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麗
(浙江大學 外國語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情態(tài)動詞可以體現(xiàn)說話者的情感和立場,通常用來表示請求、要求、命令、許可、建議、可能性、能力、推測、虛擬等。情態(tài)動詞通常要搭配行為動詞一起使用,沒有人稱和數(shù)的變化。對于情態(tài)動詞的探討最早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時期[1]。當今,對于情態(tài)動詞的討論仍然熱度不減,而且涉及不同的文本,包括文學文本、法律文本等。此外,情態(tài)動詞的人際功能和語義功能一直是語言學研究的熱點。
隨著當前科技的進步,技術產(chǎn)品日新月異,因此,對技術文本的寫作與翻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術文本的寫作與翻譯在技術產(chǎn)品的國際化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技術文本的寫作與翻譯在學界仍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于該課題的研究亦未形成成熟的體系。對技術文本的寫作與翻譯研究應從該文體自身的特點著手,找到該文體共同的特點,然后逐一突破。而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與翻譯就是探究該文體共通性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情態(tài)動詞在技術文本中的作用不容小覷。技術文本中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與翻譯應嚴格遵循相應的技術規(guī)范。然而,當前關于技術寫作與翻譯的研究仍然為數(shù)不多且研究深度也有待進一步拓展。此外,關于技術文本翻譯的權威著作則更加鳳毛麟角。因此,本文結合王玨、田華、劉小琴編著的教材《技術資料英漢翻譯》[2]探討技術文本中情態(tài)動詞的翻譯對當前的技術文本寫作與翻譯起到一定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
Biber et al將情態(tài)動詞分為三類:核心情態(tài)動詞、邊緣情態(tài)動詞和半情態(tài)動詞[3]。其中,九個核心情態(tài)動詞包括:can、could、may、might、must、shall、should、will、would。此外,Halliday將情態(tài)量值分為高、中、低三個不同層次[4]。其中,高量值的情態(tài)動詞包括:must和shall;中量值的情態(tài)動詞有will、would、should和may;低量值的情態(tài)動詞有can、could和might。根據(jù)該分類方法,should屬于中量值。相比之下,中量值情態(tài)動詞在翻譯時的靈活度和自由度相對較大。
同時,基于初步研究的結果,并結合該技術文本中所有情態(tài)動詞使用及翻譯的實際情況,本文對核心情態(tài)動詞should進行了系統(tǒng)且深入的探究。本文的研究問題有:1.核心情態(tài)動詞should在該自建技術翻譯語料庫中的頻次是多少?2.核心情態(tài)動詞should對應的漢語翻譯是什么?每個對應漢語詞語的頻次分別是多少?
情態(tài)動詞是語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語言學研究中的一大熱點,學界對情態(tài)動詞的研究涉及多個語種,包括英語、漢語、西班牙語、俄語等,探究的點包括語言學的人際功能、語用功能等;二語習得中的誤用分析;翻譯策略分析等。此外,關于情態(tài)動詞的研究涉及到多種文體,包括文學文本、應用型文本等。其中應用型文本尤其以政府文本和法律文本居多。接下來,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層面對近幾年的文獻進行了梳理。
從語言學視角開展的情態(tài)動詞研究,主要探討情態(tài)動詞的人際功能、語用功能以及動力情態(tài)、道義情態(tài)和認知情態(tài)等。冉喻和吳淑瓊運用語料庫的行為特征分析法,通過聚類分析和對應分析探究了“該”“應該”和“應當”三個情態(tài)動詞的語義結構和用法[5]。吳德新討論了漢語情態(tài)動詞“免不了”的語義表達及產(chǎn)生動因[6]。孟慶楠和羅衛(wèi)華基于COHA語料庫,使用R統(tǒng)計軟件,從變異語言學的視角探討了need從邊緣情態(tài)動詞到實義動詞的演變[7]。
