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孫犁“ 、 小開本”與我

      2023-06-07 16:30:55劉運峰
      散文 2023年5期
      關鍵詞:陋巷開本孫犁

      劉運峰

      說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孫犁的著作,大多是以小開本形式存在的。

      所謂“小開本”,是一種小于常規(guī)開型的圖書,亦稱“口袋書”。孫犁著作的小開本分為兩種開型,一是11.0厘米×16.0厘米的方型開本,二是11.3厘米×18.3厘米的長型開本。

      孫犁的作品除了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五萬字以上的作品幾乎沒有,不適合做成大本書,因此很多書都采取小開本形制。而孫犁作品部頭之所以比較小,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孫犁創(chuàng)作態(tài)度極其認真,惜墨如金,作品以短見稱,短時間內難成規(guī)模;其二,孫犁身體狀況長期不佳,沒有精力完成大部頭著作。

      在近三十年里,斷斷續(xù)續(xù),我竟然收集到了幾十種孫犁著作的小開本,而且,在尋訪過程中,頗有值得回味之處。

      上·方型開本

      《遠道集》

      《遠道集》是孫犁在“文革”結束后出版的第五個集子。1990年7月9日,我去小白樓給兩歲的兒子買生日蛋糕,在新華書店賣特價的柜臺買到了《遠道集》。這本書原價六角五分,書店半價出售。從這本書中,我讀到了《幻覺》《地震》《還鄉(xiāng)》《修房》等“蕓齋小說”,讀到了《牲口的故事》《住房的故事》《貓鼠的故事》《夜晚的故事》等散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幻覺》和《還鄉(xiāng)》,沒想到,孫犁在生活中竟然經歷了那么多奇異的事情。最令我感動的是《母親的記憶》那一篇。文章是這樣開頭的:

      母親生了七個孩子,只養(yǎng)活了我一個。一年,農村鬧瘟疫,一個月里,她死了三個孩子。

      文章的結尾這樣寫道:

      一九五六年,我在天津,得了大病,要到外地去療養(yǎng)。那時母親已經八十多歲,當我走出屋來,她站在廊子里,對我說:“別人病了往家里走,你怎么病了往外走呢!”這是我同母親的永訣。我在外養(yǎng)病期間,母親去世了,享年八十四歲。

      看完這篇短文,我?guī)缀趼湎聹I來。我來自冀中農村,和孫犁家是鄰縣。他筆下的生活場景、人情世態(tài),我非常熟悉。在過去的農村,很少有家庭沒有夭折過孩子,但連續(xù)夭折六個卻極其罕見,這對一位母親而言,該是多么沉痛的事情!當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看著自己的獨子因病離家,該是多么的不舍和不解,這才是真正的生離死別。這篇一千多字的散文沒有渲染,沒有修飾,平鋪直敘卻又直擊人的心靈,比起那些毫無來由的描寫,比起那些自欺欺人的煽情,這篇散文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從此,我愛上了孫犁晚年的文字,于是便開始廣為搜求。

      《尺澤集》《晚華集》《澹定集》

      我原來工作的單位門前有不少書攤,大多是賣舊書,其中一個攤位卻只賣新書,而且是百花文藝出版社的書。攤主是一對中年夫婦,他們往往下午三點以后出攤,帶著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聽人說,女方的家長在出版社工作,批發(fā)一點書給他們擺攤維持生活。

      在這個書攤上,我買到了《尺澤集》,時間是1990年7月20日。這是孫犁先生的第四個集子。那時,我正在讀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其中有這樣一句話:“風格的美,在于明晰而不流于平淡?!弊x《尺澤集》,感到孫犁的文字與這句話頗為契合,可見中西方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具有共同點,在審美趣味上也有許多相同之處。

