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以鮮
熙寧七年(1074)九月,西湖上荷花已經(jīng)衰敗,卻仍能看見一些生機和綠意。行將年屆不惑的蘇軾收到朝廷批復,不得不從無比眷愛的杭州出發(fā),前往陌生的山東密州——心愛的弟弟蘇轍,就在那個方向。蘇軾一生最割舍不下的就是這個胞弟,之所以主動向朝廷申請從杭州調到密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要離蘇轍更近一點。
蘇軾偕乳母任采蓮,第二任夫人王閏之,三個孩子蘇邁、蘇迨和蘇過,侍女王朝云及幾位仆人,向北瀕海取道,途經(jīng)湖州、蘇州、潤州、揚州、楚州,直赴新的任所。
當時的密州管轄范圍遼闊,下轄諸城、安丘、高密、莒縣、膠西五縣,相當于現(xiàn)在的諸城、安丘、高密、膠州、膠南、日照、五蓮、莒南、莒縣九縣市。密州治所在地諸城雖然偏僻,比不得杭州繁華,卻并不蠻荒,其文脈起自虞舜,有著源遠流長的經(jīng)學傳統(tǒng),從孔子女婿公冶長到漢代名儒鄭玄、師丹、伏湛、伏無忌、易學家梁丘賀,可謂代不乏人。至宋代,還涌現(xiàn)出張擇端、趙明誠一類的藝術與學術明星。現(xiàn)代作家王統(tǒng)照、詩人臧克家,也出生在這片土地上。
蘇家一路曉行夜宿,歷經(jīng)三個月,終于在這一年的十二月三日到達目的地。
蘇軾在密州官銜的全稱是:朝奉郎(正六品文階官)、尚書祠部員外郎(禮部典祀官)、直史館(兼銜)、知密州軍州事(本職太守)、騎都尉(勛)。一句話,就是密州的行政及軍事長官。這也是蘇軾轉任地方長官經(jīng)歷中一次罕見的升遷,并且是首次掌印“一把手”。其他時候,每每就是從一個并不太好的地方,放逐到另一個更差的地方,所擔任的官職也越來越小,直到完全沒有,成為一位連普通人也趕不上的罪人。
蘇軾視密州為心靈的第二故鄉(xiāng),常覺得密州山水和故鄉(xiāng)有很多相似之處,看見密州的障日峰,就仿佛看見故鄉(xiāng)的峨眉山:
長安自不遠,蜀客苦思歸。
莫教名障日,喚作小峨眉。
接著,查理也送給盛旦老師一個碩大的信封。盛旦老師打開信封,大聲念出上面用金色筆寫的字:一張牌可以快樂享受退休的日子。
熙寧九年,蘇軾在密州作《寄黎眉州》詩,懷鄉(xiāng)病又開始發(fā)作:“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掃雨余天。”
密州也可以視為蘇軾人生與寫作的分水嶺。密州之前的蘇軾,雖然也寫過不少優(yōu)秀的作品,但密州之前的蘇軾,還不能稱之為真正偉大的詩人。蘇軾在回顧一生的寫作時,亦抱持與此類似的看法。
到達密州任上,恰值人患(盜患)與自然災害(旱蝗)交熾之際。林語堂說這是蘇軾最沮喪的時期,而在最悲哀的時候,詩人卻寫出最好的作品——天下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豪放詞、第一首深情綿邈的悼亡詞、第一首讓所有宋詞都相形見絀的中秋明月詞……它們,全部誕生于密州。在密州,蘇軾內在的復雜和繽紛開始展露:他是如此的令人猜不透,又如此的純潔無瑕。
一天,蘇軾夢見了三只動物,遂迷惘地自問:我是誰? 麋鹿低頭吃著青草:你是令百世景仰的詩人,野性又自由的詩人。仙鶴展了一下翅膀:你是善于幻想的道德家,一直想飛到天上去。仁獸麒麟盯著蘇軾的臉:你是了不起的政治家,最放不下蒼生。而蘇軾半夢半醒:我什么也不是,我是我自己,我就是蘇軾!麋鹿:你啊,比大海的珍珠還要完美。麒麟:你啊,比地下的琥珀還要芬芳。仙鶴:你啊,比天上的明月還要明亮。
蘇軾驚覺,身上正落滿清涼的月色——密州的明月,從此成為天下最澄澈、最富于想象力的一輪。
要展現(xiàn)明月的美與力,離不開人類的建筑。蘇軾對于建筑懷有濃烈的興趣,具備專業(yè)水準的空間審美能力,一直令蘇軾引以為傲。到達密州的次年十一月,作為太守帶領密州人民撲滅蝗災迎來一個小豐年之際,蘇軾終于有機會選中一處高地,一展其營造的匠心。此地被當?shù)厝朔Q為北臺,實際上是密州北魏時期筑就的舊城臺。經(jīng)過一番測量和設計,一座全新的背北面南的觀景臺聳峙起來。筑成之后,蘇軾請時任齊州(濟南)掌書記的弟弟蘇轍為它命名,蘇轍從《道德經(jīng)》“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一句獲得靈感,為之取名“超然臺”。
收到蘇轍的書信,蘇軾迅速回復道:親愛的子由啊,你所取的“超然臺”,太貼我的心了!天下的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都有讓人快樂的地方。雄偉瑰麗的景觀,當然讓人愉悅,而平凡簡樸的景觀,也一樣能使人快樂。酒糟、薄酒,飲之可以使人陶醉,而水果蔬菜,食之也一樣足以充饑。這樣想來,哪里都可以找到快樂,真是無往而不樂啊!我想,人們總是喜歡追求幸福而遠離災禍,是因為幸福使人歡樂,而災禍卻使人悲傷。那么問題也來了,人的欲望無窮盡,而能填欲壑的東西卻終究是有限的。如果竟日糾纏于美丑和取舍,那么這世上能使人快活的東西就將越來越少,令人悲哀的事則會越來越多!如此一來就事與愿違,本來是求福的,卻求來了禍。究其根由,還是因為被外物所蒙蔽??!
