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虎林
高中書法教育是我國現(xiàn)代藝術教育領域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書法教育在中國已有三千年多年的歷史。傳統(tǒng)書法教育理念對于新時期美育改革下的中學書法教育固然有著極為重要的借鑒意義,但在現(xiàn)代教育環(huán)境和理念不斷更新的背景下,加之書法本體之于當代人的意義已發(fā)生了相當程度的變化,探索適應現(xiàn)代藝術教育理念的書法教育手段及策略便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新時期美育改革背景為基礎,結合中學書法課堂教學現(xiàn)狀,總結了中學書法課堂教學原則,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建議,以期切實提升中學書法課堂教學水平,培養(yǎng)更多具備書法素養(yǎng)及書法應用能力的人才。
一、新時期美育改革下的中學書法課堂教學重要性
(一)有利于加強中學生愛國情懷
書法是中國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充分展示了我國民族精神和歷史文化。眾所周知,詩詞、書法均是表現(xiàn)國家精神的重要載體,將書法教學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有利于培養(yǎng)中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學生在實踐中能更好地體現(xiàn)國家精神和信念,從而使其樹立起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
一個人的書寫方式可以很好地體現(xiàn)其品德修養(yǎng),所以可把書法與人格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在實踐中不斷地提高自身修為。中學生人格品質直接關系到整個民族的整體素質,書法藝術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品德修養(yǎng)不斷提升。
二、新時期美育改革下的中學書法課堂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學校領導對書法教育工作關注程度不足
當前,各學校書法教育的開展狀況參差不齊,部分學校對書法課的重視程度不高。在日常教學中不難看出,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書寫風格較為干凈利落,而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的學生字跡較為潦草,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學生整體面貌和學習態(tài)度。雖然學習書法技能有一定困難,但長期進行書法教學,可以使中學生態(tài)度、性情、學識及修養(yǎng)等諸多方面均有所改變。
(二)教師素質對書法教學產生影響
目前,高中書法課教師多由教師兼任,專業(yè)書法教師較少,而且大部分教師并沒有接受過專業(yè)訓練,很難適應中學生書法教學要求。中學生書法教學十分注重技術與技能的教學,若不規(guī)范書寫,勢必會影響學生寫作習慣。書法作為傳統(tǒng)科目,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極高。因此,有些學校寧愿聘請校外書法專家,也不愿意培養(yǎng)校內教師。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書法教師的問題,使書法教師書寫能力與目前書法教學要求相匹配,使學生少走彎路,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書法教材及教學方式單一
中學生書法教材在指導思想、內容確定、編排方式上都要有獨特的特色,不能局限于傳統(tǒng)字體。目前,用的書法教材,雖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喜愛,但單依靠這一套教材遠遠不夠,必須要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以適合不同年齡、不同層次及不同愛好學生的書法學習需求。在教育蓬勃發(fā)展的時代,許多專業(yè)基礎課教學都在不斷地進行探索和變革,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和影響。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學生書法教育卻步履蹣跚。如今,中學書法教學存在以技術為主、輕學訓為主的特點。若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不斷完善教學材料,并要有相應教學素材,從而切實提高中學生書法水平。
(四)中學生學習習慣不佳
中學生學習書法時,要保證端正態(tài)度。為此,教師要規(guī)范教學方式,不然很難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今,許多學生在寫字時坐姿不端正、握筆姿勢不當、字體過大或過小、書寫歪歪扭扭,皆因其缺乏良好的書法學習習慣。有的學生在小學時參加過書法班,到了中學生以后,已逐步掌握書法書寫技巧,但是這種情況很少。大多學生書法基礎不扎實,對書法課不感興趣,書寫姿勢不正確,握筆姿勢有待糾正。若要使學生真正學會書法,必須從最基礎的書寫習慣開始培養(yǎng),這是每個學生在學習書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三、新時期美育改革下的中學書法課堂教學原則
(一)活動性原則