      這本書攤主只收了我三角錢,還說孫犁的書還有幾種,過幾天再帶過來。

      果真,8月9日,我在這個攤上就買到了《晚華集》,只花了四角錢。

      8月15日,我去大沽北路修電風扇,趁著等待的時間,我到百花文藝出版社門市部,買到了《澹定集》,花了五角二分錢。

      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就買到了四種孫犁著作的小開本,想起來都興奮。

      《陋巷集》

      1990年10月30日,我去父親單位報銷藥費,路過中山門書店,所有的書全是半價。在這里,我買到了《陋巷集》。

      《陋巷集》是小開本中印數最少的一本,因此很難買到。有一天在舊書店里看書,遇到一位舉止文雅的中年人,隨便搭訕了幾句,竟然越聊越投機。他和我是老鄉(xiāng),也喜歡孫犁的書。他說讀孫犁的文字,就好像回到了冀中的農村,感到親切、自然,有一種特殊的味道。他還提到老家燒柴火用大鐵鍋熬出來的紅薯粥,黏稠、香甜,在城市里卻做不出來。對此,我深有同感。他說孫犁的那些小開本真是百讀不厭,可惜《陋巷集》一直見不到,我立即說,我有一本,但卻沒有《無為集》。他說他有《無為集》,可以交換著看。于是,我們互留了電話。第二天,他就把《無為集》給我送到了單位,取走了《陋巷集》。

      萬不得已,我一般不找別人借書,偶爾借來了,也抓緊看完、用完,不然總是覺得不自在。很快,我就把《無為集》讀完,還給了這位朋友。他來取書時說《陋巷集》還沒有看完。我故作大方地說,不忙,您慢慢看。沒想到,他從此就沒有了音信。一天中午,我去煙臺道古籍書店看書,恰好遇到了這位朋友。他很熱情地和我打招呼,卻不提還書的事。我心里暗暗著急,又不好意思當面催還。恰好,他看中了兩本書,但沒有帶零錢,書店也找不開,我立即主動借給他十元錢,意思是提醒他還錢的時候順便把《陋巷集》帶來。更是沒有想到,半年過去,這位朋友不僅不還錢,也不還書。我實在忍不住了,打電話請他還書。他滿口答應,但遲遲不露面,我連打了幾次電話,口氣越來越不客氣。終于,他來到我的單位,把《陋巷集》和十元錢還給了我??吹接行┠p的《陋巷集》,真有些百感交集,難以名狀。

      從此之后,我也多了一個心眼:不好買的書,盡量不告訴別人。

      《秀露集》

      從《晚華集》到《陋巷集》,搜集起來都沒有花費太大的力氣,唯有《秀露集》讓我費盡了心思。這是孫犁的第二個集子,先后印了兩次,總印數達到一萬九千冊,按理說不難買到,也許出版時間太長了,書店早已脫銷,因此我格外留心。

      一天晚上,我去《天津青年報》記者張重憲家串門,看到他的書架上有一本《秀露集》,便借了回來。不到一星期,我就把這本書讀了兩遍。書中的《戲的夢》《書的夢》《畫的夢》《鄉(xiāng)里舊聞》等都是我非常喜歡的,讀起來有一種先得我心之感。我很想請張重憲割愛,但又難以啟齒。因為在書的扉頁上,有他的這樣一段題跋:

      孫犁《晚華集》,余購得曾不釋手。后出《澹定集》,余亦購得,仍難舍之。然其間出《秀露集》,吾失之。悵然久之。曾百般搜求不得。今第二次印刷方購得。一本小書,牽魂若此,或笑吾為癡人也。

      我仍想自己擁有一本,可是找遍了書攤和舊書店,都是無功而返。情急之中,我竟然向孫犁先生寫信求助,但沒有回音。

      同事劉植才長我?guī)讱q,專業(yè)是稅收,但喜歡文史,我們倆很聊得來。他老家在河北任丘,距離白洋淀不遠,也很喜歡孫犁的作品。有天他來串門,告訴我買到了一本《秀露集》,我忙問是在哪里買的。他說,就在一個書攤上,可惜只有一本,而且受了潮,書頁要慢慢揭開。我借來后又讀了一遍,便不想再還給他。過了一段時間,我買到了一部清代學者浦起龍的《讀杜心解》,便提出和他交換,他很痛快地答應了,這本《秀露集》總算歸為我有。

