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先秦兩漢“扶桑”語義考

      2023-05-31 08:37:24李勇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4期
      關(guān)鍵詞:扶蘇扶桑山海經(jīng)

      【摘要】 有關(guān)“扶?!钡挠涊d,目前所見的最早文獻(xiàn)為《山海經(jīng)》??疾臁渡胶=?jīng)》所載“扶?!钡淖畛跽Z義, 將為人們的研究提供起點?!渡胶=?jīng)》并記“扶桑”和“扶竹”,“扶”實為形容詞,有高大挺秀、枝葉碩大之語義,郭璞即謂“扶竹”有“高節(jié)實中”的特點?!胺錾!敝胺觥币嘤型瑯诱Z義?!渡胶=?jīng)》之外,《淮南子》《呂氏春秋》載有“扶疏”,其“扶”字皆表示高大茂盛的狀態(tài)。又考“扶蘇”在先秦兩漢時期語義,“扶蘇”一詞僅在《詩經(jīng)》與《史記》中出現(xiàn),最早《詩經(jīng)·鄭風(fēng)》中“扶蘇”表長在山上突出而挺拔的喬木,而到了《史記》中“扶蘇”則引申演變?yōu)榍厥蓟书L子姓名,寄予其高大挺拔之美好寓意。通過“扶蘇”一詞的嬗變可推測同一時期“扶桑”似為高大挺拔的桑屬類植物。再觀三星堆青銅神樹與古籍所載“扶?!敝叽笸Π翁攸c的高度契合,故“扶桑”在先秦兩漢的原初語義似為高大挺拔的桑屬類植物。

      【關(guān)鍵詞】扶桑;扶竹;扶蘇;《山海經(jīng)》;三星堆;青銅神樹

      【中圖分類號】I206 ? ?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4-0043-06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4.014

      基金項目:四川省社會科學(xué)重點研究基地?fù)P雄研究中心資助科研項目“漢代‘扶桑神話的轉(zhuǎn)型”階段性成果(YX202105)。

      一、《山海經(jīng)》“扶?!闭Z義考辨

      《山海經(jīng)》中“?!倍酁樯渲Z義,通過對于《山海經(jīng)》桑字的梳理,茲引述如下,以備參考:

      北二百里,曰鳥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楮。[1]

      三桑生之,其樹皆無枝,其高百仞,百果樹生之。[2]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3]

      又南四百里,曰姑兒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4]

      又南三百里,曰嶽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5]

      《東次二經(jīng)》之首,曰空桑之山。[6]

      凡《東次二經(jīng)》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7]

      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銳其上,而中穿之加金。[8]

      《中次二經(jīng)》濟(jì)山之首,曰煇諸之山,其上多桑。[9]

      又東北三百里,曰隅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梓、桑。[10]

      其上多桑,多美堊、金、玉。[11]

      又東南四十里,曰雞山,其上多美梓,多桑,其草多韭。[12]

      其上多美桑,其下多苴,多赤金。[13]

      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葉大尺馀,赤理黃華青柎,名曰帝女之桑。[14]

      又東四十五里,曰衡山,其上多青雘,多桑,其鳥多鸜鵒。[15]

      又東四十里,曰豐山,其上多封石,其木多桑,多羊桃,狀如桃而方莖,可以為皮張。[16]

      又東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青雄黃,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雞鼓。[17]

      又東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琈之玉,其木多柳、杻、檀、桑。[18]

      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銀,其下多碧,多泠石、赭,其木多柳、芑、楮、桑。[19]

      三桑無枝,在歐絲東,其木長百仞,無枝。[20]

      平丘在三桑東,爰有遺玉、青鳥、視肉、楊柳、甘柤、甘華,百果所生。[21]

      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國,桑姓,食黍,射蜮是食。[22]

      有三桑無枝。[23]

      以上23處,除第22處言桑作姓氏外,大部分桑字皆采用“樹木”本義。從上述列舉的桑字的用法,可以看出《山海經(jīng)》中言“?!倍嗯c“樗”“梓”“青雘”“羊桃”“楮”等樹并提,說明“?!笔且环N分布廣泛的具體植物。

      據(jù)學(xué)者張赪的研究,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用于植物的量詞,更多表示此類植物的外形特征:

