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摘 要:福建客家山歌是中國民歌的典型代表,是客家先民在日常生活中提煉出的智慧結晶,其曲風淳樸自然、曲調婉轉、風格多變,在我國音樂、文學、民俗等研究領域都占有一席之地。以福建客家山歌為研究對象,通過考察研究,探究其發(fā)展現(xiàn)狀,并得出福建客家山歌保護傳承模式:有關部門主導、社會力量多元參與、參與者創(chuàng)新發(fā)展??图疑礁璨煌谄渌N類的山歌,它有更多的鄉(xiāng)土情結,主要來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將生活以山歌的形式展示出來,不僅代表著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還凝聚著無數(shù)老百姓的美好追求。不僅如此,它還是一種文化的象征,對福建文化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客家;山歌;文化傳承;文化創(chuàng)新
歷年以來,寧化石壁成為客家人民來來往往的中轉地。在數(shù)千年的時間長河中,無數(shù)先民在這里生活,形成了獨特的客家文化。一直以來,寧化石壁逐漸成為客家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源地,比如客家話、客家山歌、客家服飾、客家風俗等,都從寧化石壁誕生并延續(xù)。值得一提的是,客家音樂的存在,無不豐富著客家人民的內心與精神世界[1]??图乙魳返姆N類繁多,有懷古音樂、情歌及革命時期的歌曲等。如今,寧化石壁的村莊仍然保留多種多樣的山歌,并且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哼唱幾首,這無疑給客家山歌的傳承增加了可能性。在客家人民不斷的搬遷過程中,客家山歌也逐漸具有了一定的地域特色,傳誦度也在一度提高。
一、福建客家山歌的特色
(一)內容淳樸、真實自然
客家山歌不僅體現(xiàn)了客家人民的具體勞動過程及日常生活現(xiàn)狀,也融合了唐詩宋詞等相關文化因素,形成了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因此,客家山歌不僅具有福建本土的地域特色,而且具有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2]。比如,客家山歌一般呈現(xiàn)出了真實且淳厚的特點。除此之外,它主要以口語的形式存在,在吟唱的過程中,多采用客家話的語言風格,并沒有很華麗的修飾,簡單直白,以表現(xiàn)客家人民真正的生活現(xiàn)狀為主[3]。通過對客家山歌的了解,人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它的結構很短,對押韻有獨特的要求,講究容易記憶、用詞合理等。并且,山歌多以情歌的內容出現(xiàn),從而使客家山歌的歌詞很熱烈,多具有表白色彩,無須掩蓋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這無疑體現(xiàn)了客家人民對感情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主題多樣、類型豐富
客家勞動人民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有豐富的農忙生活,比如砍柴、種植作物等。在無窮無盡的大山面前,當客家人民漫步在山間小路時,為了消除一天繁忙工作帶來的疲累,多以唱山歌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4]。通過相關文獻的查閱可以發(fā)現(xiàn),客家人民的山歌形式、主題及內容十分豐富。從藝術的角度來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山歌常常以比喻的形式出現(xiàn),并且多為七言四句。這種句式的特點是短而精,在獨特韻律的襯托下,山歌顯得獨具藝術性。并且,山歌的主題多樣,有時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具體勞作場景,有時講述了男女愛情的甜蜜故事,有時又是孩童時代的搖籃曲,種種與生活相關的題材都可以演變成山歌[5]。從演唱的形式來看,山歌多以對唱的形式出現(xiàn),并且多為男女對唱,在對答的過程中展示出幽默且豐富的內容。
(三)曲調婉轉、風格多變
雖然客家山歌的曲調較為輕快,而且多以短而精的形式出現(xiàn),但是山歌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亦可以根據具體的演唱內容、演唱人員等做出具體的調整。對于音節(jié)結構來說,客家山歌多采用四聲音階、五聲音階、六聲音階,在獨特的曲調中,山歌的節(jié)拍變化莫測,從而使一首山歌中包含多種節(jié)拍[6]。通過對客家山歌的反復吟唱及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其山歌的襯詞以“喲呵哈”為主,長樂句較少,往往只存在一個長樂句。對于正板山歌來說,往往由四個樂句組成,講究對稱的結構。對應正板山歌,還存在快板山歌,這種歌曲較為急促,歌詞中不會夾雜襯詞,曲調也不存在拖腔,將節(jié)奏不斷壓縮,可以逐漸形成快板山歌的風格。
二、客家山歌的傳承與發(fā)展
(一)客家山歌的傳承境況
在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在注重文化特色的基礎上,融合時代的新發(fā)展,對于客家山歌的傳承來說,亦是如此。如今,福建很多地區(qū)開始開展客家山歌的旅游項目,這種開發(fā)模式就是結合了當代發(fā)展的新特點,對傳統(tǒng)文化加以改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獨具一格的創(chuàng)新思想??图疑礁璨粌H代表了客家人民的勞動成果,也在反復吟唱中體現(xiàn)了當?shù)氐娘L土人情,表達了人們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慶祝[7]。因此,客家山歌可以通過旅游的形式讓更多外地的游客認識客家山歌,認識客家文化,認識福建文化。
