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小妹
【摘要】二次函數是初中階段的重點、難點,知識點繁雜,題目難度大,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本文結合人教版九上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數教學實踐,就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函數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談談筆者的教學體會和思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二次函數;課堂教學
1 學生學習二次函數的現狀
1.1 學習現狀
經歷了數與式,方程與一次函數的學習后,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研究函數的能力.已知函數解析式,會用列表描點連線的方法作出函數圖象,會觀察圖象,回答函數的性質,如增減性、對稱性,會觀察圖象的特殊點,如最高點、最低點.
1.2 存在問題
學生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疲于應付上課、作業(yè).有些學生忽視基礎,喜好刷難題,搞題海戰(zhàn)術.有些學生不會主動思考、主動提問.教師課堂容量大,教學進度快,學生跟不上課堂節(jié)奏,學習效率低下.
2 夯實二次函數基礎知識,為后續(xù)學習做好準備
教師帶領學生探索新知識時,首先要注重夯實基礎,確保學生知識脈絡清晰,掌握最基本的技能.下面以本章中的配方為例說明.
2.1 配方的重要性
在初二學習整式的乘除時已涉及對二次三項式的配方,在學習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又再次提及配方法.配方在本章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研究二次函數圖象性質離不開對解析式的配方.配方可以把一般式化成頂點式,幫助我們求二次函數的對稱軸,頂點坐標,最值,研究增減性.在很多二次函數綜合題中,第一步就是對二次函數進行配方,所以配方是研究二次函數的入門級動作.
2.2 學生的掌握情況
配方,這個在教師心目中很基本的一個代數式的恒等變形,對于學生來說卻沒那么簡單.筆者每一屆的學生中都有接近一半的學生在配方時容易出錯,而他們總是把出錯歸咎于看錯了、算錯了.很多學生不愿意花時間練習基本運算,認為太簡單,他們寧愿花時間去刷難題.學生對基礎知識重視程度不夠,是長期存在的一個現象,也是教師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從教師的角度透過現象看本質,對于學生而言,配方的過程中,一步錯,步步錯,很考驗他們代數式恒等變形的能力,必須具備深厚的計算基本功.
2.3 解決策略
教師要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學情,掌握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不能自以為簡單,自認為學生都會了,教學時就輕描淡寫.要留意班級中哪些學生在配方時感到費力,幫助他們克服學習障礙.
(1)喚醒記憶,帶領學生復習配方步驟.
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前預習案,借助一系列問題,如什么是完全平方式,什么是配方,配方的步驟,幫助學生重建記憶.
(2)學生練習.
學生練習配方,教師巡視學生的計算過程,了解學生在哪一步算錯.
(3)課后訓練.
針對配方有困難的學生,布置專項訓練.
只有具備了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進一步探究二次函數中更深層次的問題.
3 比較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體會研究函數的一般方法
學生已經學過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和一次函數的知識體系相同,都是先學習定義再學習圖象性質,最后學習實際應用.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兩者進行比較,感受它們的聯系與區(qū)別.
3.1 從解析式來看
一次函數只有一種形式,二次函數有三種:一般式、頂點式、交點式.一次函數求解析式的方法比較單一,二次函數求解析式先根據題意確定是哪種形式再求解其他系數,方法靈活.在教學時應該讓學生總結哪些特征對應哪種解析式.如已知拋物線上任意三點用一般式,已知對稱軸或頂點用頂點式.已知拋物線與坐標軸的兩個交點用交點式.
3.2 從函數的圖象來看
畫一次函數圖象用兩點法,畫二次函數圖象時,要綜合考慮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與x軸交點,與y軸交點,增減性以及圖象趨勢.
3.3 從函數的性質來看
一次函數只研究增減性,二次函數要研究開口方向,開口大小,頂點,對稱軸,增減性,最值,與x軸交點,與y軸交點.
3.4 從函數值取值范圍來看
(1)一次函數,當自變量是任意實數時,函數值也是任意實數.二次函數,當自變量是任意實數時,函數值卻不是任意實數.這一點學生尤其難以理解,因為對于很多學生的理解是:x是任意實數,y的值隨之變化,加起來就能取任意實數.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教師指導學生把一般式配方成頂點式,再觀察式子的特征,這時學生發(fā)現結果確實跟自己想象的不同.這也說明我們在研究數學問題時,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正確的道理.
(2)改變自變量取值范圍,圖象發(fā)生變化.隨著自變量取值范圍的變化,一次函數圖象由直線變成線段或射線.拋物線也由完整的變成局部.對于學生而言,一次函數求函數值范圍易上手,有些學生不懂原理,直接把端點代入,再比較大小,也能得到正確答案.但到了二次函數,如果生搬硬套則行不通.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例子說明,讓學生自己總結體會,不能僅機械地求端點函數值,應該觀察圖象的最高點、最低點求函數值的取值范圍,這里培養(yǎng)的是一種研究函數圖象的能力.
借助類比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體會函數學習的一般方法.這些方面的比較應該由教師引導學生去發(fā)現,不能灌輸給學生.通過比較,能加強學生對二次函數圖象性質的理解,抓住研究函數的本質,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實現數學知識由外到內的目標.
