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昭君傳說中“和”文化符號的敘事譜系

      2023-06-12 00:19:36徐怡然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文化

      徐怡然

      內容摘要:景觀符號的建構是多維敘事形態(tài)——語言敘事、景觀敘事、儀式敘事形式、多媒體數字表現形式共同構成的敘事譜系,是一場有目的的符號編碼過程。昭君傳說中,“和”是最核心的文化景觀符號。該符號在從西漢到今天的歷史故事、詩文戲曲中得到初構;在昭君墓的景觀敘事中得到強化——昭君墓從1964年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2017年被擴建為4A級景區(qū),景觀建設不斷升級;在1999年開始的昭君文化節(jié)儀式行為敘事中實現現代轉化,不斷發(fā)展。

      關鍵詞:昭君傳說 “和”文化 景觀敘事 儀式敘事

      敘事是人類對于既往的有價值的經歷、經驗和感覺的表述,一般情況下,我們理解的“敘事”包含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等基本元素。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田兆元教授提出的“敘事譜系”提供了認識非遺的新視角——非遺是一種文化傳統(tǒng)敘事,他在《作為文化傳統(tǒng)敘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文中具體闡釋了“非遺”與“敘事”概念之間的聯系。根據田兆元教授的“敘事譜系”理論:如果把“敘事”放到具體的文化生產活動中,更復雜的流程與環(huán)節(jié)則構成了“敘事譜系”。它的三種基本敘事形式分別是:語言文字敘事、景觀圖像敘事與儀式行為敘事。敘事形式的呈現作為促進傳說現代轉化的重要形式要素,“敘事譜系”的提出促進了對傳說資源轉化路徑的研究。

      昭君傳說發(fā)展至今,圍繞它的傳說文本、文化景觀、儀式活動不斷豐富,形成了完整的文化鏈,其核心內涵是“和”。從和親到和平,昭君傳說中“和”的意蘊歷千年而不衰,得到人們的推崇與贊美。以“敘事譜系”理論來解讀昭君傳說,有利于當下傳說“重述與重塑”的探索,實現文化資源的轉化。

      一.昭君和親:語言敘事對“和”文化的初構

      如今,在昭君傳說的影響下,昭君的故鄉(xiāng)湖北宜昌和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以“昭君”名字命名的企業(yè)及品牌眾多,如“昭君大酒店”“昭君”酒等,形成了“昭君品牌熱”。根據田兆元教授的敘事理論,敘事譜系會形成一種口碑,即品牌。昭君傳說的敘事譜系形成了“昭君品牌熱”,而其中,語言敘事是敘事的母本和基礎,是所有敘事形式的前提。

      昭君傳說起源于西漢元帝時的昭君和親故事,最早出現的官方記載是在東漢班固的《漢書》中,《元帝紀》《匈奴傳》兩章中敘寫的昭君故事被認為是目前最為可信的史料文字?!稘h書》持有史家的客觀態(tài)度,對王昭君的人物形象未作渲染,曰“竟寧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賜單于待詔掖庭王嬙字昭君為閼氏?!睗h代有“昭君守國”“昭君是?!敝f,人們認為她的和親之舉保衛(wèi)了國家,促進和平團結,昭君傳說一開始就和“和”文化符號密不可分。另外,《漢書》和《后漢書》中對呼韓邪單于死后王昭君的歸宿都有同樣的記載,即從胡俗嫁給了呼韓邪前閼氏之子。漢人沒有改嫁的習俗,王昭君為“和”犧牲自我,彰顯了忍辱負重的品德。

      此后時代變幻,昭君在傳說、詩歌、戲曲等語言敘事形式中往往呈現出愁苦哀怨,無法把握個人命運的形象,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傳說中“和”文化符號的意蘊受到抑制。到近代,昭君藝術形象終于擺脫悲劇色彩,成為一個顧全大局,主動把握命運,為國家和平、民族團結做出貢獻的光輝形象,體現出新時代對昭君傳說中體現出的“和”文化的肯定。如曹禺的歷史劇《王昭君》,展現了昭君對和親積極的態(tài)度。昭君形象演變最終走向對“和平使者”的強調,通過詩歌、小說、戲曲等語言敘事形式完成了“和”文化符號的初構。