除了上述的傳承形式外,山歌文化博物館的推廣更能傳承客家山歌文化。因此,有關部門要重視山歌文化博物館的建設,并整理與其相關的資料,比如相關演唱服裝及演唱照片等,以博物館的展示吸引更多游客。與此同時,應結合客家獨特的旅游資源,讓風景如畫的地理環(huán)境與山歌進行融合,使游客在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時,感受山歌的文化內涵[8]。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提高景區(qū)的經濟效益,相關部門還可以出售與客家山歌文化相關的書籍畫冊等,為客家山歌文化的傳播提供更多的媒介。
(二)客家山歌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第一,資源開發(fā)——客家山歌文化旅游的開發(fā)。客家山歌是我國文化體系的一部分,因此保護客家山歌對于保護整個國家的文化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保護客家山歌不僅需要對傳統(tǒng)特色文化進行鞏固延伸,還需要以時代發(fā)展為背景加以創(chuàng)新。對于客家山歌文化旅游來說,需要對資源進行合理開發(fā)??图疑礁璧难芯績热荻嗉性诿褡鍖W和音樂學上,而旅游學的研究較少[9]。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其加以重視,在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中提高山歌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這對促進客家山歌文化傳承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旅游項目也會成為客家山歌文化傳承的重要平臺。
第二,文化創(chuàng)新——客家山歌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客家山歌不同于其他的藝術形式,它不僅可以滿足客家人民的生活需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客家人民強大的精神食糧。在時代飛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客家文化的內容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客家山歌的風格并沒有發(fā)生改變,讓客家人民對其的喜愛程度只增不減。因此,為了傳承客家山歌,需要將山歌的獨特魅力保存下來,與此同時讓現(xiàn)代的美融合山歌的美,實現(xiàn)美的碰撞,通過創(chuàng)新的形式給人們帶來不同的音樂感受。
三、推進客家山歌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思路
客家山歌以表現(xiàn)客家人民的日常生活為主,是一種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图疑礁枳鳛榉俏镔|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具有獨特的意義,比如體現(xiàn)在對福建客家文化的傳承及音樂多樣性的保護方面。
(一)相關部門主導,構建全面的保護機制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閩臺合作蘊藏著豐富商機。作為大灣區(qū)的特色,客家山歌可以承擔起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務。從宋代之后,客家人民就頻繁地走出國門,參加各項活動。因此,在眾多海外華僑中,客家人占據了很大一部分。而客家山歌是海外華僑寄托鄉(xiāng)思的一種形式,是連接彼此的重要橋梁。因此,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有關部門更應該重視客家山歌的傳承。對于專業(yè)音樂領域的人來說,應該以更加專業(yè)的知識為支撐,對客家的山歌進行再創(chuàng)造,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將客家山歌推向全世界,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推向全世界。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主導力量,有關部門應該擔當起統(tǒng)一規(guī)劃的作用,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推動客家山歌的相關活動更加順利地進行,從而促進山歌文化的多元化發(fā)展[10]。一方面,可充分借助互聯(lián)網、電視、廣播、報紙等媒介,介紹并弘揚傳統(tǒng)客家山歌文化;另一方面,旅游作為福建地區(qū)的主要產業(yè)之一,相關部門可將客家山歌與文化旅游相結合,打造客家音樂文化旅游節(jié),增強人們對于福建客家山歌的了解和認可。
(二)社會力量多元參與,促進傳承