4 開展二次函數微專題研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每學完一個章節(jié),教師要指導學生梳理全章知識體系和主要題型等,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和經驗得失,甚至是學習二次函數的煩惱和困惑.
學生對知識點的梳理可以形成文字材料,有的是提綱式,有的是思維導圖,有的還配以生動的圖畫.學生對這種開放式的作業(yè)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給一成不變的學習增添了樂趣,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新意識.
讓學生對二次函數題型進行分類,在課堂上交流成果,教師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交流,有的學生根據二次函數的題型特征,發(fā)現二次函數既可以和代數結合,又可以和幾何結合,使得題目靈活多變,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別:(1)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2)對稱軸的妙用;(3)二次函數圖象專題,特指判斷( )中關于式子的對錯;(4)二次函數與幾何結合;(5)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6)與二次函數有關的新定義;(7)建立函數模型求最值.學生們總結的角度不同,結論就不同,有的學生認為只從知識點和題型分類不全面,還補充了本章中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課堂成了學生的主場,每個人都躍躍欲試,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課堂才能吸引學生,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會提升.
我們往往把力氣用在老師教學生,而忽視了學生教學生.借助學生群體的力量,發(fā)揮生生之間互幫互助、模范引領的作用,營造全班積極學習的氛圍.學生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思考問題也會有他們獨特的視角,教師要走到學生中去,放低姿態(tài),傾聽他們的心聲,把他們當作研究者,同時教師也能從學生中獲取教學的反饋,甚至是靈感源泉,實現真正的教學相長.
這樣的微專題研討,能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系統(tǒng)思維和批判思維,讓學生學會反思.促使學生從瑣碎的知識點中跳出來,學會歸納.讓學生體驗一種從少到多,又從多到少的學習方式,是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飛躍.
5 激發(fā)學生的生長力,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前面從知識技能層面談了二次函數教學中的幾點體會,下面以班級中幾種典型的學生為例,談談從行為習慣,心理層面怎樣加強學法指導,增進師生交流.
5.1 關注班級中的弱勢群體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是一個與自己斗爭對抗自己的過程,特別是遇到晦澀難懂、深奧抽象的二次函數,很多學生難以體驗成就感,這時候教師就應該充當陪伴者、引領者、心靈導師,多發(fā)現學生們的閃光點.筆者深有體會,班上有一名學生數學成績一直不理想,但默默無聞,乖巧溫順,這類學生在班級中存在感很低,容易被教師忽視,是班級中的弱勢群體.
有一次課上回答問題,是關于二次函數的一個中等難度的問題,筆者喊她回答問題時心想她估計答不出來,但讓筆者驚喜的是她竟然答出來了,筆者當時隨口表揚了她一下,應該是筆者教她以來第一次表揚她.沒想到一句輕描淡寫的鼓勵贊許給了她莫大的動力,她在期末考試中考出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不同,不能以相同的標準來衡量每個學生.有的學生一個配方就足以讓他們苦惱,但只要假以時日,終有學會的一天,從不會到學會,對于他們就是成功.
一個班級中有很多這樣的學生,他們往往最需要教師的關愛,時常走近他們,傾聽他們的心聲,疏導他們的負面情緒,幫助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這就是在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一種不畏困難的勇氣,一種遇到問題時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信念.
5.2 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方式
一個班級有的學生自控力強,目標明確,態(tài)度端正.有的學生則相反,他們在學習時表現出沒有耐心,自控力差,上課不專心,眼高手低等不利于學習的狀態(tài).教師要掌握他們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對癥下藥.比如班級有一名同學課上不認真聽講,解題毫無策略,想一出是一出,一條路走到底,往往陷入繁瑣無比的計算困境,最后不得不放棄.這位同學個性鮮明,他意識不到自己這種學習方式的弊端,不愿意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筆者的做法是在保留其個性的基礎上,建議他每節(jié)課認真聽10分鐘,堅持一周,再和他一起回顧一周取得的進步.僅僅一周,他的解題規(guī)范了,考試成績也提高了,他嘗到了甜頭,自然會認同老師的建議,從而循序漸進地改變原來不良的學習習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積極向上的自己,只是被那個消極的自己掩蓋,教師要因材施教,把每個學生積極的一面發(fā)掘出來.
在筆者所教的班級中,除了上述兩類學生,還有數學優(yōu)等生以及中等水平等各種類型的學生,他們雖然處于班級的中上水平,也需要教師在學習方式上加以指導.教師的教固然重要,學生怎樣科學有效地學,快樂地學,也值得研究.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提出合理化建議,幫助他們形成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是教師的使命和初心.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充滿活力和智慧.尊重和理解學生,給學生消化的時間,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學習不是一蹴而就,初學霧里看花,再學略有頭緒.初學是片段式的學習,再學是反思式的學習.初學可能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走,再學學生會有更多自己的思考疑問,探索和發(fā)現.
6 結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1]REF_Ref117865572\r\h\*MERGEFORMAT.2022年最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提到數學課程要立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集中體現數學課程育人價值[2]REF_Ref117865656\r\h\*MERGEFORMAT.學會學習是一生受益的事情,筆者相信,教數學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解題,更不是培養(yǎng)解題機器,而是在和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一起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和學生共同經歷,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朱永新.生活與教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1,2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