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紅,宋 芳,曹君君
南陽醫(yī)專二附院·南陽醫(yī)專附屬中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尿毒癥為腎內科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同時也是終末期腎病的共有臨床綜合征,該病具有較復雜的發(fā)病機制,主要表現(xiàn)為機體腎臟損傷后可出現(xiàn)濾毒功能下降[1-2]。尿毒癥患者機體代謝所產(chǎn)生的毒素不能正常排出體外,進而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毒素于體內積累可引發(fā)患者其他器官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損傷[3]。血液凈化是臨床針對尿毒癥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能保障患者機體正常的代謝環(huán)境,延長其生命,但由于該病患者年齡普遍較大,加之腎功能損傷多為不可逆損傷,且血液凈化治療周期較長,給患者營養(yǎng)狀況帶來一定影響,使其生活質量下降,因此需對該病患者實施有效的營養(yǎng)干預[4-5]。認知行為護理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專業(yè)心理治療手段,能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在臨床腫瘤患者中的作用已得到證實,但還未在尿毒癥患者中普及[6]。本研究旨在探討尿毒癥患者接受血液凈化治療期間實施認知行為護理聯(lián)合營養(yǎng)干預對其營養(yǎng)狀況及并發(fā)癥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8月—2021年6月南陽醫(yī)專二附院收治的85例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血液凈化治療。按奇偶數(shù)字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3 例和研究組42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21 例;年齡36~70 歲,平均年齡(54.92±4.59)歲;透析時間3~40個月,平均透析時間(21.21±5.75)個月。研究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37~71歲,平均年齡(55.03±4.62)歲;透析時間3~41個月,平均透析時間(21.27±5.73)個月。納入標準:(1)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符合尿毒癥的診斷標準[7]。(3)認知功能及交流能力正常。(4)符合血液凈化的各種治療指征。排除標準:(1)參與本研究前1個月內接受抗抑郁、抗焦慮等藥物治療者。(2)存在精神或智力疾病者。(3)確診患有感染性疾病者。(4)存在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5)免疫功能存在障礙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指導、營養(yǎng)指導、透析護理、并發(fā)癥預防護理等并告知患者正確的作息時間,適當運動。
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認知行為護理聯(lián)合營養(yǎng)干預。(1)認知行為護理方案。①健康教育。依據(jù)患者受教育程度及年齡,選取適當?shù)男谭绞?,多采用圖片、視頻等手段告知患者尿毒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影響因素,宣教時間為每周1 次,每次30~45 min,叮囑患者按時使用血液凈化所需的藥物。②理性情緒訓練。一是情緒狀況評估。于患者入院時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積極的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升患者對尿毒癥及血液凈化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引導患者發(fā)現(xiàn)自身情緒問題。二是建立正確的認知。通過與患者分析相似病例的方法使患者認識到其自身的不良情緒,并探究原因,借由討論會、講座等形式,強化患者認知,向其解釋不良認知對后續(xù)治療產(chǎn)生的影響。③放松訓練。指導患者安置仰臥位,雙眼輕閉,播放舒緩的音樂,并用緩和的語言指導患者全身肌肉放松,幫助其建立對抗病魔的信心,每周1 次,每次時間為30~45 min。(2)營養(yǎng)干預方案。①飲水干預。依據(jù)患者尿量調整每日飲水量(包括食物中的水分),指導凈化頻率為3 次/周,且24 h 尿量<1 000 mL 的患者每日飲水量=24 h 尿量+500 mL;指導凈化頻率為2 次/周,且24 h 尿量<1000 mL 的患者每日飲水量=24 h 尿量+200 mL;而24 h 尿量>1 000 mL 的患者,無需每日飲水量干預。②蛋白質及熱量控制。保障患者每日攝入脂肪量為1.3~1.7 g/kg,以植物油為主,盡量避免過多的油炸食品、動物油、動物內臟;每日攝入熱量為30~35 kcal/kg,多以脂肪、糖類提供;每日攝入蛋白質在1.2 g/kg。③電解質調節(jié)。注意應嚴格限制少尿或無尿患者食用含鉀的食物。④補充維生素。適當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C、葉酸等。兩組患者均護理2個月后進行指標觀察比較。
(1)營養(yǎng)狀況。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護理2個月后的營養(yǎng)狀況。包括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血紅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2)生活質量情況。采用簡明健康測量量表(SF-36)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護理2 個月后的生活質量,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8 個維度,各維度評分滿分均為100 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3)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感染、低血壓、低血糖、血管硬化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BMI、Hb、ALB、P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BMI、Hb、ALB、PA 水平均高于護理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營養(yǎng)指標水平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營養(yǎng)指標水平情況(±s)
