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秀 何林
[摘要] 班主任處理班級突發(fā)事件時,“疏泄—共情—明理—導行”的走心溝通是良策。在處理過程中,班主任不能把學生推向對立面,而是要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接納他們的情緒,共同協(xié)商尋找辦法,以朋友的身份給予督促支持,導行指引,達到變弊為利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 班級突發(fā)事件;班主任工作;走心溝通
每個班級總有一些學生由于失敗的體驗過多,外界的評價太低,導致他們存在怯懦、自卑、抑郁、對立等性格缺陷。這些缺陷,使他們無法靜心學習。當他們給自己貼上“差生”的標簽后,若此時班主任不尋找對策,努力消除其標簽,“破窗效應”便會很快產生,從而影響到整個班級的風貌。
佳佳是六(2)班自稱差生的一名學生,在與他的“較量”中,我發(fā)現(xiàn)面對班級的突發(fā)事件,班主任巧妙利用“疏泄—共情—明理—導行”的溝通方式,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傾聽接納,促進情緒宣泄
情緒一詞的詞源是拉丁語“movere”,意思是“移動”,其“動”主要體現(xiàn)在憤怒、害怕或喜悅的情緒推動我們采取某些行動。班里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大體都是因為學生的情緒沒有得到很好的疏泄。教師此時要敞開心扉,耐心傾聽,幫助學生疏導和宣泄內心情緒,從而在源頭上控制突發(fā)事件的惡性蔓延。
佳佳最近總喜歡將小刀片、小釘子、小鋸子、小針等利器帶到學校,任憑我怎么禁止,他的書包總是源源不斷地藏著各式各樣的利器。這一次,他又在玩耍中劃傷了同學小渝,小渝疼得氣呼呼,佳佳還大喊他不是故意的。
“看,這條傷痕像條紅線般,快有5厘米長了,一定很疼吧?”我一邊說一邊用棉簽幫小渝的傷痕擦藥,并站在他的立場上,接納了他疼痛的感受。小渝的態(tài)度開始變得柔和,并把剛才發(fā)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道來。在他講述的過程中,我沒有打斷他,而是以“嗯”“哦”回應,表示我對他的理解。聽畢,我肯定了他雖然受傷了,但也忍住疼痛,不還手打佳佳,是一個寬容的孩子!緊接著,我轉身撫摸著佳佳的頭,并說:“佳佳,一定也喜歡寬容的同學吧?”經(jīng)過如此一番傾聽接納、搽藥安撫,小渝的情緒很快平復下來,在一旁的佳佳也似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小渝真誠道歉,并承諾以后再也不帶利器到學校。
二、走進心靈,凸顯深度共情
積極心理學主張對人類的優(yōu)點、美德和最佳行為進行研究,它要求教育者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讓師生溝通變得輕松愉悅。
佳佳的父親在他3歲時就因病去世,他的母親很快改嫁,和繼父忙著開餐飲店。佳佳極少寫作業(yè),沉醉在擺弄各種利器之中。這些利器,究竟藏著什么魔力呢?我決定突擊家訪。
我走進佳佳住的餐飲店,在征得家長的同意后,我敲響了佳佳的房門。門開了,佳佳看到我滿臉驚愕,我同樣也滿臉驚愕。佳佳驚詫于我的到來,我驚詫他房間里滿地都是稀奇古怪的小零件。他看到來不及掩飾,拿起其中一個說:“老師,你看這是一個電池,上下分別是正負極。我用鐵絲把這個正負極連起來,上面再裝個小風扇,一按開關,風扇就會轉動起來?!?/p>
佳佳告訴我,他在學校也會趁著下課時分躲在無人的角落里,跟小伙伴一起玩這些零件。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佳佳的利器屢禁不止,同時對他也有了新的認識——一個三門學科總分都達不到100分的孩子,卻懂得物理的正負極。
看著這滿地的小玩意和忐忑的佳佳,我沒有批評他,反而充分肯定了這些小制作給他帶來的成就感,是心靈手巧、充滿智慧的體現(xiàn),并告訴他如果對這些作品再進行精美的包裝,完全可以拿去學??萍脊?jié)參評或義賣。在佳佳眼睛發(fā)亮的那一刻,我話鋒一轉:“可是,做這么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有沒有辦法能讓老師、家長,還有同學們都給你點贊支持呢?我們一起想想辦法?!?/p>
沉默一陣后,他開始說:“我要寫完作業(yè)才做?!?/p>
“非常好!我把你說的辦法都寫下來,這樣我們都不會忘記?!蔽艺J真地記錄了起來。
“這些不能帶去學校做了,昨天已經(jīng)不小心劃傷了同學。我需要坐在最前排的位置,因為我總是看不清黑板,也聽不清老師講課。坐到前面去,我可以抄好作業(yè)回家做了?!?/p>
這真是一次愉快的溝通,我想,這次突擊家訪的目的達到了。
三、明理導行,創(chuàng)設成功體驗
《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么聽 孩子才肯說》中談到,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出來有幾個技巧:要尋找機會讓孩子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并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另眼看自己;這期間,還需要讓孩子無意中聽到你對他的正面評價。要使學生從“差生”的角色中釋放出來,一次走心的談話遠遠不夠。教師一定要爭取其父母的支持,創(chuàng)設機會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形成一股強大的沖擊力,讓他看到原來自己也可以這么優(yōu)秀,從而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增強自信心。
我拿著佳佳寫下的改進辦法與他的家長進行溝通,呼喚愛的回歸。最后,我與佳佳和他的父母共同在這份“改進書”上簽字,并將它貼在佳佳書桌上方的墻壁上,他再謄寫一份交給我保存。從此,我的微信上,多了一個好友佳佳,也多了一份美好感受——工藝品的欣賞。
在一次義賣活動中,他的作品得到大賣,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追捧。他也成為班級里的“科技達人”。成功的喜悅點燃了他學習的熱情,原來頭疼的利器問題,最后變成促使他奮發(fā)向上的動力。他嚴格按照“改進書”里的條目執(zhí)行,而我要做的,就是及時表揚贊賞,并提出更高要求。期末,佳佳成功摘除了“差生”的標簽,捧回了一張“進步”的獎狀。
四、結語
當班里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時,班主任應冷靜應對,避免簡單粗暴地處理,把學生推到教師的對立面。學生是發(fā)展中的個體,身上蘊藏著無限潛能。每件突發(fā)事件都是教育的切入口,應將此作為教育契機,尋找學生情緒的源頭,挖掘其行為背后的心理動向、思維路徑,從學生的個性特長出發(fā),靈活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傳遞積極的期望,進行明理導行,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提高學生的自尊心,不斷促使學生向著期望方向發(fā)展,從而達到喚醒潛能、激發(fā)力量、幫助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 [美] 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么聽 孩子才肯說[M].安燕玲,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