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多維度選材創(chuàng)情境,有梯度試題重思維

      2023-07-29 12:59:55樓優(yōu)奇葛炳芳
      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 2023年8期
      關鍵詞:教學啟示特點

      樓優(yōu)奇 葛炳芳

      摘? ? 要: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新課標Ⅰ卷)·英語學科總體難度較前幾年穩(wěn)中有升,依然很好地體現(xiàn)了“《高中課標》—教學—高考”三者之間的良性照應。該試題具有“以多元的主題確保育人價值的嵌入”“以豐富的語料支撐學科能力的考查”“以真實的情境落實語言能力的考查”“以有梯度試題托起思維品質(zhì)的考查”的特點,可以對高中英語教學起到積極的反撥作用。在日常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多維度選材、口筆頭并重、精泛讀結合、扎根于語篇、引導學生積極地學習,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科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高考英語新課標Ⅰ卷;特點;教學啟示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高中課標》”)指出,“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實施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應以“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chuàng)新為上”[1]。高考始終堅持以價值為引領,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并指出核心價值在“四層”考查內(nèi)容中居于首要地位,對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具有引領作用[2]。教育部教育考試院明確指出,2023年高考英語命題在深化基礎性考查的同時,突出關鍵能力考查,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發(fā)揮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3]。有鑒于此,本文將從育人、文化、情境、梯度四個維度評析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新課標Ⅰ卷)·英語學科(以下簡稱“高考英語新課標Ⅰ卷”),并據(jù)此提出日常教學建議,以期為達成教考銜接,形成“《高中課標》—教學—高考”三者之間的良性照應提供些許助益。

      二、高考英語新課標Ⅰ卷的四大特點

      (一)育人鑄魂:以多元的主題確保育人價值的嵌入

      語篇的主題語境涵蓋“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為學科育人提供話題和語境。高考試題中的語篇是考查核心價值的載體,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起到正向積極的引導作用。核心價值是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考查中體現(xiàn)出的正確方向、正確價值觀、正確方法論、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等[4]。

      高考英語新課標Ⅰ卷筆試部分共有8個語篇(如表1所示),其以多元的主題嵌入育人價值,考查學生的核心價值,引導學生養(yǎng)成熱愛閱讀的習慣,始終保持求知狀態(tài),踐行傳播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實現(xiàn)與自我的和解,涵養(yǎng)探索自然、研究社會的科學精神,樹立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

      表1? ?高考英語新課標Ⅰ卷筆試部分語篇的體裁與主題語境

      [語篇 體裁 主題語境 主要內(nèi)容 閱讀理解A篇 應用文 人與社會 租賃自行車和導游之旅 閱讀理解B篇 說明文 人與自然 John Todd建造生態(tài)機器來凈化污水 閱讀理解C篇 說明文 人與社會 介紹“數(shù)碼極簡主義” 閱讀理解D篇 說明文 人與社會 介紹“群體智慧效應”的科學研究新發(fā)現(xiàn) 七選五 說明文 人與自我 自我原諒,增強自信 完形填空 記敘文 人與社會 越野賽跑中救助受傷對手 語法填空 說明文 人與社會 介紹小籠包 讀后續(xù)寫 記敘文 人與自我、人與社會 在教師鼓勵下實現(xiàn)自我突破,并在比賽中獲獎 ]

      由表1可知:5個語篇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內(nèi)容包括在阿姆斯特丹騎自行車參觀名勝的綠色健康出行方式,遠離電子產(chǎn)品的“數(shù)碼極簡主義”(digital minimalism)生活方式,“群體智慧效應”的科學研究新發(fā)現(xiàn),競技體育賽途中救助對手的事情,名小吃小籠包背后所傳遞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1個語篇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語境,傳遞了“自我原諒、自我和解(personal forgiveness)”的重要性;1個語篇屬于“人與自然”主題語境,彰顯通過個人努力改造世界、保護自然的有效行動;1個語篇既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又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語境,講述的是克服自身障礙、實現(xiàn)自我突破的事件。

      (二)文化潤心:以豐富的語料支撐學科能力的考查

      多元的語篇主題可以確保育人價值的充分嵌入,語料的豐富性則可以確保有效考查學生的英語學科能力(如閱讀理解能力、文化感知能力等)。

      1.利用多樣化的語篇體裁考查閱讀理解能力

      高考英語新課標Ⅰ卷筆試部分的8個語篇體裁多樣,其中說明性文本有5篇(占62.5%),是重點考查的語篇體裁,敘事性文本有2篇(占25.0%),應用文有1篇(占12.5%),這與2016—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浙江卷)英語學科的閱讀理解語篇類型分布情況完全一致[5]。語篇的體裁不同,交際功能不同,不僅導致其語言風格不同,而且導致其組句成篇模式有異[6]。