組別研究組(n=42)對照組(n=43)t值P值BMI(kg/m2)護理前20.36±3.07 20.43±2.98 0.107 0.915護理后22.15±2.16 20.89±1.27 3.288<0.001 Hb(g/L)護理前97.64±12.85 97.54±12.93 0.036 0.972護理后105.73±11.68 98.61±11.25 2.863<0.001 ALB(g/L)護理前31.22±2.11 31.20±2.09 0.044 0.965護理后33.25±2.24 31.23±1.80 4.588<0.001 PA(mg/L)護理前176.84±4.38 176.93±4.41 0.094 0.925護理后254.73±4.19 233.85±4.58 21.915<0.001
護理前,兩組患者SF-36量表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F-36 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分
組別研究組(n=42)對照組(n=43)t值P值生理機能護理前52.28±5.43 52.32±5.47 0.034 0.973護理后62.84±5.73 57.53±5.59 4.325<0.001生理職能護理前25.79±3.02 25.82±3.04 0.046 0.964護理后30.47±3.24 27.54±3.17 4.214<0.001軀體疼痛護理前42.25±3.67 42.31±3.61 0.076 0.940護理后53.85±4.83 46.37±4.19 7.632<0.001一般健康護理前43.85±2.95 43.78±3.01 0.108 0.914護理后60.27±3.42 48.84±3.26 15.774<0.001組別研究組(n=42)對照組(n=43)t值P值精力護理前31.48±4.17 31.56±4.13 0.089 0.929護理后44.84±4.63 36.82±4.19 8.377<0.001社會功能護理前49.51±5.93 49.53±5.95 0.016 0.988護理后59.74±6.94 53.85±6.48 4.045<0.001情感職能護理前49.43±6.28 49.52±6.23 0.066 0.947護理后60.84±5.95 54.93±5.84 4.622<0.001精神健康護理前51.37±3.97 51.41±3.94 0.047 0.963護理后56.38±5.73 53.28±4.64 2.744<0.001
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1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5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例(%)
近幾年來,我國慢性疾病患病率呈現(xiàn)出明顯的逐年增長趨勢,而尿毒癥為終末期慢性腎臟疾病,其發(fā)病率也逐年升高,加之該病普遍具有較長的病程,血液凈化雖能在極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該方法治療周期長,且需反復治療,因此,護理措施的實施對于尿毒癥治療期間的患者有著重大意義[8]。有相關調查顯示,多數(shù)尿毒癥患者在接受血液凈化治療期間,由于對自身疾病與血液凈化治療的認知程度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治療依從性,加之該病患者長時間處于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又會間接影響其生活質量[9-10]。而臨床對于尿毒癥患者通常采用常規(guī)護理,對該病患者的主要問題不能實施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因此尋求更有效的護理措施迫在眉睫。
認知行為護理通過簡易的宣教方式,使患者正確認識到尿毒癥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及其影響因素,在與其建立起積極、良好的護患關系后,指導患者進行理性情緒訓練,進一步加強其對自身疾病血液凈化治療的認知程度,還能使患者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良情緒、心理狀態(tài)問題,通過討論會、講座等形式對患者不良認知進行改善,以提升后續(xù)治療的依從性[11-12]。通過與患者分析相似病例的方法,使患者認識到其自身的不良情緒,并探究原因,強化患者認知,向其解釋不良認知對后續(xù)治療產(chǎn)生的影響[13-14]。指導患者安置仰臥位,雙眼輕閉,播放舒緩的音樂,并用緩和的語言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不僅能幫助其建立起對抗病魔的信心,還能提升身體素質及生活質量[15]。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與上述分析相一致。
營養(yǎng)干預包括飲水干預與蛋白質、熱量控制,依據(jù)患者尿量及凈化頻率調整每日飲水量,保障患者每日攝入脂肪量、熱量及蛋白質充足,食物以植物油為主,避免進食過多的油炸食品、動物油、動物內臟;熱量以脂肪、糖類為主,適當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C、葉酸等[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患者BMI、Hb、ALB、PA水平均高于護理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與吳愛純等[18]的研究基本一致,表明營養(yǎng)干預在確?;颊唢嬍澈侠硇缘耐瑫r,還能提高其營養(yǎng)狀況。本研究中,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尿毒癥患者應用認知行為護理聯(lián)合營養(yǎng)干預,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可能是與營養(yǎng)干預通過嚴格限制少尿或無尿患者食用含鉀的食物,控制其每日飲水量,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有關。
綜上所述,尿毒癥患者接受血液凈化治療并實施認知行為護理聯(lián)合營養(yǎng)干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尿毒癥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