對于客家山歌的傳承來說,只依靠相關部門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社會各界力量的不斷支持。對于文化傳承來說,教育機構承擔了相當一部分工作。因此,傳承客家山歌需要教育機構的支持。比如,將客家山歌引入課堂,在具體的事例中引入客家山歌的內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客家山歌的保護工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推廣客家山歌的目的。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無論客家山歌以哪種形式出現(xiàn)在課堂中,都可以激起學生對客家山歌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客家山歌的整體保護奠定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機構加強客家山歌保護。比如,在圖書館中增加客家山歌的相關書籍及視頻,讓參觀者及讀者以多種形式認識客家山歌。與此同時,還可以在文化館中舉辦相關的講座及論壇,使社會大眾以多種形式了解客家山歌,增強保護意識。此外,各社會組織應增強大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意識,強化對福建客家山歌的扶持和贊助,如開展福建客家音樂文化節(jié)、山歌演出活動、山歌擂臺及客家山歌藝術研究項目,幫助出版歌冊、論文集,拍攝及制作視頻等,拓展福建客家山歌的傳承方式。
(三)加強文化政策保障與高??蒲型度?/p>
客家山歌傳承靠民間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通過有關部門引導,形成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良好氛圍,這是傳承較為有效的方式。
在整個客家山歌的傳承體系中,政策是強大的保障,而高校是強大的推廣力量。因此,高校可以加大科研的投入,比如設立相關的資金來開展課題,以田野調查等形式考察山歌的實際應用現(xiàn)狀,從而了解人們對客家山歌的喜愛程度[11]。高校還可以開展相關的集體活動,比如山歌進課堂、進社團等,利用豐富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并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對客家山歌的認知。
(四)利用新技術視角下的傳播路徑
在新媒體的大環(huán)境中,短視頻平臺脫穎而出,形形色色的短視頻內容充斥著人們的生活,而傳統(tǒng)的信息平臺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第二選擇。因此,客家山歌的保護同樣可以借力新媒體,通過多彩的客家山歌視頻吸引五湖四海的朋友,提高大眾對客家山歌的認知度。
(五)推動山歌唱法變革
客家山歌以表現(xiàn)人民的日常生活為主,多創(chuàng)作在鄉(xiāng)村田野中。因此,歌詞及曲調都不會有過多的修飾痕跡,而是以真情實感來體現(xiàn)山歌特色。但是如果將這種山歌搬到舞臺上,可能會因為現(xiàn)代樂器的缺乏而顯得非常單調,讓聽眾產生不適的感覺。山歌的唱法較為“野”,而保護山歌就是在保護它的“野”。因此,需要推動客家山歌唱法的變革,在保持其特色的基礎上,使其更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趨勢,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
綜上所述,客家山歌凝聚著客家人民的智慧。在傳承客家山歌文化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在注重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加以時代的新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图疑礁璧牟粩喟l(fā)展,是因為時代在變化,但是客家人民對山歌的熱愛只增不減。因此,我們要傳承山歌,更要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此過程中,需要不斷打破條條框框,努力創(chuàng)新,讓更多的人認識客家山歌、喜愛客家山歌??图疑礁枳鳛榉俏镔|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具有獨特的意義。在社會快速發(fā)展、文化繁榮進步的今天,認識福建客家山歌的特點與生存狀況,針對性地構建保護性傳承模式,是相關工作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時代賦予每一位中華兒女的重要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戴旦旦,龔玲朝.客家山歌在高校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以江西為例[J].音樂生活,2022(1):73-75.
[2]宋瑛.深圳客家山歌創(chuàng)新傳承與實踐路徑探究[J].藝術教育,2021(12):87-90.
[3]肖金勇.淺析客家山歌文化的傳承及保護[J].大眾文藝,2021(10):97-98.
[4]邱立漢.守正創(chuàng)新:“非遺”語境下客家山歌的保護與傳承[J].三明學院學報,2021(1):55-60.
[5]劉頌章.用傳統(tǒng)音樂文化,打造地方特色藝術教育:以客家山歌文化走進校園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6):216-218.
[6]王琛瑜.非遺的傳承與傳播模式研究:以客家山歌為例[J].藝術品鑒,2020(9):18-19.
[7]邊秀梅,PIKULSRI C.新時代背景下客家山歌傳承方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J].嘉應學院學報,2019(4):25-30.
[8]章秋根.客家山歌的傳承、發(fā)揚與創(chuàng)新[J].考試周刊,2018(44):196.
[9]王欣,傅志薇.江西靖安客家山歌的社會風俗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J].芒種,2017(12):119-120.
[10]劉雯璐.淺談興國山歌的傳承與發(fā)展[J].北方音樂,2016(16):1.
[11]陳弦章.閩臺客家山歌傳承流變及客家語歌曲創(chuàng)新淺議[J].龍巖學院學報,2016(1):19-24.
作者單位:
明溪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