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竇娥之“不孝”

      2023-07-21 09:51:51周燕陳小妹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24期
      關鍵詞:孝文化關漢卿竇娥

      周燕 陳小妹

      【摘要】關漢卿雜劇《竇娥冤》,成功塑造了堅貞不屈的竇娥形象。竇娥的善良溫婉、守孝如一,成為她悲情結局的一個重要根源。但細品原文,竇娥之“不孝”“歷歷在目”,本文從竇娥的言和行兩個角度,解讀竇娥不孝之舉,并分析竇娥“不孝”人設所蘊含的思想和時代美學意義。

      【關鍵詞】竇娥;孝文化;關漢卿

      【中圖分類號】I20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24-004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4.014

      基金項目:本文為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探究海南‘宗祠式家學的文教文化”(項目編號:HNSK(ZC)21-146)階段性成果。

      《竇娥冤》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的傳統(tǒng)劇目,是一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群眾基礎的名劇,該戲劇情節(jié)悲天慟地,其中主角竇娥,在關漢卿的筆下,更是塑造成為一個讓后世難忘的貞烈孝女。

      關于《竇娥冤》中的竇娥形象的評述,歷朝歷代評論家多以其來源“東海孝婦”的故事為依據(jù),皆言竇娥之孝,皆高揚其舍生取孝之舉。特別是在原著中,隨著劇情的推進,曲目中的人物角色日益飽滿。當竇娥愛護婆婆,為了避免蔡婆婆被杖打,道出那一句“我若不死呵,如何救得你?”這聲情并茂,決然的一哭訴,確為我們塑造了難以磨滅的“孝”媳婦形象。

      “孝”作為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核心部分,是我國儒家倫理綱常的基礎。孔子曾結合不同的主體,提出一系列關于“孝”的標準,如“無”“色難”“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1]。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孝”指導著世人的行為,對家庭和社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成為人們行事的準則和道德評判的標準。不少文學作文高舉“孝義”,《竇娥冤》作為四大悲劇之一,以“悲”之美震撼和感動著人。但就《竇娥冤》悲劇底層邏輯而言,其“孝”只是重要的原因,是關漢卿非常成功地藝術化處理的悲劇邏輯。竇娥“情愿認藥殺公公,與了招罪”,以免婆婆被杖打這一感人的悲情場景在表面上看,展現(xiàn)了竇娥“孝”的一面,但是從全曲目來看,關漢卿的成功不僅在于震撼的悲劇,而在于這悲劇的邏輯和“孝”的表現(xiàn)。

      一、竇娥“不孝”之舉

      關漢卿成功處理了正面書寫“孝”和側面書寫“孝”之間的關系。通篇曲目看來,竇娥對于蔡婆婆,并不只是努力地正面做到“孝”敬蔡婆婆。正面上“孝”的行徑,并不能掩蓋她側面的“不孝”的行為。而這些“不孝”的行為,就是側面的“孝”描寫。細品曲目,竇娥“不孝”歷歷在目,從竇娥的言和行兩個角度,可以解讀出竇娥諸多“不孝”之舉。

      首先,竇娥在言語上的多有“不孝”。

      中國古話有“多年媳婦熬成婆”一句。這意味著中國古代女性一旦在一個家庭中“熬”成了“婆”,她終于在家庭女性中擁有了最高的權力。中國古代的媳婦,之于婆婆,只有唯唯諾諾,言聽計從,才能被稱為好兒媳,而好兒媳,是孝的基本。因此,孝順的兒媳,壓根就不能有斥責婆婆的行為。但《竇娥冤》中,竇娥并沒有畏懼于婆婆的權力,在作品中,竇娥對蔡婆婆多有責備。

      當婆婆帶著張驢兒父子回來,道清原委,說自己為了活命,把自己和竇娥都許出去了,竇娥一聽,立刻說道婆婆。

      【后庭花】遇時辰我替你憂,拜家堂我替你愁。梳著個霜雪般白鬏髻,怎戴那銷金錦蓋頭?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萬事休。舊恩愛一筆勾,新夫妻兩意投,枉把人笑破口。[2]

