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志杰
摘要:圓號是現(xiàn)代交響樂隊中最富有詩意的樂器,是交響樂中的樂器之王。不僅能吹奏出銅管樂器的嘹亮音色,還能夠吹奏出木管樂器的柔美之音。隨著文化的飛速進步,中國人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與物質(zhì)需求同步發(fā)展,尤其是音樂欣賞和音樂教育更是受到了空前的重視和歡迎。圓號作為銅管樂器中演奏難度較大的樂器,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愛好者歡迎。鑒于中國當前圓號的普及度不高以及學習難度較大,有必要從圓號演奏與教學兩個角度進行研究,分析演奏和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和建議,將有助于我國圓號演奏水準和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關鍵詞:圓號 中國音樂作品 演奏技巧 教學方法
對于圓號演奏者來說,發(fā)音時所費的氣力,取決于所發(fā)音的實際音高,音越高花費的氣力就越大,這個音區(qū)氣息消耗量較大,演奏五線譜上加一間以上的音將特別費力。在圓號寬廣的音域內(nèi),既能輕松地演奏極高音區(qū)的音符,又能順利地演奏極低音區(qū)的音符是很困難的,因此演奏者常常被分為兩類:第一,圓號或中音圓號(Cor alto),第二,圓號或低音圓號(Cor basse)。
一、從理論上理解圓號在中國音樂作品中的特點
圓號的音色表現(xiàn)力很強,音域較寬,吹奏時飽滿有力又富于詩意,有時也用它來演奏和聲的低音聲部,能很快地融合到其它器樂。同時圓號的高音區(qū),具有洪亮、輝煌的氣質(zhì),同其它弦樂組的樂器也能很好地配合和融入。此外圓號還有幾種常用的特殊音色,它們是隨著演奏手法的不同而產(chǎn)生變化的。會把圓號某種嚴峻、肅穆的氣氛發(fā)揮出來,也可用來描寫自然景物,如日出、夜色、森林、江河、海洋等,或模仿獵號、軍號及遠處的回聲等等。這也演奏中國作品時必須注意的,不僅是在技術指導與自我理解的要領之間找存在的差距,更不能只覺察一部分,如果有技巧難點存在時不對比和分析,在演奏作品是不可能把注意力轉移到上面去,更不能準確地區(qū)分中國音樂作品與其他作品技法上的不同,因而忽視了基本方法和要領。注意幾個特別的音色,如用阻塞音等色彩性演奏法可表現(xiàn)陰暗、神秘與恐怖或險惡的戲劇性氣氛,還有演奏和聲更是圓號的特長,各種類型的持續(xù)音,節(jié)奏音型化的聲部等等。演奏中國作品時越是了解就越能夠欣賞它;而越是能夠欣賞,就越能夠更快地學會它,理解技能技巧的結構和要領,能對技巧操作融合到演奏當中,把圓號柔和的音色與其它樂器之間的音色形成“紐帶與橋梁”的作用。
在演奏的學習過程中,直接的技術指導與和通過琢磨發(fā)現(xiàn)中國作品的方式、要領之間存在的差距,有什么不同的效果,不能只覺察作品一部分,而是要清楚整個作品的表象和音色的運用關系。有哪些技巧難點的存在,在中國作品中要用什么演奏方法和要領要入手。首先是通過講解和示范,對技巧的操作方式有一個感性的、直觀的了解,并通過模仿接近正確的操作。正確指導的前提是必須對所教授的中國音樂作品技巧內(nèi)容和藝術內(nèi)容具有全面的認識,對作品的狀況有了解,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二是要關注練習情況,認識正確練習的重要性,掌握科學的練習方式,指導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科學有效的練習,比較作品之間的技法,音色的共同和不同地方,分析總結后再進行練習,這樣才能讓作品得到釋放。三是融合性。圓號的中高聲部,音域較為寬廣,音色渾厚,很容易與其它樂器融為一體,這是由于圓號的特性構成。但也是中國作品找準基點的地方,理解樂譜和演奏方法才會把圓號在中國音樂作品優(yōu)勢展現(xiàn)出來,把圓號的音域和音色表現(xiàn)在作品當中。