正確地使用情態(tài)動詞對于二語習得至關重要。因此,情態(tài)動詞的研究也一直是二語習得領域關注的一大焦點。黃曉彬和楊勁松通過對比中國英語學習者與英語母語者的語料庫,分析了兩類群體在寫作時使用九個核心情態(tài)動詞的差異和原因[8]。吳琳霞對比了中國英語學習者托福寫作語料庫與英美大學生寫作語料庫,通過探討二者在四個核心情態(tài)動詞的頻次、搭配和意義上的差異,總結了相應的規(guī)律[9]。袁千惠和倪佳瑤通過測試的方式探究了中國理工類大學生對于情態(tài)動詞推測性用法的掌握情況[10]。由此可見,情態(tài)動詞在二語習得尤其是二語寫作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近年來,學者們關于情態(tài)動詞在應用文本中的探討主要體現(xiàn)在政府文本和法律文本等體裁。田緒軍從情態(tài)量值的層面分析了近二十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漢語情態(tài)動詞英譯的策略,發(fā)現(xiàn)大部分采用了顯化策略,許多高量值情態(tài)動詞被英譯為中、低量值的情態(tài)動詞,同時還分析了相關原因[11]。于鑫總結了漢語政治文本中情態(tài)動詞“要”的俄譯策略,并對比分析了俄譯本和俄語政治文本中道義情態(tài)意義的表達方式[12]。馬澤軍、劉佳和陳海慶以一場刑事案件為例,探討了庭審話語中情態(tài)動詞的韻律特征并從語音層面分析了其人際功能的實現(xiàn)[13]。李麗君和李迎雪將展會規(guī)章制度歸到法律文本,并結合具體實例探討了該文本中情態(tài)動詞的具體翻譯方法[14]。
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筆者發(fā)現(xiàn),盡管關于情態(tài)動詞的研究層出不窮,但是技術文本中的情態(tài)動詞卻未能引起學者們的重視。而情態(tài)動詞在技術文本寫作與翻譯中發(fā)揮的作用卻不容小覷。情態(tài)動詞在技術文本中的使用直接影響中用戶的體驗、維修人員的操作,甚至在法律層面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文重點探討技術文本中核心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與翻譯,以期對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和技術文本的寫作與翻譯都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該研究的數(shù)據(jù)來自翻譯教材《技術資料英漢翻譯》,該教材于2012年由王玨、田華和劉小琴編著,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教材是當前探討技術文本翻譯中為數(shù)不多的重要教材之一,內容涵蓋空調、污水泵、低壓配電柜、實驗室、閥門等安裝、使用、維修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文本均為英漢雙語對照類型。本研究將該教材內容整理成一個數(shù)據(jù)庫,進而對數(shù)據(jù)進行檢索、提取和分析。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為語料庫檢索工具Antconc。Antconc是一款強大的文字處理軟件,集詞頻、詞表、搭配、詞叢等功能于一體。該軟件由日本教授勞倫斯·安東尼(Laurence Anthony)開發(fā),版本也在不斷地更新升級。本研究采用了最新版的Antconc軟件,即Antconc 4.1.1,對該自建語料庫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究。
該研究主要分為以下步驟。首先,筆者將該教材進行格式上的處理,將文本形式轉化為txt格式。其次,將txt文件中多余數(shù)據(jù)剔除,比如生詞表、注釋和課后練習等。再次,將整理好的英漢雙語對照自建語料庫導入到Antconc中。然后,筆者對該自建語料庫中的九個核心情態(tài)動詞進行了初步試驗,通過比對它們的頻次和翻譯確定最終的研究對象。最后,根據(jù)研究問題和研究目的,對should的頻次、搭配和翻譯等進行了討論和分析。
通過Antconc4.1.1對該自建語料庫進行檢索發(fā)現(xiàn),該語料庫中共有13371個形符,4597個類符。在將核心情態(tài)動詞should確定為研究對象之前,本研究對該語料庫中的九個核心情態(tài)動詞的頻次分別進行了檢索。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該自建語料庫中共有275個核心情態(tài)動詞。每個核心情態(tài)動詞的頻次和占核心情態(tài)動詞總數(shù)的百分比具體如下列表1所示:
