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理敏 王文秋
馬克思認為,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在學校這個“微型社會”中,師生關系深刻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塑造與學業(yè)發(fā)展。然而,當前有的學校由于師生角色權利不對等、教育理念落后、教育實踐能力不足等原因,導致師生關系陷入僵化與對立困局。正面管教教育理念的興起為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好的師生關系是最大的教育力量”[1],“新型的師生情感關系應該是一種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心理氛圍,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體”[2]。基于正面管教教育理念建設和諧師生關系,具有邏輯合理性與實踐可行性。
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下,學生作為發(fā)展中的“人”,在教師引導下進行以自我完善為目標的學習活動。這種以教師為主導的師生關系,導致雙方在關系中的角色權利不對等,忽視了學生在關系中的主體性與能動性。
美國正面管教創(chuàng)始人、教育家簡·尼爾森認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yǎng)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yè)成績?!盵3]其中,和善是指尊重孩子,包括尊重孩子的年齡,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情緒,尊重孩子的需求;堅定則是要尊重自己,尊重情形,堅持原則和底線。平等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作為人在價值、人格上的平等。
正面管教中所有的方法都是以尊重與平等為基礎的,因此,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就是盡力達成師生之間的尊重和平等。
根據(jù)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受尊重的需要是人類較高層次的需要[4]。受尊重的需要首先表現(xiàn)為對彼此人格的尊重,不因個人喜好、行為能力或其他因素的影響而看輕對方;其次,是行為與語言上的尊重,用溫和且堅定的方式進行對話;第三,是對個體自我價值感的尊重,促使師生雙方在關系的建立中獲得歸屬感與外部認可。正面管教提倡在師生關系中,要做到三個尊重,即尊重學生、尊重自己、尊重情形。這要求老師在教育學生時既要考慮學生感受,也要發(fā)揮自身主導作用,該批評時即嚴肅地指出學生錯誤。需要指出的是,尊重的前提是相互理解,因此要建立和諧師生關系,要求師生雙方站在互相理解的立場,以和善的態(tài)度進行交流。
“作為人類活動的首要德性,真理與平等是不會妥協(xié)的”[5],教育活動也是如此。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中平等的原則尤為重要,但并非追求一絲不茍的形式上的平等,而是視情況達成一種實質(zhì)平等。一是要保證師生關系中的話語權平等,保證師生雙方在交往過程中自我表達與彼此傾聽;二是要保證師生關系中的權利獲得平等,不以任何理由剝奪彼此享有教育與被教育的權利自由。
綜上,正面管教提倡和善與堅定并行、使學生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等,[6]所有的實踐方法正是以尊重和平等為原則的。尊重是前提,師生間有了彼此對對方的尊重,才能談得上平等的對話。平等是基礎,只有在平等交流和溝通的基礎上,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心,也才能讓教育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正面管教所說的平等,是指所有的人對尊嚴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研究結果表明,這一理念確能有效幫助改善師生關系。[7]
由于正面管教強調(diào)師生之間的密切溝通與互動[8],因此,學??赏ㄟ^關注需求、倡導鼓勵、接納錯誤來有效實現(xiàn)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目的。
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下,許多學校的德育工作停留在德育理念灌輸、德育故事敘述等較為淺表的層面,沒有深入學生內(nèi)心,沒有關注學生實際的心理需求,收效不佳。在正面管教理念下,教師格外關注學生需求,以建立良好情感連接,再施以適當?shù)慕逃龑А?/p>
