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梓同
色、香、味、形,這是中國人對美味的基本追求。多品多思,你才知道中國人的餐桌上“食不厭精”的真正含義。
每逢家人團聚,我們家少不了的菜必然是紅燒肉。媽媽先是從菜場上買來紅白相間的五花肉,細細地切成小塊,投入沸水中,佐以金黃的姜片和料酒,煮至浮現如雪的泡沫,撈出,緊接著倒入淡黃的油,以小火微溫之;待油熱,加入輔料醬料,翻炒至焦糖色,緊隨其后加入早已備好的肉塊,稍加翻炒后,只需蓋上鍋蓋,燜至爐中汁干,便撒上翠綠的蔥花,一鍋紅燒肉便出爐了。小時候的我總愛在爐子旁看著鍋里燜紅燒肉時升騰起的霧氣,隔著一層鍋蓋都能聞到肉的香味。等到我筷箸間多了一塊白里透紅的美味時,心里更是滿足。而那紅與白完美配合的顏色,也隨著肉香一同氤氳在童年里。
餃子在我們家,不僅是過年時的主食,還是平淡日子里不可或缺的角色。從和面、醒面、調餡、壓皮,到包制,都是我們一家人共同來做。餃子餡是有葷有素,肉餡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和著蔥花、生姜,粉紅、雪白、翠綠、金黃相映成趣,接著以熱油潑澆下去,肉餡的香瞬間撲鼻而來。再用白花花的餃子皮裹住滿滿的肉餡,捏成花邊,放至開水中。餃子時而上浮時而下沉,浮沉之間,晶瑩剔透的餃子已經出鍋了,佐以陳醋、姜末,一家人坐在一起大塊朵頤,真乃一大美事。哪怕有時餃子味道一般,但一家人坐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才是它真正的意義所在吧。
普通人過著平淡的小日子,就像一盤炒青菜。炒青菜做法極簡,只需買上一捆青菜,洗凈,切成片狀,在鍋中倒入熱油,翻炒,中途加入蠔油和適量的鹽便可出爐。一盤綠油油的炒青菜,象征了平平淡淡、素素凈凈的生活,想起千年前也有一位老人,也是在一個下午,自斟一杯泛著乳白色泡沫的茶,品著盤中翠綠的春筍,道出“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詩句。再品嘗這青菜的綠,頓時涌起與古人同感的小歡喜。
飯桌上的美食色香味俱在,不僅是生活進步的標志,更豐富了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江蘇省徐州市三十四中學
‖指導教師: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