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勇
所謂“四學課堂”,即將一節(jié)課大致分成四個階段:自主學習、共同體學習、交流學習、專項學習。這四個階段,也可分別稱之為自學、互學、眾學、領學?!八膶W”也謂之“思學”,意為以學生自主思考、交流碰撞、實踐表達為主的課堂學習過程。
1.自學。即學生根據(jù)學習方法展開的自主學習。根據(jù)學習內容以及課時不同,選用不同的方法和步驟學習。
2.互學。即學生在“學習共同體”中展開的合作學習。一位學生先匯報學習的收獲并提出問題,其他學生傾聽,然后依次補充、質疑。最后,組長負責總結。
3.眾學。即由各“學習共同體”根據(jù)自學、互學的學習任務,向全班匯報學習成果、提出問題等。其他學生注意傾聽,并評價、補充、質疑、討論。
4.領學。即教師引領學生聚焦重點,聚力解決難點問題,也指向本課學習的方法、技能等運用于實踐的專項練習等。
1.指向過程,以學為主。要想真正體現(xiàn)“以學為主”,就必須引領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即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運用習得的方法,主動積極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在“學習共同體”中交流、討論學習收獲,在全班交流中展示研究的成果,在伙伴互相評價中提升學習的品質??梢?,這個過程是“學”的過程,學生作為獨立的“人”站立在了課堂的中央。
2.指向能力,學為會學。“四學課堂”強調從習得方法出發(fā),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逐步形成學習力,最終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方法是基礎,能力是關鍵,素養(yǎng)是重點。教師引領學生習得方法,初步目的是讓學生具備學習的本領,能夠在學習實踐中運用語文的方法解決語文的問題,即“學為會學”。
3.指向重點,會的不教?!八膶W課堂”特別強調“自主學習”“共同體學習”以及“全班交流學習”。在這“三學”中,教師作為觀察者要能夠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即學生通過“三學”無法解決或無法學透徹的問題,以此確定第“四學”—— 領學的教學內容?!邦I學”選擇教學內容的原則便是“會的不教”“只教不會的”,直指重點、難點。
4.指向結果,教為不教。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論斷——“教是為了不教”?!八膶W課堂”為此做出了較為可行的實踐探索?!八膶W課堂”中學生在掌握了相關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展開積極主動的“自學”“互學”“眾學”等系列活動,在實踐中解決具體的問題,逐步形成學習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最終,所有的“方法”都化為“能力”,必然可以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目標追求。
“四學課堂”在實施過程中,有哪些重點和實施的關鍵?筆者以六年級上冊《月光曲》的教學為例進行闡釋。
1.以適合的學法為基礎。“四學課堂”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而“自學”的基礎是要掌握適合的學習方法。“四學課堂”閱讀教學中有“六法”:第一課時“查、讀、理”;第二課時“品、悟、讀(寫)”。
例如《月光曲》第一課時的“自學”階段,學生運用的學習方法是“查、讀、理”。課前預習時,學生查找了相關的資料,為課堂學習做好了信息鋪墊。上課伊始,學生創(chuàng)設了探究的學習情境,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課堂上學生朗讀了課文后,理清了課文的寫作思路,并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的“自學”階段的學習方法是“品、悟、讀(寫)”。課堂上,學生緊緊圍繞課后習題第2題反復朗讀課文第9自然段,想象畫面,感受樂曲之美、嘗試背誦。
學生需要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一定時間的實踐嘗試,方能熟練運用這“六法”。如何選擇適合的方法,需要教師根據(jù)不同年段及學情靈活指導。
