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嬗變、路徑與啟示:20 世紀哈佛大學院系設置的回顧與反思

      2023-06-27 16:19:47洪瑞祥段世飛
      中國大學教學 2023年2期
      關鍵詞:哈佛大學院系哈佛

      洪瑞祥 段世飛

      摘 要:20世紀是哈佛大學走向世界一流的黃金時期。在此期間其建立了美國現(xiàn)代研究型大學結構的基本雛形,并逐步成長為一所引領世界高校的一流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趯鸫髮W檔案館(Harvard University Archives)一手史料及相關文獻的整理分析,可以梳理出這一時期哈佛大學院系設置主要經(jīng)歷學院架構成型期、系級組織成長期及研究組織雙跨期三個階段的嬗變;其院系設置主要存在“單學系發(fā)展”“多學系發(fā)展”“新需求建立”三種路徑。在我國高校內(nèi)涵式發(fā)展和“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梳理反思20世紀哈佛大學的院系設置有著一定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哈佛大學;20世紀;院系設置;大學治理

      盡管美國的高等教育霸主地位正在衰落,但不可否認,在20世紀,它曾以一種引人矚目的速度發(fā)展,創(chuàng)造著屬于自己的輝煌。哈佛大學是美國高等教育的重要代表,在20世紀也逐步成長為引領世界高校的一流大學。

      哈佛大學建立初期,受英國大學辦學模式的影響和北美殖民地客觀條件的制約,只能辦成規(guī)模小且單一的學院,為學生提供以古典教育和宗教教育為主的“通識教育”。18世紀后,當時還被稱為哈佛學院的哈佛大學先后設立神學講座、醫(yī)學講座和法學講座,即1819年成立的神學院、1782年成立的醫(yī)學院和1817年成立的法學院的前身。到了19世紀,面對工業(yè)革命帶來的科學進步與經(jīng)濟發(fā)展,再加上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zhàn)爭、南北戰(zhàn)爭等內(nèi)外事件的影響,國家的整個文化生活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1],在這樣的背景下,哈佛的古典教育走向衰落,并在一系列的改革中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師法德國大學的先進經(jīng)驗,邁向現(xiàn)代大學教育階段。1847年,哈佛大學設立勞倫斯科學學院(Lawrence Scientific School),這也標志著哈佛大學首次提供正規(guī)、先進的科學和工程教育,由單純重視人文學科教育和法學、醫(yī)學、神學等專業(yè)教育向并重理工科教育過渡。1867年哈佛大學建立了美國第一個大學牙醫(yī)學院。在第21任校長艾略特(Charles Eliot)任職期間,哈佛大學于1872年建立研究生系,并于1890年改為研究生院,全面開展研究生教育[2]。至此,哈佛大學在結構上形成了以英國學院為模式的本科文理學院、以德國大學為模式的研究生文理學院,再加上研究生教育層次的若干專業(yè)學院的綜合體[3]。

      20世紀,美國作為資本主義世界中的新秀迅速崛起,哈佛大學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領先地位也同步確立,可以說,這一時期是哈佛大學走向世界一流的黃金時期。在此期間,哈佛大學的院系設置繼續(xù)發(fā)展并逐步穩(wěn)定,成長為擁有11個學術單位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建立起美國現(xiàn)代大學結構的基本雛形。

      一、20世紀哈佛大學院系設置的歷史嬗變

      20世紀哈佛大學院系發(fā)展的主要趨勢是由外部構建到內(nèi)部完善,由獨立發(fā)展走向交叉共融。其在20世紀的發(fā)展變遷主要經(jīng)歷了三個時期:學院架構的“成型”時期、系級組織的“成長”時期,以及研究組織的“雙跨”時期。