表1 九個核心情態(tài)動詞及在教材《技術資料英漢翻譯》中的頻次
根據(jù)Antconc的統(tǒng)計結果,核心情態(tài)動詞shall出現(xiàn)的頻次最高,高達130次,在九個核心情態(tài)動詞中出現(xiàn)的頻率占到了46.45%,而might出現(xiàn)的頻次最低,所占頻率為0。不過,雖然shall出現(xiàn)的頻次最高,但在翻譯成漢語時基本都翻譯成了“應該”。由此可見,shall的漢譯形式已經(jīng)基本形成了固化的翻譯模式。此外,結合should在該語料庫中的多元化翻譯處理,本研究對該語料庫中頻次個高居第二的核心情態(tài)動詞should的進行了細致的檢索和分析,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核心情態(tài)動詞should在技術文本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經(jīng)檢索,核心情態(tài)動詞should在該自建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頻次為57,占該語料庫中所有核心情態(tài)動詞的比率為20.73%,在九大核心情態(tài)動詞中僅次于shall。
將詞的跨度設置為左五右五,最低頻率值設置為1,然后檢索should,得到搭配詞列表如下表2所示:
表2 should在教材《技術資料英漢翻譯》中的搭配列表
由表2可見,should在該自建語料庫中共有六種搭配類型。搭配最多的是be動詞,總頻次高達37,其中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位于should的右側。其次是have,頻次為13,全部位于should右側,構成“should have”形式。第三大高頻搭配詞為縮寫詞BSL,總頻次為6,且全部位于should左側。接下來本文結合具體實例探討了should三大搭配詞的主要用法。
將詞叢的大小設置為2,檢索詞的位置為左右,頻率最低值設置為1,然后檢索should,得到詞叢列表。統(tǒng)計結果顯示,該自建語料庫共有52類詞叢。限于文章篇幅,本文截取了排行前10位的詞叢,具體情況如下列表3所示:
表3 should在教材《技術資料英漢翻譯》中的前十位詞叢
首先,高頻搭配詞“be”動詞搭配should時大部分位于should右側,構成“should be”結構?!皊hould be”詞叢在該自建語料庫中的頻次為33。此外結合KWIC中的具體語境,大部分構成“should be done”、“should be+介詞”結構,主要用來提出相應的技術規(guī)范或操作要求等。
其次,“should have”直譯為結構“應有”,或者也可以構成“should have done”結構。結合該語料庫的具體使用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該結構在該自建語料庫中多為第二種用法,且大部分出自第十二課,后面大多接的是名詞結構,講的是實驗室內需要配置的一些必備設施等等,例如:
例1
Gas cylinder cabinet with dangerous should have automatic explosion-proof device, pressure alarm device and accidental exhausting device (or continuous ventilation).
危險氣體氣瓶柜需要有自動防爆、壓力報警裝置以及事故排風裝置(或者釆用平時通風裝置)。
例2
BSL should have automatic firealarm.
在生物安全實驗室區(qū)域設置火災自動報警裝置。
在典型案例例1和例2中,should have后均搭配名詞詞組,表明實驗室或相關設備必需的一些配置或要求。
而第三大高頻搭配詞BSL則更是體現(xiàn)了該語料庫自身的特點。BSL是biosafety laboratories(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縮寫。本教材第十二課的主題就是《實驗室通用要求》。據(jù)Antconc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所有六次搭配中,BSL均出現(xiàn)在should的左側,即構成“BSL should” 結構。典型案例如下:
例3
“BSL should have automatic firealarm.”
在生物安全實驗室區(qū)域設置火災自動報警裝置。
例4
BSL should have illuminate emergency escape sign.