      1991年3月23日,我在《秀露集》的襯頁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自購得孫犁先生《遠道集》后,始喜讀先生晚年之作,遂潛心尋購,數月之間,竟得五種。唯《秀露集》最不易得。初借重憲兄所藏,通讀兩遍,愈覺先生文字之妙,多方搜求,終不可得。無奈之時,竟致書孫犁先生求購,自是徒勞。后植才兄由書攤得來,吾幾欲啟齒而不能。然終與其相商,以書易書,得償所愿。一本小書,竟費如此周折,自笑為書癡也。

      《津門小集》

      董延梅先生《君子蘭的情意——編書憶舊》一書中,有一篇《小開本散文的始祖》,說的正是孫犁的《津門小集》。原來,《津門小集》的字數僅有兩萬八千字,按照正常開型,無法做成一本書。美術編輯陳新大膽創(chuàng)新,專門設計了這種開型,印成了一本令人交口稱贊的書,也由此創(chuàng)造了現代出版史上的一個勝景。

      2008年12月10日,我通過舊書網找到了這本《津門小集》。

      正如董延梅先生所言,這的確是一本在設計上花費了大氣力的書。淺灰色的封面沉靜、莊重,書名下方繪有塔松、白楊、解放橋、海河、燈柱的圖案,頗具版畫效果,而且,突出了津門特色。訂口處是一條自上而下五毫米的綠色背景線,上面印著反白色的“JINMENXIAOJI”大寫漢語拼音。全書收入十八篇文章,題圖就有十一幅,同時還有幾幅尾花。這十一幅題圖,既可以獨立成畫,又和內文高度契合,現在看起來,依然有很強的感染力。我以為,這些題圖堪稱陳新書籍裝幀設計中的精品。

      這本《津門小集》的設計,也得到了孫犁本人的高度認可。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耕堂雜錄》;花山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琴和簫》;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年版《孫犁文集》,1991年版《孫犁新詩選》,1992年版《如云集》、《孫犁文集》(珍藏本),1995年版《曲終集》,封面設計也都是陳新。孫犁非常欣賞和信任陳新的設計,曾說只要是陳新設計封面,自己就不用提前看了。

      這本書原價兩角一分,我買來時,連同郵資和銀行的手續(xù)費,共花了二十元,幾乎是原價的一百倍!但我依然覺得很值得。

      “耕堂劫后十種”

      孫犁晚年的十本散文隨筆集,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八種,上海文藝出版社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各出版了一種。由于出版時間跨度較長,印數有多有少,搜集齊全非常不容易。山東畫報出版社總編輯汪稼明也是一位“孫犁迷”,1998年5月到6月,在天津市孫犁研究會秘書長劉宗武的協(xié)助下,汪稼明主持出版了《書衣文錄》和《蕓齋書簡》(上下),受到了孫犁研究者的好評。隨后,他又和劉宗武合作,將孫犁的十本書編為一部叢書,名為“耕堂劫后十種”,于1999年9月一次性推出。

      汪稼明對小開本也是情有獨鐘,因此“耕堂劫后十種”一律采取了11.0厘米×16.0厘米的開型。這套書做得很考究:首先是由劉宗武做了校讀,訂正了原版的失校和誤植之處;其次是增加了二百余幅圖片,與內文相互映照;三是用一種米黃色的純質紙印刷,不僅可以保護視力,而且給人以歷史滄桑之感。

      這套書的出版還有一個小插曲。十冊書的底本都是汪稼明的收藏,排版公司為了錄入方便,竟把這十冊底本拆散了,對此,汪稼明很是生氣,但也無可奈何,只好在錄入完成后再重新裝訂,但已經面目全非了。這也算是出版人常常要蒙受的損失與傷痛。

