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潔
高中階段是一個學生從幼稚逐漸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他們已經有了比較穩(wěn)定的人格和思維方式,但可能因為缺少社會人生經驗,面對問題時習慣封閉自己的內心,或承擔著自己不能排解的壓力。其實,此時需要家長或老師的介入,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分析和幫助。
(一)關于小L——一個一直尋求正反饋的高中女學生
小L是一名高二的女學生,是學校文藝骨干。從高二開始,她的成績有了下滑趨勢,由此產生了焦慮情緒。由于小L經常去教學樓辦公室,我們的德育辦公室剛好也在教學樓辦公室附近,一來二去,便認識了這個經常在公共活動中出現的女孩子。一次課間,小L詢問我是否可以放學后做心理咨詢,我爽快地答應了她。她如約而至。辦公室只有我和她兩人,咨詢環(huán)境十分安靜。
(二)小L的自述
小L表示,她有上課聽不懂的情況,但是卻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彌補,覺得焦慮,加上平時班級事務繁多,如幫助老師批改試卷、文藝演出等,她都不想放棄,但是又覺得占用了較多時間。
(三)癥狀診斷與可視化分析
小L能夠清晰地描述自己的困擾,思路清晰。至于深層次的原因,我繼續(xù)問道:“你的壓力來源究竟是你不能兼顧學習和其他學校活動,還是學習困難呢?”我與小L一同分析了她的時間分配,以及她認為的學業(yè)難度,最后做一個書面整理。時間分配內容如下(表1)。
從時間分配來看,小L作為一名高中生,其核心任務和時間基本都花在了學習上,而花在課外活動或班級事務的時間并不確定,由此這些事務對學業(yè)造成負面影響的情況也不確定,甚至有時候正是因為做了這些班級事務,小L才有著讓自己保持優(yōu)秀、學業(yè)優(yōu)良的外在動力,有著以身作則的榜樣的壓力。所以,從客觀分析來說,在某些時候,壓力能給她帶來一定的積極作用。
從對學科的難度評定來看(表2),小L作為一名文科生,平時上課的主要科目有語數英史生政,我們對這6個主要科目作了以下難度分析,1~5難度依次遞增,5為最大值。其中,數學和政治兩門課約等于達到了50%的難度,數學是她認為最頭疼的科目。從側面可以看出,她在這兩門科目上的所花的時間較多,在學習效率方面有待提升。
針對小L的情況,我建議小L和班主任老師交流最近的習題和試卷分析,同時約定下一次咨詢時會給她分享一些數學和政治的學習方法,也可以在再次咨詢的過程中跟進小L對于學習現狀的改善情況,并做好歸檔記錄。
作為心理老師,要加強心理健康的宣傳,通過不同方式進行心理健康的集體或個別咨詢;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求助信號,針對個人心理咨詢,更需要營造一個安靜而隱秘的咨詢環(huán)境,用專業(yè)的知識和溫暖的鼓勵為其疏解困擾,從而助其達到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