      漢代出現(xiàn)的專用于植物的量詞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適用范圍大多擴(kuò)展到植物以外的事物,不再標(biāo)示事物的植物屬性……雖難這些量詞在魏晉以后仍然可以用于植物,但它們標(biāo)示的不是事物的植物屬性,而是事物的外形特征。漢代專用的植物量詞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還很常用的只有“樹”,用于“桑、棗、榆、松、梅、杏、栗、楸、柘、桔、柳”等名詞。[24]

      從學(xué)者的研究可以看出“扶桑”一詞應(yīng)同其他專用于其他植物的量詞相似,亦是可能用于表示扶桑樹的外形特征。

      從《說文》中梳理“扶”的原義,《說文》曰:“左也,從手夫聲。古文扶。防無切?!盵25]段玉裁注曰:“左也,左俗本改作佐,非。‘左下曰:手相助也?!盵26]“扶”本意當(dāng)為“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即“攙扶”之意。(如下圖一所示),再如《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27]再如《戰(zhàn)國策·衛(wèi)人迎新婦》:“車至門,扶。”[28]注:“扶,謂下車。”《 荀子· 勸學(xué)》:“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盵29]再如《左傳·宣公二年》:“遂扶以下?!盵30]此皆都采用其本義“扶著”之義?!胺觥弊忠炅x為“扶助”,如《山海經(jīng)》中曰:“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盵31]取其引申義“扶助”?!胺觥钡漠愺w字為榑,《說文·木部》曰:“榑桑,神木,日所出也?!盵32]

      《山海經(jīng)》言“扶”處尚多,“扶”字的條目節(jié)錄如下:

      又東南一百三十里,曰龜山,其木多穀、椆、椐,其上多黃金,其下多青雄黃,多扶竹。[33]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34]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孼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35]

      《山海經(jīng)》中“扶竹”一詞的考辨對于“扶?!钡年U釋有著很重要的參考價值,首先“扶竹”與“扶桑”,在詞義和用法上都有著相似性,詞綴都為植物,一種是竹,一種是桑,而扶字此處是對此類植物狀態(tài)的一種描述。郭璞注“扶竹”云:“邛竹也。高節(jié)實中,中杖也;名之扶老竹?!薄案吖?jié)實中”,可以用來做竹杖,這是對“扶竹”特點的闡釋。

      學(xué)者湯洪考察了邛竹“竹節(jié)較細(xì),竹節(jié)間距短而節(jié)點膨大,極似彌勒佛之肚”[36]的特點,學(xué)者李德銖、薛紀(jì)如亦考察邛竹認(rèn)為:“中、小型竹類,地下莖呈復(fù)軸型,節(jié)間呈圓筒形或少數(shù)種類基部呈方形,下部節(jié)間實心或近實心。”[37](如下圖二)由此觀之,扶字在《山海經(jīng)》中或為對“扶竹”具有“高節(jié)實中”特點的描繪。同理可得,“扶?!敝械摹胺觥弊忠嗷驗閷τ谏n悩淠靖叽筇攸c狀態(tài)的描繪性詞語。

      《敘事體的結(jié)構(gòu)分析》中指出:“作品只是作為抽象結(jié)構(gòu)的表現(xiàn)形式,僅僅是結(jié)構(gòu)表層中的一種顯現(xiàn),而對抽象結(jié)構(gòu)的認(rèn)識才是結(jié)構(gòu)分析的真正目的?!盵38] 《山海經(jīng)》中“扶?!闭Z義只有語言放在文本整體結(jié)構(gòu)中去看才會有其獨特的價值意義。不妨看看《山海經(jīng)》中關(guān)于“扶?!钡膬商幬墨I(xiàn)記載: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39]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孼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40]

      《山海經(jīng)》中共言“扶?!?處,郭璞注“扶木,扶桑也”。第2處材料中亦將“扶木”看為“扶?!?。而從原文中對于“扶?!毙蜗蟮拿枥L,可以看出“扶?!庇幸韵绿攸c:

      其一,扶?!熬铀小保瑢儆凇按竽尽保黄涠?,扶桑“柱三百里,其葉如芥”。結(jié)合兩處“扶?!蔽墨I(xiàn)的描繪,可以看出皆有扶桑樹有高大挺秀、枝葉碩大的特點,故“扶?!敝胺觥被驗楦叽笸π?、枝葉碩大之語義。

