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志瑪
摘要:文章從現代教育技術概要及特征出發(fā),針對教學形式單一、缺乏交互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學觀念落后三個方面,剖析高等院校應用教學的難點,并提出現代教育技術在高等院校教學中的應用,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國際視野;現代教育技術;高等院校
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fā)展的當下,世界上很多國家將大量技術應用到教學領域,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從國際視野來看,我國需要根據教學標準設計更為高效的應用教學體系。因此,筆者對國際視野下現代教育技術在高等院校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為確保本次分析結果的穩(wěn)定性與可靠性,筆者以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作為目標對象,根據高等學院的教學特征,綜合現代教育技術,逐漸打破目前以教師為課堂中心的應用教學形式,增強教學在時間上與空間上的任意性和轉換性,促使整體教學結構變得更為現代化,并持續(xù)推動教育的進步和發(fā)展,形成特定的應用教學引導,為教育行業(yè)后續(xù)的發(fā)展和完善奠定堅實的基礎環(huán)境。
一、現代教育技術概要及特征
所謂現代教育技術,指的是一種多維度、多元化的目標性教學方式,也是高等院校教學的定向輔助手段,其可以更好、更及時地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教學資源與課程學習路徑,逐步形成更全面、更完整的教學體系。一般而言,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中的特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教學速度快、信息儲存量大、自由開放,能夠打破教學時空上的阻礙,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擴大日常的教學范圍。其二,交互性較強,多媒體、網絡等技術能夠使教學課堂更加豐富多彩,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三,教學的形式更加多元化。部分學科的教學不再是傳統(tǒng)的文字、圖片形式,而是綜合多媒體技術,以視頻、音頻等形式擴大實際的教學范圍,形成動態(tài)化的教育體系。
二、高等院校應用教學的難點剖析
(一)教學形式單一
高等院校的教學形式通常為針對性教學,雖然能夠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部分學生只關注專業(yè)課程和知識,偏科嚴重,發(fā)展不平衡,不利于未來的發(fā)展與進步。不僅如此,部分高等院校為提高學生專業(yè)課程的成績,會縮減其他學科的教學課程,造成教學體系混亂,日常教學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其實,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缺乏教學新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上教學技術單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接收到更為直觀化、形象化的教育,難以對專業(yè)知識、技能產生更深刻的理解,不利于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進一步培養(yǎng),對大眾教學進程的推進也會造成不可控的阻礙。
(二)缺乏交互性和創(chuàng)造性
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可以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形成更完善的教學結構。但是,現階段部分高等院校的應用教學形式過于單一,且教學平臺落后,缺乏交互性和創(chuàng)造性,導致教學效果得不到保障。影響教學交互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因素較多,具體如表1所示。
(三)教學觀念落后
當前,部分高等院校并未摒棄傳統(tǒng)教學形式中落后的教學觀念,仍然堅持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形式,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其實,教學觀念的落后與教學技術的單一存在直接關聯(lián)。如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學方向是正確的,但是采用的教學形式以及對應的教學輔助體系與實際的教學需求并不相符。這種形式雖然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日常的學習壓力也會增加,再加上教學觀念落后,使得高等院校的教學進度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同時部分學生出現偏科的問題,這無疑會增加教學阻礙,降低高等院校的教學效率。
三、現代教育技術在高等院校教學中的應用
(一)設計多元化應用教學形式
通常情況下,在設計教學形式時,高等院校需要與實際的教學需求及標準相符合,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性與完整性,而當前國際上部分發(fā)達國家會根據學生特點、需求更新教學形式,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因此,高等院校可以從國際視野的角度出發(fā),探索設計多元化應用教學形式的方法。首先,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單元設計對應的基礎教學目標,綜合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形式進行定位分類。如依據教學的內容和需求,分為基礎課堂教學、綜合實踐教學、定向強化拔高教學,采用多維活動的形式,再加上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逐步建立更為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教學形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綜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將輔助課程與專業(yè)課程相聯(lián)系,盡可能強化實際教學效果,避免出現教學混亂或者教學與實際偏離的問題,影響后續(xù)的教學效果。其次,高等院校需要跟隨時代的變化對教學各方面進行合適的調整,并將教學形式的設定標準作出調整,以學生的興趣為核心設計課程,以此實現多元化應用教學形式的設計。
(二)多媒體輔助強化教學交互性與創(chuàng)造性
實際上,多媒體輔助技術的應用是教學形式的一種信息化轉化,即結合科研成果與信息手段,增加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和交互性,提高整體的應用教學效果。與傳統(tǒng)教學技術不同的是,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輔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擴大教學的覆蓋性,提高教學交互性與創(chuàng)造性。想要達到這一效果,高等院校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豐富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利用視頻、音頻等形式替代傳統(tǒng)的圖文教學形式,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形式,構建現代遠程和開放教育新模式。在此過程中,高等院校還可以聘請專業(yè)人員指導教學體系的改變,逐步營造穩(wěn)定、專業(yè)的學習氛圍,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進一步深化高等院校的教學深度,通過教學資源共享、互助教學等形式,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強化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人才。