      1.20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學院架構的“成型”時期

      在這一時期,哈佛大學主要專業(yè)學院的架構建設基本完善,并將所有專業(yè)學院都提升至研究生層次。

      首先是20世紀之前成立的專業(yè)學院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在1905年被命名為文理研究生院,安置在文理學院之下,這使得文理學院成為哈佛大學唯一一個既管理研究生也管理本科生的學院。1906年,勞倫斯科學學院的科學和工程課程也被納入哈佛大學文理研究生院。哈佛牙醫(yī)學院起初是醫(yī)學院的一部分,1909年從醫(yī)學院分離出來,現(xiàn)在其行政上屬于醫(yī)學院,但在財務等各項運作方面都保持獨立性。1917年牙醫(yī)學院把學生修業(yè)年限延長至四年,1925年又規(guī)定接受過兩年大學教育方可進入牙醫(yī)學院學習,到了1936年,醫(yī)學院幾乎一半的新生是本科畢業(yè)生。哈佛法學院于1911年成立研究生部,培訓法學教學和研究人才,開始授予法學碩士學位和法理學博士學位。1912年后的20年里,哈佛大學共授予了大約一百五十個法理學博士學位,包括斯坦福大學法學院院長赫斯頓(C.A. Huston)和巴黎大學英美法學院著名教授利鮑爾(P. Epalle)在內(nèi)。哈佛法學院已不再僅僅滿足于培養(yǎng)法學實踐工作者的傳統(tǒng),而是注重法學高層次研究人才的培養(yǎng),注重法學理論的研究。

      其次是這個時期哈佛大學又成立5所新的專業(yè)學院。哈佛商學院于1908年建立,同時開始了世界上第一個MBA項目并于1922年招收博士生。哈佛商學院和美國大部分商學院不同,一開始就把學院定位在研究生教育層次,只招收大學本科畢業(yè)生。1913年,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合作成立哈佛麻省公共健康中心,主要為公共衛(wèi)生領域培養(yǎng)領導人才。哈佛教育研究院于1920年由文理學院內(nèi)部的教育系發(fā)展成為一個正式的學院。1914年哈佛大學相繼建立了建筑學院和園藝設計學院,1929年又建立了城市規(guī)劃學院。1936年這三個學院正式合并成為哈佛大學設計學院,開展研究生教育。1936年,哈佛大學成立了公共管理學院,并于1966年更名為肯尼迪政府學院。

      至此,這所世界頂級大學的院級組織架構基本成型。

      2.20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70年代:系級組織的“成長”時期

      哈佛大學的系(Department)多集中在文理學院,其他的專業(yè)學院除了用“系”進行組織劃分,還會以研究所、不同類別的學位項目以及研究領域進行劃分。如教育學院的碩士學位有13種項目(Program),商學院的博士課程主要集中在8個領域(Areas of study)。

      20世紀30年代以后,哈佛大學沒有再增加新的專業(yè)學院,而是對已有學院進行內(nèi)部建設和發(fā)展。從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哈佛大學利用自身自由的學術氛圍、充足的學術資源積極吸引人才,以此通過開拓新的或發(fā)展已有的系級組織來促進學院成長。1949年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語言學家羅曼·伽參波森(Roman Jackobson),加上1947年任命的萊納托·珀吉奧利(Renato Pogol)和阿爾伯特·羅德(Albert Lord)教授,一起創(chuàng)建了哈佛大學斯拉夫語言和文學系。1953年,約瑟夫·路易斯·瑟特(Joseph Luis Sert)接任設計學院院長,他主要關注城市環(huán)境,重建了城市規(guī)劃系,把城市規(guī)劃和景觀建筑合并在一起。1972年被任命為教授的語言哲學家斯坦利·凱威爾(Stanley Cavel)和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分析哲學家海拉瑞·普特奈姆一起,使哲學系達到了哲學學術研究的頂級層次。