      說明性文本主要用于達成客觀說明事物特征、闡明事理的交際目的,如介紹社會技術新進展、科學研究新成果等。閱讀理解B篇介紹了John Todd建造生態(tài)機器用于凈化污水的過程,塑造了樂于探索的人物形象,采用的是“問題—解決型”(Problem — Solution Pattern)語篇模式,語言準確生動。例如,為了凸顯John Todd研發(fā)的生態(tài)機器具有廣泛的應用性,文本提到伯靈頓南部1600戶家庭的污水處理情況,地點明確,數(shù)字精確。閱讀理解C篇為了清楚地介紹Digital Minimalism一書的主要內(nèi)容與使用指南,采用“一般—特殊型”(General — Specific Pattern)語篇模式來講述該書的編排結構和內(nèi)容,語言清晰、平實。具體而言,閱讀理解C篇第一段使用句式“The goal of the book is to ...”來說明寫書的目的,接下來的段落使用 “To do so, I ...” “In part one,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book, ...”等語句清楚地展現(xiàn)“一般—特殊型”語篇模式下的“預覽—細節(jié)”型(The Preview — Detail Pattern,先給出總體輪廓,后敘述細節(jié))語篇模式。閱讀理解D篇采用匹配比較型(Matching Pattern)語篇模式來介紹“群體智慧效應”的科學研究新發(fā)現(xiàn),先闡述“群體智慧效應”的由來、原理與不足,再利用最新研究成果介紹最新實驗和發(fā)現(xiàn),推翻以前的觀點,說明最新成果的重要意義,最后使用“But a new study ... offered an interesting twist on this classic phenomenon.”作為轉(zhuǎn)折句,成為前后對比的分界線。

      敘事性文本主要包括完形填空和讀后續(xù)寫兩個語篇。完形填空講述了Melanie Bailey在越野賽跑中救助受傷對手,背著她跑到終點并帶到救助點的感人故事。讀后續(xù)寫講述的是主人公雖面對重重困難,但在教師鼓勵下勇敢接受挑戰(zhàn),參加寫作比賽并獲獎的勵志故事。兩個語篇的敘事模式基本符合拉波夫提出的敘事結構模式,即先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背景,再敘述事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并評議上述要素,最后敘述故事的結局與簡要回應主題,以使敘事結構顯得更加完整[7]。

      2.運用有內(nèi)涵的文化元素考查文化感知能力

      高考英語新課標Ⅰ卷中的文化元素有助于引導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形成跨文化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取向。聽力理解的題干有10處涉及外國地名、人名,聽力理解的第12題選項涉及洛杉磯、芝加哥和費城3個美國城市名,這表明跨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閱讀理解A篇通過講述作為“世界自行車之都”的阿姆斯特丹,36%的交通出行由自行車來承擔,在最忙的路線上每日有3萬人次騎行這一事件,引導學生養(yǎng)成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閱讀理解B篇提到了John Todd設計生態(tài)機器來處理中國福建省省會城市福州市的運河污水這一事件,旨在倡導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以及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思考中國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解決方案。閱讀理解D篇通過講述小組討論中大家共同爭論和推理過程對減少估算錯誤的重要性這一事件,引導學生感受小組合作的益處,進而更積極地參與到日常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中。

      (三)情境顯能:以真實的情境落實語言能力的考查

      情境可分為“生活實踐情境”和“學習探索情境”,前者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解決生產(chǎn)實踐中的問題的能力,后者要求學生啟動已有知識開展智力活動,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8]。高考英語新課標Ⅰ卷設置的情境是以問題或任務為中心構成的活動場域,要求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下發(fā)揮核心價值的引領作用,運用英語語言能力去解決實際問題,全面綜合展現(xiàn)學科素養(yǎng)水平。

