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炬 徐秋瑩 張詩墨
摘要:為讓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彌合數字鴻溝,探索數字適老化產品設計方法。調研了老年人生理心理機能和行為習慣,分析老年人使用數字技術的應用矛盾,以感知-體驗-認同理論探討數字適老化設計策略,并以日常生活、健康監(jiān)測、社交互動設計為例驗證設計模型。形成感知-體驗-認同理論模型的數字適老化設計策略。為數字化設計理論研究和適老化設計創(chuàng)新提供參考;為構建包容、公正和平等的數字化社會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支持。
關鍵詞:適老化 數字化 感知-體驗-認同 設計策略 物境-情景-意境交融
中圖分類號:TP391.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069(2023)11-0026-04
引言
由于老年人數字技能普及率較低,許多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無法得到充分利用,防疫檢疫、購買生活物資、出行就醫(yī)等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其原因是:數字技術的復雜性和更新速度超出了一部分老年人的認知能力,使得他們難以跟上時代步伐,與數字世界的交流產生困難。老年人對數字技術的需求和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他們期待通過數字技術獲得更多的便利和樂趣。數字技術的適老成為社會緊迫需要解決的問題,“數字適老化設計”成為當下設計研究的新課題[1]。
一、研究背景
數字適老化,是指在數字社會中,通過合理的設計和技術應用,使老齡用戶能夠充分參與數字化進程,充分享受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和福利,從而解決老齡用戶在數字化過程中可能面臨的不適應、不平等和不便利的問題。國外較早推動數字適老化進程。美國采取政府資助和私人投資方式推動數字化服務,歐盟致力于提高老年人數字技能和數字健康水平,日本推廣機器人護理和適老設備,提高老年人接受度。
研究表明,數字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其應用范圍持續(xù)擴大,老年人在數字技術應用上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加劇了數字鴻溝的存在[2],老年人缺乏數字化技能和意識,認知、習慣和價值觀都與之不相匹配[3]。因此,他們無法獨自克服使用新技術時面臨的困難,需要通過社區(qū)志愿者、親友幫助,以及數字技術輔助服務等[4],才能享受數字技術產品和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對新技術的接受需要滿足多個條件,除了功能滿足之外,還需要輕松愉悅的產品使用體驗[5],更重要的是,老年人需要積極認識和認可數字技術[6],提高數字素養(yǎng)水平,快速融入數字社會。
二、老年人群調研及分析
(一)調研過程
為進一步了解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生活現狀、與智能產品的關系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的真實需求和現狀,通過深入老年社區(qū)及養(yǎng)老機構,采用桌面調研、用戶訪談、用戶行為觀察等綜合方法獲取用戶信息和數據,主要是了解、觀察老年人群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及面對新的數字化產品需求時的反應和應對方法,調研地點和對象具體如表1所示。
(二)調研分析
本次調研主要以用戶面對面訪談和行為觀察形式進行,以筆記形式記錄訪談過程中的文字內容,照片和視頻記錄行為和場景,以供后續(xù)調研內容進行整理和分析。通過觀察和了解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生活方式特征,為后續(xù)設計提供真實的用戶信息。
1.老年人生理和心理表現
如表2所示,老年人在生理上表現為:感官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影響他們對圖像、文字識別,語音、音樂的理解,物體的觸摸、感覺和操作能力,味道和氣味的辨別;在運動能力上,骨骼和肌肉的退化老年人軀體靈活性、柔韌和平衡能力、力量和耐力均呈現下降趨勢。軀體形態(tài)上,身高下降、關節(jié)增粗、腫脹為常見身體特征。這些導致了老年人使用數字產品時易發(fā)生誤操作、難以精準定位等問題;在認知能力上,老年人信息處理能力下降,包括注意力、決策力、邏輯思維能力。信息記憶能力下降,短時記憶衰退如忘記正在處理或即將處理的信息,長時記憶衰退如忘記曾經掌握的技能,學習新技能時需要反復多次或向他人尋求幫助。
