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情節(jié)嚴重”認定標準類型劃分的重構

      2023-09-07 21:55:41孫碧晨
      法制博覽 2023年23期
      關鍵詞:情節(jié)嚴重類型化法益

      孫碧晨

      河北農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進行了規(guī)制,本罪屬于情節(jié)犯,對于“情節(jié)嚴重”的判定,系本罪成立的關鍵要素,而該條款未對“情節(jié)嚴重”的情形做詳細規(guī)定。2017 年5 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印發(fā)了《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規(guī)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十種情形,其中侵犯不同類別的公民個人信息所適用“情節(jié)嚴重”的判定標準有所爭議。爭議焦點為未明確根據侵害法益的嚴重性對公民個人信息的類型予以合理劃分,從而導致了對于一些涉及公民個人最核心的隱私與尊嚴的信息的保護力度不夠,進而造成了立法目的的落空。

      本文通過結合《解釋》的相關規(guī)定,采用類型化分析的方法,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情節(jié)嚴重”信息種類的劃分體系進行調整與完善,以此實現本罪于司法實踐中的準確理解與適用。

      一、“情節(jié)嚴重”中信息種類劃分現狀

      (一)信息類型化的必要性

      在科技快速發(fā)展、大數據引領信息潮流的時代,隨著數據收集技術的創(chuàng)新,在對“公民個人信息”的定義及范圍予以明確的同時,將各信息進行類型化區(qū)分并予以分級保護尤為重要。

      第一,不同種類公民個人信息對刑法保護力度的需求存在差異。刑法根據不同種類公民個人信息的重要程度,對其予以或輕或重的保護。例如,同為公民個人信息,年齡、種族、身高體重等雖為個人隱私,其泄露后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較小。而與個人生活緊密關聯的隱私信息,如性生活相關信息、投資信息、健康信息、基因信息等,此類信息被泄露或者更改后將會影響被害人的正常生活,以至于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損害。[1]由此,刑法對公民個人信息進行類型化并予以分類保護具有正當性與必要性。

      第二,網絡時代,信息作為人類社會中各種資源流通的載體,不同種類的信息因其不同用途而價值有所差異,對公民的影響有所差異。根據《解釋》中的相關定義,公民個人信息關系到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承載著自然人人身、意志自由以及人格尊嚴,其背后所涉及的法益較廣。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所保護的法益,各種學說百家爭鳴,學界的主流觀點為個人法益說和超個人法益說。[2]隨著個人信息的潛在價值攀升,不同主體對其需求存在差異。因此,學界與實務界除了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進行探討之外,也關注著如何對其進行合理利用。這就需要劃分好二者之間的界限,合理保護與利用公民個人信息,以實現多方利益主體需求的平衡。

      第三,在既有的規(guī)定中,將個人信息予以分類,是體系性思維的體現。信息類型化,是根據不同的用途與價值將公民個人信息予以分類,其實質是對公民個人信息背后所涉法益予以精確保護。“情節(jié)嚴重”作為判斷罪與非罪的構成要件之一,忽視信息類型的區(qū)分對“情節(jié)嚴重”認定的影響,把侵犯的多種類型的信息混淆在一起而共同認定為情節(jié)嚴重,存在有違司法裁判公正的嫌疑。[3]

      (二)信息類型化的司法解釋規(guī)定

      《解釋》第五條對“情節(jié)嚴重”進行了具體規(guī)定,其中第一款第三至五項根據侵害的不同種類信息及危害程度規(guī)定了得以認定為“情節(jié)嚴重”的信息類型及數量標準。前述司法解釋以及立法都試圖厘清個人信息概念,在相關規(guī)定中,都重視信息在識別特定個人方面的功能發(fā)揮,采用列舉與概括相結合的規(guī)范方式,其中關于“等信息”的規(guī)定,能夠將需要保護的個人信息“兜得住”,不會形成利益保護方面的漏洞。[4]具體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為直接涉及公民人身和財產安全緊迫危害性較高的信息。在此項條款中,所含信息類型經由完全列舉的方式呈現出來,司法實踐中不得對該類信息的范圍予以擴大,說明了此類信息的重要程度及其背后所涉法益應受保護的必要性。