      此外,哈佛第23任校長科南特(James Conant)認為大學應該把追求真理和增益知識作為奮斗的目標,應該一如既往地在各個方向上拓展知識的疆界[4]。他重視研究生教育和科學研究,在政策方面向研究生傾斜,積極鼓勵各專業(yè)學院拓展自身學術領域、增設新專業(yè)。1942年,公共衛(wèi)生學院建立了營養(yǎng)系,這也是公共衛(wèi)生院校系統(tǒng)里建立的第一個相關領域的系[5],在國內(nèi)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神學院在1958年設立世界宗教研究中心,1973年設立宗教婦女研究項目。哈佛大學醫(yī)學院在1939年設立麻醉療法教授席位,1966年建立神經(jīng)生物學系。公共管理學院在1959年成立房屋聯(lián)合研究中心。1957年,牙醫(yī)學院開始博士教育,其博士學位有四種項目,4年制的口腔生物學醫(yī)學博士學位項目(Doctor of Medical Sciences in Oral Biology Program)、5~6年的口腔頜面外科(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項目或普通外科項目,還有在健康護理系統(tǒng)和生物化學方面的項目。

      這一時期,哈佛大學各學院關注自身內(nèi)部,大力發(fā)展系所,迅速自我成長。

      3.20世紀70年代以后:研究組織的“雙跨”時期

      20世紀后期,各專業(yè)學院主要系級組織的發(fā)展逐漸趨于穩(wěn)定,哈佛成為引領全球高等教育的范本,成為真正的美國大學,一種世界史上獨一無二的大學,一種不依賴于其他模式但本身卻作為世界上其他地方大學樣板的大學[6]。在這一時期,其院系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跨國界”和“跨學科”的特點。

      1971年,博克(Derek Bok)成為第25任哈佛校長,他強調哈佛的國際化。后任的陸登庭(Neil Rudenstine)校長也完全認同博克校長的國際化策略,認為哈佛大學應該培養(yǎng)具有全球視野的領導和美國公民。1973年,亨利·羅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接任文理學院院長,他改變了傳統(tǒng)的精英理念,使哈佛大學文理學院向國際化方向不斷前進[7]。1994年,醫(yī)學院建立哈佛大學醫(yī)學國際中心,目的是提高醫(yī)學教育的質量、進行生物醫(yī)學的研究以及加強健康護理方面的全球合作;到2000年,該項目在18個國家運作40個子項目。2008年,醫(yī)學院的社會醫(yī)學系改名為國際衛(wèi)生和社會醫(yī)學系,名字的改變就可以看出國際化對哈佛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深,商學院研究機構的設置也開始全球化。1997年哈佛商學院的全球研究中心在硅谷開業(yè);此后其他區(qū)域研究中心也相繼在亞太地區(qū)(1999年)、拉丁美洲(2000年)、日本(2002年)、歐洲(2003年)、印度(2006年)、上海(2010年)、伊斯坦布爾(2013年)、非洲(2017年)建立[8]。

      隨著科學研究進入不斷分化、細化又不斷融合的新時代,哈佛大學積極作出回應,建立多個跨院系的項目和研究中心,加強專業(yè)學院與文理研究生院的聯(lián)系和合作,教授們也充分利用哈佛大學學術資源的優(yōu)勢,推動科學研究的交叉和融合。20世紀90年代后,陸登庭校長倡導打破學科界限,加強學院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揮哈佛大學的綜合優(yōu)勢,開展跨學科學習研究,這讓哈佛大學跨學科研究機構的建立和發(fā)展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旋律。

      哈佛大學文理研究生院在2009年就已有20多個跨學科博士研究項目。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現(xiàn)有30多個跨學科研究中心。生物物理學研究實驗室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個跨學科研究實驗室的典范,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來自物理學、化學、數(shù)學和藥理學等學科。法學院主要采取與其他專業(yè)學院合作提供雙學位項目和跨學科研究項目的方式促進跨學科研究。商學院設立自己的博士項目時強調要加強與經(jīng)濟系、政府學系、社會學系、心理學系的合作;20世紀70年代后,商學院和肯尼迪政府學院建立了合作項目,訓練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務領域的高級公務員。1972年,郝沃德·黑艾特(Howard Hiatt)接任約翰·斯尼德(John Snyder)擔任公共衛(wèi)生學院院長,他建立了衛(wèi)生政策管理執(zhí)行項目(Executive Program in Health Policy Management)以及健康護理項目分析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Analysis of Health Care Programs)。此外,公共衛(wèi)生學院還不斷提高教授水準并引進著名教授,像統(tǒng)計學家弗里德里克·莫斯特勒(Frederick Mosteller)、健康政策專家哈里·范格(Harvey Fineberg)以及熱帶醫(yī)藥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托馬斯·威爾勒(Thomas Weller)。

