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通過這一閱讀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創(chuàng)建多文本閱讀的學習過程,推動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在“雙減”背景下,學生的課后作業(yè)量減少,教師可以結(jié)合實際情況,要求學生在課下進行群文閱讀,幫助學生豐富知識儲備。為了真正提升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調(diào)整課堂教學方式,從整體出發(fā),推動課堂教學優(yōu)化。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
作者簡介:武彩麗(1984—),女,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烏蘭小學。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重要學科,有效的學習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可以構(gòu)建閱讀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以推動學生學習[1]。為了有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教師需要做好備課與研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計教學活動,要做好教材分析,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優(yōu)化課例展示,提升教學展示效果;組織探討活動,促使學生有效思考;利用課下時間,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一、“雙減”政策的實施對群文閱讀的影響
“雙減”是現(xiàn)階段的教學要求,其主要體現(xiàn)在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量的限制上,因此,學生的課后學習負擔有所降低。當學生的課后負擔降低,有了更多自己的時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好好利用課下時間,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在課下對相關的閱讀文本進行深入的分析,這對學生的發(fā)展十分有利[2]。當然,教師在設計閱讀任務時也需要合理地規(guī)劃閱讀量和要求,切忌將閱讀變?yōu)閷W生的新負擔。
二、“雙減”背景下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
(一)做好教材分析,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
如何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是教師需要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若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那么,教師即使在課下為學生布置再多的閱讀任務,學生的發(fā)展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證?;诖艘?,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探索調(diào)整和優(yōu)化教學策略。深度分析教材和有效備課是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方法,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調(diào)整。
1.基于教材研究,搜集課程資源
有效開發(fā)教學資源是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教師需要利用教學準備環(huán)節(jié)對本課的文本內(nèi)容進行研讀,分析文本的基本特點。在完成文本分析研究后,教師就可以繼續(xù)進行拓展思考,搜集與本課閱讀主題相符合的文本,將之作為群文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在搜集文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進行分析,以此獲取更符合教學需要的基本素材。
例如,在進行《鳥的天堂》這篇文章的教學時,為了有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教師需要在課前對這篇文章進行剖析,分析文本的特點與閱讀教學的重點,進而明確需要檢索搜集的其他文本,而后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在尋找教學資源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以“描寫動物的散文”為關鍵詞,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相應的文本,在大量閱讀和比較之后,選擇符合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學情的內(nèi)容。在完成文本的檢索后,教師還需要就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分析,總結(jié)閱讀文本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再進行有效的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2.課前集體研討,進行集體備課
備課是教師上好課的關鍵,教師需要利用課下時間開展研究,提升備課的效率。集體備課是備受推崇的一種備課方式。在集體備課中,各班級的語文教師聚集在一起,相互討論,分析彼此教學設計的優(yōu)缺點,以形成針對性更強的教學設計。群文閱讀教學的備課工作量比較大,教師可以使用集體備課的方法來提升備課的效率和質(zhì)量。
例如,在開展《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的教學時,為了實現(xiàn)有效教學,推動學生對該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教師需要針對這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中,教師需要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對課程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構(gòu)建進行分析,并結(jié)合自己的想法進行論述。通過集體備課,教師就可以逐漸明確本課的教學途徑與方法,找出適宜在教學中展現(xiàn)的內(nèi)容。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班級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設計更有針對性的群文閱讀教學,教師需要就集體備課后形成的教學設計方案進行個性化調(diào)整,從本班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做進一步優(yōu)化。
(二)優(yōu)化課例展示,提升教學展示效果
有效展示課例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點。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對課例展示存在認知不當?shù)膯栴},其所展示的課例并不能引起學生共鳴,也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前,為了優(yōu)化教學設計,進行有效的課例展示,教師需要對自己的課例展示設計進行反思,想辦法提升課例展示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1.精選文本內(nèi)容,進行趣味展示
富有趣味的課例展示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提升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對閱讀素材進行趣味呈現(xiàn)。一般而言,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加偏向使用形象思維,圖片和視頻可以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研究與思考的積極性?;诖耍處熢谶M行教學時,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體工具來呈現(xiàn)圖片,以圖片展示和語言引導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進行《景陽岡》這篇文章的教學時,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利用課余時間做研究,設計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活動。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生動演繹武松打虎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武松的氣魄,從武松打虎的動作,深入了解其人物形象。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閃”“揪”“按”“踢”“打”等動作并想象武松的神態(tài)。待學生有一定的體會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展示多個版本的影視資料,讓學生觀看影視劇中武松打虎的片段,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2.引入微課工具,進行對比分析
