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秀
摘 ?要:小學是學生學習語文古詩詞的重要時期,也是探索學習方法的開端。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已經(jīng)不僅是單純的作答那么簡單,還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思想感情和創(chuàng)新能力。古詩詞內容豐富,意境美、韻律美,是語文教學的起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古詩詞;語文教學
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國家的希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對其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語言無處不在,在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強化古詩詞教學,樹立問題意識,通過與人的互動,使學生愛上古詩詞;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體驗中體會學習古詩詞的有用性,延伸教學內容,豐富考核方法,在激勵中營造校園古詩詞文化氛圍。教師還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采取多種方式,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古詩詞課堂,使學生積極學習古詩詞、了解古詩詞、喜歡古詩詞,在傳播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創(chuàng)新教育觀念,編制教學方案
首先,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創(chuàng)造多元的討論氛圍,使學生在平等、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成長。教師在教學前,要有問題意識,制訂教學方案,提出問題,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提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在傳授古代詩詞時,教師要與學生多交流,在講解完畢后,要充分發(fā)掘和提煉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情感表達。
最后,在課堂上,教師也要和學生就古代詩文主題展開討論,將學習團體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理解他們所表達的哲學思想,并進行價值交換,使他們通過互動和交流,體會到古詩詞的豐富精神內涵,從而愛上它。
例如,在教授王之煥的《登鸛雀樓》時,首先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形式呈現(xiàn)鸛雀樓的實景圖片、王之渙揮毫潑墨的畫面等;接著拋出問題“為何鸛雀樓能看見黃河”“鸛雀樓有多少層”等來激起學生的興趣,并在朗誦完畢后進行分組討論,激發(fā)學生靈感;最后在閱讀完畢后,將學生分組討論,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
二、將教育內容融合主流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到古詩詞的情感表達
古代詩歌的內涵要比現(xiàn)代的文字晦澀難懂,學生在閱讀中會感到乏味。因此,教師要把教育內容和當代社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了解到,學習古詩詞是有益的,可以了解歷史。
例如,在教授王昌齡的《從軍行》時,教師要把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提煉出來,讓學生明白這是一首充滿愛國情懷的詩歌,符合現(xiàn)代所提倡的“愛國”價值觀,讓他們從小就有愛國的覺悟,為祖國的發(fā)展而奮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符合本次教學主題的古典詩詞,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氛圍中,感受到詩詞表達的魅力,并將其記憶在心中。此外,教師要營造濃厚的學習古詩的氣氛,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勾勒出古代詩詞的情景。
再比如,在教授白居易的《暮江吟》時,教師引導學生在一起朗誦時,讓學生在自己的腦海中勾勒出一幅畫面——夕陽西下,樹葉上掛著露珠,月亮像是一張彎弓,再由學生在紙上大膽地描繪畫面,真正體會到作者對自然的熱愛。
三、構建網(wǎng)絡與古詩詞相關的教學平臺,促進師生交流
教師在講授古詩詞的同時,也要注意適當?shù)难诱?,通過搭建與古詩詞有關的網(wǎng)上學習平臺,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能夠在網(wǎng)上學到與古詩詞有關的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把優(yōu)秀的《中國詩詞大會》競賽視頻上傳到學習平臺上,讓學生觀看。在具體的古詩詞考查中,要注重過程性,比如“飛花令”的古代詩詞競賽,使學生在競賽中對古代詩詞的奧義有更深的認識。讓學生分組朗誦古代詩詞,在朗誦結束后,教師點評其中的哲學思想和價值觀,再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打分。
再比如,教師在對杜甫《絕句》進行解讀時,可以讓學生組織一場朗誦競賽,根據(jù)學生是否能夠讀出杜甫的心境來評比,因這首詩看似描繪了生機勃勃的山水風光,實際上卻流露出了詩人的失落和對希望的精神追求。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古代詩歌
小學生的想象力很豐富,但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強,而且古代詩詞和現(xiàn)在的社會相去甚遠,與現(xiàn)在的語言也有很大的區(qū)別,光靠基礎知識很難理解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古典詩詞的教學時,要從現(xiàn)實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把它和傳統(tǒng)的詩詞教學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手段,利用畫作、照片、視頻等多種方式,使學生能從畫作、照片、視頻中感受到更深刻的意境,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同時,教師還可以把圖片和教學內容相結合,給學生一個個地指出相應的圖片,并利用古典詩詞中的詩句來分解,使學生能夠理解和體味每一句古詩詞所蘊含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教師也可以把意境轉化為一種漸變的影像,并在影片中用中文標出。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在創(chuàng)造“意境”的過程中,能夠從某種意義上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
五、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材進行了更新,教材的內容都是經(jīng)過語文專家精挑細選而成的優(yōu)質作品集,尤其是我國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選取的都是意象豐富且韻律感比較強,讀起來很“順溜”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朗讀,從多方面著手,對古詩詞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幫助學生感知體味古詩詞的意境與韻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朗讀或者角色扮演等,通過朗讀先對古詩詞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比如學習其中的生字等;接著集體朗讀,學生通過共同閱讀容易引發(fā)情感上的共鳴,感悟其中的結構音韻之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古詩詞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之后,可以進行沉浸式閱讀,通過對古詩詞中不同角色的分析思考,表現(xiàn)出當時人物的思想感情來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與理解。總之,多人閱讀的形式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從多角度深入體味古詩詞的意境與情感,讀出詩中的感情與韻味,使得學生感悟其中的魅力。