      二、先秦兩漢“扶蘇”語義考辨

      《國風(fēng)·鄭風(fēng)·山有扶蘇》載:“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盵41]《鄭風(fēng)》中“扶”字,《毛》傳:“扶蘇,扶胥,小木也?!盵42]孔穎達(dá)補充說:“興也,扶蘇、扶胥,小木也?!盵43]而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指出,毛傳的原意是將“扶蘇”與“松”同列為“大”,鄭玄誤以之為“小”。而阮校本也提到《呂覽》《漢書》《七發(fā)》等皆謂“扶疏”(扶蘇)為大木。而阮校本《毛詩正義》在校正意見中則指出:“案《釋文》‘山有扶蘇下云‘扶蘇、扶胥,木也,今考正義本亦然,無‘小字也。”[44]阮元分析指出“小木”之“小”字是后來誤添的。從“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與“山有喬松,隰有游龍”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來看,“扶蘇”應(yīng)是長在山上的喬木方能與高大的“喬松”對應(yīng),可見“扶蘇”的形態(tài)也應(yīng)是高大挺拔的樹木。再從原文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來看,山與隰應(yīng)是相反的對應(yīng)。《爾雅·釋地》:“下濕曰隰。”[45]隰﹙xí﹚:洼地,低濕之地。低洼之地與高大的山相對應(yīng)。再看第二組對應(yīng)關(guān)系,高大的喬松與潛在水里的游龍相對應(yīng),那么“扶蘇”就應(yīng)與“荷華”相對應(yīng)。荷是指荷花,華通“花”。這組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應(yīng)為高大的“扶蘇”與水池里的荷花相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由此可知,“扶蘇”在這組詩里應(yīng)是高大挺拔的一類植被,應(yīng)屬于“大木”。

      此外,扶蘇還是秦始皇長子的名字。

      通過對于《史記》中“扶蘇”這一人物稱呼的梳理,茲引述如下,以備參考: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yuǎn)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盵46]

      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盵47]

      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shù)以罪,賜死。[48]

      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dāng)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49]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50]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51]

      始皇有二十馀子,長子扶蘇以數(shù)直諫上,上使監(jiān)兵上郡,蒙恬為將。[52]

      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53]

      趙高因留所賜扶蘇璽書,而謂公子胡亥曰:“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賜長子書?!盵54]

      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fù)請!”[55]

      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已死,蒙恬疑而復(fù)請之。[56]

      使者還報,胡亥已聞扶蘇死,即欲釋蒙恬。[57]

      秦以不蚤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58]

      通過上述13處對于“扶蘇”這一人物名稱的梳理,不難看出,《史記·秦始皇本紀(jì)第六》中第一次提及其人稱為“始皇長子扶蘇”,而在此句之后皆稱其人為“扶蘇”?!胺鎏K”這一稱呼在《史記》高度傳神與精練的語言中,長子便是對于“扶蘇”這一人物特征的高度概括。

      在《史記》“扶蘇”其人的記載寥寥數(shù)語,在其第一次提及“扶蘇”時便點明其為長子的身份,后面再提其人時便只有“扶蘇”或“公子扶蘇”。由此亦可見“扶蘇”一詞在秦朝時期用于人名,則可能寄予其人物以美好寓意。“扶蘇”這樣詞的引申演變在后來類似詞語中亦是有跡可循的。

      《說文解字》中是這樣闡釋“扶蘇”一詞:“枎,枎疏,四布也,從木,夫聲?!倍斡癫米ⅲ骸皷帲彻趴緩氖?,非也。今依《玉篇》《五音韻諩》《集韻》《類篇》正。枎之言扶也。古書多作扶疏。同音假借也?!渡狭仲x》:‘垂條扶疏?!秳⑾騻鳌罚骸鳂渖θ~,扶疏上出屋?!稐钚蹅鳌罚骸θ~扶疏?!秴斡[》:‘樹肥無使扶疏。是則扶疏謂大木枝柯四布?!盵59]又如《淮南子·人間訓(xùn)》曰:“去高木而巢扶枝?!盵60]而高誘的注:“扶,旁也?!贝颂幏霰硪环N狀態(tài),即旁邊的語義?!痘茨献印ば迍?wù)訓(xùn)》中“扶疏”偏向于樹木本身的姿態(tài):“龍夭矯,燕枝拘,援豐條,舞扶疏。” [61]高誘注:“扶疏,槃跚貌。”又如清代馬瑞辰認(rèn)為:“扶蘇即輔耳。胥、疏、蘇疊韻字,古通用?!?[62]“舞扶疏”中的扶字亦表示狀態(tài),即一種“槃跚”的樣子?!胺鎏K”一詞由本義高大挺拔的樹木引申演變?yōu)樾稳荽髽錁渲Ψ泵?/p>