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面臨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增加,如抑郁、焦慮等,這些問題會對老年人的情緒、認知和行為產生影響,并且缺乏安全感。老年人自尊心較為敏感,容易感到緊張、不安,并因操作不當而感到無助和困惑。他們大多不愿意向周圍的親友尋求幫助,因為這會對他們的自尊心造成傷害,導致無法掌握產品使用方法和情緒負面化。調研發(fā)現,老年人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穩(wěn)定的價值觀,不希望新的事物影響他們已有的生活。
2.老年人生活方式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興起,老年人的社交方式開始向線上轉移。他們的親友圈從線下親友擴展到了擁有共同興趣的陌生群體,虛擬技術為娛樂活動提供了更多的形式,購物從實體店購買轉移為無實物電子購物,遠程醫(yī)療成為健康管理的主要方式,學習載體轉變?yōu)槎桃曨l或在線課堂。老年人不得不主動或被動地掌握新的技能,適應新的使用場景,逐漸形成新的數字生活方式,如表3所示。
三、數字適老化設計問題
通過以上調研分析,我們發(fā)現,隨著數字技術的持續(xù)擴散,老年人的生活方式逐步數字化,面臨一些新的挑戰(zhàn)和矛盾:
(一)老齡用戶感官機能退化和數字化技術應用的矛盾
在老年人感知機能退化,其使用數字化產品過程中會存在許多問題,技術接受程度低、學習能力有限,學習成本增加。盡管互聯網、大數據等智能技術結合云計算能夠放大產品的智能化程度,但數字化產品交互界面的布局缺少對老年人的關注,其功能繁多而復雜,忽視了老年人視覺、聽覺及耐受能力下降的生理缺陷,其使用產品時操作過程流暢性及使用感受大打折扣。
(二)老齡用戶情感需求和數字技術應用的矛盾
數字化產品設計的重點通常放在技術和功能層面上,忽略了老年人情感體驗的重要性,如:代際鴻溝的彌合、社會包容、平等以及社交正向支持等設計因素較少考慮。實際上,情感體驗設計是老年人數字化產品開發(fā)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數字適老化產品除了關注功能和技術的創(chuàng)新,還應注重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而不僅僅視其為被動尋求幫助和看護的群體。
(三)老齡用戶生活方式與數字技術應用的矛盾
數字技術對老年人傳統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帶來了挑戰(zhàn),快速變化的生活節(jié)奏和不斷更新的需求讓老年人感到不安,而實現自我價值和獲得他人尊重則成為數字社會發(fā)展必須面對的問題。隨著技術不斷升級和新產品不斷出現,老年人需要持續(xù)更新自己的技能,這種驅動既來自于數字化生活的要求,也來自于社會交往中他人的期望和要求。
四、基于感知-體驗-認同的數字適老化產品設計方法
老年人對新事物的認知和接受是遵循人的基本認知行為邏輯:從本能到行為再到反思的過程,即用戶感知、用戶體驗和用戶認同,如圖1。老年人接觸數字技術也遵循這邏輯,①感知過程實現數字產品的功能呈現;②體驗過程不僅滿足身體、心理的本能需求,更讓用戶感知數字化帶來深層次體驗、判斷和歸納;③在認同過程產生進一步的自我思考和社會認同[7]。
(一)數字化感知轉換實現產品功能
通過整合智能硬件、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借助光影、色彩、溫度、材質、氣味、音效及虛擬影像,實現感官代償、強化和延伸。通過增加某些感官刺激來代替其他感官損失,如增大字體、調整顏色、增加聲音提示等方式,代替老年人視力和聽力的衰退,實現感官代償;通過增強某些感官的刺激,來加強用戶對產品的感知體驗,加入震動、觸感反饋等技術,增強老年人對數字產品的觸覺體驗,實現感官強化;引入新的感官體驗,來擴大老年人對數字產品的感知范圍,如利用味覺、嗅覺等感官刺激,讓其更深入地參與到數字世界中來,實現感官延伸。數字化感知轉換幫助老年人獲得更流暢的產品使用流程,實現功能的滿足,完成物境交融。
(二)數字化體驗增強產品使用滿意度
