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輝
花兒,風華絕代,柔情萬分,卻總避不過枝葉凋零。親情,比花兒芳香,卻永不迷失、消散。親情開出的花兒,或清雅,或濃艷。而擁有這朵花的人,似乎可以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享受四季的流轉。
時文引路
喝湯記
寇 洵
我家在豫西一個小縣城。當?shù)氐呐H鉁芎煤?,特別是到了冬天,喝湯的人會格外多。
我們那里的牛肉湯跟別的地方的做法多少有些不大一樣。盛湯的是一個大鍋,一般都放在店門口,料直接放在湯里,鍋里飄著一層油汪汪的紅油辣椒,看上去格外誘人。鍋下面加著火,熱氣不斷往外冒,還沒有走到店門口,就能聞到一股撲鼻的香氣。這香氣進入肺腑,味蕾就蠢蠢欲動。
父親知道我喜歡喝老家的牛肉湯,差不多我每次回家,父親都要帶我去喝牛肉湯。
早些年,父親住在縣城北關一帶。我們常去喝湯的地方在一個大院里,門口有兩扇油漆斑駁的大鐵門。進門以后,往里直走,賣牛肉湯的地方在靠路東邊一間大屋子。這地方雖然不大引人注目,但到這兒來喝湯的人并不少。我們有時去得早,去早了,人就會少些。喝湯的地方擺了七八張大圓桌。雖然是圓桌,但我們習慣挨著坐。
北關橋頭也有一家牛肉湯店,我們偶爾也會到那里去。但來這家店喝湯的人實在太多了,我們有時去晚了,連坐的地方都不好找。這家店一直開了很多年。有人說,它是我們這里開的時間最長的牛肉湯店。我至今記得那些大霧彌漫的清晨、寒風吹徹的清晨,我和父親坐在那家店里一邊喝著湯,一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那些年的冬天實在太冷了,寒風吹在身上,我的前胸和后背經常一片冰涼。但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下去就不一樣了。湯喝完了,我覺得渾身暖洋洋的。
父親從北關原來的老地方搬出來以后,住到了鋸木場。父親要在廠里干活,他一天到晚地忙,有時候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但只要我回去,父親再忙也要陪我去喝牛肉湯。喝湯的時候,我們有時一抬頭就能看到那厚厚的城墻。有時,我會浮想聯(lián)翩?;秀敝?,那里有一座舊時的城。我在想那里面的世界。我注意到,父親有時也會望著那城墻發(fā)呆。
父親后來又搬到了城南,那地方是城郊的村,離縣城有二三里,中間還要過一座洛河橋。父親可能不想讓我跑。我再回去,他總是一大早起來,過橋給我買了牛肉湯拎回來。后來,我發(fā)現(xiàn)橋這頭的小集市上也有一家賣牛肉湯的,就跟父親說不用再到城里的飯店買了。但父親說,這個店里的湯太一般,跟城里的味道沒法比。父親還是習慣一早起來過橋去,到原來的老店里給我買牛肉湯喝。后來,父親買了車,他有時也會拉著我去到城里喝湯。這時候,父親喜歡帶我到西關的一家牛肉湯店。下雨了,父親把車停在路邊。我趕緊拿一把傘罩在他的頭上。我們一起穿過馬路,走到馬路對面。
洛河橋這頭的小集市靠東邊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時間,也開了一家牛肉湯店。冬天的時候,我回家,父親帶我去喝了幾次。我記得有一個下雪的早晨,我要回省城,父親帶我到那里去喝湯。(我走在父親前面先進了店,等我拿出手機要付款的時候,父親忽然伸出一條胳膊擋在了我前面。他手里拿著錢,我剛說不用他付,他已經把錢硬塞在了店主手里。塞完以后,他馬上扭頭去找了一個座位。這都多少年了,他差不多每次都這樣。我有點不高興,他還是這老毛病。)
喝完湯,我去坐車,他幫我背著包。我們等車的時候,雪又下大了。我讓他回去,他好像沒聽見。我又說了一次,他看看我,仍然沒有說話。我有點兒生氣,就不再理他。
等了好半天,接我的車終于來了。他把包遞給我,看我上了車。我讓他回去,他站著沒動。他肩膀上身上落的都是雪。我坐的車已經開出去多遠了,我回頭看見他還站在那里一動不動……
快樂演練
1.請結合全文分析文中父親的性格特點。
2.請閱讀文章中括號里的句子,回答以下問題:
①父親為什么伸出胳膊擋住欲付錢的“我”,把錢硬塞到店主手里?