      來自田野的昭君傳說文本也頗為豐富,大多講述昭君出塞后對當地百姓的幫助,她與百姓之間形成了密切的關系。隨時代發(fā)展,昭君形象逐漸神化,成為了護佑民眾、保護地方和平的精神寄托。民眾在傳說流變中也不斷為其增添時代內容。以抗日戰(zhàn)爭為背景的《金馬駒》講述昭君顯靈,“驅逐”了想來挖墳的日軍,最終日軍在昭君墓前的蘆葦叢中被游擊隊一舉殲滅。這類故事體現出昭君傳說在民間旺盛的生命力。民間口頭形式的敘事流傳越廣,越能顯示出昭君傳說對地域文化及民眾文化認同的深刻影響。昭君出塞推動了漢文化、楚文化與匈奴文化的交流,于是,民眾認同的文化也增添了趨向性,這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傳說語言敘事對“和”文化符號的建構。

      二.青冢遺像:景觀敘事對“和”文化的強化

      剪伯贊在《內蒙訪古》中說:“在大青山腳下,只有一個古跡是永遠不會廢棄的,那就是被稱為青冢的昭君墓。因為在內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征,一個民族團結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圍繞“昭君傳說”而產生的“昭君墓”呈現出具有地域性的景觀敘事形式,它的核心文化符號就是“和”。

      考察不同的歷史文獻,對青冢的地理位置、名稱由來和外形樣貌等相關情況有所記載。如《歸綏識略》描述:“青冢在歸化城南二十里,黑河側。高十余丈,土色黝然,望之如山。舊說以塞上草白墓草獨青,故名?!睋髡f,因昭君實際葬在何處多有爭議,昭君墓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和山西北部等地還有多達十幾處,其中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南大黑河畔的昭君墓最為著名,下文討論昭君墓也將以它為準。

      民間傳說對青冢來歷的想象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例如,《回天宮》傳說神化了昭君,認為她的死是回到天上,而在她回天宮的過程中,“頭上掉下的一顆綠玉石,閃閃發(fā)光,變成了這座山頂的青草和樹木,一年四季從不枯黃,這就是今天的昭君墳。”也有說法是:昭君死后,漢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紛紛趕來送葬,人們用衣襟包著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墳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萬,絡繹不絕,每個人又都想多捧幾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壘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墳墓。昭君傳說中首先出現的語言敘事,即歷史上的和親故事,是景觀再生產的前提和原型,各地圍繞昭君傳說開展的“昭君墓”景觀生產是加入地域色彩的景觀敘事,是對昭君傳說語言敘事的景觀轉化。而圍繞景觀這一視覺敘事元素產生的語言敘事,如寄寓了百姓對昭君的喜愛的青冢想象,則體現出語言敘事與景觀敘事之間的互動關系。

      青冢是“和”文化符號再生產的典型景觀,是它的重要敘事元素。隨時代發(fā)展,景觀得到了修繕重建。目前的昭君文化旅游區(qū)除了昭君墓這一核心景觀,另有“嬙云”浮雕、昭君像、“和親”銅塑等實體景觀,加之導游講解詞等語言元素,是一個完整的景觀敘事體系。建筑和塑像對于傳說的穩(wěn)定流傳起著重要作用,是靜態(tài)的敘事形式。昭君像用漢白玉雕成,亭亭玉立,面帶微笑,這尊雕像反映了傳說景觀對昭君形象的選擇性記憶——美麗大方、仁慈博愛。另外,昭君墓廣場南側是長10米、高6米的花崗巖大型浮雕“嬙云”照壁,這幅浮雕左側是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右側是少數民族的青年,他們熱情地吹著號角,另有仙鶴、祥云等吉祥之物點綴畫面,表現出人民對和親的贊賞,各民族因昭君的到來而維持安定。在墓園中,同屬雕塑景觀的“和親”銅塑生動再現了王昭君和呼韓邪單于雙雙騎馬并肩聯轡而行的歷史性場面,這與昭君傳說中“昭君出塞”這一情節(jié)有關,馬頭朝西暗示了昭君出塞時一路西行的線路。這座雕有“蒙漢”兩種文字的和親銅像被內蒙古人民稱為“民族團結的象征”。

