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霖
〔摘? ? 要〕? 語言學科學習的關鍵在于為學生構建一個語言學習環(huán)境,而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將課前、課堂、課后學習充分地整合起來,為學生的語言學習提供助力與支撐。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教師必須看到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并在把握語言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推動教學穩(wěn)步開展?;诖耍疚囊孕W英語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小學英語活動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討論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小學英語活動的意義,并論述了以信息技術為引領的英語活動開展的主要特性,最后結合具體案例,對信息技術設計學習活動展開研究。
〔關鍵詞〕? 信息技術;學習活動;設計探討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4-0031-03
新版課程標準明確了培育學生實踐力的要求,它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校生活,對他們日后的發(fā)展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對于實踐性、語言性很強的英語學科來講,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更為重要。因此,教師要巧用現代化教學技術,通過合理設計英語活動,為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提供堅實的保障,為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依靠信息技術設計小學英語學習活動的意義
當今人類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以信息技術為引領開展英語教學是發(fā)展的一大趨勢。以信息技術為指導開展英語活動,可以進行虛實變換,可以將復雜事物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引導學生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信息技術圖文、動畫結合的模式,可以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精準把握信息技術的功能,并將其落實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提升英語活動設計質量。英語活動強調實踐性,在開展之前必須做好資料的收集工作,但傳統(tǒng)的方法工作量大且數據不全,而借助信息技術則可大大提升教師的工作效率,教師只需在百度和谷歌等搜索引擎上輸入關鍵詞,便可以查找到相關的內容,再通過學生的整合與利用,即可為小學英語活動的開展提供堅實的保障。第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英語活動強調對學生創(chuàng)新力的培養(yǎng),而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可以為學生構建輕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在自由自在的學習中汲取知識、激活創(chuàng)新意識,為自身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第三,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在以信息技術為指導的英語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突顯,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被喚醒,教師的教授不再是教師向學生的單一滲透。這種教學關系是相互幫助、平等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
二、以信息技術為引領的英語活動開展的主要特性
在全新的教學改革發(fā)展中,以信息技術為指導的英語活動的開展有著自己的屬性,主要表現如下。
(一)開放性
開放性教學體現在內容、時間安排上。英語活動的學習內容包含范圍很廣,有學科基礎知識、應用的學習,也有來自學生興趣的學習,另外還包含社會問題,以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英語學習內容的開放預示著學習時間的開放,信息技術不受時空限制的優(yōu)勢則為學生的開放性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學習速度、合理安排學習計劃,以實現自主的、跨時空的英語學習。
(二)自主性
自主性強調學生的動手、動腦,主張學生通過自己學習知識、提升能力。我國當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接受式學習,它適用于事實性、技能性、規(guī)律性等知識的學習,但對方法、情感價值等學習沒有很好的效果。這些知識的學習可以通過構建情境開展,信息技術資源豐富的特征可以很好地滿足這一要求。在真實英語情境內,學生會主動探索,并在探究、體驗中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協(xié)作性
協(xié)作性學習是考慮到學生個體學習的差異,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交流、互助的學習。借助小組的力量,發(fā)動身邊人群和網絡的力量,可以給學生以啟發(fā),可以在大家的互相幫助下共同完成任務。但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用課堂大量的時間指導學生進行小組探究,此時信息技術打破時空限制的優(yōu)勢就發(fā)揮了作用。各小組成員可以建立“網絡互動小組”,將自己找尋到的資料、自己的觀點分享出來,在大家的討論下達成一致。這一過程不僅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四)問題性
英語學習活動以解決問題為載體,整個課程圍繞問題來推動學習活動。問題的產生可以是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而提出的問題。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問題教學,不僅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過程,而且解決了學生課下無人輔導的問題。
(五)親歷性
親歷性強調理論與現實的結合,通過關注身邊的問題,要求學生在具體活動開展過程中,通過自身體驗與實踐開展自主的英語學習活動。通過學生自身的經歷、操作和活動來獲得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同時還能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
總之,以信息技術為指導的英語活動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它體現出的教育特點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
三、依靠信息技術設計小學英語學習活動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全國各地區(qū)的小學英語教學都開始了改革,這對小學生來講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可塑性極強,越早接觸英語對他們語感的培育、技能的掌握越好。和初高中相比,小學生的壓力較小,而且小學也是學生打基礎的階段。因此,教師要用一切先進的手段開展英語活動,在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同時,讓他們逐漸愛上英語。