      而《呂氏春秋·辯土》:“樹肥無使扶疏,樹墝不欲專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則多秕,墝而專居則多死?!盵63]考《漢語大詞典》有“扶疏”條,意為“枝葉茂盛,高低疏密有致?!盵64]故此處“扶”字指植物枝葉茂盛的樣子。何新亦認(rèn)為:“從漢語語源學(xué)的角度,我們還注意到古代典籍中的‘扶桑一詞,在文字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系列變形,從而衍生了一系列同源詞:扶桑—扶若—扶蘇(‘大木也)—扶疏—扶胥(‘拂煦)—扶翳(扶翼)—扶余—扶搖?!盵65]從扶字的搭配組合亦可以看出“扶”字多與樹木相關(guān)或描繪一種狀態(tài)相關(guān)。結(jié)合《山海經(jīng)》對于“扶竹”所具有“高節(jié)實中”的闡釋,故認(rèn)為《山海經(jīng)》中“扶?!敝胺觥被蛑钢参锔叽笸π?、枝葉碩大的狀態(tài)。

      要闡釋“扶蘇、扶桑、扶竹”此類詞語在先秦兩漢時期應(yīng)是確定的,表示植物高大挺拔的一類詞語,“扶”字+植物名詞表示此類事物有高大挺拔之語義,而用于人名,則可引申演變?yōu)殚L子姓名,寄予其高大挺拔之美好寓意。而到了漢字逐漸在走向表音作用之時,“扶?!敝Z義則表現(xiàn)出紛繁復(fù)雜之語義。

      如:“宋代郭忠恕《佩觿》:‘山有扶蘇與‘扶持別,是知今作扶者,同音假借,扶蘇又通作蒲蘇。《公羊》何休注:‘暴桑,蒲蘇桑也?!盵66]按公羊的說法,暴桑(蒲蘇桑)應(yīng)是具有某種特定形態(tài)的桑樹。

      潘富俊在《草木緣情: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的植物世界》:“《詩經(jīng)》上是指唐棣,扶蘇是指唐棣?!盵67]此處潘富俊認(rèn)為“扶蘇”即花名。而在武俠小說、言情小說或畫作“扶蘇”中偶見塑造成紅色大花朵形象。

      從漢字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可以進(jìn)一步看出“扶桑”一詞在后世中紛繁復(fù)雜的闡釋,但如果明確漢字首先是表示圖形意義的文字,接著才有表音文字的進(jìn)一步發(fā)展。從這點漢字發(fā)展的本源上來看“扶?!闭Z義變化,則會豁然開朗。

      學(xué)者劉又辛與方有國在《漢字發(fā)展史綱要》中談道:

      從世界各國文字的發(fā)展歷史來看,以假借字為主的表音文字階段,是所有古老文字都經(jīng)歷過的階段,埃及古文字、蘇美爾文字,都同甲骨文字屬于同一發(fā)展階段。不過其他古文字都在表音文字的道路上繼續(xù)發(fā)展,后來變成了音節(jié)文字或字母文字,只有漢字沒有向這條路發(fā)展,而是向兼表形音方向發(fā)展,因而形成了獨特的漢字體系。[68]

      同時,學(xué)者劉又辛與方有國在《漢字發(fā)展史綱要》中談道:“有理性的文字,除了表示詞的讀音,還有代表事物形類的標(biāo)志,這就是漢字體系的特點?!盵69]李莎在其對《詩經(jīng)》“扶蘇”考證中認(rèn)為“扶蘇”由其形容詞的“枝葉繁茂”之意逐漸發(fā)展引申成名詞意義的枝繁葉茂的大桑樹:

      是以,《詩經(jīng)》里的“扶蘇”,或作其他書寫形式的“扶胥”等,也即“扶?!?,雖不是神話中浴日的神樹,卻也是枝葉較為繁茂的大桑樹,與下文的“荷華”形成詩文中的巧妙對應(yīng),也即“扶蘇”一詞在《詩經(jīng)·鄭風(fēng)·山有扶蘇》中所落實的應(yīng)為其名詞性的義項,而其詞所包含的其他形容詞性義項并不適用于本詩的解釋。或者換言之,“扶蘇”由其形容詞的“枝葉繁茂”之意,逐漸發(fā)展引申成名詞意義的枝繁葉茂的大桑樹,并在某些上古神話中特指浴日的神桑,不過在《詩經(jīng)·鄭風(fēng)·山有扶蘇》中,“扶蘇”是與下文“荷華”“喬松”等相關(guān)聯(lián)的桑樹名。[70]

