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博?沈維臣
摘? 要:2023年2月上旬,2艘17萬噸級散貨船在引航員的引領下分別安全靠離錦州港304碼頭。17萬噸級散貨船也是錦州港建港以來迎接的最大噸位散貨船。本文詳細記錄其中一艘的引航靠泊過程,目的是為錦州港今后的引航工作留下具有參考價值的引航案例。
關鍵詞:17萬噸;引航;靠泊;錦州港
1 船舶信息
船名:MH PHOENIX BEAUTY,船長:287.5 m,船寬:45 m,實際吃水:F12.4 m/A13.5 m, 右舷車主機最大功率:16 860 kW,載重噸:169 150 t。
2 碼頭岸線、泊位、港池水域
錦州港304#和305#泊位碼頭岸線全長496 m,停泊水域寬度86 m,其中304#泊位長度306 m,停泊水域設計底高程為-16 m,港池設計底高程-15 m,船舶回旋水域直徑500 m。碼頭改擴建后總平面如圖1所示。
3 航道情況
本次引航航路共分3段:
(1)主航道: 2+274—31+500,長29 226 m,以7+750為界分為南、北兩段,航道通航寬度320 m ,設計底標高-17.9 m,航道北段走向5°~ 185°,在航道里程7+750處向東偏轉13°角,航道南段方位352°~ 172°。
(2)301支航道:301支航道與主航道在2+274處連接,夾角30°,航道長1 375 m(0.74 n mile),方位為335°—155°,航道寬度320 m,設計底標高-17.9 m。
(3)304#泊位港池與301#泊位港池之間連接航道:航道長度618 m,方位為327°~ 147°,航道寬度190 m,設計底標高-15 m。
進港主航道、301支航道均有水上導標,陸域導標和助航浮標及DGPS導航系統(tǒng)等設施。
4 海 流
海域以潮流為主,基本上呈往復流形態(tài)。漲潮流平均流向在330°~ 350°之間,落潮流平均流向在180°~ 200°之間,最大漲潮流速0.44 m/s,流向342°,最大落潮流速0.53 m/s,流向為236°。
5 海 冰
從1月中下旬開始,錦州港開始進入盛冰期,港池、航道不同程度受冰層覆蓋。得益于持續(xù)北風影響,浮冰在此作用下南移,故而南北走向的航道及港池內(nèi)冰清并不十分嚴重。船舶在靠港過程中,經(jīng)常在碼頭前出現(xiàn)堆積冰,造成船舶無法靠嚴碼頭的現(xiàn)象。
6? 風險預估
1)對于17萬噸散貨船,船長為287.5 m,在掩護條件較好,水流不大,有港作拖協(xié)助的情況下,所需回旋水域直徑為433.5 ~578 m?,F(xiàn)有港池回旋水域直徑為500 m,約為減載船舶船長的1.73倍,并且船舶掉頭還需占用碼頭前沿停泊水域,船舶掉頭比較困難。
2)304#泊位港池水域與301#泊位港池水域相連接的航道寬度190 m,船舶進入該段航道時需將航速降至3 kn以內(nèi),該航道長度為618 m,船舶需利用該水域進行減速、制動操縱,由于航速低,船舶操縱性能降低,風流影響的船舶漂移增加,船舶操縱潛在一定的難度與風險。
3)根據(jù)船舶的抵港吃水,本次引航,引航員將在三號引航站北緯40°26′,東經(jīng)121°06′登輪,整個引航里程31 km,航行時間較長,在航道中遇到有礙航行的突變因素的可能性較大,如風力突然增加、能見度變差,其他船舶影響航道等,都會增加船舶航行風險。
4)小型船舶帶來的干擾風險:小型船舶穿越航道、占用航道水域等,迫使大型船舶減速或者避讓,航行狀態(tài)的臨時性改變,導致風流的影響產(chǎn)生變化,打亂了正常的操縱計劃,增加船舶駛離航道的風險。
5)海冰帶來的航行風險:
(1)船舶在冰中航行所受摩擦阻力高于水中摩擦阻力,航速會大幅度下降,如果流冰面積大、密度大,船舶容易陷于困境。
(2)在風和流的作用下,流冰對船體產(chǎn)生不平衡的壓力,導致船舶容易被壓出航道擱淺。
(3)流冰中航行和操縱,還會造成車葉卷邊、舵葉變形和舵柱彎曲等損害。
7 拖船匹配
3艘4 900HP拖船和1艘3 800 HP拖船。
8 引航作業(yè)全過程
引航作業(yè)時間:2023年2月8日,8:00-14:20。
當日風力海況及潮汐:東北風2~3級,海面平靜,有中量浮冰。引航作業(yè)時段潮汐為落水。
引航過程:
8:00,3名引航員姚寶明、張宇亮、佟博按防疫要求做好二級防護并乘坐引航拖船從502拖船碼頭出發(fā)。
10:15,經(jīng)過超過2 h的航行于三號引航站,左舷登上“MH PHOENIX BEAUTY”輪。
