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教育部發(fā)出《關于推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工作的通知》(教師函〔2023〕1號)?!锻ㄖ分赋?,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凈化校園環(huán)境,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教師法》《高等教育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規(guī)定,按照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公安部《關于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見》(高檢發(fā)〔2020〕14號)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關于落實從業(yè)禁止制度的意見》(法發(fā)〔2022〕32號)要求,加強教職員工管理,建立健全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制度,教育部決定在前期試點實施基礎上,推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工作,推進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平臺(以下簡稱查詢平臺)上線使用。
以下為通知內容:
一、目標任務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嚴把教師隊伍入口關,夯實教師隊伍質量。嚴格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融入教師招聘引進等環(huán)節(jié),做在日常、嚴在日常。完善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制度,推動查詢平臺應用,以信息化、數字化提升教師隊伍治理能力,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奠定堅實的師資基礎。
二、查詢要求
(一)基礎教育
1. 查詢對象
中小學校(含幼兒園、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中等職業(yè)學校、專門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等,下同)擬聘用教職員工,包括教師、教育教學輔助人員、行政人員、勤雜人員、安保人員等在校園內工作的人員。
2. 查詢節(jié)點
對中小學校擬聘用教職員工在入職前進行查詢。
3. 查詢內容
查詢中小學校擬聘用教師《關于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見》《關于落實從業(yè)禁止制度的意見》規(guī)定的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規(guī)定的已納入教師資格限制庫的喪失、撤銷教師資格信息。
查詢中小學校擬聘用其他教職員工《關于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見》《關于落實從業(yè)禁止制度的意見》規(guī)定的性侵違法犯罪信息。
4. 查詢主體
中小學校擬聘用教職員工的查詢主體為中小學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門。
5. 查詢程序
中小學校在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模塊中提交查詢申請,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并進行查詢。
(二)高等教育
1. 查詢對象
高等學校(含普通本科學校、高等職業(yè)學校、成人高等學校、其他普通高等教育機構、從事研究生教育的科學研究機構等,下同)擬聘用教師。
高等學校擬聘用其他教職員工參照執(zhí)行。
2. 查詢節(jié)點
對高等學校擬聘用教師在入職前進行查詢。
3. 查詢內容
查詢高等學校擬聘用教師《關于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見》《關于落實從業(yè)禁止制度的意見》規(guī)定的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規(guī)定的已納入教師資格限制庫的喪失、撤銷教師資格信息。
4. 查詢主體
高等學校擬聘用教師的查詢主體為教師所在的高等學校。
5. 查詢程序
高等學校在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模塊中進行查詢。
三、結果使用
擬聘用教職員工經查詢發(fā)現有《關于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見》《關于落實從業(yè)禁止制度的意見》規(guī)定情形的,不得錄用,并由擬聘用單位書面告知查詢對象不錄用理由和申請復查權利;擬聘用教師經查詢發(fā)現有喪失教師資格信息和在撤銷教師資格期限內的,不得聘用為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并由擬聘用單位書面告知查詢對象不聘用理由和申請復查權利。
四、異議處理
查詢對象對查詢結果有異議的,應在收到告知的15日內向擬聘用單位書面提出,由擬聘用單位請求查詢主體通過查詢平臺申請復查,擬聘用單位應書面告知查詢對象復查結果。
五、追責情形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的,依法依規(guī)予以處理:
(一)未履行申請查詢或者查詢義務的;
(二)對查詢有問題人員,未按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予以處理的;
(三)散布、泄露、篡改、不當使用查詢獲悉的有關信息的;
(四)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
(五)其他違反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制度的情形。
六、工作要求
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部門教育司(局)和教育部直屬高校要積極宣傳解讀相關政策,共創(chuàng)開展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工作的清朗環(huán)境;要監(jiān)督指導準入查詢工作的實施,規(guī)范查詢流程,定期開展檢查;要嚴格遵守個人信息保護相關規(guī)定,指導相關單位和人員加強信息管理工作,不得侵害查詢對象個人隱私和其他合法權利。