      哈佛大學發(fā)展各類跨國界和跨學科的研究,不但開闊了學者的視野,加強了不同學科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還促進了不同學科、不同國家和不同文化背景學者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二、20世紀哈佛大學院系設置的發(fā)展路徑

      一所大學要進行院系設置不會囿于某些具體的條文,而會根據(jù)具體情況統(tǒng)籌全局考慮多種因素。20世紀以來,哈佛大學在學院架構、各學院內(nèi)部建設及院系之間的交流上有巨大的發(fā)展,但對學校發(fā)展影響最大的還是商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教育研究院、設計學院、公共管理學院這5所學院的成立。它們的成立使得哈佛大學的組織架構基本成型,標志著哈佛大學正式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為哈佛未來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是哈佛大學院系設置的最重要成果。以這五所學院為例,結合相關歷史檔案和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20世紀哈佛大學的院系設置存在三種發(fā)展路徑。

      1.“單學系發(fā)展”路徑

      “單學系發(fā)展”路徑的學院是由一個單獨的學系發(fā)展而成的,像教育研究院就是由本來的哈佛教育系發(fā)展而來。其設置主要源于本專業(yè)領域或者說自身行業(yè)領域的積累,哈佛設置教育研究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業(yè)的不斷擴展與教育領域的不斷發(fā)展。

      1919年6月18日,時任哈佛大學校長的勞威爾在哈佛工會(Harvard Union)舉行了一場有關成立教育研究生院的午餐討論會,參會的除了有哈佛大學管理委員會的成員,還有來自哈佛教育系的教師以及其他相關人員。他們在會上充分探討了成立教育研究院的必要性。第一,教育在現(xiàn)代社會中很重要,其不僅僅有助于個人的成長和成功,還有助于維持現(xiàn)代社會生產(chǎn)活動各方面的穩(wěn)定,更是建立理想民主社會的需要。第二,美國學校面臨著巨大的教育挑戰(zhàn),但合格的師資卻嚴重短缺[9],美國當時有2000萬青少年需要接受教育,卻只有60萬教師,且存在10萬的師資空缺。第三,學校的行政管理是重要且復雜的,學校的管理者擔負著很重要的責任,需要對其進行認真的選拔、良好的教育以及專業(yè)的訓練。

      2.“多學系發(fā)展”路徑

      “多學系發(fā)展”路徑的學院即由多個相關學院或學系組合而成,哈佛設計研究院就是如此,其成立與設置主要在于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似性以及本領域學生的發(fā)展。

      哈佛設計研究生院首任院長向校長科南特匯報的1935—1936學年設計學院行政報告中提到,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的成立可以帶來兩個好處,一是可以有效地簡化行政程序,二是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哈佛設計學院是由建筑、景觀建筑和區(qū)域規(guī)劃三個學院組合而成的,而這三個領域都離不開設計[10]。1936年2月14日的建立設計研究院的提議備忘錄中提到,設計這個詞可以被理解為包含視覺藝術被創(chuàng)造的所有過程,通過這種過程,各種材料被糅合在一起,從而提供審美的滿足,因此建筑、景觀建筑以及區(qū)域規(guī)劃都被包含在設計中[11]。這三個領域本質上是類似的,在教學研究上有很多的共同點,其中某一領域的學生同時了解、學習另外兩個領域的知識,將有利于加深并拓寬他們對本專業(yè)的思考,這三個領域的未來職業(yè)也要求他們對其他相關的領域有了解,成立設計學院將有利于促進這三個相關領域的學生進行合作,提高學生的職業(yè)勝任力。