      這唱詞是竇娥對婆婆的說道,就婆婆帶陌生男子回來,并許予婚嫁這事而言。竇娥開口說道就直接而尖銳。她譏諷婆婆已經(jīng)兩鬢銀霜,還有臉蓋紅蓋頭,明確說道婆婆,這行為,肯定被人笑話,而且用“枉把人笑破口”一句,語氣之中,用詞之尖銳可見一斑。兒媳對婆婆的譏諷,這在“孝”文化篤行的中國,這樣“不孝”的冒犯長輩,尤其是冒犯婆婆的行為無疑是要被指詬的。

      但我們看到,通篇中,并沒有任何相應的情節(jié)和事件設計,曲目中,竇娥這樣的犯上行為還有多處。如在“吃羊肚湯”一場中, 竇娥就語言尖銳,“婆婆也,我這寡婦人家,凡事也要避些嫌疑,怎好收留那張驢兒父子兩個?非親非眷的,一家兒同住,豈不惹外人談議?婆婆也,你莫要背地里許了他親事,連我也累做不清不潔的。”又嘆惋道:“我想這婦人心好難保也呵。”接著唱了[南呂一枝花][梁州第七][賀新郎][斗蟆]等四只長曲子,辛辣地諷刺了蔡婆的不貞。

      像上面這樣的竇娥批評指責婆婆的言語,在《竇娥冤》中有多處。這樣一看,確是有違中國傳統(tǒng)“孝”的行為。從“孝義”之情上看,竇娥的行為是何等的犯上與不孝。要知道,在古代,罵婆婆是不孝的舉止之一,對于不孝的懲罰,漢代后多有明文規(guī)定,“例如罵兄弟者,唐宋律杖一百……至于罵祖父母父母,為不孝之重罪,列入‘十惡之一,各朝刑律一概處以絞刑”[3]??梢?,若依各朝律法,竇娥可謂犯下“十惡”,對婆婆這邊尖銳與批評,指責與謾罵,與“孝女”形象相去甚遠。從整個事件的邏輯上看,作為一個媳婦,如此般對婆婆講話雖說從道理上講是合理的,但是用詞和用語如此般尖銳,在當前看來,依舊是難于承受。

      其次,竇娥在行事上,多有“忤逆”婆婆之舉。

      在劇文中,可以看到蔡婆婆是很滿意竇娥這個兒媳婦的,一開場就交代她有心以竇娥為媳。竇娥在與蔡婆婆生活的日子里,也表現(xiàn)得頗為溫婉與孝順。但張驢兒父子的到來,打破了竇娥與蔡婆婆之間的和諧關系。特別是當蔡婆婆決定要招張驢兒父子入贅時,竇娥對蔡婆婆的尖銳不僅表現(xiàn)在語言上,還直接表現(xiàn)在行為上。竇娥不再像古代孝順兒媳般唯命是從,在找女婿這事上,她忤逆婆婆,概不聽從。

      而無奈婆婆留張驢兒父子在家之后,竇娥看著婆婆與張驢兒父子的互動,也多有指責,多有不屑。

      【賀新郎】一個道你請吃,一個道婆先吃,這言語聽也難聽,我可是氣也不氣!想他家與咱家有甚的親和戚?怎不記舊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縱千隨?[4]

      雖不親眼看見,但戲文也生動地帶出竇娥的不屑和諷刺神情。有這樣的態(tài)度,自然就會有這樣的行為。在戲文中,因為對婆婆做法和行為的否定,竇娥并沒有愚孝地聽從婆婆的再婚安排。

      戲文中,“蔡婆婆說:【卜】孩兒也,事到如今,你也找個女婿罷。今日就都過門者?!比舭葱⒌溃牌诺陌才?,兒媳應當言聽計從,但竇娥聽到婆婆叫她立刻過門,嫁給張驢兒時,她毫不猶豫地毅然拒絕。

      她拒絕之后,蔡婆婆于是端起婆婆的架子,態(tài)度非常強硬地說:“【卜】實選定今日,敢都過門來也。”沒想到,這一次,竇娥不僅拒絕,還對所有人破口大罵。蔡婆婆的強硬態(tài)度加上再三要求,也都一一遭到了竇娥的拒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家庭關系,極為重視父母養(yǎng)育之恩,最重孝道,“百行孝當先”。講“孝”,就要講“孝親”,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求子女基本不要忤逆父母。而在家庭關系中,兒媳對于公婆,更是要遵從。在一定程度上,兒媳孝“母”更重于孝“父”,因為在古代的家庭中,兒媳和婆婆的關系圈子都是在家庭里,因此,兒媳孝“母”,更為古人所敬佩和提倡。可見,傳統(tǒng)中國社會是非常重視婆媳關系的。