②對于父親硬要付錢的這種做法,“我”持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
3.在生活中,你的父親給你的印象又是什么樣的呢?請結合具體事例說一說。
參考答案
1.文中父親的性格特點為關愛兒子、不善言辭、倔強執(zhí)著。
2.①父親心疼兒子,關愛兒子,愿意為兒子花錢買牛肉湯喝,這種行為在父親看來,是很驕傲和自豪的一件事。
②“我”不高興,是因為作為兒子來說,“我”已經長大了,愿意為父親分擔生活上的重擔與責任,在與父親喝牛肉湯時,覺得自己付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父親卻總是和自己搶著付錢,讓自己很沒面子。
3.事例一:父親是個幽默的人,他常常講笑話給我聽,逗我笑得前仰后合,他自己也笑得眼睛瞇成了一道縫。
事例二:父親是個勤勞的人,他每天起很早,為我做“愛心早餐”。記得有一次,他給我用西紅柿雞蛋做成了愛心模樣的便當,讓我胃口大開。
讀寫直通車
倘若要打一個比方,我覺得描寫應該是心靈的歌唱,具有魅力的描寫應該有情感的加入。從上面的美文來看,作者就運用了多種描寫方法,既刻畫了父親的種種情態(tài),又表明了父子連心、互相關愛的情感。
正面描寫多角度
描寫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jié)描寫、概括描寫。單說抓住細節(jié)進行正面描寫,也可以找到很多角度。比如:
喝完湯,我去坐車,他幫我背著包。我們等車的時候,雪又下大了。我讓他回去,他好像沒聽見。我又說了一次,他看看我,仍然沒有說話。我有點兒生氣,就不再理他。
等了好半天,接我的車終于來了。他把包遞給我,看我上了車。我讓他回去,他站著沒動。他肩膀上身上落的都是雪。我坐的車已經開出去多遠了,我回頭看見他還站在那里一動不動……
“他幫我背著包”,這是一個角度,為了體現(xiàn)父親心疼兒子,不愿意讓兒子受累背包?!把┯窒麓罅恕薄拔易屗厝ィ孟駴]聽見”,這是一個角度,描寫惡劣的天氣環(huán)境以及“我”對父親的態(tài)度,從側面反映出父親對兒子的不舍?!八绨蛏仙砩下涞亩际茄薄拔易能囈呀涢_出去多遠了”“他還站在那里一動不動”這又是一個角度,抓住了細節(jié)“肩膀上身上落的都是雪”,來刻畫父親在雪地里的動作,是“一動不動”。短短的幾行字,從三個角度,刻畫了父親對兒子的疼愛、依戀。
對比描寫見真情
將同一事物在不同時間、不同背景、不同狀態(tài)下的情狀進行對比,可以突出事物的變化以及與之相應的作者的情感變化,可以增強文字的感人魅力。比如:
那些年的冬天實在太冷了,寒風吹在身上,我的前胸和后背經常一片冰涼。但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下去就不一樣了。湯喝完了,我覺得渾身暖洋洋的。
“我”還是這個“我”,沒喝牛肉湯之前,“前胸和后背經常一片冰涼”,喝下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之后,就不一樣了,“我覺得渾身暖洋洋的”?!拔摇边@種情態(tài)的變化就有了對比,人的心態(tài)變化也有了對比。在對比中,表現(xiàn)出父愛帶給自己的溫暖。
父親要在廠里干活,他一天到晚地忙,有時候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但只要我回去,父親再忙也要陪我去喝牛肉湯。喝湯的時候,我們有時一抬頭就能看到那厚厚的城墻。
我們再來看父親的行為對比,本來是“一天到晚地忙,有時候忙得連飯也顧不上吃”,但兒子回來就不一樣了,知道兒子愛喝牛肉湯,再忙也要陪兒子去喝。這一行為的前后對比,也表明了父親對兒子的一種無聲的愛,父親雖然不善表達,言辭甚少,但一直付之于行動,一位疼愛兒子的父親的形象躍然紙上。
“天空雖無翅膀的痕跡,但鳥兒已經飛過。”親情亦是如此。我們不知道愛在何處,但出門前,總有媽媽的目送和爸爸的囑咐;飯桌上,你喜愛的飯菜永遠熱氣騰騰;還有犯錯時,那重重地抬起來又緩緩放下的手……愛在絮絮叨叨中,愛在細枝末節(jié)里,愛在雞毛蒜皮處。