(一)設計課前學習活動,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人教版英語“歡迎回到學校!”的學習,涉及很多國家的文化、建筑和風土人情,但對經驗欠缺的小學生來講,即便是教師在課堂為學生展示了圖片、視頻,也難以引起他們的共鳴。于是,教師便可借助信息技術的功能提前發(fā)布“文化探索”的導學單,要求學生借助平板或手機等設備,查找美國、加拿大、中國等標志性建筑物以及地區(qū)內的民俗風情。課前激趣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成功克服了學習困難,對于美國、加拿大、中國等國家分別對應的國旗和標志性建筑物,可以有直觀的理解。對語言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來講,雖然課前活動的開展,他們會花費一定的時間,在對應物的填寫上有些困難,但這一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獲取相應的信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成為連接學生與知識的橋梁。加強信息技術的引入,不僅可激發(fā)學生參與英語活動的熱情,而且可在無形中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設計課中學習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在小學英語教材知識點“我最喜歡的季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要把握信息技術賦能的優(yōu)點,積極發(fā)揮云平臺的功能。
1.設計調查活動,以數據為依據推動學習
教師在班內發(fā)起了“告訴我你這個季節(jié)最喜歡的特點”的話題討論活動,然后讓學生在終端設備上投票。而教師則可以收集有關數據,為下一步精準教學奠定基礎。課堂的第二個話題為“色彩鮮艷的季節(jié)”,要求學生用文字、圖片記錄下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的信息,教師則要對學生提交的資源排名統(tǒng)計,從而盡快地完成作業(yè)。在上述的過程中,借助云平臺,教師可以快速、精準地把握學生學習的數據,并通過做好輔導和反饋,推動因材施教理念的落實。
2.設計創(chuàng)造活動,實現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考慮到我國普遍采取大班授課的方式,為了確保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來,教師可以利用云平臺的拖拽功能事先布置任務,然后將資料納入資源庫中,在課堂讓學生借助云平臺挑選自己喜歡的集合的圖片,然后用英文寫上喜歡的理由。比如一位喜歡秋天的學生寫道:“像秋天一樣,因為秋天的天空是藍色的,白云飄浮在空中,讓人陶醉?!弊罱K實現應用英語的目標。以信息技術為指導的英語教學,顛覆了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不僅將活動設計引向了高潮,而且可以讓每一位學生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作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學習經歷和過程進行觀察,并根據他們的情況給出相應的指導。
3.設計評價活動,激活學生內在的欲望
評價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是學生保持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電子書包強大的評價功能,更是激活了學生的內在興趣,同樣彌補了教師不能兼顧班級每一位學生的不足。例如在單元學習的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便可以發(fā)揮云平臺的功能。在該平臺上,學生可以看到他人的作品,在相互評價中彌補不足。而教師又可以看到大家的雙向交流與互動,學生的學習軌跡就這樣完整展現出來。
(三)設計課后學習活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1.開展課后互動,挖掘學習活動深度
在課堂學習中,教師無法解答學生的每一個問題,但在課后可以借助“電子書包”的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指導。一般情況下,學生會找好朋友進行作業(yè)評價,無論是建議還是學習,學生之間的互動延伸到了課下,評價活動順利對接了學生的課下學習。教師通過后臺可以清晰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了解他們的自評、互評,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2.在云平臺內探尋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寬度
云平臺可以實現學生、教師、家長三大主體的互動,而且還在不斷優(yōu)化中。教師可以將英語資源庫內的相應資料推送給學生,支撐學生的口語訓練、詞匯鞏固、語篇理解。還可以根據當天的課堂內容,設置英語話題,讓學生在云平臺內進行互動,如“配音”“辯論”“角色朗讀”。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延伸到了課下,體現出終身、全面性的特點。在學生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平臺會主動收集學生在學習中的數據,教師可以以此為依據優(yōu)化教學方案,開展針對性教學。當然,教師也可以將數據推送給家長,建立起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
3.在釘釘平臺找圈子,提升學習活動的溫度
釘釘平臺內的“班級圈”功能對每一個參與學習的主體開放,教師、學生、家長都可以參與到話題互動中來。比如在假期,教師可以發(fā)布“班級圈打卡對話訓練”的活動,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并以評論、點贊的方式進行評價。例如在“Clothes”的學習中,教師為學生布置了“制作小冊子”的任務,要求學生按照季節(jié)涂畫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并寫下理由,而后將其上傳到班級群內。在這一過程中,大家相互鼓勵、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并獲得向上的能量。
綜上所述,加強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結合,要關注信息技術下英語課程方式的變革。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只有依靠信息技術設計英語學習活動,才能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在良好的交互性環(huán)境中成長、發(fā)展。實踐研究顯示: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決定著他們的學習效果,影響著他們實踐力的提升。而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以信息技術為指導的英語活動的開展可以發(fā)生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為了推動英語活動的有序開展,教師要積極探尋信息技術與英語的結合點,通過兩者的相互滲透促進師生的全面提升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彥.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設計與實施的研究[J].神州(下旬刊),2014(3):75.
[2]張寧寧.小學英語與信息技術教學的整合探討[J].雙語學習,2018(11):116.
[3]趙燕華.信息技術賦能下的小學英語學習活動設計初探[J].基礎教育論壇,2022(29):20-21.
[4]李悅.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堂的整合策略[J].校園英語,2020(52):126-127.
[5]謝會麗.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小學英語教學情景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21(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