      若按一般的倫常,戲文中,竇娥就應該聽從婆婆的規(guī)訓與引導。本來蔡婆婆就對張驢兒父子上門的事情,進行了解釋,并對竇娥說,“事已如此,不若連你也招了女婿罷”。若依孝道,竇娥應該聽從婆婆的安排,但竇娥卻沒有聽從安排,反斥責婆婆說,“婆婆,你要招你自己招,我并然不要女婿?!备]娥的態(tài)度是何等犟,擺明了無論婆婆你說什么,我就是不依。

      而且,后來蔡婆婆在安慰張驢兒時說:“只是我那媳婦兒氣性最不好惹……待我慢慢的勸化俺媳婦兒……”在這,蔡婆婆總結出竇娥的脾性是“不好惹”的,可見,就是平時遇著了什么事兒,竇娥也是有自己的主意和自己的行為準則的。對于蔡婆婆,竇娥并不愚孝。她并不是沒有原則地遵從,也是多有“不依”的行為和做法。

      二、竇娥“不孝”背后的藝術表達目的

      通過閱讀原著,我們看到竇娥的“大逆不道”從言和行兩個角度體現(xiàn)了出來,解讀竇娥“不孝人設”,能挖掘出關漢卿獨特的藝術處理目的。

      關漢卿并沒有從一般的孝婦形象出發(fā),去塑造竇娥的形象。這出戲曲的故事取原型于劉向的《說苑》:“東海有孝婦,無子,少寡,養(yǎng)其姑甚謹,其姑欲嫁之,終不肯。其姑告鄰之人曰‘孝婦養(yǎng)我甚謹,我哀其無子,守寡日久,我老,累丁壯奈何!其后,母自經(jīng)死,其女告吏曰‘孝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太守竟殺孝婦??ぶ锌嗪等辍盵5]

      《說苑》本以孝為婦人命名,但關漢卿在人物形象設定上,明顯偏離了“孝”的軌跡。但這不孝的人設安排,非但不是關漢卿的筆誤,而是關漢卿自身對“貞”——這一道德的高度褒揚的體現(xiàn),也是關漢卿對當時混亂而不合禮法的婚嫁文化的一種變相諷刺和否認。

      一方面,關漢卿通過“不孝”來諷刺當朝者的“淫亂”。

      關漢卿生活于元朝初年,當時蒙古人入主中原,整個社會因民族關系的緊張而相對動蕩不安。當時元朝統(tǒng)治者在婚姻觀念上相對自由,對改嫁規(guī)定相對寬松。元初婦女改嫁現(xiàn)象普遍,據(jù)《元典章》載有的婦女丈夫剛死,便接受財錢,由小叔當主婚人自行成親,有的在亡夫孝服期間,便在媒人家中與男人見面,自行主婚成親,有的夫死未葬便拜堂成親。相對于漢族婚嫁中對于女性的諸多要求,或從一而終,或人死守寡的要求,這是非常難于被漢族文人所接受的。

      因此,當時之人有評道,“近年以來婦人夫亡守節(jié)者甚少,改嫁者歷歷有之,乃至齋衰之淚未干,花燭之筵復盛,傷風敗俗莫此為盛”[6]。對于元朝初年,因受統(tǒng)治者婦女婚嫁觀影響而呈現(xiàn)出社會貞潔觀念淡薄的現(xiàn)象,元名臣鄭介夫在上成宗《太平策》中也曾痛心指責當時之人,“縱妻求淫,暗為娟妓,明收鈔物……都城之下十室而九,各路郡邑爭相仿效”。元朝初期社會風俗混亂,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在關漢卿看來都是不良婚嫁風俗,是粗俗的習俗,是傷風敗俗。

      另一方面,關漢卿認為“貞”為“至德”。

      因此,當時社會的主要問題不是“孝”,而是“貞”,而且,“貞”的問題大于“孝”,是為“至德”。關漢卿就是通過竇娥的“不孝”,來體現(xiàn)出蔡婆婆的婚嫁之荒謬,并借此來表達他對于“貞”之“至德”的重視。