      3.“新需求建立”路徑

      不同于上述兩種路徑設置的學院,此類學院的成立與社會發(fā)展的新需求緊密相連,甚至可以說是社會發(fā)展帶來的產(chǎn)物。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以及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成立都與當時美國的社會需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19世紀末20世紀初,關于是否要在哈佛大學成立商學院這個議題存在很大的爭議,當時有些學者甚至認為傳授學生商業(yè)相關的知識是對哈佛這種理想學術圣地的玷污。在時任校長艾略特的領導下,作為“哈佛大學王冠上最奪人眼目的寶珠”的哈佛商學院在1908年正式成立。哈佛商學院能夠成立的最重要原因是當時美國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對商業(yè)人才有著強烈的需求,現(xiàn)代企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商業(yè)人才。19世紀末,有超過一半的學生進入商界,商業(yè)的發(fā)展成為“現(xiàn)代文明最引人注目的事實”[12]。1908年2月,艾略特在康涅狄格州哈佛俱樂部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解釋,認為這是因為“商業(yè)已成為一種智慧需求,需要語言、經(jīng)濟學、產(chǎn)業(yè)組織和商法的知識,并能夠廣泛了解不同國家的資源和文化風俗”[12]。此外,人們越來越重視職業(yè)教育,認為所有的職業(yè)都需要系統(tǒng)而全面的培訓,商業(yè)也在其中。盡管大學不能現(xiàn)成地生產(chǎn)出能干的商人,但是那些天生就具有商業(yè)領導素質的人卻可以通過教育和培訓得到更好的發(fā)展[13]。

      哈佛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的建立也與當時美國所處的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20世紀30年代,美國正從大蕭條中復蘇,政府正努力應對國內(nèi)外歷史性挑戰(zhàn)。哈佛校友盧修斯·利陶爾(Lucius N. Littauer)看到高質量、專業(yè)化公共服務的需求,就向哈佛大學提供捐贈,希望建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1963年哈佛校友肯尼迪總統(tǒng)遇刺后,為了紀念他,更名為肯尼迪政府學院。

      哈佛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前身哈佛-麻省健康中心(Harvard-MIT School of Health Officers),在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兩所學校提供預防醫(yī)學、衛(wèi)生工程等相關課程。這所與兩所名校相關的衛(wèi)生學院的成立也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19世紀后半期至20世紀初是美國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時,一股針對資本主義進行的改革浪潮——“進步運動”也在美國社會浮現(xiàn),其中有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是“公共衛(wèi)生改革”,為了對這場改革進行回應,致力于公共衛(wèi)生的相關教學和研究,美國第一個專業(yè)的公共衛(wèi)生培訓項目就在1913年成立。

      三、20世紀哈佛大學院系設置的啟示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在面對“雙一流”建設和高校內(nèi)涵式發(fā)展的新形勢下,我國大學擔任著無比重要的角色。作為大學內(nèi)部重要組織機構的院系,其設置的合理性更是直接關系著大學功能的發(fā)揮,值得我們認真審視。在高校擴招的背景之下,我國大學的院系設置很長一段時間里表現(xiàn)出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院系組織是大學的二級管理單位,同時也是大學直接開展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的組織機構,是整體管理架構的最關鍵部分,既關系著整體管理效能的發(fā)揮,又關系著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和科學成果的產(chǎn)出[14]。對20世紀哈佛大學的院系設置進行反思,能給我國大學的院系設置和發(fā)展帶來一定借鑒。

