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超
一、提升擺臂速度與幅度的練習方法
練習名稱:原地握帶擺臂。
練習目的:利用彈力帶,增加學生立定跳遠擺臂時的阻力,解決其擺臂速度慢、幅度過小的問題,并提高學練趣味。
練習方法:預(yù)備式,學生雙腳踩住彈力帶一端,雙手抓住彈力帶微屈于髖部兩側(cè)。上擺時,雙臂迅速經(jīng)體側(cè)上擺至頭部高度,同時帶動身體快速伸髖伸膝。下擺時,雙臂迅速經(jīng)頭部下擺至體側(cè)位置,同時帶動身體快速屈髖屈膝(圖1-1、圖1-2)。
教學建議:練習時背部平直,腹部收緊;注重上下肢的快速協(xié)調(diào)發(fā)力。
注意事項:雙手抓緊彈力帶,雙腳踩緊彈力帶,防止彈力帶脫離。
拓展練習:握帶縱跳擺臂。
練習目的:利用彈力帶,增加學生立定跳遠擺臂時的阻力,并使其體驗上肢擺動配合下肢爆發(fā)式用力的動作方式。
練習方法:在原地握帶擺臂練習的基礎(chǔ)上,完成縱跳練習(圖1-3、圖1-4)。
教學建議:起跳時上、下肢協(xié)調(diào)用力,完全蹬伸后肩、髖、膝、踝在同一水平上;落地時做好屈髖屈膝緩沖。
注意事項:練習時注意手、腳與彈力帶的位置,防止彈力帶脫落。
二、提升固定角度起跳的練習方法
練習目的:利用彈力帶,設(shè)置出約45°的“斜坡”,解決學生在立定跳遠起跳時起跳角度過小的問題,并引導(dǎo)學生互幫互助。
練習方法:3名學生1組,2名學生將彈力帶分別綁于踝關(guān)節(jié)和膝關(guān)節(jié)的高度,另1名學生在距離彈力帶(膝關(guān)節(jié)高度處)15~30cm處起跳(圖2-1、圖2-2)。
教學建議:根據(jù)練習者的身高與彈跳水平調(diào)節(jié)彈力帶的高度。
注意事項:練習時注意安全,勿被彈力帶絆例。
三、感受蹬地重心前移的練習方法
練習名稱:牽拉前倒撐墻。
練習目的:利用彈力帶,讓學生體會髖部受力的感覺;模擬立定跳遠起跳時身體與地面的夾角,感受蹬地瞬間重心前移的本體感覺。
練習方法:2名學生1組,1名學生將彈力帶綁在另1名學生的髖部位置,并施加反方向的拉力。另1名學生成半蹲姿站立,雙手向前推掌,隨后重心前移,當身體無法保持平衡時,雙掌撐于墻面(圖3-1、圖3-2)。
教學建議:練習者髖部與膝部的夾角保持在90°左右;撐墻時軀干與地面的夾角在45°左右。
注意事項:練習者找到身體茲合的能支撐在墻面上的練習距離。
拓展練習:牽拉跨步。
練習目的:利用彈力帶,讓學生體會低重心時軀體向前的本體感覺,解決其在立定跳遠起跳時,起跳角度過大的問題,并提高團結(jié)協(xié)作的能力。
練習方法:2名學生1組,1名學生將彈力帶綁在另1名學生的髖部位置,并施加反方向的拉力。另1名學生直立站位,重心前傾,當軀干無法維持穩(wěn)定時,單側(cè)腳迅速向前跨步,同時帶動手臂上舉(圖3-3、圖3-4)。
教學建議:跨步完成時,上體稍前傾,重心偏向前腿。
注意事項:髖部的彈力帶須纏繞緊,避免松弛或滑落的現(xiàn)象發(fā)生,給予練習者足夠的安全感。
四、提升起跳的練習方法
練習名稱:抗阻跪跳起。
練習目的:利用彈力帶,讓學生體會髖部伸展發(fā)力的感覺。
練習方法:2名學生1組,1名學生將彈力帶綁在另1名學生的髖部位置,并施加反方向的拉力,另1名學生進行跪跳起練習(圖4-1、圖4-2)。
教學建議:髖部伸展的同時,手臂用力向前上方擺動。
注意事項:施加在髖部的力不能過大,防止拉力過大導(dǎo)致練習者重心偏后摔倒。
拓展練習1:抗阻挺身跳。
練習目的:利用彈力帶,施加學生挺身跳時髖部的阻力,加深髖部肌肉發(fā)力的動作記憶。
練習方法:2名學生1組,1名學生將彈力帶綁在另1名學生的髖部位置,并施加反方向的拉力,另1名學生進行挺身跳練習(圖4-3、圖4-4)。
教學建議:髖部伸展的同時,雙手與雙腳最大限度向后展開。
注意事項:挺身跳前需進行展體練習,增加挺身時所需的肌肉柔韌性與關(guān)節(jié)活動度。
拓展練習2:抗阻立定跳遠。
練習目的:利用彈力帶,施加學生立定跳遠時髖部的阻力,解決其在立定跳遠時伸髖不充分的問題。
練習方法:2名學生1組,1名學生將彈力帶綁在另1名學生的髖部位置,并在反方向施加一定的拉力,另1名學生進行立定跳遠練習(圖4-5、圖 4-6)。
教學建議:落地收腿階段,努力將小腿前伸至最遠處,加大跳躍遠度。
注意事項:彈力帶放置的位置要準確,且施加的拉力不宜過大,以免學生腰部產(chǎn)生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