      綜上“扶蘇、扶桑、扶竹”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先秦兩漢時期此類詞語語義應(yīng)是確定的,皆表示高大挺拔的一類植物,“扶”字+植物名詞表示此類事物有高大挺拔之語義,而用于人名,則可引申演變?yōu)殚L子姓名,寄予其高大挺拔之美好寓意。而到了漢字逐漸在走向兼表音形之時,“扶?!敝Z義則表現(xiàn)出紛繁復(fù)雜之語義。

      三、“扶?!痹跽Z義與青銅神樹特征的相互印證

      據(jù)《新華社》2021年4月9日《三星堆3號青銅神樹真容初現(xiàn)——造型奇特或為“扶桑樹” ?》的報道:

      雖然3號青銅神樹還未完全復(fù)原,但有參與了1、2號祭祀坑發(fā)掘工作的考古專家認(rèn)為,該神樹刻畫的應(yīng)是上古神話中太陽棲息的“扶桑樹”。[71]

      從目前出土的文物與圖案來看,三星堆3號青銅神樹(圖三)的修復(fù)工作的進(jìn)行,有考古專家認(rèn)該神樹或為上古神話中太陽棲息的“扶桑樹”。

      青銅神樹在造型上與“扶桑”形象極為相似,且具備高大挺拔的特征。

      又據(jù)《人民日報》中《三星堆遺址,再醒驚天下》2021年3月20日報道三星堆出土文物“高大挺拔”特點時說道:

      在這里

      “大”從來不是一種想象

      青銅面具寬可達(dá)1.38米

      青銅神樹更高達(dá)3.95米[72]

      此處報道對于1號青銅神樹(圖四)的“高大”有著十分具體的描繪,有3.95米高,青銅神樹高大挺拔的特點是十分突出與實在的。

      《三星堆——長江上游文明中心探索》中總結(jié)青銅神樹的高大挺拔特征描繪到:

      表性的人神中介器物,它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悠久的歷史年代,表明它可能是中國眾多樹崇拜的早期淵源之一,并是迄今為止,中國,乃至世界上現(xiàn)存最高大的“生命樹”“宇宙樹”“神樹”青銅完物。[73]

      對于三星堆青銅神樹的記載,1號青銅神樹是目前所能見到最大的青銅神樹,其高大挺拔的特點是十分突出且鮮明,并由此傳達(dá)出先民對于樹崇拜的早期淵源。

      《三星堆文化》中認(rèn)為青銅神樹高大挺拔造型反映出其積極向上,渴望與外界交流的重要希冀與愿望:

      青銅神樹是氐羌——蜀或巴野部落、部族集團(tuán)的通天樹……三星堆青銅神樹的這種造型,反映出氐羌——蜀或巴蜀先民不甘封閉與束縛,渴望與世界交流的勃勃生機與灼灼熱情。[74]

      《三星堆新一輪考古大發(fā)現(xiàn)!“奧特曼”“諸葛亮”紛紛穿越!》中報道:“在三星堆3號坑出土文物中,還有刻有神樹的玉琮。三星堆人把來自中原的古老玉器,刻上了古蜀文化中重要的神樹,進(jìn)行了文化的融合?!盵75]通過圖五所示玉琮所刻畫的神樹形象,其主干高大挺拔,其枝葉呈現(xiàn)出向上生長,傲岸不屈,欣欣向榮的生長姿態(tài)。這亦與《山海經(jīng)》中“扶?!备叽笸Π翁卣饕嗍瞧鹾系摹?/p>

      再觀三星堆青銅神樹與古籍所載“扶?!敝叽笸Π翁攸c的高度契合,故“扶?!痹谙惹貎蓾h的原初語義似為高大挺拔的桑屬類植物。

      參考文獻(xiàn):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1][33][34][35][39][40]袁珂.山海經(jīng)校注[M].成都:巴蜀書社,1992:70,101,114,23,124,126,132,146,147,192,200,204,208,208,209,209,215,217,219,291,292,429,478,530,214,305-308,408,305-308,408.

