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靜
古詩詞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自信。新課標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強化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運用情境教學法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幫助。如何運用情境教學法開展古詩詞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是語文教師應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以小學古詩詞教學為研究對象,通過探討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推動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
一、情境教學法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作用
(一)提升學生的想象力
對于孩子們而言,利用想象力來培養(yǎng)學習能力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教師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所以,教師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結合詩歌大意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古詩詞是離學生生活較遠的文學形式,它篇幅短小、含義深刻、意境優(yōu)美。學習古詩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fā)展特點決定了他們難以深刻地理解古詩詞的含義,重點在于積累語言、增強語感、提升文學素養(yǎng)。通過情境教學法,學生可以更好地勾勒出一些具體而美好的事物與場景。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效果,還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生動情境
情境教學法主要是通過教師引導帶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設備為學生描繪出更符合古詩詞意境的情境。小學生年齡較小,生動的場景更能促進他們理解,加深他們的印象。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養(yǎng)成更好的情境設想能力,從而更容易理解古詩詞的內涵和意義。例如,在教學《山居秋暝》這首古詩前,教師就可以通過制作視頻短片和PPT,配上優(yōu)美的中國風音樂,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內涵。
(二)引導學生體會意象,解讀古詩詞重點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內涵和意象,從而更好地解讀古詩詞重點。例如,在教學《楓橋夜泊》這首古詩前,教師可以對古詩詞的含義及斷句進行充分解讀,在講授時,先讓學生自主理解古詩詞的表面意思,然后運用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古詩情境,幫助學生深入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情緒,更容易實現(xiàn)預期教學效果。
(三)描繪有趣場景,展開豐富聯(lián)想
聯(lián)想能力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要素。但由于小學生心理活動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在進行情境教學時,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美的情境,描繪有趣的場景,同時指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豐富的聯(lián)想。比如,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上的圖片和場景來豐富學生的聯(lián)想,用語言描繪場景,有效學習古詩。
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教師如果一味地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乏味,不僅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結合新課標對古詩詞教學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學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