書法教學活動中,主體身心參與主客體互動過程,是學生主動接受書法美學體驗的過程。列昂捷夫曾提出,人的心理發(fā)展要在其完成一定活動時進行變化,即在其活動過程中,人對社會歷史和文化體驗有全新的理解,從而推動人的心理發(fā)展。新時期美育背景下的書法教育,需要拋棄陳腐習俗和習慣,并在持續(xù)地讓學生獲得驚奇書法學習體驗時,不斷釋放書法的無窮潛力。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相信,書法教育的目標在于讓學生了解藝術及享受藝術。中學書法課程應該充分發(fā)揮“活動性”原則,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技巧要領,體會到書法作品藝術美感。書法教學過程中,如果將書法課變?yōu)楹唵螌懽终n或教師說欣賞課,沒有具體的、活生生的活動,書法教育近代化也就成了“空談”。所以,在書法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必須堅持“活動性”原則,而且書法課教學也應在活動性原則中求發(fā)展及求實效。
(二)主體性原則
中學書法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書法教育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應在學生教育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并且發(fā)揮主體作用,將書法課堂教學重點轉向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強化學生探索能力。例如,在中學書法教學中,學生要掌握中國書法中常見的一些技巧,如中鋒、提按等,讓學生了解和體驗,再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各書體的細節(jié)要領,從而大大提升教學效果。這種以點帶面的教學方法,要比傳統(tǒng)“學楷說楷”及“學隸說隸”而割裂書體間聯(lián)系的教學方式更有效,自然要更符合現(xiàn)代化教學理念。
(三)差異性原則
在中學書法教學中,學生個性差異較大。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書法課程知識的個性化特點,關注學生心理結構上的差異。這樣一來,便需要選擇不同的書法形式和審美風格。同時,教師需重視豐富審美信息,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這是實現(xiàn)書法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書法學習和審美經(jīng)驗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要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到這些問題。例如,在書法教學方面,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愛好來決定選擇哪一種書體,而不是一成不變地讓學生去學習書法技巧。
(四)立體性原則
書法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相比,具有豐富性、綜合性和滲透性的特點。不同藝術之間相互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視覺藝術、聽覺藝術、想象藝術、空間藝術和時空藝術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既能豐富藝術教學內涵,又能激發(fā)學生藝術興趣,提高中學書法教學質量。此外,中學書法作品內涵非常豐富,可以結合歷史、哲學及倫理等內容進行綜合教學,使學生在形成藝術審美經(jīng)驗的基礎上,全面提高藝術學科學習素養(yǎng)??梢姡袊鴷ㄋ囆g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把文學、社會學和學科知識融入書法課堂中,使中學書法教學更加豐富及立體。
四、新時期美育改革下的中學書法課堂教學實踐策略
(一)關注社會導向,全面認知書法
近些年,我國諸多高中學校均開設了書法課程,將書法教學納入了高中教學大綱,在政策上給予了書法教學的傾斜,可培養(yǎng)更多優(yōu)質的書法人才。根據(jù)國家要求和社會需求,高中學校紛紛開設書法專業(yè),在書法教學時要以提升學生能力為指導,結合社會各行業(yè)關于書法人才的需求,讓學生意識到書法在社會各領域發(fā)展中的實際作用。在書法課上,要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其鑒賞書法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對書法知識的學習興趣,并使其認識到學習書法的重要意義,從而使其形成長遠的書法學習目標,堅定弘揚和傳承書法文化信念。然而,若要使全社會認識到書法的發(fā)展趨勢,還需打破人們對“書法只是文字,不實用”的片面認知。事實上,書法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可以從事多種工作,如教師、設計師、編輯、專職書法、策劃等。只有對書法有更加全面的認識,中學生才能主動學習書法知識,并將所學的書法內容內化于心。此種情況下,各大高中學校可以以高考為契機,開設書法課,強化書法專業(yè)化教學。同時,還需積極開展調研、外出考察工作,注重與高校溝通,對書法藝術進行廣泛宣傳。近些年,隨著中學書法的教學改革,由于書寫在高考方面的優(yōu)勢,引起更多學生的關注,在學習過程中投入了很多精力,可以更好地掌握書法知識與技能,提高書法學習綜合素養(yǎng)。
(二)學科融合教學,明確教學目標