二、從技法上去理解圓號在中國音樂作品的運用
技法不都是以知識和理解為基礎的,一般來說,在初級的、簡單的動作學習中,中、高音區(qū),尤其是中音區(qū)強弱隨意,模仿的、刺激反應的成分更多,而在高級的、復雜的技巧學習中,心智的、領悟的成分則更多。布魯納強調(diào)教師在鼓勵學生超越感知性學習進入到概念性學習的作用時指出,在發(fā)展概念性學習時,必須懂得合理構成學科內(nèi)容、提供學習準備以及誘導學習的重要性。理解音樂結構和作品內(nèi)涵,有助于音樂__的感受和表現(xiàn),有助于作品的記憶,也有助于學習活動效率的提高。對作品越是了解,就越能夠欣賞它;而越是能夠欣賞音樂,就越能夠更快地學會它。理解技能技巧的結構和要領,能使學生對技巧的操作建立在理性、正確的軌道上。演奏技能技巧的學習必須要有適當?shù)闹笇В軌蜃プ∧繕说囊话阋?guī)律,在基本口型的練習上,要注意唇震的發(fā)音,在思想上放松,讓意識和持號姿勢都處在平穩(wěn)的狀態(tài)上,把氣息運用到位與唇肌、號嘴契合準確,讓發(fā)音中的吐音、連音、高音、中音、低音、吹奏力得到發(fā)揮。
首先是吹奏姿勢和持號要領。在吹奏時口型和唇肌要有力量,應多用氣息的力量,而是強硬地吹,這是圓號吹奏的關鍵,讓氣息從無到有,在從細到寬,把握緊和松的力度,讓弱到強得到變幻,這也是學習和學會吹奏的過程。其次是發(fā)音過程,讓氣息、唇肌、號嘴扣壓三種力量協(xié)調(diào)使用。最后是手型。圓號演奏技巧特殊演奏技術手段是右手手勢及手型,圓號有加弱音器和將右手伸進喇叭口內(nèi)演奏“阻塞音”“閉塞音”的幾種色彩性特殊奏法。是吹因此演奏中十分重視右手。因為右手對聲音、音色變化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圓號演奏中一種可產(chǎn)生特殊音響效果的一個重要技術手段。
(一)發(fā)音技巧
18 世紀早期的作曲家們雖然在最高音區(qū)寫了許多長片段,他們把圓號和小號作為管風琴音栓來使用(即在合奏中加強旋律線)或作為純粹的獨奏聲部。即使對于一個專門在高音區(qū)演奏的中音圓號(Cor alto)演奏者,圓號幾乎沒有很多小節(jié)的休息。例如在降B 調(diào)中音圓號或A 調(diào)圓號上能奏出圓號音域中的基礎音,然而這些基礎音極少使用。因為圓號發(fā)這些基礎音相當困難。演奏者有時候會遇到演奏降E 調(diào)圓號的基音G,在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第四圓號的一段獨奏中。在貝多芬時代,這個音被作為一個“人為的”音來演奏,通過放松嘴唇從第二泛音中獲得。貝多芬《第四交響曲》開頭幾小節(jié)的基音C也特意為降B 調(diào)低音圓號寫作。如今,這兩個基音G 和C,都將用降B 調(diào)中音圓號的基本音來演奏。
(二)塞音吹奏法
中國音樂作品木管五重奏作品《賽馬》中,音樂家楊光先生在曲末處為圓號譜寫了一段模仿馬叫的音響效果,像極了萬馬歡騰奔跑場面, 這個場面圓號演奏家們運用塞音吹奏法,同時這個演奏方法也開啟了作曲家們對圓號調(diào)性的選擇。當一種可代替“手阻塞”的小弱音器出現(xiàn)后,許多演奏者認為這比用“手阻塞”在較低音區(qū)強力度演奏時更有效果,但用弱音器來演奏低于第四泛音時,便顯得困難。音樂呈現(xiàn)出有人拽住了韁繩,當馬兒停下時仰天長嘯的情景,場面形象生動, 畫面感極其生動,讓聽眾回味無窮。當用手阻塞喇叭管成為一種認可的方法,來獲取與發(fā)音管長度相對應的泛音列以外的音時,這種復雜的技術要求演奏者必須進行大量的練習研究。這種方法除了發(fā)音外,不同的手型還給音色增添了神秘感,依照作曲者的處理,把樂器自然的銅音轉變?yōu)楦哐诺囊羯?,手在喇叭管中的正確位置一直是發(fā)出好音色的關鍵,這個重要性常常被忽視,原因往往是演奏者沒有意識到手在喇叭上的正確作用。手插在喇叭管喉嚨里后,可以微小地降低正常的音高,并且改變樂器的反應,以至于在較高音區(qū)中能額外奏出許多可靠的音,同時也產(chǎn)生稱為“擴大振動頻率分音”的另一八度振動頻率,以此在整個音域里豐富樂器的音響。將手打開后,緊靠在一起的大拇指和其他手指處于一個平面,把這種手形放進喇叭管中,手指的背面應與金屬壁相接觸,大拇指正好在喇叭管支撐架的底下或和支撐架成一條直線,彎曲指關節(jié)和腕部能產(chǎn)生直徑4 厘米的開口(掌心與喇叭管內(nèi)壁的距離),要想使任何一個音符得到正確的發(fā)音,指關節(jié)和腕部就需要做不同的彎曲或伸展的運動。