      高考英語新課標Ⅰ卷在凸顯語料豐富性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情境,用于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例如,應用文寫作的情境是外教將學生進行隨機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后練習口語,寫作的任務是要求考生寫一封郵件,向外教說明隨機分組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眾所周知,隨著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的普及,小組合作方式已為大部分學生所熟悉并熟練掌握,因而上述情境是一個生活實踐情境,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隨機分組練習口語這一現(xiàn)象可能產(chǎn)生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讀后續(xù)寫語篇講述的是一名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中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參加寫作比賽并通過努力最終獲獎的故事,續(xù)寫任務是要求學生依據(jù)語篇和段首句續(xù)寫兩個段落。這是一個學習探索情境,需要學生同時啟動核心價值、關鍵能力和必備知識來正確理解語篇,進而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解決問題,并進行準確表達。上述情境設計使寫作形式更加靈活,內(nèi)容更加開放,既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考查學生從自身的視角出發(fā)來正確評判周圍事物和不同觀念,進而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身觀點的能力。

      綜上,真實的情境能夠還原知識應用的具體過程,符合知識再生產(chǎn)過程的規(guī)律,有助于引領、培養(yǎng)學生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乃至改造世界的能力。

      (四)思維為要:以有梯度試題托起思維品質(zhì)的考查

      思維在本質(zhì)上涉及對意義加工的深度和廣度?!陡咧姓n標》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水平劃分的“思維品質(zhì)·二級(高考要求的水平)”中指出,學生應能夠“通過比較,識別各種信息之間的主次關系;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客觀分析各種信息之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和差異,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差異的各種原因,從中推斷出它們之間形成的邏輯關系;根據(jù)所獲得的多種信息,歸納共同要素,建構新的概念,并通過演繹,解釋、處理新的問題,從另一個視角認識世界;針對所獲取的各種觀點,提出批判性的問題,辨析、判斷觀點和思想的價值,并形成自己的觀點”[9]。在具體分析高考英語試題時,為方便區(qū)分,大部分研究者一般從低階思維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入手,將理解具體信息、推斷單詞和短語的能力歸為低階思維能力,將判斷和推理,理解文章結構、作者觀點,歸納主旨要義的能力歸為高階思維能力[10]。

      在高考英語新課標Ⅰ卷閱讀理解中,考查低階思維能力的有理解具體信息的第21、22、23、28、30、31題以及推斷單詞的第29題,共7題;考查高階思維能力的有判斷和推理的第24、25、27、33、34題,理解作者觀點的第26、35題,歸納主旨要義的第32題,共8題。由此可見,高考英語新課標Ⅰ卷閱讀理解對思維品質(zhì)的考查有梯度,低階、高階并重。同時,考查同一思維能力的不同試題也有難易度的梯度差異。例如,同為考查理解具體信息的第22和31題,前者考查租賃自行車的費用,學生只需找出有手剎和三擋換擋的自行車的日租金和額外增加一天的租金,并進行簡單的相加即可得出答案,后者考查處理書中所提供的做法,學生不僅需要識別所提供的做法,還需要識別并理解原文與題干、選項間的三對邏輯對等關系,即原文“You can ...”與題干中“suggest”的對等關系,原文“work for your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和選項A中“as needed”的對等關系,原文“view ... as a toolbox”與選項A中“use them”的對等關系。此外,閱讀理解的可讀性分布也有梯度差異。根據(jù)微軟Flesch Reading Ease可讀性標準,閱讀理解A、B、C、D四個語篇的可讀性分值分別為59.6、71.6、46.9和44.5,前兩篇淺顯易懂,適合13~15歲青少年閱讀,后兩篇難度較大。其中,閱讀理解D篇不僅文本難度大,而且四個設題都是考查高階思維能力,對于考生而言是雙重“難度”的考驗。

      由上可知,高考英語新課標Ⅰ卷閱讀理解主要考查思維在邏輯性方面所表現(xiàn)的能力和水平,而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思維品質(zhì)主要在書面表達中予以考查。例如,高考英語新課標Ⅰ卷的應用文寫作考查學生對外教隨機分組這一現(xiàn)象提出質(zhì)疑并說明原因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通過分析形成自己的觀點與解決方案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此外,該題還考查學生的語用能力,即學生在特定語境中準確理解他人和得體表達自己的能力,這需要學生根據(jù)交際目的、交際場合的正式程度、參與人的身份和角色,選擇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口頭或書面等語言形式,得體且恰當?shù)嘏c他人溝通、交流,達成交際的目的。