微課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工具,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提升教學效果。為了進行有效的群文閱讀教學,教師需要研究微課的制作方法和功能,利用微課對閱讀文本進行對比分析,并借助趣味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
例如,在教學《景陽岡》這篇文章時,為了推動群文閱讀活動的開展,也為了讓學生進行文本對比分析,教師可以結(jié)合名著《水滸傳》中李逵打虎的故事,引導學生對兩個文本進行對比,進而讓學生分析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的差異,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武松打虎的故事比李逵打虎的故事更為人所知。為了提升對比的效果,也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運用微課來對兩個故事進行對比分析。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的影視劇片段和文本片段分別融入其中,再交給學生,讓學生觀看分析,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結(jié)合微課對相關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分析。
(三)組織探討活動,促使學生有效思考
優(yōu)化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群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在過去,部分教師也開展了群文閱讀教學,但由于其設計的群文閱讀過程缺乏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當前,為了開展有效的群文閱讀教學,教師應調(diào)整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開展合作研究活動,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
1.圍繞學生實際情況,劃分學習小組
一般而言,以小組合作學習法開展教學活動,關鍵在于劃分學習小組。為了有效劃分學習小組,教師需要先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當前的發(fā)展情況,在充分了解了學生的水平能力后,再進行小組劃分,推動學習小組有效開展學習活動[3]。
例如,在教學《軍神》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組建學習小組來推動群文閱讀有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閱讀與分析能力,學習小組之間的合理競爭可以更好地推動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為此,教師在劃分學習小組時,就要秉承公平的原則。教師可以采用問詢、觀察、分析的方式先對學生當前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對閱讀技能的掌握情況做出評析,再進行分層排序。在排序完成后,教師可以從排序的首末位挑選學生來組成小組,確保各個小組的學生總體發(fā)展程度相近。在學習小組組建完成后,教師就可以結(jié)合實際教學內(nèi)容來設計問題,推動學生進行文本研究和開展小組競爭活動。
2.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提出思考問題
提出思考問題是推動學生進行閱讀分析與思考的關鍵,教師在完成了學習小組的組建后,為了促使學生進行有效思考,還需要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設計有針對性的思考問題。為了實現(xiàn)思考問題的有效設計,教師需要聯(lián)系閱讀教學內(nèi)容與拓展引入的文本內(nèi)容,對學生提出有關分析文本的差異與相同之處的問題,或提出有關探究文章主旨句和中心思想的探究任務。
仍舊以《軍神》這篇文章的教學為例,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需要借助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盾娚瘛分v述的是劉伯承眼睛受傷后擔心麻藥會影響自己的頭腦而拒絕使用麻藥做手術的故事。在故事中,劉伯承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動手術,其展現(xiàn)的鋼鐵般的意志值得學生探究和學習。教師可以選擇“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作為配套展示的群文閱讀文本,并設計如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兩篇文章都講了什么事?文章的主人公有什么樣的精神?可以說一說你對他們的感受嗎?教師應讓學生先閱讀這兩篇文章后進行小組討論。
(四)利用課下時間,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有效利用課下時間也是促進群文閱讀教學效果提升的關鍵點。在“雙減”背景下,學生的課下學習負擔有所降低,教師有較多的機會來推動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為了使學生有效進行群文閱讀,教師需要對如何有效選擇文本和設計閱讀任務進行分析與研究。
1.基于教材內(nèi)容,搜尋相關文本
為了實現(xiàn)閱讀文本之間的有效聯(lián)系,教師需要分析當前所教學的閱讀內(nèi)容,研究閱讀的重點內(nèi)容和文章主題。在明確了相關的內(nèi)容后,教師就可以搜索同作者或同主題的文本。在綜合各方面因素對文本進行篩選后,教師就可以將適宜學生在課下閱讀的文本推薦給他們。由于課下閱讀缺乏教師的監(jiān)督,學生的自制力和閱讀興趣成為推動他們閱讀的關鍵,所以教師在挑選閱讀文本時,需要將學生的興趣作為重要的考量因素。
例如,在教學《田忌賽馬》這篇文章時,為了推動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教師就可以對文本進行分析,從文章的特點出發(fā)搜集相關的文本。對此,教師可以以“歷史故事與典故”為主題,為學生搜尋相關的閱讀文本,如《圍魏救趙》《草船借箭》《完璧歸趙》等,要求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閱讀。
2.布置閱讀任務,推動學生閱讀
合理布置閱讀任務是確保學生有效閱讀的關鍵。教師需要對閱讀文本進行研究,從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和教學目標出發(fā)來布置閱讀任務,也可以制作閱讀微課或閱讀任務單,以此推動學生有效閱讀。
仍以《田忌賽馬》這篇文章的教學為例,為了推動學生在課下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師可以設置閱讀任務單,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教師設計的任務單如下:(1)對本文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閱讀,并概括故事內(nèi)容;(2)對文本中出場的人和事進行描述,說明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3)對比幾篇文章,嘗試分析其異同。
結(jié)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的實施是現(xiàn)階現(xiàn)教育教學的現(xiàn)實要求,其能使學生的學習負擔有所降低。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對課上和課下的時間進行有效規(guī)劃,使他們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教材分析、課例展示、小組合作、課下閱讀四個方面進行綜合設計,以推動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趙淑香.開展群文閱讀教學 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議題”設置策略摭談[J].新課程,2020(44):155.
劉亞莉.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20(18):59-60.
婁金憲.基于學科內(nèi)整合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設計[J].貴州教育,2021(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