      自然,在關漢卿筆下,竇娥只是在婚嫁事件上才表現(xiàn)出對婆婆的不敬與不孝。而關漢卿在這個問題上,越表現(xiàn)出竇娥的不敬,越是強烈表現(xiàn)出了關漢卿的婦女貞潔觀。在關漢卿筆下,當竇娥看見蔡婆婆和張老兒你推我就的吃羊肚湯時說道,“一個道你請吃,一個道婆先吃,這言語聽也難聽,我可是氣也不氣……”這么評論蔡婆婆和張老頭,是不敬的。

      其實,當蔡婆婆把張家父子帶入家后,對于蔡婆婆,竇娥的言語和行為就顯示出一種對蔡婆婆的瞧不起。竇娥的身世,怎么說也是出自一個“五世無再婚之女”的讀書人家,而蔡婆婆之夫乃一介“撞府沖州”的商人,蔡婆婆對于三從四德等,皆不甚看中;對于蔡婆婆把張家父子置于家中這一行徑,竇娥就是很看低,覺得恥辱。

      于是,竇娥以忠貞為名,在言語和行為上攻擊和抵牾蔡婆婆,這些行為雖為“不孝”,但在關漢卿的字里行間,我們卻沒有讀出一絲否定。我們看到,竇娥是明事理、懂孝道的。她就曾發(fā)誓“我將這婆侍養(yǎng),我將這服孝守,我言詞須應口”。在對蔡婆婆上,她是盡力地要做到孝敬,比如張驢兒一說蔡婆婆想吃羊肚湯時,她就會做給婆婆吃。還有后來的為了婆婆免受皮肉之苦而招罪,這些可以看到,竇娥努力地實行她的誓言,竇娥是孝的。竇娥與她婆婆的矛盾,不是一般的婆媳矛盾,而是,因為氣節(jié)和原則與婆婆大相徑庭。

      可見,在關漢卿筆下,竇娥的“不孝”,并不是對竇娥的“孝”的否定。關漢卿只是通過描寫竇娥對蔡婆婆的這些“不孝”的言行,來塑造更為崇高、美好的竇娥。竇娥的“不孝”,是關漢卿表達對元朝統(tǒng)治政策不滿的一種方式;同時,這也是關漢卿寄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寓有勸化婦女守貞的傾向。

      在關漢卿看來,婦女之美,“忠貞”大于“孝名”。因此,竇娥被設定為秀才之女,為讀書人家的女兒,貞節(jié)觀是應該滲入到她骨子里的。蔡婆婆作為來自社會底層的“商人”,破壞這種道德,必然使她一反平日溫順的常態(tài),從而變得“不孝”。忠貞第一,其他為下。竇娥的“不孝”絕對不是對中國傳統(tǒng)“孝”道的否定,她只是關漢卿思想和時代美學蘊含的一種表現(xiàn)。

      參考文獻:

      [1]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40.

      [2](元)關漢卿.竇娥冤:關漢卿選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9.

      [3]肖群忠.孝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182.

      [4](元)關漢卿.竇娥冤:關漢卿選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16.

      [5]李漢秋,袁有芬.關漢卿研究資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8.

      [6]張靖龍.元代婦女再嫁問題初探[J].社會學研究,1993,(1):28.

      作者簡介:

      周燕,女,海南儋州人,瓊臺師范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與美育教學。

      陳小妹,女,海南??谌耍偱_師范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區(qū)域文化與影像呈現(xiàn)。

      猜你喜歡
      孝文化關漢卿竇娥
      《竇娥冤(節(jié)選)》核心素養(yǎng)導學
      竇娥的三樁誓愿
      關漢卿
      竇娥冤
      戲詞救命
      話劇《關漢卿》:半個世紀的歷史回響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52
      近30年來宋代“孝文化”研究綜述
      旅游紀念品的設計與開發(fā)
      關漢卿巧言脫險
      讀書文摘(2008年6期)2008-06-26 09:40:20
      郧西县| 涟源市| 建平县| 理塘县| 资兴市| 宜都市| 盐城市| 江源县| 贺州市| 德清县| 洞头县| 平定县| 阿勒泰市| 万州区| 雷山县| 苏州市| 贞丰县| 隆回县| 班玛县| 乳源| 怀集县| 博乐市| 瑞昌市| 灵山县| 淮北市| 隆尧县| 普格县| 普安县| 大埔区| 富源县| 周宁县| 吐鲁番市| 新沂市| 石景山区| 荣昌县| 桃园县| 钟山县| 西乡县| 专栏| 绵阳市| 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