      三、教學啟示

      (一)多維度選材

      語篇是日常課堂教學和高考考查的具體載體,決定傳遞的主題意義、表達的語言特征和隱含的思維層次。多維度選擇課外閱讀語篇或命制試題的語篇,指的是選擇主題多元化,涵蓋知識面廣,涉及跨文化交際,且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語言水平和興趣需求的語篇。這不僅是嵌入核心價值的重要前提,能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提升品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奮斗精神、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提高審美、培育勞動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而且也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前提,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促使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感知和認同優(yōu)秀外國文化。具體而言,選材不僅應依據(jù)教材單元主題、學生興趣點和認知水平,更應重視為提升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打下扎實的英語語言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認知基礎。

      (二)口筆頭并重

      口筆頭并重指的是既要注重對聽、讀、看的理解性技能的考查,又要注重對說、寫的表達性技能的考查。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學生通過對口筆頭等多種形式的語料的理解和表達,不僅可以培養(yǎng)語用意識,而且可以與世界產(chǎn)生關聯(lián),建構意義,為未來發(fā)展鋪平道路;二是綜合學習活動結合了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發(fā)揮優(yōu)質(zhì)催化劑的作用,助力學生內(nèi)化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能力,提高語言學習效率,建立起語言形式和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提升語言學習的質(zhì)量。因而,從教與學的視角來看,教師要有單元整體設計的意識和能力,在單元主題意義統(tǒng)領下,從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塊到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再到Reading and Writing板塊,層層鋪墊深入,即不僅要搭建支架讓學生學會口頭描述或談論對某事物的看法,而且也要為學生提供充裕時間,讓學生帶著松弛感進行書面產(chǎn)出。如此學生才能在真實情境中通過聽覺與視覺感知,通過動口與動手實踐,提高認知加工的深度,體驗、享受語言學習的樂趣。在口筆頭并重的原則下設計課堂學習活動,教師應注意以下三個要點:

      一是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驅(qū)動學生參加任務的首要要義是任務的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真實的情境不僅貼近學生生活,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感。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人教版教材”)必修三Unit 4 Space中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塊為例,教師如能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fā)射的真實新聞為情境背景,特別是結合首位載荷專家(payload specialist)桂海潮的事跡,則更能激發(fā)學生對宇航員選擇標準的好奇心,了解宇航員和載荷專家的工作職責,思考自身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

      二是注重“出”“入”銜接,即輸入與輸出的一致性。人教版教材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塊和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Listening and Talking板塊和Reading and Writing板塊之間在內(nèi)容、語言和思維上存在可銜接性,聽是為說服務的,讀是為思和寫服務的,這就要求教師依據(jù)教材內(nèi)容、學生已有知識和思維能力基礎,對輸入和輸出的順序進行靈活調(diào)整。

      三是提供充足機會。活動設計應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原則,將課堂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以使學生有充足的機會參與聽、說、讀、寫、看的語言活動,有長時間的無干擾的閱讀思考時間,始終處于思維參與的積極狀態(tài)。

      (三)精泛讀結合

      精泛讀結合指的是使用精讀、泛讀相結合的方式,打通課內(nèi)外閱讀,建立貫通內(nèi)容、語言、思維、策略、體驗的課內(nèi)外閱讀體系。無論是哪個版本的教材,其入編的語料總是語言學習的優(yōu)質(zhì)語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精讀教材文本,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深度解讀能力。同時,學生深度解讀教材文本、交流解讀成果的過程是培養(yǎng)聽、說、讀、看、寫等語言技能,發(fā)展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最重要途徑和手段。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重視課內(nèi)外聯(lián)通,關注“群文閱讀”,即扎實用好教材,適量補充課外閱讀。具體而言,教師應注重課內(nèi)單元教學圍繞相應主題,設計閱讀、寫作活動,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課外閱讀教學圍繞相同或相關主題展開,以形成“課內(nèi)閱讀策略運用與閱讀體驗,課外類似話題和體裁應用實踐;課內(nèi)重點語言表達和語法結構的學習與運用,課外閱讀意義為先的表達與內(nèi)化”的課內(nèi)外閱讀體系。以人教版教材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為例,其一般都有Reading Tips(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五個單元的Reading Tips分別為Make a timeline、Identify literal and implied meaning、Read headlines、Read a map和Scan),教師可以利用這些Reading Tips,并提供導讀工作單,引導學生進行同主題、多話題的課外閱讀,利用所學策略深度加工文本,進而展示閱讀所得。綜上,有課內(nèi)支撐的課外閱讀一定是提升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