      這套書還沒有正式上市,我就通過劉宗武先生買了一套,算是先睹為快。

      這套書的發(fā)行似乎沒有預期的那樣好。過了幾年,一位在山東郯城酒廠工作的書友在《舊書信息報》上登出了這套書的廣告,每部僅賣五十元,我連忙匯款,又買了一套。

      2004年冬天,老家翻蓋房子,我把父母接到了天津。父親問我有沒有適合他看的書,我把這套“耕堂劫后十種”推薦給他。父親很喜歡看,邊看邊說:“寫得真好!”父親很早就知道孫犁。早在抗戰(zhàn)時期,父親就搜集到了孫犁的《區(qū)村和連隊的文學寫作課本》油印本,珍藏了很多年。我看父親喜歡,就說:“這套給您吧,我還有一套。”一向嚴肅的父親竟然興奮得像個孩子一樣地問我:“真的嗎?”趕緊把這套書放進了他的旅行包。母親在旁邊笑著對父親說:“你也不想想,你都八十了,還能看多少?”父親回答:“主要是我太喜歡看這些文章了。”父親逐字逐句地讀完后,把這套書轉送給了我讀研究生的侄女。而今,父親已經去世十四年,母親也去世七年了,但當年他興奮的神情依然生動在我的眼前。

      2012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耕堂劫后十種”,內容與山東畫報出版社版相同,但刪去了圖片,而且采取大三十二開窄型。即使這已算不上是小開本,我也買了一部收藏。

      2012年6月,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耕堂文錄十種”,內容與前述兩個版本相同,為正度三十二開本,硬紙面精裝。與之一起推出的,還有《耕堂讀書記》(上下)和《鐵木前傳》(紀念版),開本和裝幀設計一如“十種”,很是莊重氣派。這些書,我也各收藏了一套。

      下·長形開本

      《如云集》《曲終集》

      這是孫犁最后的兩本集子,都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由于字數較多,便采用了前面所說的長型開本。

      《如云集》是我在1992年10月29日買到的,地點在南京路小學旁邊的開明書店。店主非常熱情,極力向我推薦這本新到的書。對于孫犁的書,即使沒有人推薦,我也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但這本書的定價還是有些出人意料,是原來小開本的十倍之多。為此,我在書后的白頁上寫了這樣幾句話:

      至今為止,孫犁先生晚年著作印裝最精者當推此冊,然定價最高者亦屬此冊。一九九二年十月廿九日中午去開明書店,隨手翻之,其中文字多有未讀者,乃購入之。入此店而不買書,頗有負于店主之熱情;見此書而不購入,似亦有負于孫犁先生。

      大約用了十天的時間,我就把《如云集》讀完了,11月8日,我在書前的襯頁上又寫了這樣一段話:

      先生晚年之作,歸于沖淡。然字里行間,仍不乏往昔之熱情;垂暮之年,猶關心國情世態(tài);身居鬧市,尚體天籟之聲。非歷盡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而能以道德文章立身者,不能如此也。

      《曲終集》是1995年11月出版的,書友高為正好在出版社工作,知道我喜歡孫犁的書,特意找責任編輯為我要了一本。這本書,是孫犁十本中部頭最大的一本,價錢也創(chuàng)了新高,相當于原來小開本的二十倍以上。

      《無為集》《琴和簫》

      2001年6月24日中午,我到煙臺道古籍書店看書,發(fā)現剛上了一批舊書,其中就有一些孫犁著作的單行本。書的品相很好,看得出,書的主人也是一位孫犁著作的愛好者,或者是研究者。為什么將這些書一股腦兒地賣到舊書店?實在想不出原因。這些書我大部分都有,但其中的兩本《琴和簫》和《無為集》是沒有的,尤其是《無為集》,雖然從一位朋友那里借來看過,但總覺得還是自己擁有才心里踏實。這兩本書都是定價三元,我牢牢地抓在手里,唯恐讓人搶了去。