登輪后,3名引航員分工明確:分別連接助航設備,與駕駛臺進行信息交流,報告交管申請進港。在獲得交管可以進港的指令后,盡快將船舶駛入航道并將船位始終保持在航道中線附近,調(diào)整航向使航跡向與航道走向基本一直(主航道南段進口方向走向352°)。
由于登輪點距泊位22 n mile有余,在獲得船長同意后,平穩(wěn)加車到“navigation full ahead”,實際最大航速可達11.6 kt。10:40,得知出港船“長航宏圖”(船長184 m,船寬32 m,載重噸45 000 t,最大吃水10.7 m,引航員董進),需要共用主航道南段,開始協(xié)調(diào)避讓。利用航道底寬320 m,本輪船寬45 m,出港船船寬32 m,各自占據(jù)航道一側,推算出DCPA約240 m,可以駛過讓清。通過會遇兩船引航員的有效協(xié)調(diào)與操作,兩船11:20于主航道南段40°37.5′N,駛過讓清,如圖2所示。
讓清出港船后,調(diào)整船位使其返回航道中線,此時距離泊位大約10 n mile,并開始均勻減速。接近一號引航站時,車鐘為“half ahead”,降速并不明顯,船速為10.3 kt。遂將車鐘減至“slow ahead”,速降明顯,在距離主航道北段轉向點1 n mile時,船速為9.2 kt。在進入主航道北段時,船速已經(jīng)降至8.0 kt,并平穩(wěn)的將航跡向由352°~ 354°調(diào)整至004°~ 006°。此時將車鐘減至“dead slow ahead”,并準備給拖船帶纜,在接近錦州港30#燈浮時船速已經(jīng)降至6.9 kt,此時距泊位距離約5 n mile。
拖船配備:
(1)船艉正中“center line”,1艘4 900 HP拖船,主要作用協(xié)助降速。在達到降速目的后,接近泊位前將其解掉帶在“port quarter”,降低靠攏速度。
(2)左舷船艏主甲板一艙位(右舷靠碼頭),1艘4 900 HP拖船,主要作用協(xié)助降速,頂托和拖拽、調(diào)整船艏向。
(3)左舷主甲板七艙位,1艘4 900 HP拖船,主要作用頂推和拖拽。
(4)右舷主甲板一艙位,1艘3 800HP拖船,主要作用協(xié)助減速,頂推和拖拽、調(diào)整船艏向。在達到降速目的后,將其解掉,在泊位內(nèi)檔協(xié)助清理海冰(當時風向東北,潮水為落水,泊位海冰基本清爽),在船舶接近泊位時,將其從內(nèi)檔移出,到外擋船中附近待命,如圖3所示。
船舶抵達三港池轉向點,此時船速降至4.9 kt,并且船艉“center line”和左舷船艏一艙位拖船已經(jīng)帶纜完畢。主航道至三港池支航道轉向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段由005°轉至000°,第二段由000°轉至344°,第三段由344°轉至335°,如圖4所示。
完成轉向后,船艉拖船開始吊拖減速。船舶抵達三港池支航道第二轉向點,此時船速為4.3 kt,該轉向點是由335°轉至325°,此時4艘輔助拖船全部帶妥。
完成轉向后,停車趟航并船艏2艘拖船及船位正中拖船輔助減速。即將駛入三港池支航道北段,該航道底寬為190 m,要時刻注意停車后舵效不佳及風流壓差對船舶造成的影響,必要時用車抑制。船舶接近三港池內(nèi)轉向點,此時船速已經(jīng)減至2.2 kt。此時需要右滿舵動車轉向,航向由325°轉至350°~ 355°。如果受西南風和漲水影響較大,可以轉至350°。若受東北風和落水影響較大,則可以轉至355°,如圖5所示。
上圖一中船位有些偏右,原因是轉向時機過早,如果再晚轉0.5 ~ 1 min,船位向左移動一倍船寬,會更加理想,需要在以后的引航作業(yè)中,結合實踐繼續(xù)摸索。要注意倒車對船艏向的偏移量,當船艏向轉至350°時即可停車,利用正舵倒車右舷車船艏右偏的特點,結合拖船的輔助,達到理想的入泊船位,如圖2所示。對余速的控制,由于是減載進港,加之拖船的吊拖減速效果,1.2 kt的余速,在進距100 m以內(nèi)用倒車完全可以控制。在抵泊前將船舶進速降至0,并開始利用拖船進行頂推作業(yè)。在橫距縮小到1.5倍船寬前,盡量將船舶首尾線調(diào)整到與碼頭走向平行(304碼頭走向為334°)。在整個靠攏過程中,靠攏速度小于0.5 kt,在距離泊位橫距1倍船寬直至靠攏碼頭,靠攏速度小于0.3 kt。
13:10,“MH PHOENIX BEAUTY”輪安全靠控錦州港304泊位。13:40,所有纜繩帶妥,引航員海側離輪,本次引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