      [24]張赪.類型學(xué)視野的漢語名量詞演變史[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2:89.

      [25]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251.

      [26]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96.

      [27]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172.

      [28]劉向集錄.戰(zhàn)國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167.

      [29]王先謙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5.

      [30](晉)杜預(yù)注,(唐)孔穎達(dá)疏.春秋左傳正義[M].載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1867.

      [32]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119.

      [36]湯洪.古代巴蜀與南亞的文化互動和融合[M].北京:中華書局,2020:70.

      [37]李德銖,薛紀(jì)如.中國筇竹屬植物志資料[J].云南植物研究,1989,(10):49.

      [38](法)茲韋坦·托多羅夫.敘事體的結(jié)構(gòu)分析[J].文學(xué)研究參考,1987,(3):1-12.

      [41]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41-342.

      [42]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341.

      [43]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341.

      [44](清)馬瑞辰撰,陳金生點校.毛詩傳箋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9:272.

      [45](清)郝懿行撰.爾雅義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839.

      [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漢)司馬遷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258,264,264,1950, 1950,1952,2547,2548,2548,2551,2567,2567,2725.

      [59]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50.

      [60]何寧.淮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8:1291.

      [61]何寧.淮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8:1368.

      [62](清)馬瑞辰撰,陳金生點校.毛詩傳箋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9:271-272.

      [63]許維遹撰,梁運華整理.呂氏春秋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9:695.

      [64]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輯處編輯.漢語大詞典(第6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355.

      [65]何新.扶桑神話與日本民族起源——《山海經(jīng)》中遠(yuǎn)古神話的新發(fā)現(xiàn)[J].學(xué)習(xí)與探索,1989,(C1):28.

      [66](清)馬瑞辰撰,陳金生點校.毛詩傳箋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9:271-272.

      [67]潘富俊.草木緣情: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的植物世界[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6:63.

      [68]劉又辛,方有國.漢字發(fā)展史綱要[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323.

      [69]劉又辛,方有國.漢字發(fā)展史綱要[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328.

      [70]李莎.《詩經(jīng)》“扶蘇”小考[J].延邊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7,(6):3.

      [71]岳依桐.三星堆3號青銅神樹真容初現(xiàn) 造型奇特或為“扶桑樹”?[N].中國日報,2021-4-9(4).

      [72]楊雪梅,宋豪新,胡程遠(yuǎn)等.三星堆遺址,再醒驚天下[N].人民日報,2021-3-20(1).

      [73]陳德安,魏學(xué)峰,李偉綱.三星堆——長江上游文明中心探索[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6.

      [74]屈小強,李殿元,段渝.三星堆文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1993:213.

      [75]吳曉鈴,吳夢琳,向宇.三星堆新一輪考古大發(fā)現(xiàn)!“奧特曼”“諸葛亮”紛紛穿越![N].四川日報,2021-9-9(1).

      作者簡介:

      李勇,男,文學(xué)碩士,現(xiàn)為四川航天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辦公室主管,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方向。

      猜你喜歡
      扶蘇扶桑山海經(jīng)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緣何“問道扶?!?——留學(xué)生如是說
      國畫家(2022年1期)2022-03-29 01:20:00
      “扶?!眹降自谀睦??
      山海經(jīng)里說了什么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4
      山海經(jīng)夫諸
      青年生活(2020年6期)2020-03-28 01:25:37
      嗚咽嗚咽泉
      散文百家(2017年8期)2017-08-09 18:32:52
      書屋(2017年1期)2017-02-17 16:46:56
      我和扶蘇君的日常
      我和扶蘇君的日常
      怪力亂神才是《山海經(jīng)》的正確打開方式
      陆丰市| 肃北| 桃园县| 清徐县| 都匀市| 财经| 莒南县| 巴林右旗| 县级市| 武宣县| 双柏县| 丹寨县| 从江县| 隆林| 堆龙德庆县| 肥城市| 开远市| 吉林省| 和硕县| 碌曲县| 福安市| 莱州市| 三江| 遵义县| 东台市| 稻城县| 兴仁县| 广饶县| 湛江市| 施秉县| 雅江县| 滁州市| 嘉兴市| 贵溪市| 营口市| 石屏县| 涿鹿县| 望谟县| 潞城市| 米易县|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