首先,要讀懂學生,了解學生行為背后的原因。 教師不僅要看到學生不當行為的表象,而且要深入了解學生不當行為背后的原因。教師在觀察學生行為時要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讀懂孩子的行為“密碼”,對癥下藥方能獲得教育實效。學??赏ㄟ^問卷調(diào)查和分析,了解需要關注的學生,總結各年級學生心理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在此基礎上,由心理教師和班主任共同研究,主動探索心理課與正面教育班會課聯(lián)動的方式,促使學生在心育班會課上積極參與,體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互相尊重、悅納,集中解決亟需解決的問題,拉近了師生關系。
其次,有效傾聽是建立情感連接的基礎。有效傾聽的前提是以尊重和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要學會傾聽,認真對待他們的想法和感受,欣賞學生的獨特性。這樣的情感連接,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尊重,進而敞開心扉,實現(xiàn)平等和諧的師生互動。當學生愿意和老師分享時,教師要盡量俯下身來,誠懇地傾聽學生的訴說,并且用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給予積極回應。如此,學生才會把老師當做“自己人”,進而在情感上對教師產(chǎn)生依賴感和信任感。
在學校,孩子渴望教師的“看見”和認可。正面管教認為,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被肯定,可見鼓勵的重要性。鼓勵的意義在于讓孩子得到價值感和歸屬感,能夠在情緒良好的情況下把事情做好。正面管教中有不少工具可以使學生識別自己的情緒,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并因此而獲得情智上的激勵。
首先,正面管教中“鼓勵的三種句式”,就是很有力量的激勵式工具。一是描述式鼓勵:我看到、我注意到……,例如“我看到你把課桌上的書都整理好了”。二是感激式鼓勵:謝謝你、感謝你……,例如“謝謝你今天把課室打掃得如此干凈”。三是賦予力量式鼓勵:我相信、我堅信……例如“我相信你可以堅持下去”“我相信你能夠處理好自己的事情”等。
其次,教師一方面可以運用正面管教中的“情緒臉譜”工具,引導學生在矛盾中認識、接納自己當下的情緒,鼓勵自己主動面對成長中的困境;另一方面,當學生情緒失控時,教師也可運用正面管教中的“掌中大腦”“積極暫?!钡裙ぞ?,引導學生主動到“積極暫停區(qū)”,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平復心情。待學生冷靜后,教師再與學生及時溝通,鼓勵學生以飽滿熱情重新投入學習。
正面管教認為,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接納學生錯誤,專注解決問題,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途徑。正面管教關注問題解決,教給孩子運用一些基本原則,比如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他們會在尊重和平等的氣氛下,嘗試做出更好的行為選擇,明確行為的意義,從而建立起和諧互助的良好師生關系。
首先,正面管教建議教師提問時采用啟發(fā)式句式。從心理學角度講,啟發(fā)式提問讓人放松,它會告訴大腦去尋找答案。通過“你覺得……為什么……”“你認為怎么樣才能……”“除了……還有……嗎”“如果……會發(fā)生什么事呢”這樣的句式,能促使學生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推理,對已知的經(jīng)驗進行判斷、選擇和比較。當教師采用啟發(fā)式提問時,就代表了他們出于好奇和關心,發(fā)自內(nèi)心地想要知道學生的想法和感受,從而達到鼓勵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育人目標。啟發(fā)式溝通可以提升學生組織能力,為不同類型的學生成長賦能。
其次,在解決班級普遍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正面管教班會課,引導學生不要關注錯誤本身,而應通過正面管教的工具,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在每一次的正面教育班會課上,教師都先安排“致謝”環(huán)節(jié),讓大家有機會把對同學的感謝表達出來,以提升他們在集體中的價值感和歸屬感。有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奠定的情感基礎,學生就可以在尊重和平等的自然狀態(tài)下,通過正面管教班會課中常用的工具之一“頭腦風暴”,成為班級的真正主人,共同思考討論班級事務,把所有要做的工作、完成的任務進行具體描述,共同制定班級公約,自愿認領崗位任務。這樣,當每個學生都有一份職責,就會建立責任心,產(chǎn)生歸屬感,從而在班集體建設中,自然而然地建立尊重和平等的師生關系。
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在師生關系中歸結為尊重與平等兩個基本要點,這為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供了有效幫助。同時,和諧師生關系的達成也使得學生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不斷提升,增強了學生作為受教育者的主體性與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