      《無為集》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的,封面設計、版式、印制都很講究,頗有大社風范。《琴和簫》則由花山文藝出版社于1982年12月出版,責任編輯李屏錦早年畢業(yè)于河北省天津師范學院,和孫犁有師生之誼。其封面設計和編校都非常用心。

      《耕堂序跋》

      1994年10月,我從河西區(qū)的小海地搬到了和平區(qū)的營口道。這里交通便利,商業(yè)繁華,但沒有舊書攤,這讓我多少有些失落。1996年12月15日,我從南開大學上完課出來,在八里臺郵局門前的舊書攤上發(fā)現了一本《耕堂序跋》。這是湖南人民出版社“駱駝叢書”中的一種,封面非常素雅,右上角印著駱駝圖案,給人以厚重、沉靜之感,書名題字有費新我左手書法風格。書的后半部分受過潮,品相不是很好,但此前沒有見到過,也沒有聽說過,便花兩塊錢買了下來。

      這本《耕堂序跋》的責任編輯是朱正和謝大光。朱正曾任湖南人民出版社總編輯,謝大光曾任百花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一本不足十萬字的書,竟然由兩位出版社的“大腕”作責編,可見出版方對這本書的重視。

      說來也巧,2001年6月,我去北京參加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局主辦的《魯迅全集》修訂座談會,會上認識了朱正先生。同年12月,我去北京參加討論新版《魯迅全集》將要收錄的魯迅佚文佚信,再次見到了他。在我研究魯迅的過程中,朱先生給過我不少幫助,我便邀他來天津做客。朱先生爽快地答應下來,說正好拜訪神交已久的來新夏先生。12月15日,朱先生和夫人帶著小孫女來到天津,看了我的藏書。我拿出《耕堂序跋》對他說,這是您責編的。朱先生說,這本書因為訂數上不去,才印了一千八百七十冊,很對不起孫犁先生。朱先生還提到,為了趕在當年8月召開的孫犁創(chuàng)作學術研討會之前印出來,他親自到印刷廠督印,然后又提著書到郵局寄往天津。那時沒有快遞,唯恐錯過時間,好在最終沒有誤事。由此,也可以看出編輯在一本書背后付出的心血。

      《編輯筆記》

      孫犁一生曾經從事過三個職業(yè):教員、編輯和寫作,但以編輯工作時間最長,因此對于編輯有很多獨到和深刻的見解。他的編輯工作實踐以及編輯理念很值得挖掘和總結。二十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孫犁一絲不茍的編輯風格》,發(fā)表在《編輯學刊》2002年第4期上。也正因為如此,我對孫犁與編輯方面的書也格外留意。

      2006年5月,在獲得博士學位后,我回到母校南開大學,在文學院傳播學系擔任編輯出版學和中國編輯出版史的教學工作。張鐵榮教授是編輯學教研室的“元老”,他把十來種“編輯叢書”送給我參考。這套叢書是山西人民出版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由國家出版局局長邊春光作序。

      從這套叢書折口的書目上,我發(fā)現其中有一本竟是孫犁的《編輯筆記》。通過舊書網搜索,我很快就把這本書買到了。這本《編輯筆記》只有四萬五千字,九十四頁,書脊上勉強能夠印字。由于貨源不多,店主標價都比較高。我選了一本標價稍低的,書的品相很差,到手后不免有些后悔。

      對于這本《編輯筆記》,編者很是重視,在《寫在前面》中說:

      孫犁這個名字,對于廣大讀者并不陌生。他常常是同那使人不忍釋卷的文學作品一起出現于大家面前的。而在這里,他卻是以一個老編輯的身份,把他幾十年編輯工作的寶貴經驗呈獻給我們的。

      值得一提的還有,為這本書題寫書名的,是后來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的著名書法家沈鵬。

      《蕓齋小說》

      自從在《收獲》1982年第2期發(fā)表了一組“蕓齋小說”之后,孫犁便一發(fā)而不可收,在七八年的時間里寫下了三十篇。1990年1月,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了《蕓齋小說》單行本,印數達四千五百冊。不知為什么,這本書非常難買,孫犁先生在和友人、讀者的通信中多次提到手頭已無存書,他自己想買也不能如愿。