      1.尋求社會需要、學科發(fā)展、院系設置三方的統(tǒng)一

      從20世紀哈佛大學院系設置的歷史變遷和發(fā)展路徑來看,院系的成立與發(fā)展都是在對時代需求進行回應。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成立與美國當時“進步運動”的背景分不開,教育學院的成立與當時美國嚴重的師資短缺息息相關。商學院成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美國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對商業(yè)人才有著強烈的需求,現(xiàn)代企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商業(yè)人才。盡管當時社會上存在很多的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商學院的成立及其培養(yǎng)出的人才對哈佛走向世界一流、甚至對美國在世界上影響力的擴大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此外,院系的定位以及其對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和要求也是從時代需要和社會實際出發(fā)。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的工作就立足當時的美國社會背景。一份名為“對公共管理學院的一些觀察”的檔案中提出了對公共管理學院定位的看法:如果把培養(yǎng)人進入公共服務領域作為學院的直接目標是很難成功的[15],因而學院的工作應該偏向于對公共管理領域突出問題全面或專門的調查,為已經(jīng)在公共管理領域工作的人提供專門的發(fā)展更新課程,在研究生領域為對公共管理相關問題感興趣的人提供通用課程。建議成立設計研究院的備忘錄中則明晰了設計研究院的定位,其應當是一所專業(yè)型學院(professional school),要關注學生有關建筑、景觀建筑和區(qū)域規(guī)劃的視覺藝術基本知識以及視覺藝術相關的實踐和理論經(jīng)驗積累,而“那些由考古學和歷史研究帶來的藝術史知識的延伸以及那些對藝術史知識的整理和詮釋所形成的與藝術實踐間接相關的學術活動的特殊領域不屬于學院的工作范疇”[16]。

      傳統(tǒng)上大學的院系多是以學科邏輯來設置的,這種方式在回應社會發(fā)展提出的各種知識和人才需求時,則顯示出越來越明顯的保守性,對社會需求與國家戰(zhàn)略的響應不足[17]。這就要求我國大學在院系設置的時候緊抓時代脈搏,結合社會需要進行靈活調整[18]。同時還需要縱深促進學科的發(fā)展。院系之所以存在的本質是學科的存在,這一點是無法否認的,像教育研究院成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業(yè)的不斷擴展,教育領域的不斷發(fā)展,以前的教育系越來越細化、越深入,已經(jīng)自成一派,那么自然就要成立一個新的學院。當然,這種學科的縱深發(fā)展和社會時代的需要也是息息相關的。

      2.以打造學科治理人才隊伍為抓手促進學術自治

      綜合來看,哈佛大學在院系設置之前籌備期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是擬任院長及其團隊。教育學院是在教育系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那么學院成立的籌備工作則主要是由教育系的系主任及相關老師和工作人員承擔;商學院和公共管理學院這類全新型的學院,則是成立一個專門的籌備團隊,這個籌備團隊也是未來學院的主要管理班子。學院成立后內(nèi)部組織的設置也主要是由學院自主進行,學校層面的管委會只是對其進行審議并組織投票,可以說是充分發(fā)揮了學術自治。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我國要推動高等教育內(nèi)涵式發(fā)展,引導和規(guī)范院系的設置和治理,就應該賦予院系足夠的辦學自主權[19]。

      加強學術自治、讓院系擁有更多的辦學自主權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即學院有足夠的自治和學科治理人才。這類人才不僅僅需要自身學術造詣高,同時還要對學科的發(fā)展、院系的發(fā)展有長遠的思考。哈佛設計研究院的發(fā)展離不開首任院長約瑟夫·F.哈德納特(Joseph F. Hudnut),他將德國現(xiàn)代主義建筑師、包豪斯的創(chuàng)始人沃爾特·格羅皮烏斯(Wauter Gropius)和馬塞爾·布魯爾(Marcel Breuer)帶到了哈佛大學,使得美國的建筑教育發(fā)生了變化,轉向了依靠手工藝和現(xiàn)代工業(yè)技術的建筑[20]。哈佛商學院的首任院長除了要負責籌集資金、建立課程與培養(yǎng)方案、招募師生之外,還要承擔向學校內(nèi)外的批評者證明商學院應該存在的理由。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處于系級組織“成長”時期的哈佛大學各學院積極吸引人才,以此通過開辟新的或發(fā)展已有的系級組織來促進學院成長??梢哉f,正是因為有這些人才,學院的學術自治才得以可能,同時也正是學術自治得以可能,學院才能有更大的自主權招攬人才。