      昭君墓的導游詞主要圍繞昭君為民族團結做出的貢獻,強調了昭君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對現代民族團結的意義。導游詞本質是圍繞景觀這一視覺敘事元素而產生的語言敘事,是景觀對傳說口頭講述的生產?,F代昭君旅游線路以昭君傳說為敘事前提,以青冢為景觀敘事元素,豐富了民俗旅游、傳說旅游的內涵。

      同時,由于民間傳說是一種地方性話語,我們應當考察民眾與昭君墓的聯系,即昭君墓民間的景觀敘事功能。民眾將青冢視作向昭君祈愿的媒介,如《昭君與放羊后生的故事》講述放羊后生受到哥嫂虐待,躲進昭君墓的小洞之后得以睡飽喝足,甚至洞中有草藥為其治病。這些民間傳說體現出昭君在百姓心中有求必應、無私奉獻的形象,其影響惠澤流播,綿延千年。

      由以上可見,青冢既是昭君因和親作出的重大貢獻而受到各民族愛戴的象征,又是一個民間向昭君尋求庇佑的媒介,寄托了民間的精神崇拜。雖然青冢表現出較為多元的敘事主題,但總體來說,這昭君墓的景觀敘事是一種文化選擇后的符號編碼,主要是敘述“和”文化的載體。

      三.昭君文化節(jié):儀式行為敘事對“和”文化的現代轉化

      田兆元教授基于神話學經典著作《神話學ABC》和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對敘事與行為的解讀,提出了“儀式與表演是一種敘事的基本存在形式”。從這個角度來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對象分類中的第二、三、四大類,皆可解讀為儀式行為的敘事。在昭君傳說的衍生活動中,昭君文化節(jié)是典型的大型綜合性儀式活動。圍繞其開展的文藝演出、體育賽事、經貿展銷等諸多活動,共同構成了對傳說的儀式行為敘事。

      昭君文化節(jié)由呼和浩特市舉辦,全稱為“中國·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節(jié)”,旨在“弘揚昭君文化,增強民族團結,促進經濟發(fā)展”。1999年,首屆昭君文化節(jié)還帶有民間廟會的色彩,更像一種以祭拜為主題的民俗儀式,活動空間僅限于昭君墓旅游區(qū);2000年,它已引起全國注意,活動形式增多,活動增強了藝術性、觀賞性;2001年,它邁出跨越國度的第一步,舉辦首屆國際民間藝術節(jié),來自波蘭、土耳其等8個國家的民間藝術家在街頭載歌載舞;2004年,第五屆昭君文化節(jié)與首屆國際草原文化節(jié)共同舉辦,35個國家的佳麗共同參加環(huán)球洲際小姐國際選美大賽決賽……這些活動進一步拓展了“和”文化符號的內涵,從民族團結到國家之間的友好交往。

      儀式敘事的主題可以在大型表演中得到展現,如第二屆昭君文化節(jié)中,作為昭君故里的湖北省與內蒙古藝術家合作創(chuàng)作完成了現代舞劇《香溪情》,再現了王昭君為漢與匈奴團結作出的貢獻,說明了中原與少數民族割不斷的情結,突出了“和”的敘事主題。這種表演是表演性景觀,它本身是儀式性的行為動作呈現,但又具有一定的觀賞性。

      2020年,昭君文化節(jié)緊抓“和”這一文化符號,以“弘揚昭君文化,加強民族團結”為主題,舉辦了多項活動。如10月2日在如意廣場舉行的民族團結廣場舞展演活動,組織了各旗縣區(qū)廣大廣場舞愛好者,齊聚首府。10月1-5號的主題攝影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用攝影作品記錄展示呼和浩特的巨大變化和草原都市的新貌,展現敕勒川包容的精神風貌。