對于蘇轍的感嘆“惟所往而樂易兮,此其所以為超然者邪? ”,蘇軾十分贊同:超然,即游心于物外,如同莊子所說,讓一顆長滿雜草的心得到疏通和清洗,才能見到前所未有的通透和光明,見到見所未見的美和善。
蘇軾所筑就的超然臺,就其深遠影響而言,完全可以和因陳子昂登臨而名揚天下的幽州古臺相提并論,堪稱唐宋時期最為著名的兩大詩意景觀。超然臺已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為北宋之后中國詩人及士大夫的精神高地。
諸城詩人臧克家深情回憶過兒時印象中的超然臺:
記得在“高小”讀書的那幾年,每當假期、閑日,便與二三同學悠然散步,登上“超然臺”去覽勝?!芭_”在城東北角,走近時,“超然臺”三個石刻大字便在高處炫耀。據(jù)說原系東坡親筆題記,后來被調換了。但就字跡看來,還是東坡風味的?;丨h(huán)拾級而上,并不覺得它高。仿佛是一個不大的三合小院,傲然而又安適地坐落在城頭上。我們沒有東坡的心胸眼界,看不到北邊一百多里外的濰水,更想不到“淮陰之功”;東向遠視,群山云罩,不知道哪兒是盧敖隱居的“盧山”所在;西望茫茫,哪兒是穆陵關? 兩千年前“師尚父、齊桓公”的歷史故事,我們同樣也很茫然。記得東屋是主房,有東坡的高大塑像,白面,長須一把,形象瀟灑,藹然可親。“臺”曰“超然”,是子由命名。知兄莫若弟。何況哥倆手足之情極厚,相知甚深,又同時是文章高手,馳名當世如雙峰并峙。子由想來,對于東坡,這個名字是最適當?shù)?,是他精神的寫照,“超然”的,不是這土臺子,而是東坡他本人。
超然臺筑成的第二年,熙寧九年中秋,蘇軾和同僚攜酒肴登上超然臺。在眾人沉沉醉去之后,空曠的臺上,獨醒的蘇軾尤顯得格外孤獨。席地坐下,秋夜的花崗巖石板,將一種透骨的涼意,沿著雙腿傳遞到腰部、脊柱、腦部,并迅速擴散到周身,蘇軾不由得打了一個寒戰(zhàn)。觸電一般,他猛地站了起來,就在這一瞬間,蘇軾被打開了,身心一片通透。超然臺也打開了,變成一座沒有邊界沒有始終的靈臺,時間消失了,空間消融了,連他最牽掛的弟弟蘇轍,也顯得愈加遙不可及。
超然臺上,浩大的月色之中,似乎只剩下蘇軾一個人。
世界安靜了,所有的煩惱或喜悅,都被洗凈。
巨大的寂靜之中,包裹著蘇軾的明月,密州的明月,超然臺上的明月,如同透明的水波,將蘇軾的身心輕輕托舉起來,托舉到高不可及的地方。蘇軾高擎酒杯,振臂欲飛:密州的明月啊,你究竟何時出現(xiàn)? 我知道,遠在人類出現(xiàn)以前,你就早已高掛青空!超然臺上的中秋明月啊,只有你才是最直抵人心、最接天地之氣、最氣象萬千的神明,只有你才是才華橫溢永不枯竭的詩人,只有你才是我永遠的親人!我啊,我要為你這輪東方的明月,照進一段蘇軾的光芒!
不知何時,蒼涼的密州貓腔響了起來,帶著一種原始的野性之美。
起初是蘇軾一個人朗誦,接著像是蘇軾與蘇轍兩個人的合誦,后來便是一群透明的天才詩人的同聲齊誦——有男聲,有女聲,有老人的聲音,有兒童的聲音,甚至還聽得見外國人的聲音……不朽的明光,越過密州的山山水水,照耀著古今中外。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昂首天外,好像要把天宇看穿一般:啊,蒼天在上,明月在心,我真的摸到了超然的靈魂!超然,就是無限地打開自己,無限地接納世界之后獲得的豐盛、寧靜和空明。原來,明月也是可以灌頂?shù)陌?!沉浸于神性的月光,萬物變得羽毛一樣輕盈無比,超脫一切束縛,成為無羈的自由精靈。
天上的明月有圓有缺,蘇軾內心的明月卻始終朗照。從此以后,他將無懼任何人生艱辛難,無畏任何暴雨狂風。我們的詩人已擁有了一顆超然之心,它晶瑩剔透、無堅不摧,它是密州大地和蒼穹賜予詩人的無上珍寶。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就像月亮一樣,生命也一定有著對我們轉過頭去的一面,但這一面并不是生命的對立面,而是向著光滿的完成,向著豐盈的完成,向著真實、完整的存在之領域的完成。
一代大詩人,一代悲劇性政治家,一個真正完美的大寫的人——蘇軾,終于在密州超然臺上,在中秋懷念的月光中,用超然之心,打開,接納,超越,譜寫出屬于自己,也屬于世界的明月之詩,光輝禮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