      3.完善校內(nèi)資源籌募體系強化院系發(fā)展保障

      哈佛作為一所私立大學,幾乎每一所學院的建立都離不開校友、企業(yè)家或相關機構的捐贈。有關建立哈佛商學院的提案備忘錄中就提到,商學院成立前五年的預算,每年是25000美元,其中普通教育委員只提供一半,另一半則由校友和其他社會組織等提供[13]。公共管理學院的建立離不開校友盧修斯·利陶爾2000萬美元的捐贈,這也是當時個人捐贈給哈佛大學的最大一筆[21]。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巨額資助也在1922年幫助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兩校共有的衛(wèi)生學院變成只隸屬于哈佛的公共衛(wèi)生學院。

      國務院“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指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高校要不斷拓寬籌資渠道,積極吸引社會捐贈,擴大社會合作,健全社會支持長效機制,多渠道匯聚資源,增強自我發(fā)展能力,鼓勵社會資源參與高等教育發(fā)展。可以說,多元化籌資是我國高校發(fā)展的新命題。與哈佛大學鼓勵學院多渠道籌資不同,我國高校資源籌募大多依托基金會、發(fā)展聯(lián)絡辦、對外合作處等機構開展,這種歸口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籌資專業(yè)化程度,但也產(chǎn)生了籌資體系“頭重腳輕”,院系參與積極性不高的現(xiàn)象[22]。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高校應完善校內(nèi)資源籌募體系,充分調動院系籌款積極性,進一步完善校院兩級籌款模式,拉伸籌款線條與拓展籌款面雙管齊下,形成涵蓋學校各單元的籌款網(wǎng)絡;在這一過程中,籌款模式也將由傳統(tǒng)的“校慶式籌款”轉為“常態(tài)化籌款”,多元化籌資對學校事業(yè)發(fā)展的支撐模式更加科學合理[22]。

      4.控制院系數(shù)量與提升學科層次雙管齊下優(yōu)化系統(tǒng)結構

      相比于哈佛大學11個主要院系組織,我國的綜合性大學下設的院系數(shù)量相對偏多。從學科發(fā)展角度看,院系組織規(guī)模的增加也意味著院系組織學科容量的下降,其本質就是對學科知識的不斷分化。隨著單個院系組織覆蓋的學科數(shù)量減少,我國大學的院系設置在學科基礎方面也就出現(xiàn)了學科層級偏低、學科容量偏小、學科壁壘固化等不利于學科交叉和融合的現(xiàn)象[17]。

      結構功能理論認為,系統(tǒng)結構的優(yōu)越性決定著系統(tǒng)功能的表現(xiàn)。過多地設置院系數(shù)目將形成過寬的管理跨度,不利于校級層面的管理,降低了學校運行的效率。

      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首先是要避免知識過度分化所帶來的學科壁壘,其次是要努力提升學科層次。從哈佛大學院系的設置和發(fā)展來看,其主要根據(jù)學科層次較高的學科門類來設置學院,如設計學院中就涵蓋了建筑、景觀建筑和區(qū)域規(guī)劃等低一層次的學科。除此之外,哈佛大學還考慮以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來進行學院的設置和劃分。這些設置院系的方式使得學院內(nèi)部的學科容量較大,不僅能夠提升學校的管理效率,還能獨立適應新興研究領域的發(fā)展,并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

      參考文獻:

      [1] 查爾斯·比爾德、瑪麗·比爾德.美國文明的興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2] 朱國宏.哈佛帝國[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 郭建.哈佛大學發(fā)展史研究[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4] 王英杰.大學校長與大學的改革和發(fā)展——哈佛大學的經(jīng)驗[J].比較教育研究,1993(5):7.