2.以學習共同體為特質?!皩W習共同體”和一般意義的學習小組的最大區(qū)別是,“學習共同體”內所有的成員都是重要的,都是研究者、交流者、辯論者,成員在相互思辨的過程中,碰撞出思考的漣漪、思辨的火花,從而激發(fā)內在的生長力、探究的學習力。
第一課時“學習共同體”內重點交流了生字“盲”“縷”等字的書寫,以及課文朗讀情況等。而最關鍵的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是在“學習共同體”集體討論、補充后才得以完整展現(xiàn)的。第二課時“學習共同體”內重點比較明確,總結了想象到的畫面和感受到的樂曲的美妙之處等。
“學習共同體”是按照學習進程及學生自身特點動態(tài)變化的。正是這樣的變化,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形成了“學習共同體”獨有的生命活力。
3.以表達和交流為核心。“自學”階段是學生獨立運用學法的探究過程,表達和交流則貫穿于“互學”“眾學”“領學”中。
如“互學”時,在“學習共同體”內學生依次表達和交流“自學”的成果;“眾學”階段整個“學習共同體”集體在全班進行展示;“領學”階段雖然是在教師引領下的學習過程,但也是學生提出疑問,再根據(jù)設計好的動態(tài)學習過程解決問題,以學生的表達和交流為主。尤其是“眾學”階段,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問答的模式,以一個“學習共同體”全班展示“自學”“互學”成果,在“學習共同體”領頭人的帶領下,所有成員都選擇不同的內容進行展示,而其他“學習共同體”則傾聽、質疑、補充,形成了全班的“眾學”。這是一個所有學生情感都處于共鳴狀態(tài)的“學習場域”。
4.以多維度評價為引領?!八膶W課堂”中多維度的評價發(fā)揮著指導、調節(jié)、診斷、激勵等重要的功能。筆者執(zhí)教第一課時,一個“學習共同體”在全班展示時,其中一名學生展示本課的生字“茵”的書寫注意事項,特別強調“茵”下面是“因為”的“因”。當這個“學習共同體”展示完畢時,其他“學習共同體”的一位學生立即評價指出:“我們不僅要關注如何把生字寫正確,更應該關注怎樣把字寫美觀。這個‘茵字上面的“艸”中的一橫必須寫長一些蓋住下面的‘因才會更美觀?!痹诮涣鳌柏惗喾覟槭裁磸椙俳o盲姑娘聽,為什么彈完一曲又一曲”時,通過教師的評價和引領,學生體會到不僅是因為同情,更多的是因為盲姑娘兄妹是貝多芬的知音。
“四學課堂”中的評價貫穿于課堂學習過程的始終,“自學”中有自我評價,“互學”中有同伴評價,“眾學”中有“學習共同體”評價,“領學”中有教師評價、全班評價等。當然,教師的評價、同伴的評價等都融合在各個學習階段,沒有片面、單一地實施。
“四學課堂”中的“四學”階段和“六步”學法,都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情進行靈動調整。
如古詩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六步”學法,調整為“三步”學法——“讀、解、悟”?!白x”即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解”即根據(jù)注釋嘗試解釋詩文字詞句的大意;“悟”即感悟詩文蘊含的情感、道理等。
而習作教學中,根據(jù)習作教學的特點指導,學生按照“讀、理、寫、改”四步進行習作練習?!白x”即細讀習作要求;“理”即理清習作要求的關鍵之處和重點;“寫”即寫作;“改”即修改習作。當然,也可以加入仿照例文(仿)、列好寫作提綱(列)等步驟。
“四學課堂”的“四學”階段也可以進行調整:低年級可以側重于教師引領、指導,中年級可以側重于同伴互助下的學習,高年級則可以側重自主學習階段。
“四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就像登山一樣,“自學”階段是憑借個體能力的獨立學習,學生獨自攀登了一程;“互學”階段,是學生依靠“學習共同體”內的智慧碰撞,完善學習成果,借助共同體內的激勵又向上攀登了一程;“眾學”階段,以一個“學習共同體”的展示、匯報,帶動了全班的思考、補充、評價,全班學生共同向上攀登了一程;“領學”是教師引領學生聚焦重點,聚力難點,深入思考,是教的過程和學的過程的融合,是教師用點撥、引領的力量,幫助學生登上學習的最高峰。※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普教重點課題“方法語文:指向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小學生語文學習力培養(yǎng)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B/2021/02/112]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