生物安全實驗室內應設發(fā)光緊急疏散標志。
例5
The doors of the BSL-2 level laboratory room should be lockable, be self-closing, and have vision panels.
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門應帶鎖并可自動關閉,并且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門應有可視窗。
在例3和例4中,BSL均是敘述主體,搭配should結構,介紹了實驗室的常規(guī)配備設施以及日常使用要求。例5則對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門進一步提出了三個具體要求,即“帶鎖”、“可自動關閉”和“有可視窗”。
本文使用Antconc對該語料庫中should的翻譯進行了探究,共有12種翻譯方式,每種翻譯的頻率通過四舍五入,保留了小數(shù)點后兩位數(shù)字。具體結果如下列表4所示:
表4 九個核心情態(tài)動詞及在教材《技術資料英漢翻譯》中的頻次
由表4可知,在該自建語料庫中核心情態(tài)動詞should共出現(xiàn)了12種翻譯方式。其中,should有27次被翻譯成了“應”,占比高達47.37%。另外兩種較多的翻譯方式為“需”和省譯“/”,占比均為“10.53%”。此外,還有4次被翻譯成了“必須”,占比為7.02%。另外,“should”還在相應的語境中被翻譯成了“要”、“需要”和“宜”等。在否定句中,should還和否定詞not連用,翻譯成“不能”和“不得”。接下來本文將結合具體的案例,對should的典型和特殊翻譯方式進行重點分析。
1.should譯為“應”
在該自建雙語語料庫中,“should”譯為“應”占到了“47.37%”,而相比之下,“應該”的百分比僅僅為“3.51%”。
例6
The sinks in BSLshould have non-manual switch (elbow, foot 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生物安全實驗室的水池應采用非手動開關(肘動、腳踏或自動感應)。
例7
Wastewater disposing device should be provided for drain system of laboratory.
實驗室排水系統(tǒng)應有廢水處理裝置。
結合例6和例7,should譯為“應”,在形式上可以使句式更加簡潔,在內容上,句意表達也非常清楚。技術文本通常面對的客戶群體涉及多個年齡段,受教育程度也各不相同。而且,不同于文學文本,技術文本通常沒有較多的版面。所以,技術文本通常注重句式的簡潔,內容上也需避免歧義和誤解,盡量使用簡單通俗的語言和句式。因此,相比“應該”,譯為“應”的傾向性更高,也更容易為讀者所接受。
2.should譯為“需”
通常,should對應的漢語詞為“應”或“應該”,而“需”或“需要”對應的英語詞為“need”。但是should譯為“需”,在該自建雙語語料庫中卻出現(xiàn)了六次,頻率達到了10.53%。其中,典型案例如下。
例8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ir entrance and the outside exhaust of air supply unitshould be larger than or at least equal to 10 m.
新風采集口與外墻排風口水平距離需大于或等于10 m。
在該案例8中,英語原句借助should來指出對新風采集口和外墻排風口之間水平距離的要求應大于或至少等于10米。通過選擇詞“或”的使用可知,該水平距離并非嚴格要求10米,而是大于或者等于10米均可。因此,該距離只要是不小于10米即可。所以,結合原文句意,漢語譯文采取對情態(tài)強度降值的方式譯為“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3.should省譯“/”
在該語料庫中,should的省譯情況達到了10.53%,為第二高頻率的翻譯方式。
例9
At least one emergencyshower should be provided in each level.
每層至少一個應急噴淋裝置。
例10
BSL should have automatic firealarm.
