10]。指向跨學科學習考查的情境,越來越生活化,越來越貼近學習者,這就是王寧教授所說的情境真實。這方面的優(yōu)秀試題有很多,例如:
有同學說:“看了薯片的營養(yǎng)成分表,我打算明天只吃薯片,它口感好,營養(yǎng)又豐富?!闭埬憔C合上文、圖表1和圖表2進行勸說。(2022年杭州卷第13題)
小舟平時只知學習,不太運動。學校指導學生設計體育家庭作業(yè),他制訂了一個周末體育鍛煉計劃(計劃表略)。請你結合上述材料及小舟的情況,指出不妥之處并說明理由。(2022年嘉興卷、舟山卷第7題)
3.關注思維提升
不同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不盡相同,但都共有一種核心素養(yǎng)——思維素養(yǎng)。不同學科的思維既有相同相通之處,也各有側重。語文課程背景下的跨學科學習,應當以語文學科思維為基礎與主體,融合其他學科的思維,共同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與思維品質提升??鐚W科學習及其考查,應該運用多學科思維,構建復雜思維,走向高階思維??鐚W科學習指向思維考查,有三種體現(xiàn)。
一是突出所跨學科的思維特點。2022年杭州卷第12題的兩小題考查對學科術語的理解。2022年臺州卷第16題要求“根據(jù)展板一的內(nèi)容,選擇薺菜的正確配圖”,這實質是要求對材料中“莖直立,基生葉叢生呈蓮座狀,莖生葉,葉片邊緣帶有圓滑缺口,順生,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這段專業(yè)文字進行準確理解,須運用植物學的學科思維。
二是突出多學科思維的融合,需要運用多學科知識去解決問題。仍以2022年杭州卷第13題為例,要想勸說成功,必須指出“只吃薯片”的不合理之處。這并非將“上文、圖表1和圖表2”中的信息簡單摘抄、復述即可,而是需要綜合各種信息,進行推算。如要滿足人體每日必需的能量(8400千焦),就必須吃掉4.6包薯片。而4.6包薯片所含脂肪為132.39克,遠超出人每日脂肪攝入量“≤60克”的標準;所含鈉為2680.06毫克,超過2000毫克的標準;同理,其蛋白質為14.76克,遠達不到60克的標準。只有找出“只吃薯片”與營養(yǎng)需要之間的悖論,才能達到有理(科學原理)有據(jù)有效說服的目的。若不借助運算,僅從文字層面進行理解,就不易解決問題。
三是突出對高階思維的要求。布盧姆從認知過程維度將思維分為記憶(回憶、識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六個層次[11],一般認為后四個層次屬于高階思維。上例杭州卷第13題的解答,涉及應用、分析(推理)、評價三個思維層次。類似的還有2022年嘉興卷、舟山卷的第7題,要說服小舟,首先要指出他的鍛煉計劃存在的悖論,而這就需要進行推演與分析。
4.注重問題的解決
戴維·H.喬納森指出,教育唯一真正的目標就是解決問題。這里的問題,就是任務??鐚W科學習試題設計的是有意義的問題,“有意義”除指向高階思維外,還體現(xiàn)在與生活關聯(lián),亦即在生活中可能甚至客觀存在的問題,往往是大家有疑問的、必須要解決的。前文所列舉的三個試題案例均屬于此。
四、跨學科學習考查教學啟示
統(tǒng)編教材缺乏與跨學科學習完全對應的內(nèi)容載體。前面已經(jīng)分析了統(tǒng)編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與跨學科學習的聯(lián)系。綜合性學習強調“綜合”,并不能完全體現(xiàn)后者的理念;退一步說,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與跨學科學習的對應關系也存在問題。造成課程內(nèi)容在教材中找不到完全對應的內(nèi)容載體之尷尬局面,有其特殊原因:統(tǒng)編教材于2016年全面使用,其后微調篇目;新課標頒布,則在六年之后。先有教材,后有課標,二者之間存在一個時間差。基于此,筆者認為,跨學科學習成為課程內(nèi)容與中考強調跨學科學習的考查,帶給教學諸多啟示。
其一,要樹立構建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的意識。不落實跨學科學習任務群,語文課程是不完整的。要完成課程任務,需要彌補當下教材建設的不足,需要教師關注并設計跨學科學習任務群,這是前提。只有樹立了這種意識,才能解決“課程有,教材無”的問題,走出現(xiàn)實的困境。
其二,要善于利用課程資源構建跨學科學習任務群。課程資源包括學科教材資源,語文學科的,其他學科的;包括生活資源,可以是地區(qū)、國家甚至全球的資源,還可以是學習者群體所面臨的問題。2022年嘉興、舟山卷中所設計的“青春·運動篇”素材與命題所整合的學習資源,既有國家層面的,又有學習者個體層面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宏觀與微觀、社會與個人、教材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各種資源之間的聯(lián)系,對其進行整合,設計跨學科學習的任務。
其三,要設計與學生生活緊密關聯(lián)的情境與任務??鐚W科學習的本質,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多門課程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人本主義教育家卡爾·羅杰斯認為,只有所學內(nèi)容成為學習者的需要,與學習者生活有關并產(chǎn)生影響,那種學習才最有效。與學生關聯(lián)不大的任務、情境,在中考試題中并不罕見。新課標背景下的測評應當避免這種現(xiàn)象,跨學科學習試題更應如此。這就要求跨學科學習所設計的主題、情境、任務都要與生活緊密關聯(lián),具有實用價值。
其四,要突出“跨”學科。這里的“跨”指大的跨度。許多學習都有跨學科的因素,但跨度不大。有的只是在語文學科內(nèi)部,比如解釋詞語,會涉及文字學、詞匯學。有的雖然“跨”學科,但跨度不大,如統(tǒng)編教材中許多綜合性學習涉及社會學、倫理學內(nèi)容。而在小學學段,這些往往是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跨度大的跨學科學習,比如融合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打破二者之間的壁壘,對學生的思維尤其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提升大有禆益。
參考文獻
[1][3][4][5][7][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9,37,47~48,49,50,51.
[2][6]諸定國.“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理解、設計與實施[J].語文教學通訊,2022(11B).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8.
[10]王寧.通向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任務群[J].七彩語文(中學語文論壇),2019(3).
[11]洛林·W.安德森,等.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分類學視野下的學與教及其測評[M].蔣小平,張琴美,羅晶晶,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