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琴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中蘊含我國古人的偉大智慧,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小學生要通過學習古詩詞去了解歷史、了解文化,培養(yǎng)愛國情操。
隨著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要求小學語文課堂要不斷滲透德育、人文教育,要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素養(yǎng),幫助學生健全人格素養(yǎng),需要語文教師找到古詩詞和文化教育、素質教育、德育教學的內在聯(lián)系,通過多種教學途徑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對于小學語文來說,學習古詩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不僅使學生了解我國歷史文化,也是幫助學生了解和學習中國語言文化的重要內容。在我國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詩詞歌賦是古代人抒發(fā)情感表達志向的一種方式,它也是我國古代精神文明的傳承和體現(xiàn)。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小學語文教學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體制,改革教學形式,結合當前小學生的學情特點,設計趣味性課堂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古詩詞的魅力,體會古詩詞中所傳遞的文學內涵,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一、創(chuàng)設趣味性情境模式,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要打造趣味性的小學語文課堂,首先需要老師先正確地認識趣味性教學法,在進行古詩詞教學設計的時候需要結合現(xiàn)階段小學生的整體認識能力和學生特點,創(chuàng)設更符合小學生發(fā)展需求的語文課堂,要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創(chuàng)設趣味性情境模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促進學生詩詞感知能力的全面提升?,F(xiàn)階段情境教學法也是新的教育理念下很多學校都在運用的一個教學模式。小學階段的語文課本的內容充滿色彩和童趣,書中附有很多色彩艷麗生動形象的圖片內容,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時有一定的視覺享受。這一定程度上也激起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結合上生動形象的情境教育,會讓語文課堂得到事半功倍效果。
在學習古詩《敕勒歌》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給學生播放一些草原的風景圖片,先讓學生感受一下草原的廣袤無垠,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好的情境氛圍,然后在講古詩詞句的時候可以結合詩中所描寫的句子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此時此刻,你就處于陰山腳下,這里有一望無際的草原,遠遠望去天空和大地連在一起。微風吹過,草原上翻滾著層層波瀾,遠遠望去一群群牛羊時隱時現(xiàn)。同學們在這片草地上盡情高呼,歡快奔跑著……”通過想象感受作者所寫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闊畫面,在無限遐想后,老師可以讓學生說一下此時此刻你身處其中的感受。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筆中的世界,感受作者心中所想,幫助學生在詩句中找到和作者的情感共鳴之處,以此來幫助更好地理解詩詞內容,也可以更深地感受作者所想傳遞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新時期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挖掘古詩詞中所傳遞的價值,要結合古詩詞教學傳遞給學生一些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但首先需要讓學生能全神地投入到課堂當中,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和探索中。所以以情境化教學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必須是生動活力且充滿教育意義的,只有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幫助學生找到語文學習的樂趣,為小學階段語文古詩詞的學習提供更加高效的課堂效果。同時,也為小學生走進歷史,走進文學奠定堅實基礎,讓學生通過古詩詞學習感受我國古人的無限智慧和人格魅力。
二、運用現(xiàn)代化技術創(chuàng)設多元化語文課堂
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多媒體教學已是十分普遍。對于小學生而言,計算機網(wǎng)絡、動畫視頻、豐富多彩的圖像都能夠很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小學語文課本知識進行古詩詞教學。將所要學習的古詩詞內容進行深度剖析,然后結合相關的史實資料,在網(wǎng)上查找一些相關的視頻、圖片,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有意識的電子課件。在古詩詞教學的時候結合課件一邊給學生展示詩詞中所描寫的壯闊場景,一邊讓學生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情感和內涵,從而促進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在學習《登鸛雀樓》這首古詩的時候,詩中的句子生動地描述出了作者在鸛雀樓上俯瞰黃河壯觀景象,通過對句子的朗讀能夠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老師可以利用計算機從網(wǎng)絡上下載一些相關圖片,可以找一些關于鸛雀樓風景,讓學生親眼看一看鸛雀樓的真實面貌。同時老師也可以在網(wǎng)上找一些比較震撼和優(yōu)美的鸛雀樓周邊的航拍視頻,通過播放讓學生真實地感受一下鸛雀樓上看黃河的壯觀魅力。同時老師還要重點介紹下鸛雀樓的建造背景,然后再通過問題導入的方式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如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作者在寫登鸛雀樓這首詩的時候內心活動是怎樣的,這首詩所要表達的內容是什么”然后在老師的幫助和引導下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老師可以圍繞這些問題展開教學,讓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了解詩句的內容含義。同時,老師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查找一些作者王之渙的生平事跡,通過古詩去延伸一下作者的一生都有哪些偉大作品,根據(jù)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性格特點去更加深入地了解這首古詩背后蘊藏的深刻含義。在學習完這首詩詞之后,老師再給學生布置幾個課后探討問題“鸛雀樓齊名的古代四大名樓都有哪些,他們分別建立于什么朝代?又分別位于今天的什么位置?你們所知道的有關這幾個名樓的古詩還有哪些?”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資料查找,自主解決這幾個問題,以此來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古詩詞教學,是小學生了解我國古人筆下秀麗山川、人文情懷的重要方式,也是幫助學生更加直觀感受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內心活動的有效途徑,這不僅能夠讓學生懷揣無限的期待進行語文古詩詞的學習,還能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養(yǎng)成深厚的愛國情懷,從而提升小學語文學習的課堂效果。
