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團隊:浙江省陳欽梳網絡名師工作室
主持人:陳欽梳
成員:歐春燕 郭 迪 陳宣文 楊曉群 鄭 翔
季程翔
特邀嘉賓:孫喜和 吳宗輝
研討話題:疫情后中小學生恢復期體育鍛煉的策略探索
研討平臺:云端課堂《中國學校體育》雜志話題研討教室
(參加碼:np9ana)
一、分辨學生的身體狀況,制訂恢復鍛煉方案
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感染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多數(shù)中小學生出現(xiàn)了“陽性”或“陽康”。面對這種情況,體育教師要注意分辨學生的身體狀況。如果學生核酸或抗原檢測為“陰性”,但還存在發(fā)熱、咳嗽、咽痛、鼻塞、流涕、腹瀉等癥狀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待以上癥狀消失后再恢復體育鍛煉;學生“陽康”后有胸痛、胸悶、心悸、呼吸困難、頭暈或暈厥、水腫等非新冠癥狀時,建議家長幫學生先完成相關醫(yī)學檢查,排除心肺功能可能存在的問題后,再開始恢復體育鍛煉。
根據福建省級機關醫(y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yī)師林建珍等相關專家關于“陽康”后恢復運動時“最大心率=220-年齡”等標準的建議,恢復期鍛煉應在體育教師和家長的引領下制訂合理的鍛煉方案,未感染“新冠”、輕癥或者無癥狀感染者:循序漸進地根據身體狀況恢復日常運動和鍛煉;中度感染癥狀者:以循序漸進、緩慢提升運動強度的方式恢復日常運動和鍛煉;重癥感染或有“高危情況”者:嚴格按照相關??漆t(yī)生的評估和建議,遵醫(yī)囑恢復鍛煉和運動。
中小學生恢復性鍛煉方案大致可以分為5個階段,每個階段持續(xù)5~7天。第一階段進行恢復鍛煉準備練習,內容可選呼吸練習、步行和拉伸練習等,每次鍛煉時間大約為10分鐘;第二階段為低強度活動訓練,內容可選廣播操、低強度力量練習等,每天練習2次,每次時間為15~20分鐘,分上、下午進行;第三階段為中等強度的活動訓練,內容可選快走、慢跑、阻力練習等,每天練習2次,每次時間為20~30分鐘,分上、下午進行;第四階段為中等強度恢復練習,內容可選跑步、騎自行車、籃球投籃等專項運動、力量訓練等,每天練習2次,每次時間為30~50分鐘,分上、下午進行;第五階段為恢復到日常訓練階段。
二、分析恢復期身體狀況,合理指導恢復期鍛煉的策略
人體感染“新冠”后,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一般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期間會因身體器官受到“新冠”侵害,出現(xiàn)心動過速或過緩,胸痛、胸悶氣短、心悸甚至暈厥等癥狀,這個時期也是其他病毒、細菌等容易乘虛而入的時候。因此,教師應謹慎對恢復期的體育鍛煉,合理指導學生的恢復期體育鍛煉。
1.慎對體能和身體機能的反應,研判恢復期鍛煉進度的策略
受疫情防控和感染“新冠”的影響,學生會因較長時間缺少常規(guī)鍛煉,以及受“新冠”感染后體能和身體機能出現(xiàn)下降狀況。教師和家長在指導學生進行恢復期鍛煉時要更加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情況,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當學生在恢復鍛煉時出現(xiàn)明顯的體力不支、身體體能機能反應下降時,教師應停止或調整學生恢復鍛煉的強度,確保學生健康。要慎對“新冠”在體內可能還沒有被完全清除、病后身體無法承受超負荷活動和強度等情況,研判學生鍛煉時體能和身體機能的反應,防止病情轉重。
在恢復期鍛煉時,如果學生出現(xiàn)乏力、運動后心律不齊或心率較平時增加、運動時氣促等癥狀,說明身體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還不能適應當前的訓練強度,要暫停運動,通過加強營養(yǎng)、增加睡眠恢復體能和機能,待癥狀消失后再次恢復鍛煉。
2.慎對人體生理功能的表現(xiàn),合理指導恢復期鍛煉的策略
學生感染“新冠”后,對人體的生理功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教師應合理指導學生進行恢復鍛煉。學生進行恢復鍛煉前,教師先要調查學生屬于“新冠”感染“無癥狀”“輕重癥”“陽康”的時間和當前身體狀況等內容,做好登記并建檔。根據調查與目測情況,指導無癥狀及輕度、中度癥狀的學生,等癥狀完全消退(癥狀消退后至少休息7天,且不早于癥狀出現(xiàn)后第10天)后逐漸恢復運動,恢復運動時有任何新癥狀出現(xiàn)應立即停止鍛煉,并遵循恢復期恢復鍛煉準備階段、低強度活動階段、中等強度活動階段、中等強度練習階段、恢復日常練習階段等5個階段的要求和策略[1]。學生在練習中若感到有鍛煉困難時,可以退回前一階段的鍛煉。每個階段恢復鍛煉至少保持5天,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的鍛煉。重癥感染者進行恢復鍛煉前一定要先通過醫(yī)學檢測研判人體的生理功能,等身體各項生理功能指標達標后,再根據以上恢復鍛煉的策略進行恢復鍛煉。
3.慎對心理問題,恢復期體育鍛煉中加強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的策略
在“新冠”感染及康復過程中,由于缺乏相關康復經驗和單獨隔離等情況,中小學生會出現(xiàn)恐懼、緊張和焦慮等情緒。焦慮、恐懼、害怕等負面情緒的出現(xiàn),會導致人體免疫力的下降和對病毒的抵御能力變弱,嚴重的可能會導致重大心理疾病的發(fā)生[2]。教師在指導學生參加恢復期鍛煉時,要組織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開展團隊游戲,幫助學生克服恐懼、緊張、害怕和焦慮的心理。如,通過團隊拓展游戲“穿越火線”,引導學生在與同伴的游戲中,通過相互交流、相互鼓勵、互相配合等方式進行心理疏導,通過心理宣泄的方式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的養(yǎng)成。在心理疏導和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進行人文關懷,幫助學生戰(zhàn)勝“疫后”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恢復鍛煉、提高人體的機能和生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梁藝煒,楊海晨.運動員新冠感染的癥狀評估及重返賽場:基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全球文獻數(shù)據庫的分析[J].體育與科學,2023(01):68-77.
[2]張紀巖.恐懼、焦慮影響抗病毒免疫,如何應對?[EB/OL].http://kjc.jsnu.edu.cn/93/11/c13152a299793/page.htm,2020-02-02.
——鐘恒炳(浙江省慈溪市庵東鎮(zhèn)東二小學,315327)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