(三)弱音器的運用
在當代的眾多的中國管弦樂作品中,音樂家常暢的交響樂作品《茉莉飄香》是具有民族風格特色的典型代表作品之,其音樂氛圍大氣而又陰柔且秀美,音樂的靈動中充滿了交響作品的壯麗偉岸,同時靈活地使用江蘇民歌《好一朵茉莉花》的音素貫穿整個圓號演繹中。用于小號的弱音器大約在17 世紀上半葉便出現(xiàn)了,而且梅爾塞內(nèi)(Mersenne)在《世界的諧和》著作中,也提出一種弱音器的方案。弱音器可以由木頭、厚硬紙板、混凝紙、塑料、各種金屬以及合適形狀的葫蘆制成,它們可制成梨形、截短了的圓錐形物體。在輪廓上和樂器喇叭管相似,在結構上能夠進行多種變化。盡管圓號沒有標準的弱音器,但最常見的形狀為截短的圓錐形,一般由細木頭、厚硬紙板或類似的人造合成物制成。弱音器的小端處呈開啟狀,大端處呈閉合狀,在弱音器外部有3 個或4 個薄軟木條縱向貼著,這樣可以確保有足夠的空間使部分氣流從喇叭口出來。弱音器應當與圓號相稱,這樣才能產(chǎn)生準確、音色集中的基音(Pedal notes)。弱音器的式樣、制作材料對弱音器音質(zhì)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對圓號四重奏中的每一成員都要求用同一種弱音器。盡管有與阻塞音相應的特殊升音弱音器,但人們?nèi)赃x擇有正常音高的弱音器。瓦格納是第一位為帶弱音器圓號大量寫作的作曲家,但受到德彪西印象主義的影響,因而他把那些作品作為展示性演奏使用。在圓號上吹奏一個音,同時哼唱另外的音有可能產(chǎn)生兩個音、三個音甚至是四個音的和弦。如果適當間隔地吹和哼,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音,以至于能聽到一個和弦。圓號可以奏較高或較低的音符,“哼唱”的音色與有效的演奏有很大聯(lián)系,通過中國式圓號的音色來傳遞頌歌般的聲音色彩。
三、從作品中去理解圓號在中國音樂的風格
圓號這件典型的西洋樂器在20 世紀50 年代進入中國以來, 人們對圓號的認知不斷地被刷新認知與欣賞的角度。不斷地了解其音色、音域,以及與中國民族樂器的配合度方面的__包容性,被中國優(yōu)秀的作曲家結合中國音樂元素創(chuàng)作出許多獨奏作品、重奏作品、管樂及管弦樂作品, 還有一些經(jīng)典歌曲被改編成圓號樂譜。
(一)中國圓號作品《牧人新歌》
《牧人新歌》創(chuàng)作于1964 年,是作曲家孫大方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第一首圓號獨奏曲。他跟隨軍樂團來到了遼闊壯麗的內(nèi)蒙古,被內(nèi)蒙古大熱景色和內(nèi)蒙古人民熱情歡快的舞蹈所震撼,看到內(nèi)蒙古人民生機勃勃的生活場景,以及在大草原上萬馬奔騰的場面,其內(nèi)心澎湃于是想到結合圓號這個樂器,來專門譜寫一首由內(nèi)蒙古風格的圓號獨奏。《牧人新歌》延長音練習是練習中的第一個項目,主要作用在于活動嘴唇,幫助嘴唇震動,使嘴唇盡快進入吹奏的狀態(tài)。如果長時間不進行長音練習就很容易使嘴唇疲勞而失去對演奏時的嘴唇控制。另外長音練習還可以調(diào)節(jié)對氣息的控制,由于長音練習時對氣息的平穩(wěn)和氣息的吹奏時的松弛度要求及高,所以可以通過長音練習身體各個部位得到最好的放松。圓號演奏中國音樂作品中,延長音的使用頻頻出現(xiàn)。例如在中國圓號作品《牧人新歌》延長音練習可以分為兩步進行:第一步是在非常弱的力度上進行平穩(wěn)的吹奏練習,這種練習是一種活動性練習,其目的是使得各個部位放松,也是為了使嘴唇的肌肉得到有效震動。第二步是在力度的變化中進行練習,這種練習是為了s 嘴唇的肌肉在力度的變化中得到進一步的震動。也是為了讓腹部肌肉對氣息變化中的流動。圓號的延長音練習是圓號演奏者不可間斷的重要課業(yè),這種練習將伴隨演奏者藝術生涯的全部過程。每天的第一個項目就是長音,它不僅是演奏時放松的唯一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修正演奏上隨時出現(xiàn)的不良傾向。隨著演奏的時間加長,特別是繁重的演奏之后,會更加體會出適量的長音練習,對疲勞的嘴唇會產(chǎn)生一種意想不到積極的修復效應。