請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中請運用細節(jié)描寫,表達你的真情實感;②作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姓名、校名、班級;③字數(shù)不少于600字。
寫作思路
親情,是中考作文題目中常見的話題之一,想寫好這類作文,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審題:先來看看題目中所給的材料“愛在絮絮叨叨中,愛在細枝末節(jié)里,愛在雞毛蒜皮處?!笨芍瑢懽鲿r我們最好設置一個具體的情境或是處所。同時,強調的是愛總在細微平常處,可能我們平常因為一些原因無法感知或沒有意識到,但這些蘊藏于細微之處的愛是真實存在的,總會在某一個瞬間擊中我們心靈最柔軟的地方。
構思:文體要帶有明顯的敘事性與抒情性,所以應選擇記敘文或抒情散文寫作??梢詫懸粋€場面,集中筆力表現(xiàn)某種愛的溫暖;也可以為了豐富文章的內容,寫多件事,這幾件事都是生活中的細微小事,都集中指向了某一種愛。
立意:在親情中體會到愛,是自己的一種內心感悟,所以文中要有一定篇幅的心理描寫,來表達自己對這種愛的感悟與由這種愛生發(fā)出的情感。寫作本文應以細微之處的愛為主要寫作內容,表現(xiàn)自己對這種愛的理解與感悟,表達自己的贊美與感恩之情。
佳作工坊
蒸
陳龍亮
奶奶把蒸籠放上了爐子。
“啪”的一聲,煤氣爐打開了,一小片藍色帶著金黃的火苗迅速躥起來,蒸籠底部那小小一片被歲月燎烤過的痕跡,在這股溫度的催化下,再次呈現(xiàn)出黑色。
“啪”,又是一聲,廚房頂部的抽油煙機被打開了,“呼呼”的聲音灌滿耳畔,還有空氣與水蒸氣的摩擦聲,火焰“噼啪”微響,還有奶奶在廚房里忙碌的細微喘息聲。
過了十分鐘,蒸籠頂部冒出了一股又一股白色的水霧,在廚房里四處彌漫,在冰冷的窗臺上和玻璃上留下了略帶溫度的痕跡。第一層散熱的蒸籠被拿了下來,蓋子和蒸籠箅上,鉆石一般細小透明的水珠四處流動,當這些“小鉆石”與空氣接觸的一瞬間,立刻蒸發(fā)了,無影無蹤,似乎從未在世上出現(xiàn)過一樣,只有空氣中那股淡淡的水汽味道,可以證明它們短暫地存在過。
又過了一會兒,空氣中的水汽味已被淡淡的香氣取代,奶奶停下手中的活兒走了過來,手握抹布,小心翼翼地把蒸籠拿下爐子,又放到桌子上。緊接著,蒸籠被打開了,迷人的香氣隨著水霧一起噴涌而出,蒸籠的底層是小豬仔造型的豆沙包和金黃的馬拉糕;第二層是白皙如雪的白糖糕和放了水晶砂糖的黑米蒸糕;第三層是光滑透明的蝦腸粉和嬌俏玲瓏的蝦餃;第四層是頭頂插著一朵花的叉燒包、圓滾滾的大湯圓和點綴著黑芝麻的糯米發(fā)糕;可第五層,卻是昨晚的剩飯。
一陣鑰匙轉動鎖眼的聲音傳來,小孫子和小孫女背著書包走了進來。奶奶趕緊喊道:“寶貝們,來吃點心,奶奶剛蒸好的!”
餐桌上安靜極了,只有午后溫暖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射在兩個孩子吃著點心的身影上。而奶奶則是邊吃著剩飯,邊微笑地看著兩個孩子。
“奶奶蒸的點心太好吃了,真是人間美味??!”小孫女抹著嘴巴贊嘆著。這時,小孫子拿起一塊馬拉糕遞給奶奶:“奶奶,你也吃,真的太好吃了!”
時光似乎靜止了,只有陽光、點心、古樸的蒸籠,還有奶奶灰中夾帶著銀色的頭發(fā)、臉上被歲月劃過的皺紋、嘴角淺淺的微笑。
蒸,是情感中帶著蜜意的升華,美好得令人陶醉。
名師點評
作者選取了生活中的一個場景“蒸點心”為內容,并以“蒸”為標題,顯得新穎而別致,富有生活的氣息。文中無論是對廚房場景的描寫,還是對奶奶蒸出來的食物的描寫,都精致細微,富有畫面感,讀來如臨其境。這些描寫,體現(xiàn)出來的是奶奶對孫輩的疼愛,以及孫輩對奶奶愛的回饋。親情,正如結尾處所說“蒸,是情感中帶著蜜意的升華,美好得令人陶醉。”
責編:古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