在生物安全實驗室區(qū)域設置火災自動報警裝置。
案例9采用了被動語態(tài)的形式,一方面使得敘述較為客觀,另一方面沒有必要呈現(xiàn)動作的主體。在譯為漢語時則遵從了“簡潔”和“被動改主動”的方式,一方面使表述更加符合漢語習慣,另一方面也使得表述更加簡潔。案例9的直譯為“至少一個應急噴淋裝置應該被提供在每層”。不過,should如果譯為“應”,則和“應急噴淋裝置”中的“應”有重復之嫌,且讀起來有些拗口。通過這種省譯的處理方式,句式簡潔且表述清新、符合漢語無謂語的用法。
案例10中英語原文采用了較為簡潔通俗的英語表述,比如“should have”(應該有)。案例10可直譯為“生物安全實驗室應該有自動火災報警裝置”,但該表述含混不清且缺乏力度,不符合技術文本客觀清晰的表述方式,因此譯者的處理方式是:首先,添加介詞“在”;其次,將“should have”的偏靜態(tài)表述方式譯為動詞“設置”。這種處理使得譯文更加符合漢語技術文本的表述,實現(xiàn)了較好地轉換。
總之,案例9和案例10均采用了省譯和其他的翻譯技巧,使得漢語譯本更加規(guī)范,符合目的語技術文本的表述。雖然沒有逐字翻譯,卻實現(xiàn)了兩種語言、甚至兩種文本的完美對應。
4.should譯為“必須”
should本義為“應該”,通常“必須”在英語中對應的是“must”。然而,在該自建雙語語料庫中卻有四次被翻譯成了“必須”,比率達到了7.02%。典型案例如下:
例11
Itshould be ensured that labs have three-phase power and its minimum volume should not below 10 kW.
必須保證這些(每間)實驗室有三相電源,最小容量不能低于10 kW。
案例11可直譯為“應該確保這些實驗室有三相電源”。英語原文使用的是中情態(tài)量值“should”,而漢語卻譯為了高情態(tài)量值“must”。結合句意,原文講的是實驗室對電源的要求,直接影響到實驗室安全問題,而且should 和ensure連用,直譯為“應該確保”。由此可見,該案例中,should完全可以譯為“必須”,以引起目的語讀者足夠的重視和注意。
5.should譯為“宜”
在個別語境下,should被翻譯成了“宜”?!耙恕庇卸喾N詞性,可作名詞、形容詞、副詞、動詞等。同時,“宜”也是多義字。根據(jù)《詩經(jīng)》的《爾雅·釋言》,“宜,肴也”。可知,“宜”的本義為“菜肴”。此外,“宜”當動詞,有“應該”的意思。
例12
The supply and exhaust grills near the floor of cleaning roomshould consider use of vertical louvres.
潔凈室下送風口、下排風口宜采用豎向百葉窗。
該案例12中,原文直譯為“潔凈室下送風口和下排水口應該考慮豎向百葉窗”。然而,結合語義,采用豎向百葉窗只是一個建議,而非必需。而且,避免重復使用“應”“應該”,也為了使句子表達更加簡潔明了,翻譯為“宜”不失為一個妙譯。
核心情態(tài)動詞在技術文本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核心情態(tài)動詞should為研究對象,以教材《技術資料英漢翻譯》為依托,重點探討了should在技術文本中的使用與翻譯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should為該教材中的第二大高頻核心情態(tài)動詞。should在該教材中的頻次為57,占到所有核心情態(tài)動詞的20.73%。此外,should在該教材中有12種漢語翻譯方式,其中頻次較高的三種翻譯方式為“應”(頻次和占比分別是27,47.37%),“需”和省譯“/”(頻次和占比分別是6,10.53%),以及“必須”(頻次和占比分別是4,7.02%)。此外,本研究還結合具體的案例分析了should的典型與特殊翻譯。
本研究通過對典型技術文本中核心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與翻譯進行深入剖析,總結歸納了其使用與翻譯的規(guī)律。對語言學中情態(tài)動詞的研究、以及技術文本的寫作和翻譯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接下來的研究中,筆者將會對語料庫的內容進行進一步更新,同時拓展樣本涉及的領域,或從其他視角著手,以期獲得更加客觀和具有參考價值的發(fā)現(xiàn),從而進一步促進技術文本的寫作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