(二)中國圓號作品《大柳樹下育新人》
《大柳樹下育新人》創(chuàng)作于1977 年。是作曲家孫大方關于山西風味的革命歌曲和戲曲的晉劇唱腔,受到了音樂的熏陶與感染,創(chuàng)造一首具既有山西風味又含有革命感情的圓號曲子。作品中加上了民樂配器:板胡、琵琶、笛子、梆子、板鼓等,創(chuàng)作出了《大柳樹下育新人》這首圓號作品,有一段圓號華彩部分的創(chuàng)作。
結合譜例2 中吐音控制得好壞,對演奏中的把握性和力度的對比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演奏過程中有時需要非常弱的發(fā)音,有時需要非常強的發(fā)音,有時的發(fā)音需要適中,有時需要非常短的發(fā)音等等。這時就需要控制舌頭的力度和氣息的流速與流量。如果需要演奏較弱的吐音,舌頭的動作就要慢,氣息的流速流量也要放慢和減少;如果所要演奏的吐音較強,舌頭的動作就要相應快些,氣息的流速和流量隨之加快和增多。總之,掌握和運用好吐音的演奏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僅要從慢開始,而且要長期的不厭其煩地練習下去,只有這樣才能夠永葆圓號演奏藝術青春。吐音和其他的練習一樣,也要有非常強的節(jié)奏感。任何一種練習都要在十分準確的節(jié)奏中進行,無論是在慢的節(jié)奏中還是在快的節(jié)奏中都是如此的,在演奏中的每個音的力度也要有相對的均勻。圓號吐音練習可以分單音和多音練習。單獨一個音的練習是吐音的基礎練習,是在一個音上,通過其節(jié)奏的不同變化來進行練習。也可以把每一個音用不同節(jié)奏單獨的來練習,讓各個不同音區(qū)的音都能夠非常干凈、準確、飽滿地吹奏出來,這樣就可以充分地讓學生體會,在每個音上吐奏的具體感覺。
四、結語
圓號作為音樂表現(xiàn)力和音色都極為優(yōu)秀的樂器,受到了許多偉大作曲家的喜愛。莫扎特、貝多芬和理查·施特勞斯等圓號創(chuàng)作了許多經(jīng)典作品,推動了圓號音樂的發(fā)展。但不能忽略的是,作為技術上最復雜、演奏上難度最大的管樂器,圓號的演奏和學習都具有相當難度,使圓號在我國的普及和發(fā)展速度受到了限制。只有找到正確的訓練和學習方法,通過理論研究以及演出和教學實踐證明,熟悉圓號的性能和特點,掌握正確的圓號演奏姿勢和演奏方法,及時解決圓號學習和教學中出現(xiàn)的難題,提高圓號的演奏和教學水平,也將會為觀眾帶去更加美好的音樂體驗。
參考文獻:
[1] 王飛.簡述圓號的歷史演變歷程[J] .牡丹,2016(10X):2.
[2] 李濤.交響樂中的圓號作用和演奏技巧[J] .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20.
[3] 程浩.圓號演奏中音色運用的作用[J] .音樂時空,2015(18):1.
[4] 劉雯雯.圓號演奏方法及訓練技巧探究[J]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35(11):3.
[5] 曾美寧.淺談圓號長音演奏技巧[J] .新課程(下),2016(7) .
[6] 田良.圓號演奏方法及技巧訓練策略分析[J] .休閑,2020.
[7] 張海榮.淺談圓號演奏技巧與方法[J] .戲劇之家,2020(3):1.
[8] 李耀南.淺談圓號練習與演奏的錯誤方法造成的不良后果[J] .音樂時空,201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