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怡萱
【摘 要】在新課標視域下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教學能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善于對自身的教育模式進行總結,對自身提出問題,在思考與解答問題時優(yōu)化自身教育形式。此外,教師應深入探究教學內容,并與其他教師進行合作交流,汲取他人的優(yōu)點并將其應用到自身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反思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語文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新時代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教師可以在每節(jié)課程結束后通過教學反思,尋找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思考對應的解決辦法,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出現(xiàn),從而使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不斷提升。隨著新課標的深入推行,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進行反思,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教學反思的內涵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身職業(yè)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是有必要的,可以讓教師從客觀的角度對其教學活動進行觀察與矯正,從而提升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是分析教學不足的一種技能,是對教師教學活動開展情況的深入思考,教師善于反思能夠不斷完善教育方式,在反思中總結,不斷提升專業(yè)技能,積極探索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優(yōu)化語文教學。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
(一)反思教學理念與過程
新課標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時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技巧,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方式復習舊知,并主動學習新知。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反思教學理念,將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與學習語文的技能有意識地融入教學中,增強學生對語文的認知,加強學生的課堂印象,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對教學課程反思,從而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優(yōu)化自身教育模式。教師要構建互動課堂,與學生及時溝通、互相信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反思學習方式
學生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語文基礎同樣有所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給予客觀評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模式,做到因材施教;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讓學生競爭比賽,實現(xiàn)全部學生的共同進步。教師在教學時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教學反思的策略
(一)善于總結分析,在反思中完善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有這種感受:同時教授同年級、同學科的兩個班級,即使課前備課的方式相同,也總能感受到第二次教學的效果略好。教師要思考為何會出現(xiàn)此類現(xiàn)象,找出造成此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通過分析可知,完成一節(jié)課堂教學時,教師會下意識地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總結,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缺點,從而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經(jīng)過了總結與調整,第二次教學的效果有所提高。通過一系列的反思教學,教師的教學能力不斷提升,從而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完成《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對自身教學方式進行反思,思考實際教學中是否存在問題:某些重難點的講述是否到位?學生能否通過教師的講解了解課堂中的重難點內容,實現(xiàn)語文水平的提升?教師的課前導入如何?對雷鋒的人物介紹如何?學生能否通過教師的講解加強對雷鋒的印象,從而以雷鋒作為學習榜樣,立志成為雷鋒一樣的人?此外,教師應思考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有哪些收獲,能否認識本節(jié)課程的生字,如鋒、曾、濘、荊等。通過一系列的反思行為對自身教育方式進行總結,對課堂中存在的疏漏與失誤,認真分析原因,找出具體的解決方法,從而在反思中完善教學模式。
(二)善于自我提問,在質疑中解決難題
教師在教學中經(jīng)常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通過解決問題促進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而教師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同樣需要向自身提出問題,通過自我提問的方式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找尋獨特的教學方法。通過自我提問,教師還可以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質疑中解決遇到的難題,改變教育形式,優(yōu)化教學內容,不斷提升教育效果,確保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例如,在設計《葡萄溝》的教學方案時,教師可以向自己提出問題:應通過何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探究?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面對具體問題該如何處理?通過一系列的自我提問,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就會更加科學有效,可以提前進行相關問題的思考,從而在教學時游刃有余,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提升。然而,盡管教師的準備工作相當充分,在實際教學時仍然難免會遇到問題。如學生對新疆不了解,無法理解新疆特殊的氣候條件,更無法感受新疆葡萄的香甜。此時,教師可以進行相關科普,讓學生了解新疆水果的格外香甜是由于新疆的氣候因素,新疆光照強度較大,日照時間更長,能夠有效促進水果的光合作用,從而合成更多的糖類有機物。同時,新疆地區(qū)的晝夜溫差較大,有利于水果積累糖分,提高甜度。如此可以使語文教學獲得延伸拓展,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認知。此外,教學時可能會出現(xiàn)其他各種問題,如學生之間出現(xiàn)爭議。教師在面對問題時,同樣需要進行反思,思考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該如何避免,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善于合作溝通,在交流中反思總結
每一位教師皆擁有自身獨特的想法及教學經(jīng)驗,教師在新課標的背景下進行教學反思可以借鑒他人的想法。教師應善于合作交流,汲取他人優(yōu)秀的教育方法,從而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合作學習不只是學生之間需要,教師之間同樣需要進行合作。教師之間的溝通觀摩教學,可以使思路得到拓展,通過其他教師給出的建議對自身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從而對自身教育方式進行調整。
例如,教師在教學《日月潭》前,可以聽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或利用網(wǎng)絡觀看相關公開課,從而思考:為何其他教師會這樣組織教學?自己將如何組織教學?能夠從其他教師的教學中學到什么,獲得何種啟發(fā)?如果碰到其他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自己能否妥善解決?同時,在教學后與其他教師進行溝通,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提出自己的觀點,從而實現(xiàn)在交流中反思總結,獲得啟發(fā),提高教學能力。
(四)善于深入探究,在探究中尋求反思方法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主陣地,教師應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提高課堂質量,使課堂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充分遵循新課標的理念,了解當前的教育背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調查等方式收集經(jīng)典教學案例,并對案例進行綜合思考與全方位的總結,寫好課后反思或教學日記。
例如,在教學《丑小鴨》前,教師可以提前收集相關教學案例,思考其他案例的優(yōu)秀與不足之處,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吸收,汲取案例中的優(yōu)秀精華并進行記錄,使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增強對文章的理解能力,理解丑小鴨為何會變成白天鵝,體會文章的內涵。
四、結語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開展語文教學,需要教師重視反思在教學中的作用,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總結教育模式,充分發(fā)揮反思的作用,找出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促使語文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