(三)提出全新的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可以對高等院校日常教學進行定向引導,對教學形式的設計、教學結構的建立也具有直接的聯(lián)系。為此,高等院校需要更新教學觀念,從而更好地引領教學活動。筆者在國際視野下,以杜德施塔特高等教育思想為例,提出與實際教學要求相符合的教學觀念。所謂杜德施塔特高等教育思想,主要指的是以公立私助、文化多元、技術先進為目標的新型教學形式。在設計教學觀念之前,教師必須對教學需求進行調研,并設立對應的教學標準,逐步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
此外,文化多元、技術先進可以與互聯(lián)網技術、多元教學平臺、多媒體技術等應用進行融合,以此更新高等院校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效率。高等院校還需要標定出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教學特征,如圖1所示。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教學特征包括開發(fā)性、交互性、共享性、靈活性和便捷性。標定出以上教學特征能夠幫助高等院校形成更為多元化的教學結構,具有更高的教學應用價值。杜德施塔特高等教育思想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能夠增強教學主體的活躍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不再受到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束縛,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綜合實踐的能力。
(四)豐富應用教學活動
部分高等院校雖然實現了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但是實踐性的教學活動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模式,極大地影響了教學進度,也限制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范圍。
在國際視野下,高等院校需要綜合多元化的現代教育技術,豐富應用教學活動,將日常的教學活動分為基礎活動和強化活動。
如針對英語教學,基礎活動可以采用英語音頻、英語電影等幫助學生鞏固日常所學的基礎知識,為后續(xù)的實踐應用奠定基礎;實踐教學則可以請教師或外國人士參加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沉浸式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交流中鞏固所學知識。
此外,高等院??梢远ㄆ陂_展英文歌唱比賽、英語交流辯論賽等,在實踐中逐步強化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并鍛煉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與此同時,部分高等院校從學生的學習方向出發(fā),與中外企業(yè)達成合作意向,為學生營造更專業(yè)的學習環(huán)境和應用環(huán)境,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五)構建現代化教育平臺
現代化教育平臺的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實際的教學范圍,營造綜合性的教學氛圍,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及質量,所以高等院校需要構建現代化教育平臺。
其實,高等院校的教育平臺一般較為多維,針對性較強,學生可以在教育平臺上學習專業(yè)知識,也可以與同學和教師交流,實現信息的交互。但是,傳統(tǒng)的教育平臺單一,部分功能較難實現,而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輔助下,教育平臺的功能可以得到強化和創(chuàng)新,學生不僅可以利用教育平臺達成學習目標,還可以進行綜合性鍛煉。
高等院校也可以通過平臺的應用情況,增設教學功能,逐步構建更加靈活多變的教學結構,為高等院校后續(xù)教學應用形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參考依據。
需要注意的是,現代化教育平臺需要與實際的教學需求和標準相符合,并借鑒先進國家的教師經驗,逐步進行調整,從而在強化平臺現代化應用功能的同時,完善日常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擴大學習范圍,確保整體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教育的發(fā)展需要吸收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從國際視野出發(fā),探索更好的解決途徑。不僅如此,與傳統(tǒng)的教學應用技術相比,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形式、體系相對靈活多變,具有更強的針對性與創(chuàng)造性,共享教學網站、校園網的設計和應用也能在一定程度擴大教學范圍。同時,自主學習平臺可以幫助教師逐步完善日常的教學評價體系,更好地實現雙向信息的交流與分享。
參考文獻:
[1]欒瑩,程云龍.“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評《互聯(lián)網時代的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改革》[J].科技管理研究,2022(7).
[2]來敏健,史文津.“網絡課程資源+虛擬社區(qū)協(xié)作教學模式”在線上教學中的應用:以“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為例[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1(5).
[3]畢海燕,國歌.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音樂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評《現代教育信息技術》[J].熱帶作物學報,2021(7).
[4]霍曉峰.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模塊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技視界,2021(11).
[5]鄔榮,阮家鵬,胡可可,等.淺談情境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J].廣東化工,2021(2).
[6]張琨.現代教育技術在高等院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8(6).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匹茲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