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銳
為什么有的孩子總是把?69?寫成?96?為什么有的孩子列算式總是對位不齊,把十位數(shù)和個位數(shù)相加?為什么有的孩子演算正確,謄寫時卻出錯?……
抄錯數(shù)字、看錯題目要求和運算符號……明明會做的題,為啥總是出些奇奇怪怪的錯誤
新學期開學一個月,我去學校參加家長會,一到校門口,就遇到了晨晨的媽媽。
晨晨和我女兒是同學,住我家隔壁小區(qū),她與我女兒今年都上三年級,正好同班,所以我和她媽媽見到了總會聊幾句。
晨晨媽看到我,一開口就問孩子上個學期期末的考試成績,聽到我女兒考得還不錯,開始吐槽晨晨:“這孩子也不知道咋回事,一直粗心、馬虎。平時寫作業(yè),寫完我給她檢查,錯題我一給她指出來她就知道錯哪兒了,看樣子也不像不會,可寫起來總是出錯。這次考試也一樣,考完回來她跟我說起來還很得意,覺得這次肯定能考好,可成績一出來,分數(shù)慘不忍睹。我看了她的試卷,抄錯數(shù)字的、看錯題目要求和運算符號的,都是馬虎出的錯。她自己也懊惱得不行,說錯的那些題她都會做,也不知道考試的時候為啥會寫錯。我剛開始以為她是想逃避懲罰才說自己都會的,就讓她給我講解,誰知她講得一點問題都沒有。你說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明明都會做的題,為啥總是出些奇奇怪怪的錯誤?要是一直這樣下去可咋辦呀?愁死我了!”
我特別理解晨晨媽的心情,因為我女兒之前也有過這樣的問題,我苦惱之下,去咨詢了專業(yè)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回家和女兒一起努力,才解決了這個問題。于是,我給晨晨媽分析了孩子寫作業(yè)、考試馬虎的原因和對策。畢竟,只有找準原因,才能精準施策。
每個孩子的視知覺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孩子的視知覺能力達不到同齡人水平,就容易出現(xiàn)粗心的問題
孩子出現(xiàn)粗心問題,大多數(shù)家長都責怪孩子不認真、對學習缺乏責任心,認為是孩子主觀上的原因,其實這是冤枉了孩子。因為對于一些孩子來說,他的視知覺能力發(fā)展欠佳,學習起來就很吃力。
視知覺不同于視覺。視覺指眼睛看到的信息,而視知覺是把眼睛看到的信息傳遞到大腦進行接收、整理、分析和加工的能力。
視知覺是孩子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和寫作業(yè)離不開視知覺能力。如果孩子的視知覺能力發(fā)展欠佳,即使他有健全的視覺器官,能做到專心致志,面對這個年齡的學習任務,仍會心有余而力不足。
為什么有的孩子總是把69寫成96?為什么有的孩子列算式總是對位不齊,把十位數(shù)和個位數(shù)相加?為什么有的孩子演算正確,謄寫時卻出錯?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背后都有復雜的身體反應程序,都與孩子的視知覺能力有關:
眼睛能否做定點、動點的跟蹤(視覺集中);
能否清楚地辨認出兩個相似的字(視覺分辨);
能否迅速記住剛剛所看到的數(shù)字(視覺記憶);
下筆時手眼是否協(xié)調(diào)(視動協(xié)調(diào))。
每個孩子的視知覺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孩子的視知覺能力達不到同齡人水平,就容易出現(xiàn)粗心的問題。家長指責孩子不認真,真的是冤枉了他。
再有就是,不良習慣也會導致孩子出現(xiàn)粗心問題。
有的孩子在演算紙上算對了,但往作業(yè)本或者試卷上謄寫時卻出了錯。一看他的演算紙,東邊一道題,西邊一道題,縫隙處再加一道題,亂七八糟的,一點條理也沒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往作業(yè)本或試卷上謄寫時,出錯一點兒也不奇怪。因此,孩子在演算紙演算時就要條理清晰,這樣不僅不容易出錯,而且也方便檢查。
同時,家長也要教會孩子用估算的方法來判斷結果的合理性。比如在加法運算中,和應大于每一個加數(shù);在減法運算中,差和減數(shù)應都小于被減數(shù)。
另外,卷面不整潔、涂改也容易造成視覺遺漏。
最后,思維定式的誤導也不容忽視。思維定式是因先前的活動而形成的一種習慣性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它會使人按照一種比較固定的方式思考問題或解決問題。
思維定式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也有消極的一面。在計算中,思維定式的負面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舊法則干擾新法則,從而產(chǎn)生“積累性錯誤”。
比如孩子計算420÷42=10、630÷63=10這些題后,接著計算440-44時,就會由于思維定式把減法錯算成除法,得出440-44=10。再如整數(shù)加法的法則是“數(shù)位對齊,個位算起”,孩子在計算小數(shù)加法時卻將末位對齊。
有的孩子思維單一,逆向思維能力弱。比如,在做文字題的時候,看到“45除以5加上21乘以6的積,和是多少”這道題,馬上能列式45÷5+21×6,但如果給孩子算式,讓他反過來寫成文字題時,他就不會寫了。