      除了三種基本的敘事形態(tài),還利用數字媒體表現形式組織活動,例如“昭君出塞”電子競技主題賽,從而為昭君傳說找到創(chuàng)新的路徑,生動反映了非遺在多媒體時代的敘事創(chuàng)新,既有傳統(tǒng)色彩,又有時代特色。總體來說,昭君文化節(jié)為關于昭君的紀念儀式與活動開拓了更寬廣的空間。

      除游戲之外,影視也是促進傳說現代轉化的途徑。下面簡單列舉一些國內已有的昭君題材影視劇,如1956年的《王昭君琵琶動漢皇》,1988年的《昭君傳奇》,2007年的《王昭君》,2009年的《母儀天下》。田兆元教授認為,當表演變成戲劇、影視作品時,就成為了綜合的敘事形式,但是核心依然是儀式表演。但考察近年來的昭君題材影視劇,其情節(jié)一般圍繞昭君個人情感糾葛。這種現象反映出傳說轉化為影視時主題的偏移,昭君傳說的核心文化符號“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彰顯。因此,在傳說的現代轉化時,如何設計突出“和”的主題,是一個需要精心研究的問題。

      田兆元教授認為:“當我們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視為一種敘事,就會找到其傳承與發(fā)展的新路徑。敘事及其傳承的視野寬闊,敘事傳承才是有效傳承。理解了非遺的語言文字敘事、行為儀式敘事、景觀圖像敘事,加上數字多媒體敘事,我們便有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樣性的方法和路徑?!闭Z言文字敘事、景觀圖像敘事、儀式行為敘事,乃至今天的多媒體的數字表現形式都是非遺的敘事形式,雖然有著不同特點,但都承擔著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非遺文化的功能。我們應當打破陳規(guī),打開想象,肯定多元敘事形態(tài)的價值。

      昭君傳說“和”的意蘊歷千年而不衰,從民族走向世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它借助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以和親故事的語言敘事、青冢遺像的景觀敘事,以及昭君文化節(jié)所含活動的儀式敘事等多維敘事形態(tài)共同構建了一個立體化的敘事譜系,并在景觀符號的文化編碼中,進一步強化了“和”文化景觀符號。聯系當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呼喚,期望昭君傳說走向世界,以“和”文化景觀符號傳播和平文明,助推時代建設。

      參考文獻

      [1]劉傳霞.20世紀中國文學敘事中的王昭君[J].湖北社會學,2004(10):55-56.

      [2]巴特爾.昭君論文選[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419.

      [3]周競紅.昭君想像與時代變遷[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1):55-58.

      [4]方維保.民族國家的整體愿望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縫合想象——以話劇《文成公主》、《王昭君》為中心[J].民族文學研究,2009(03):138-143.

      [5]余紅艷.鎮(zhèn)江金山寺“高僧降蛇”符號的敘事體系[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7(06):102-107.

      [6]余紅艷.“白蛇傳”傳說的景觀敘事與語言敘事[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2(04):97-102.

      [7]邵瑩.昭君題材影視劇研究[D].揚州大學,2018.

      [8]田兆元.神話的三種敘事形態(tài)與神話資源轉化[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2(01):9-11.

      [9]田兆元.作為文化傳統(tǒng)敘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J].群言,2019(10):4-6.

      [10]劉潔.昭君和親文學景觀的雙重呈現——以昭君村、昭君墓、昭君廟為例[J].地方文化研究,2020(01):78-86.

      [11]王紹東,湯國娜.歷代文獻記載中的昭君墓及相關問題[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3(05):85-9.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2021年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2110299660X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構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内乡县| 福州市| 邓州市| 凌海市| 太谷县| 蓝田县| 潞西市| 周口市| 东宁县| 南安市| 商洛市| 新蔡县| 巴林左旗| 乐清市| 荥经县| 新泰市| 金华市| 永福县| 晴隆县| 禹城市| 昌平区| 霍邱县| 河间市| 阜阳市| 永丰县| 苏尼特左旗| 富顺县| 浮山县| 广丰县| 灌云县| 全南县| 台北县| 静海县| 柞水县| 平昌县| 北辰区| 千阳县| 湘潭市| 堆龙德庆县| 仙桃市|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