為了讓老年人能夠更好地使用數字產品,我們需要在產品的功能滿足之上考慮老年人的行為經驗和情感判斷,以提高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匹配度,從而獲得愉悅的使用體驗。同時,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式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的推薦和定制服務,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和關注。社交功能也可以讓老年人之間建立起正向的聯系和支持,減少孤獨感和焦慮感。除此之外,跨代互動的元素可以促進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增強社會融合感和平等性。最后,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分析可以提供更智能化的使用體驗,根據老年人的習慣和偏好進行個性化推薦和服務。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使老年人能夠積極學習并持續(xù)使用數字產品,從而達到情境交融。
(三)數字產品持續(xù)使用提升自我認同
通過數字技術實現產品交互、行為、情感的適老化,老年人能夠平等、方便、安全地使用數字產品,并獲得更積極的體驗過程,從而積極學習并持續(xù)使用數字產品。此外,老年人在社會互動活動和生活場景中,形成數字化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逐步開展文化和價值重塑,對社會和自我產生“新”的認同感。借助即時通訊和線上社交,老年人能夠建立更加和諧穩(wěn)定的關系,聯系更加頻繁且方便,拓展社交范圍,緩解負面情緒,使其便于融入社會。此外,許多老年人通過使用短視頻平臺,展示自己的獨特愛好,輸出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逐步發(fā)展另一種新穎的生活方式,實現自我認同的同時獲得他人尊重和認同。因此,數字技術在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在推動老年人文化認同和社會融合,實現意境交融。
五、數字適老化產品設計
實踐基于以上的設計模型和思路,分別從老年人日常生活、健康監(jiān)測、社交互動不同場景開展數字適老化產品設計,進行了以下的設計實踐:
(一)智享佳果—水果無損檢測籃設計,以數字化感知轉換彌補用戶感官退化
由于老年人的記憶力和感官功能退化,他們常常錯過水果成熟期,無法品嘗到最佳的味道。因此,設計運用數字技術來檢測水果的成熟度,在不損傷水果表皮前提下,幫助視覺或嗅覺識別能力較弱的老人及時了解水果的最佳食用時機,設計結合了圖像識別和壓力傳感兩種數字化技術,用戶將水果放入檢測籃中,系統自動識別并提取水果的種類信息,同時記錄水果的氣味、形態(tài)、色澤等數據,并通過壓力傳感器計算水果表面的張力,實時監(jiān)測水果的狀態(tài)。根據檢測結果,系統會通過不同的燈光和語音提示提醒老人水果是否處于最佳食用期,從而增強老年人的感官辨別能力,如圖2、3所示。
該設計方案以老年人的生活現實為出發(fā)點,利用圖像智能識別和傳感器技術將生活狀態(tài)轉換為數據,并通過數據分析和即時反饋給老年人提示,從而用數字化感知轉換方式彌補了老年人記憶力和感官功能退化的問題,實現更好的功能需求,促進數字技術與老年人健康生活之間物境交融。
(二)溫感知心-情緒分析設計,以數字化體驗方式增強產品情感關懷
研究發(fā)現,老年人的情緒在許多方面都與健康和生活質量密切相關,情緒和身體熱量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情緒對身體熱量的調節(jié)涉及到神經、內分泌和生理等多個方面。因此,該設計嘗試通過采用熱成像技術居家監(jiān)測老人面部5個主要區(qū)域,提取溫度直方圖特征,監(jiān)測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包括心率、體溫和血流速度等,通過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比對和分析,實現對用戶情緒的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反映在對應的App平臺上。這些監(jiān)測數據和分析結果可以形成個人健康日志,成為老年人健康判斷的重要標準和參考依據,如圖4、5所示。
該設計方案通過數字技術采集老人的臉部熱量數據,并通過與情緒-發(fā)熱模型的匹配,構建老年人情緒數據庫。子女可以共享數據權限,實時了解父母的情緒狀態(tài)變化,并及早發(fā)現和幫助老年人應對情緒問題。該設計不僅可以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系,提供更多交流話題,同時也為數字化產品注入更多情感關懷和體驗方式,達到情境交融。
(三)怡然自樂-多感官交互設計,數字化產品提升社會認同
老年人通常因積累豐富的人生閱歷而擁有深厚的智慧。他們通過分享個人經歷和人生見解,傳承智慧、激發(fā)他人靈感,并在社會中獲得認同和贊譽。本設計以老年人出外旅游、戶外登山或山澗漫步為背景,通過使用App采集當時當地的氣候數據信息,并將其生成各種氣候模式存儲在平臺上,以便回到家中時調取當時的氣候模式。設計利用聲音、氣霧和光效三個模塊,模擬大自然中的聲音、云霧和陽光環(huán)境,通過聽覺、觸覺和視覺的綜合感受,喚起老年人對當時旅行景象的回憶和感受。同時,老年人還可以將自己的旅游體驗分享給他人,建立起線上社區(qū)共享的數字記憶,過程中收獲他人尊重,及自我價值認同,實現意境融合,如圖6、7所示。