以《望廬山瀑布》一篇為例:“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睂W此首詩篇時,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大聲朗讀。此篇為李白所作,氣勢雄厚,用詞押韻,無陌生詞匯,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通過朗讀,對古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后,自行反復多次閱讀,能夠講述詩中所描寫的內容。之后教師再給出一個規(guī)范性的答案,詩文的大意是: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裊裊紫煙,從遠處觀看好像是瀑布掛在山前。仿佛三千尺的瀑布湍流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之上垂落而下。在學生理解句意后,教師鼓勵學生回歸詩詞,再次朗讀,感悟詩中所描寫的美景,讓學生先對表層的東西有一個基本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為他們接下來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六、加強對古詩詞的指導,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認識和掌握
由于學生先天所處環(huán)境的不同,對事物的理解從小就表現(xiàn)出了差異。教師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單一的教學模式,程序化地對古詩詞進行講解,勢必會因為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其收獲將存在差異。有的學生可能已經(jīng)掌握,而有的學生可能仍然跟不上教師課堂的節(jié)奏。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針對學生水平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制訂適宜的教學計劃。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掌握古詩詞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甚至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目標不明確的現(xiàn)象,只是在教師的督促之下進行被動式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讓學生對中國古詩有一個整體的了解,讓學生知道古詩詞與生活的聯(lián)系,以此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并在古詩詞教學中加以引導,逐漸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與理解能力。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而基礎扎實的學生已經(jīng)進入了深層次的古詩詞理解。所以教師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采用循序遞進的方法提出問題,逐漸提高學生的能力;對基礎扎實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進行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
以白居易的《草》為例:“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苯處熆梢栽趯W生對此詩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后,對問題的提出采用層層遞進的方式。首先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闡述詩詞大意。此詩為白居易所作,口語化的表達人人都能看懂,大部分學生都可以答出此題;其次教師可以提問這首詩蘊含著什么樣的情感,從而引發(fā)學生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最后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可以從這首詩中學到什么,從而將古詩中蘊含的感情再度升華。
七、運用小組討論法,提高學生的詩歌閱讀能力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積累堪稱博大精深,其中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寶藏。千古名篇、名人佳句不勝枚舉,這些古詩詞流傳至今一方面具有極高文學價值,從整個篇幅到詩詞中的一字一句都具有文學的馨香;另一方面是這些名篇中的某一句激起了人們思想的共鳴、情感的激蕩,發(fā)人深省,回味悠長。不同的名篇名句可能采用不同的寫作手法,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或喜或悲,教師需要對學生加以引導,發(fā)現(xiàn)并品味其中的哲理。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認知能力都很有限,教師需要耐心地為學生逐句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品味詩詞中的內涵與哲理。首先理解古詩的整體意蘊,其次逐句進行分析,接著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嘗試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培養(yǎng)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能力,討論時間結束,最后教師根據(jù)小組同學的發(fā)言和古詩的注釋做出總結,對討論的重點詞句進行點評并帶領學生深度分析全詩,將名句的內涵融合進詩詞的情境,了解作者的心境,循序漸進地體會詩中名句的意義,使得學生古詩詞分析能力、核心素養(yǎng)日漸提升。
以古詩《題西林壁》為例,教師帶領學生理解詩詞大意,從表面上看這是一篇寫景詩,描述了廬山的崇山峻嶺和迷蒙的美。詩人蘇軾從橫側遠近高低不同角度觀賞山中的景色,看到了不同的景色,感到并沒有看到廬山的“真面目”,感悟出原來是“身在此山中”,需要遠離廬山,才能看清楚廬山的真正面目,體會到有時候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小學教育是學生學習興趣、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首先,學習漢語教材中的古代詩歌,可以使學生在欣賞和學習的同時,體會到其中的意境、美的事物、美的人物,從而引起寫作者的情感共鳴,對語言的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為以后的研究和其他學科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在學習過程中,因為古詩詞種類繁多,通過背誦、默寫、分析等方式,能夠讓學生不斷積累相關古詩詞素材,逐步奠定了古代文學的基礎,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促進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從而培養(yǎng)其表達等各項綜合素養(yǎng)能力,使其在濃郁的詩歌文化氛圍中,接受思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感情,樹立正確的生活價值觀,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
參考文獻:
[1]葉虎琴. 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析[J]. 家長,2021(12):111-112.
[2]陳懷英. 論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策略[J]. 考試周刊,2020(86):15-16.
[3]耿一鳳. 淺談小學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古詩詞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J]. 小學生(中旬刊),2020(08):92.
[4]肖基兵. 芻議小學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古詩詞教學策略[A]∥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jīng)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八)[C]. 福建省商貿(mào)協(xié)會,2021:14-16.
[5]張艷霞. 淺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建議[A]∥語文報.2020年新時代語文教育學術展評活動[C]. 2020:705-707.
(責任編輯: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