新時期教育思想要求書法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把握學生書法學習的整體成果,并將其與個體化學習需求相結合,使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完成自我挑戰(zhàn)。教師結合學生書法學習現(xiàn)狀,對原有書法課程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進。例如,傳統(tǒng)書法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注重書法技巧的教學,而忽視了對書法理論與書法歷史的研究。如今,在進行書法教學改革工作時,提倡以現(xiàn)有教學資源為依托,對書法教育進行全方位的探索。在教學實踐中,將書法與歷史、語文等學科進行結合,可彌補傳統(tǒng)書法教學的不足。例如,通過對歷史課所講的書法史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從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中,認識各個時期的書法特點、書法傳承和發(fā)展歷史,從而使學生樹立起對歷史知識的思考興趣。通過對語文學科的研究,可令學生對書法內涵和作者書寫情緒進行分析,有助于學生對“字如其人”這一現(xiàn)象產生深刻了解,把古代書法知識融入到語文教學中,使學法有據(jù),以理論為指導,引導學生加深對書法技術的認識。通過對書法藝術美的分析,把握多種藝術形式,提高學生整體審美水平,發(fā)掘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魅力。總之,在中學教學時,教師要積極推進書法與其他學科相互結合,通過對書法的深入了解,使學生掌握書法自主學習及應用能力。
(三)正確講解書法,傳授書法技巧
在中學生練習書法時,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若想保證他們的書法學習效果,就需要教師向學生傳授正確的書寫技巧,從而使他們在書法學習過程中少走“彎路”。只有掌握正確的書法寫字姿勢之后,學生才會對書法產生濃厚興趣,并防止其在書法訓練中產生壓力。為此,在中學書法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點來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方式和技巧。
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由于一部分學生缺乏觀察力,無法仔細地觀察漢字細節(jié),所以在書寫時,教師可以對一些特定結構和比較關鍵的部位進行重點分析。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解釋書法時,可以利用正誤對照分析方法,先把正確的寫字方法呈現(xiàn)在黑板上,再用錯誤寫字方法進行對比,讓學生對其中的區(qū)別進行比較,從而掌握正確寫法及規(guī)律。其次,中學書法教師在教學生書寫時,也要注意表現(xiàn)規(guī)律,給予適當提示,并歸納出字形結構與規(guī)律。例如,在書寫獨體字時,要堅持中橫長、中橫正、收放閃避的原則,而上下結構、中下結構則要堅持橫長及短小精悍的原則。只有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漢字書寫規(guī)范,才能確保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此外,要注意突出重點,強化引導力度?;A漢字的書寫十分重要,只有打牢基礎,才能把更復雜的漢字寫好。最后,教師需改進考核指導意見。在書法教學中,評估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擴展學生的書寫能力,增強學生書法書寫的信心。所以,在中學書法教師教學中,應形成一套更為科學、完備的“書寫”考核評價體系,主要評價要素是學生書法學習態(tài)度、書法寫字姿勢以及書法作品品質,并與多種評估方法相結合,從而達到真正的優(yōu)勢互補,只有如此,學生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書法學習能力。
(四)加強課堂演示,保障教學質量
中學書法教師如果只講理論,而不親自動手,則會影響教學效果,致使學生無法對書法知識有更深的了解。由于一些書寫技能繁瑣,無法用文字來描述,所以需要中學教師親自演示,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書法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課堂前示范教學應充分考慮當前形勢,并采用科學、高效的應對策略。例如,中學書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對作品進行適當?shù)恼{整,使學生能更清楚地掌握書寫規(guī)則,并對其所賦予的用筆方法進行細致觀察。在書法課上,學生也可以在黑板上寫,或者用舊報紙來代替。教師應注意不斷總結與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才能進行恰當?shù)慕虒W。在課堂上,中學書法教師既要統(tǒng)一示范,又要深入學生中間,認真地觀察學生的書寫,并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五、結語
綜上所述,書法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的瑰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所以,在進行中學書法教學時,既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和審美情操的發(fā)展,又能全面提升學生書法學習興趣和能力,保持良好的思想文明。所以,中學書法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書法美學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堅持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使中國書法藝術魅力得到充分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