該設計通過記錄環(huán)境信息,將不同時間、地點、風力、溫度、日照、濕度等氣候數據分類采集,成為老年人自己的體驗數據。通過分享他們的興趣愛好、生活過程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培養(yǎng)老年人對數字技術的自信,有助于促進跨代交流和互動,有助于老年人在數字技術面前重新審視自我、認識自我,并且嘗試重塑自我。
六、數字適老化設計策略
根據以上設計實踐,合理運用數字技術能夠增強產品設計的多樣性,豐富產品的內容,提升老齡用戶的生活品質,解決在數字化進程中遇到的認知、行為障礙,及面對“數字鴻溝”遇到的信息困難,由此提煉了數字適老化設計策略。
數字化感知提升物境交融。通過數字技術的輔助,老年人可以在數字場景中獲得更加豐富、立體的感官體驗,彌補感知能力下降的不足,從而達到物境融合。這將使老年人能夠在數字世界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和滿足感,提供更多的社交、娛樂、學習和互動機會,促進身心健康和社會參與,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
數字化體驗實現情景交融。通過研究老年人在自身經驗、感官感受和印象期許的基礎上,結合數字技術實現全新的信息共享和互動交流方式,產品交互、行為和情感適老化,使老年人能平等、方便、安全地使用數字產品。此外,信息共享有助于老年人與親人、好友和社會群體之間建立緊密聯系,促進情感交流。
數字化認同達成意境交融。通過數字技術感知、表達和共享個人和群體的文化價值觀念,在數字場景中逐步實現身份和價值重塑,實現個人和社會之間在認知、情感和文化方面的互動和融合。在數字化認同與意境交融的過程中,人們的文化認同、身份認同和社會認同得到了加強和豐富,進一步推動了數字化社會的文化和社會發(fā)展。
結論
綜上所述,數字適老化設計是指老年用戶在數字技術感知、體驗、認同的過程中,通過物境融合來實現產品的外在表現,通過情境融合來體現用戶與產品之間的行為活動,同時通過意境融合來連接產品的深層精神、信仰和審美,從而推動數字化社會的文化和社會發(fā)展。從老年用戶個人的角度,數字化設計可以讓用戶享受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滿足社交和娛樂需求,實現情感互動和社會認可,從而提高生活質量,釋放消費需求。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數字適老化設計可以彌合數字鴻溝,提高老齡社會的服務和治理效率,為構建包容、公正和平等的數字化社會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支持。
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老年人的需求,進一步完善和優(yōu)化數字適老化產品設計。
基金項目:
1.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GD19CYS07);
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22YJA760009);
3.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科研平合和項目(2022WCXTD031);
4.廣州市哲學社科規(guī)劃2022年度課題(2021GZGJ308);
5.廣州番禺職業(yè)技術學院2021年度社科類重大項目(2021SK03)。
參考文獻
[1]薄超文,賈樂賓.場景體驗下獨居老人智能藥箱設計研究實踐[J].設計,2023,36(01):133-136.
[2]托夫勒. 權力的轉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31-42.
[3]陳云珂,裴悅舟.具身認知視閾下城市獨居老人智能家居產品設計策略[J].設計,2023,36(04):54-57.
[4]劉奕,李曉娜.數字時代老年數字鴻溝何以跨越?[J].東南學術,2022(05):105-115.
[5]惲哲,王克祥.科技適老導向下老年人網絡購物界面設計研究[J].設計,2022,35(21):111-113.
[6]趙遠方,張雅雯.適老化設計失焦:智慧養(yǎng)老視域下智能養(yǎng)老產品設計中的情感缺席困境研究[J].藝術教育,2023(02):207-213.
[7]陳炬,何曉佑.數字技術推動認知轉變的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1,42(24):333-33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