      (四)扎根于語篇

      語篇是語言學習的主要載體,語言教學要根植于語篇。在《高中課標》所梳理的“課程內(nèi)容六要素”[11]中,語篇不僅承載著主題意義,是主題的具化,而且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和文化意識,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的載體。要想教會學生理解語篇類型,語篇的宏觀語境、推進模式、銜接與連貫手段等,就必須在學生解讀語篇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基本信息篩選能力,對語篇宏觀語境(即篇外各因素)的推斷和想象力(包括對動機、事因、態(tài)度、篇外關系等因素的正確判斷和準確把握),對語篇語義的概括能力,對語篇內(nèi)部結構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對邏輯用語的把握能力。

      (五)引導學生積極地學習

      不論是口筆頭并重,還是精泛讀結合,都需要學生積極地學習、主動地思考。主動學習是教師和學習活動顯性地賦予學習者學習能動性的課堂環(huán)境。一方面,在主動學習能動性的驅(qū)使下,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進而帶著正面情緒與教師、同伴進行互動,并在語篇加工時投入更多的主動思維,形成結構化知識,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另一方面,主動學習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diào)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這構成了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條件[12]。

      此外,從學習者角度來看,有學習能動性的學習者會通過與教師、同伴互動來建構意義,深化認知。這樣的學習者能對語篇進行深度解讀,能通過參加課堂學習活動來完成社會行為,能有積極的情感,如認為自身是課堂的主人,相信學習任務的積極作用等[13]。

      綜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與教師、同伴互動,進而通過討論、解釋、評價、創(chuàng)造等思維活動,基于語篇不斷理解意義、建構意義、傳遞意義、創(chuàng)造新意義,生成積極動機、情感態(tài)度、興趣和堅持的意志力,形成不斷循環(huán)的學習過程,使自身核心素養(yǎng)螺旋上升。

      四、結語

      高考英語新課標Ⅰ卷總體難度較前幾年穩(wěn)中有升,依然很好地體現(xiàn)了“《高中課標》—教學—高考”三者之間的良性照應。以多元的主題確保育人價值的嵌入、以豐富的語料支撐學科能力的考查、以真實的情境落實語言能力的考查、以有梯度試題托起思維品質(zhì)的考查是高考英語新課標Ⅰ卷的四大特點。因此,廣大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應重視多維度選材、口筆頭并重、精泛讀結合、扎根于語篇、引導學生積極地學習,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實現(xiàn)語篇應有的教學價值,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科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9][11][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119,12-13,5.

      [2][4][8]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25,36-37.

      [3]教育部教育考試院.考查關鍵能力? ? 發(fā)揮育人功能——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解析2023年高考英語試題[N].中國教育報,2023-06-09(02).

      [5]徐莎莎,金穎.基于《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高考英語(浙江卷)閱讀理解試題歷時研究[J].外語測試與教學,2022(2):20-27.

      [6][7]秦秀白.“體裁分析”概說[J].外國語,1997(6):9-16.

      [10]范純樂,葛炳芳.立意·情境·思維:語言能力考查的三個基點——2022年全國英語新高考Ⅰ卷評析[J].基礎教育課程,2022(15):20-26.

      [13]LOMBARDI D, SHIPLEY T F, BAILEY J M, et al. The curious construct of active learning[J].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2021(1): 10-11.

      猜你喜歡
      教學啟示特點
      口譯大賽選手心理壓力分析及教學啟示
      體育運動訓練原則及對體育教學的啟示
      青年時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6:25:26
      試談體育運動訓練基本原則與其對高校體育教學的啟示
      大學英語學生作文語言錯誤分析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1:22:12
      探究雅思口語測試對高校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分析
      尊重差異 別樣人生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小米的成本管理特點
      高中生道德價值觀的特點及原因分析
      高壓輸配電線路工程施工技術控制之我見
      中低壓配網(wǎng)桿塔防撞措施淺析
      静安区| 马公市| 湖南省| 大新县| 新营市| 萍乡市| 临高县| 昆明市| 财经| 锡林浩特市| 高清| 大同市| 昆山市| 龙泉市| 三台县| 宁强县| 凤翔县| 九龙坡区| 湘乡市| 安福县| 普陀区| 弥勒县| 醴陵市| 台南县| 阳山县| 遂川县| 保山市| 岑溪市| 闸北区| 江孜县| 闵行区| 通山县| 平定县| 惠东县| 分宜县| 岑巩县| 景德镇市| 黄骅市| 凤凰县| 固原市|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