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澤宸
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對于我這個“小吃貨”來說,一到春節(jié)我就能大飽口福。而在我的老家安徽合肥,過年時,家家戶戶的餐桌上,掛面圓子絕對是必不可少的壓軸菜,其圓圓的樣子,被賦予了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
七歲那年的臘月二十八,我和外公一起做圓子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一大早,外公和外婆就開始忙忙碌碌,廚房里不時傳來噼里啪啦的聲響。我嗅著香味,走進了廚房。外公在下掛面,外婆則在旁邊“咚咚咚”地切蔥姜蒜,兩個人很有默契。外公這邊剛把掛面撈起,外婆那邊調(diào)料就準(zhǔn)備好了。外公看著我好奇的樣子,說“你今天和我一起做掛面圓子,今年的圓子好不好吃就看我們的了!”外公把煮好的面撈在瀝水籃里,用涼水沖,直到熱騰騰的面涼透為止。這時,一碗雞蛋清、一些肉末和淀粉都已準(zhǔn)備好。我們都有了各自的任務(wù):外公拌面搓圓子,我和媽媽將搓好的圓子裹上淀粉,外婆炸圓子。
“做圓子嘍!”外公先在面盆里放入蔥姜蒜和肉末,然后雙手抹上雞蛋清,插進面條里,左搓右揉,順手把長長的面條掐斷,并用拳頭敲打著拌好調(diào)料的面條。隨后,外公用右手抓起一團面,使勁一擠——哇,一個又圓又大的圓子就做好了!我不禁問道:“外公,您做的圓子怎么都一樣大?”外公很自豪地說:“熟能生巧啊,我都做了幾十年的圓子了?!?/p>
我小心翼翼地將圓子放入小碗里,裹上淀粉??墒牵⌒〉膱A子到我的碗里總是不聽話,我端著碗一轉(zhuǎn),有時速度太快,圓子跳出碗,滾落到地上;有時力量太輕,圓子沒裹上淀粉,我便輕輕一吹,結(jié)果鼻子和臉上沾滿了淀粉,成了大花臉,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外公笑著說:“沒關(guān)系,當(dāng)年你媽媽幫我做圓子,和你現(xiàn)在一模一樣,比你還邋遢呢,渾身上下都是淀粉?!蔽覀円贿呑鰣A子,一邊聊著春節(jié)里好玩的事。
我們將做好的圓子擺到餐桌上,它們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被外婆放入油鍋炸后,更是全身金黃。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哇,外表香脆,里面綿軟,吃后回味無窮。
每年的春節(jié),吃著香香脆脆的掛面圓子,一股濃濃的年味融入其中,令我難以忘懷。
(指導(dǎo)老師 盛曉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