三、運用趣味性評價,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動力
在新課改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始終貫徹科學評價,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及學生的學習中始終加以科學的評價,從而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開展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時候,老師應該找準時機在合適的情境和氛圍下貫穿教學評價。在進行評價的時候,老師應該加入一些趣味性的語言,用幽默生動評價方式去激勵學生,讓學生找到學習的信心,從而更好地提升教學成果。老師的鼓勵能夠使學生持有更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語文的課程中,能有效地提升語文成績。對于小學生來說,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的語文課程中,小學生的一每次進步老師都應該給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勵。小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的時候很難聚精會神地去聽講,如果老師忽視了學生的狀態(tài),一直自顧自地講課,那么就會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們的注意力沒有完全集中在課堂上,那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必然不會太理想。這需要老師能隨時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尊重學生的不同差異性,善于運用語言藝術,用趣味性的語言評價去豐富課堂,給語文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
在學習古詩《飲湖上初晴雨后》一課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在整節(jié)課上貫徹一些趣味性的評價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能愉悅地進行學習。如在學習古詩的其中有一句話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那么老師就可以問問學生詩中的“西子”指的是誰?學生們肯定也都會積極的回答老師“西子就是西施”。在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插入一些關于古代四大美女的簡介,給學生介紹一下西施,以及古人眼中的傾國之色應該是什么樣的。在介紹完之后,老師可以問一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身邊有沒有像西施一樣美麗的人呢?”讓同學們先思考一下,然后分別找同學來進行回答。比如會有學生認為自己的媽媽就像西施一樣美麗。那么這時候老師就要對這位學生的回答給予充分地贊美,老師可以說“你的回答在老師心中是最完美的,你的表現(xiàn)這么棒,老師必須獎勵你一個大大的贊,那晚上放學回家后要把今天課上的表現(xiàn)給媽媽聽,讓媽媽獎勵你大雞腿哦”。老師通過這樣的評價既幽默,又表達了對學生充分的肯定,這其中老師也可以更好地滲透德育,讓學生明白在我們的生活中,心靈美才是最重要的。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他人的善舉、母愛的無私這些都是最美麗的事情,而做這些事情的人也自然是最美麗的。在教學的時候加上這樣的評價,既能拉近師生的距離,還能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也能帶動其他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并且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學成果。教學評價是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小學語文老師必須要善于運用評價教學體系,要能找到課堂中滲透評價的時機,使評價更好地貫徹于課堂當中。但是在評價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老師注意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展開評價,同時還要注意評價語言的運用。小學生都希望被鼓勵,如果始終用“你真棒”,“回答得很好”這種詞語去進行評價,那時間久了也就不會對學生起到任何激勵作用了。所以老師每次都要嘗試用不同的語句去進行評價,可以有幽默的語言表達贊賞,也同樣可以用幽默的語句來指出學生的錯誤,這樣才能真正地發(fā)揮出評價的作用,也能更好地提升課堂的趣味性。
四、通過角色扮演,展示古詩詞的文學魅力
古詩詞中精煉的語言、優(yōu)美的語句和深厚的內涵成為文學史上濃重的一筆,也為后世人留下了偉大的文化瑰寶。詩詞歌賦是每個階段學生都必須重點學習的知識內容,而且老師同樣也要在詩詞教學中以獨特的形式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詩詞中飽滿的情感,濃厚的文化氣息,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對此老師可以嘗試用角色扮演、劇本演繹等多種活動形式,將學生帶入到詩詞的情境當中,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在學習《清明》一課的時候,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情境演繹,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感受詩詞中傳遞的情感,體會作者寫這首詩時候悲傷的心境。在進行角色扮演之前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等等以視頻或者是圖片加旁白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同時老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一些符合詩詞場景的視頻課件,可以先給學生展示出清明時節(jié)的情景,給學生制造一個合適的氣氛,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詩詞中所寫的內容去進行改編和表演。首先老師要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生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要多傾聽學生的想法,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給出合理的建議,使得劇本更豐富,更能將詩詞內容生動地演繹出來。在現(xiàn)場演繹的時候老師可以利用計算機設備給學生播放一首比較深邃、悲涼的古琴音樂,然后再布置一下教學場景,學生要將“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感覺表現(xiàn)出來。所以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演繹的時候需要表現(xiàn)出凝重的感覺,要能通過表情看到行人的悲傷。還需要幾名學生表演把酒言歡的場景。全劇要按照情景再現(xiàn)、問答、走入酒亭、主人公漸漸走遠幾個順序來進行演繹,學生在表演的時候要把握好情緒,要表現(xiàn)出一定的張力。這就需要老師對學生有針對性地指導,要用小學生能理解的方式去引導學生該如何進行表達,這樣在學生演繹的過程中也能最大限度地還原作者寫下這首詩詞時候的心境,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對古詩進行整體感知,幫助學生更清晰地把握古詩所表達的內涵和思想,進而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總之古詩詞的學習是小學語文的主要內容,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切合實際,設計豐富有趣的課堂活動,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