      [5]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EB/OL].[2020-7-29].https://www.hsph.harvard.edu/nutrition.

      [6] 克拉克·科爾.大學的功用[M].陳學飛,等,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7] 徐來群.哈佛大學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8]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EB/OL].[2020-7-29]. https://www.hbs.edu/Pages/default.aspx.

      [9] Luncheon and conference: 1919-7-2 [B]. Records of the Presid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Abbott Lawrence Lowell. General Correspondence, 1909-1933. UAI 5.160, Box 138. Harvard University Archives, Cambridge, MA.

      [10]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1935-1936 [B]. The GSD History Collection, administrative Affairs: An Inventory. 1936. Box 1, Folder: AA001. Loeb Design Library, Cambridge, MA.

      [11] Memorandum for the visiting committees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1936-7-15 [B]. Records of the Presid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James Bryant Conant. Correspondence, 1933-1955. UAI5.168, Box 48. Harvard University Archives, Cambridge, MA.

      [12] MCDONALD, D. The golden passport [M].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2017.

      [13] Memorandum for the General Education Board on a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Harvard University [B]. Records of the Presid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Charles W. Eliot. Correspondence, 1869-1924 and undated, bulk dates 1869-1910, 1869-1924 and undated. UAI 5.150, Box 78. Harvard University Archives, Cambridge, MA.

      [14] 黎興楊. 中英一流研究型大學院系設置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20.

      [15] Some Observation on a Graduate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1936-2-3 [B]. Records of the Presid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James Bryant Conant. Correspondence, 1933-1955. UAV 5.168, Box 67. Harvard University Archives, Cambridge, MA.

      [16] Memorandum on the Propose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1936-1-14 [B]. Records of the Presid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James Bryant Conant. Correspondence, 1933-1955. UAI5.168, Box 48. Harvard University Archives, Cambridge, MA.

      [17] 石中英,安傳迎,肖桐. 我國C9大學與英美頂尖大學學院設置的比較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20(8):94-100.

      [18] 嚴燕.關于大學學院設置的規(guī)范性與靈活性問題[J].江蘇高教,2005(5):9-12.

      [19] 褚照鋒. 學科制度如何影響院系設置與治理[J]. 高等教育研究,2020(5):31-37.

      [20] FRANK, M A. Denman Ross and American Design Theory [M]. Hanover: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2021.

      [21] History. Harvard Kennedy School [EB/OL]. [2019-11-26]. https://www.hks.harvard.edu/more/about-us/history.

      [22] 楊維東. 高校如何實現(xiàn)多元化籌資辦學[N]. 光明日報,2019-12-10(15).

      [責任編輯:周 楊]

      猜你喜歡
      哈佛大學院系哈佛
      被哈佛開除的奧運冠軍
      哈佛大學46%是富二代,但決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 00:07:26
      高師音樂院系藝術實踐周實效提升策略
      清華院系手機背景圖
      大學生(2016年7期)2016-04-29 10:12:06
      看一眼凌晨4點的哈佛大學
      學生天地(2016年22期)2016-03-25 13:12:11
      關于高等院校院系黨政關系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詢委員會的思考
      哈佛演講:從5億到7000億
      海峽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4
      哈佛大學的核心課程
      查爾斯·埃利奧特:改變哈佛的人
      南靖县| 咸丰县| 伊宁市| 南丰县| 台山市| 华宁县| 蕲春县| 香格里拉县| 定远县| 新闻| 井陉县| 保山市| 东源县| 高安市| 年辖:市辖区| 阿荣旗| 吉首市| 丘北县| 溧水县| 芦山县| 安宁市| 竹溪县| 墨脱县| 汉中市| 二手房| 旬邑县| 浦东新区| 彭州市| 上杭县| 青州市| 张家界市| 钟山县| 洪泽县| 德清县| 滕州市| 湖口县| 紫金县| 偏关县| 隆子县| 玛多县| 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