      2009年9月17日中午,我到濱江道新華書店看書。這原是一家規(guī)模很大的書店,但由于效益越來越差,書店不得不騰出大部分場地經營眼鏡、文具等,書的品種越來越少,很是令人失望。但在二樓的一個角落,我竟然找到了一本《蕓齋小說》,大概是由于封面設計偏暗,不容易被人發(fā)現的緣故吧,這本書至少在書店的貨架上待了整整十九年!2009年5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蕓齋小說》,較人民日報出版社的多出了幾篇,算是“蕓齋小說”的“全集”。2011年6月,我為天津人民出版社也編了一本《蕓齋小說》(包括“遠的懷念”和“鄉(xiāng)里舊聞”),而人民日報出版社的這個版本,我卻再也沒有遇到過。

      《老荒集》

      在孫犁晚年所出的十本散文隨筆集中,最難買的就是《老荒集》。

      《老荒集》是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2月出版的,印數兩千三百冊,而且沒有再版。聽張重憲說,他在和平路新華書店曾見過此書,當時沒有買,后來再想買已經沒有了。

      盡管“耕堂劫后十種”連同《老荒集》,我已讀過兩遍,但仍想看看初版本。2004年年初,我從劉宗武先生那里借到了這本《老荒集》。這是孫犁的簽名本,扉頁上寫著“宗武同志留念 孫犁?一九八六年八月”。我怕有閃失,便復印了一冊,請印刷廠的一位朋友裝訂,但因復印紙?zhí)?,很不方便閱讀,只好拆成兩冊。雖然聊勝于無,但和其他的原版本擺放在一起,終歸不協(xié)調,總覺得是個瑕疵。

      自從有了舊書網,買書已不是難事。也許是搜集《老荒集》的大有人在,因此凡出售者都標價不菲。我自信是買書的“福將”,經常得有奇遇,但這本《老荒集》卻偏偏總遇不到。最后我終于下了決心,花了一百四十五元買了一本品相不太好的。這本書是上海楊浦區(qū)圖書館的藏書,曾經被七位讀者借閱過。看來亦有可能是賣者從圖書館借出,以丟失為名賠償圖書館的損失,然后再標以高價出售。這本書原價一元四角五分,我花了整整一百倍的價錢才買到手,算是一次難忘的“認宰”的經歷。

      我收集的孫犁著作小開本,還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1月版的《荷花淀》、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版的《耕堂雜錄》、新蕾出版社1983年8月版的《白洋淀之曲》,但這幾種是怎么得來的,已經沒有印象了。

      責任編輯:沙爽 實習生:張赫雯

      猜你喜歡
      陋巷開本孫犁
      論孫犁作品中的逆向思維
      賣 夢
      賣 夢
      等你回來的我
      補鞋匠的夏天
      意林(2019年13期)2019-07-25 17:49:16
      論《旅游在中國:云南》對旅游類書籍的啟示
      讀天下(2019年1期)2019-02-16 11:37:54
      孫犁裝外行
      特別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56
      游移于隱藏與揭示之間——論孫犁的“蕓齋小說”
      長江學術(2015年1期)2015-02-27 07:11:09
      Domestic Violence
      圖畫書之開本(下)
      隆化县| 财经| 古浪县| 砀山县| 迭部县| 开江县| 闽侯县| 焦作市| 巨鹿县| 习水县| 宣威市| 大理市| 盱眙县| 金乡县| 文昌市| 安多县| 民县| 剑阁县| 宾阳县| 漠河县| 玛沁县| 景泰县| 江油市| 遂宁市| 海南省| 凌源市| 濮阳县| 吉木萨尔县| 广德县| 本溪| 保德县| 安阳县| 宜良县| 山西省| 弥渡县| 东台市| 平远县| 保德县| 萍乡市| 高尔夫| 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