還有的孩子,一看題目太簡單了,沒有看到最后就按照自己的習慣性理解去做,結果沒有發(fā)現(xiàn)題意中的一些細節(jié),比如“除”和“除以”,路程應用題中“走了”和“走到”等,結果出現(xiàn)了差錯。
總之,學習是一項龐大、復雜、精細的工程,不管身體或者習慣哪一處出了問題,學習成績都會受到影響。
學會放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家長知道這個道理,但就是做不到,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替孩子做這做那,剝奪孩子體驗的機會,卻又責怪孩子毛病多
聽我分析這些原因,晨晨媽頻頻點頭。最后她說,她不清楚晨晨視知覺能力的發(fā)展有沒有問題,因為沒測試,但后面的幾條晨晨都符合。
為了幫晨晨改掉粗心的毛病,每次晨晨寫完作業(yè),她都幫著檢查;每次上學前,害怕晨晨忘記拿書本或者文具,她都幫著檢查書包;為了懲罰晨晨,她還罰過晨晨抄10遍書、連續(xù)一個月每天做50道口算題等,但都沒用,晨晨仍然是一看都會、一做就錯。說到這里,晨晨媽一臉無奈。
很多家長其實和晨晨媽一樣,非常關注孩子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卻忽視了培養(yǎng)孩子做事的條理性。而孩子細心的習慣不是單一存在的,它與生活習慣密不可分。那些做事丟三落四、缺乏條理的孩子,在學習上也往往更容易粗心。因此,家長要從生活小事做起,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的習慣。
第一,對孩子要多鼓勵少懲罰。
孩子情緒的好壞,對學習影響很大。剛上學的時候,每個孩子都雄心勃勃要爭第一。可孩子的學習能力確實存在一些差別,那些學習能力還沒有很好發(fā)揮出來的孩子,再努力結果也不盡如人意。這時候,老師和家長如果誤解孩子,認為孩子貪玩,心思不在學習上,學習不認真、不專心等,批評甚至打罵孩子,都會使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從而喪失學習的信心。
就像晨晨媽說的,罰晨晨抄10遍書、連續(xù)一個月每天做50道口算題等,這些單調(diào)的重復,并不能使晨晨改掉粗心的毛病,反而會引起晨晨的反感,讓她在心理上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失去學習的興趣。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要做的是多鼓勵,讓孩子看到希望,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同時,家長要在生活中引導孩子細致觀察身邊的事物。
比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引導孩子多看、多聽、多想、多說,引導孩子把游戲和見聞的細節(jié)、過程講出來。如果孩子有遺漏,家長可以不動聲色地補充,然后不吝表揚,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
再比如,家長帶孩子出門時,引導孩子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看見什么描述什么,越詳細越好。
這些看似很隨意的事情,其實就是在培養(yǎng)孩子做事的細心和條理性。因為孩子只有觀察仔細了,才能有條不紊地描述細節(jié)。
當然,在訓練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還要注意趣味性,讓孩子把這些當成游戲,而不是當成任務。
第二,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平時,家長做家務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搭把手,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做家務的過程,其實就是培養(yǎng)孩子綜合能力的過程。一個能把家務打理得井井有條的孩子,不會是個粗心的孩子。
這方面,晨晨媽是個反面例子。因為不放心,她每天替晨晨檢查作業(yè)和書包,結果呢?原本是晨晨自己的事,現(xiàn)在變成晨晨媽的事了,晨晨自己根本不操心,所以該錯還是錯,該忘記拿東西還是忘。
學會放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家長知道這個道理,但就是做不到,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替孩子做這做那,剝奪孩子體驗的機會,卻又責怪孩子毛病多。所以,有時候孩子的毛病怪到家長頭上,家長還真別喊冤。
第三,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
孩子小的時候,自我意識薄弱,很在意周圍人特別是家長的評價,這個時候家長說話真的要特別注意。家長如果經(jīng)常說孩子粗心,孩子就會真的認為自己粗心,從而形成習慣。相反,家長如果把目光放在孩子的細心上,經(jīng)常給孩子一種他很細心的心理暗示,孩子就容易養(yǎng)成細心的習慣。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