請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部門教育司(局)和教育部直屬高校根據通知要求,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制定具體實施辦法,成立工作組,明確具體的工作部門和責任人。實施辦法和工作組名單請于2023年6月1日前通過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tǒng)查詢平臺報送教育部(教師工作司)。
政策解讀
教育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推開準入查詢工作
近日,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推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通知》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1.《通知》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是師德師風,要將害群之馬清除出教師隊伍,并依法進行懲處,對師德違規(guī)問題“零容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
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凈化校園環(huán)境,切實保護學生,2020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公安部聯合印發(fā)《關于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見》(高檢發(fā)〔2020〕14號),明確指出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制度,由教育部建立統(tǒng)一的信息查詢平臺,與公安部部門間信息共享與服務平臺對接,實現性侵違法犯罪人員信息核查,面向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服務。2021年修訂實施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六十二條規(guī)定,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招聘工作人員時,應當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查詢應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記錄;發(fā)現其具有前述行為記錄的,不得錄用。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聯合印發(fā)《關于落實從業(yè)禁止制度的意見》(法發(fā)〔2022〕32號),明確嚴格執(zhí)行犯罪教職員工從業(yè)禁止制度。
新時代對師德師風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教師資格條例》對喪失、撤銷教師資格做出明確規(guī)定,教育部建立了教師資格限制庫,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及時將喪失、撤銷教師資格的人員信息錄入教師資格限制庫。2018年,教育部印發(fā)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明確了新時代教師職業(yè)規(guī)范,劃定基本底線,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但是一些地方還是偶爾會發(fā)生教職員工性侵學生的現象,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和嚴重危害后果。全社會要求嚴懲、防范的呼聲很高。
教育部深入貫徹落實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文件精神,回應基層需要,在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tǒng)中建立了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平臺,查詢擬聘用教職員工在全國范圍內有無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和喪失、撤銷教師資格信息,有效避免了相關人員異地從教情況,切實將師德師風第一標準融入教師資格認定、招聘引進等環(huán)節(jié),做在日常、嚴在日常。
2.《通知》出臺的過程是怎么樣的?
答:教育部高度重視準入查詢制度和平臺建設工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查詢事宜。在查詢平臺初步建成后,起草了試點通知,并征求了有關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高等學校和法律專家意見,形成試點方案,2022年在5省份開展試點工作。2023年,在總結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教育部進一步完善了準入查詢制度,優(yōu)化了準入查詢平臺,起草了《通知》初稿,并經認真調研、聽取有關方面意見,對《通知》進行修改完善,形成《通知》印發(fā)稿。
3.此次查詢內容有何突破,將來會不會繼續(xù)拓展查詢內容?
答:關于此次《通知》查詢內容的問題,教育部在高檢發(fā)〔2020〕14號文件規(guī)定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的基礎上增加了查詢已納入教師資格限制庫的喪失、撤銷教師資格信息。主要考慮是:
一是法律依據充分。高檢發(fā)〔2020〕14號文件對性侵違法犯罪界定的較為清晰,《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教師資格條例》對喪失、撤銷教師資格有明確規(guī)定。
二是基層強烈需求。基層希望進一步增加查詢的違法犯罪信息內容。教育部從2008年起建立了教師資格限制庫,近年來不斷規(guī)范喪失、撤銷教師資格工作。考慮到喪失和撤銷教師資格覆蓋一部分違法犯罪信息,之前出現過已喪失教師資格的人員又入職學校實施違法犯罪行為,造成惡劣影響。因此,此次查詢進一步拓展了查詢內容,將教師資格限制庫的喪失、撤銷教師資格信息也納入擬聘用教師準入查詢范圍。
下一步,我們將本著突出重點、逐步探索、穩(wěn)步推進的原則,隨著相關部門對查詢制度的統(tǒng)籌完善,對查詢內容的進一步明確,教育部將逐步拓展查詢的違法犯罪內容,不斷加強從業(yè)禁止制度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