      第二類為直接影響公民人身和財產安全但緊迫危害性較低的信息,以及其他可能影響公民人身、財產安全的包括在此類信息中。該類信息未列舉詳盡,說明了此類信息涵蓋范圍較廣,危害性相對較低。

      第三類信息的規(guī)定為兜底性條款,即侵犯除上述兩類信息外的其他公民個人信息5000 條以上的。與前兩類信息相比,此類信息重要程度最低,因此適用較高數量標準,主要包括姓名、年齡等一般性信息。

      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分類,部分學者認為,從個人信息的性質上來看,公民個人信息可以分為公開性個人信息和隱私性個人信息兩類。[5]也有學者認為,應按照不同影響程度,將公民個人信息分為高度敏感信息、一般敏感信息和非敏感信息三類,并以此為依據分別設置入罪門檻,對其進行分級保護。[6]以上兩種觀點皆有其依據,然而在司法實踐中,不同類型信息在“情節(jié)嚴重”的認定中“一刀切”的現象并不罕見,因此進一步進行信息類型的劃分,明確其法益保護的界限,尤為必要。

      二、基于立法文本的分析:信息類型化現狀的困境與反思

      《解釋》對公民個人信息按照直接危害可能性的大小,以及所需刑法保護的必要性與緊迫性進行了分類,并對其規(guī)定了不同的數量標準。此種規(guī)定使得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有了輕重層級的劃分,有利于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實現,但在信息類型涵蓋范圍、類型設置以及認定標準等方面尚有不足。

      (一)第一類型信息涵蓋范圍過窄

      第一類信息規(guī)定了對公民產生直接危害可能性最大的信息類型,此類信息所需刑法保護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程度最高,因而對此設置了最低的數量標準,即侵犯相關信息50 條以上即可認定為“情節(jié)嚴重”。但由于其所規(guī)定范圍的確定性與固定性,一些需要刑法予以同等保護的具有重要性與緊迫性的個人信息無法被納入其保護范圍,由此致使被侵害的法益無法得到應有的保護。例如,“生物特征識別是身份驗證的一種方式,可用來作為一種憑證來訪問更重要的隱私數據。此情況下,生物特征數據的披露可能暴露這些生物特征信息保護的全部個人數據,對公民個人隱私的攻擊將可用間接的方式進行。因此,根據生物特征識別系統(tǒng)實現的不同方式可能會對公民隱私產生不同影響?!保?]此種信息具有絕對的確定性與不可逆性,能夠精確地對信息所有者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且此信息一旦被泄露,權利人除要求對方停止侵害外并無其他有效補救措施,因該信息的特定化,公民無法對其予以更換或阻斷其侵害路徑。

      (二)第二類信息類型認定標準單一

      第二類信息由于重要程度略低于第一類信息,因此未采用完全列舉的方式做詳盡概括,除所列舉的信息外,還用達到500 條的數量要求來擴大該類信息的保護范圍。擴大范圍為“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信息。此類權利雖未直接影響到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但會影響公民的正常生活,甚至造成嚴重后果。由于此類信息涵蓋范圍的局限,涉及公民隱私、自由、名譽等權利的信息只能適用第三類信息中的相關規(guī)定,即《解釋》第五條第一款第五項。此規(guī)定為兜底性條款,適用的數量標準較高,為5000條,由此說明了此類信息的重要程度較低,侵犯此類信息所造成的社會危害性較低。然而,在司法實踐中,因侵害公民名譽、隱私等信息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與此類信息所規(guī)定的懲罰標準并不適配。例如,公開未成年人的隱私、受害經歷、犯罪記錄等,違背權利人的意愿對其造成損害的同時,也會為其生活帶來難以承受的損害。

      (三)具有特殊規(guī)定的信息缺少數量標準

      為保護合法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解釋》第六條規(guī)定相關行為達到“情節(jié)嚴重”的獲利數額的認定標準,即“非法購買、收受公民個人信息,并利用其非法獲利50000 元以上的”,該規(guī)定中明確了獲利數額,但未規(guī)定數量標準。

      三、“情節(jié)嚴重”中信息類型劃分的結構調整與路徑重塑

      (一)將“生物識別信息”及“與未成年犯罪相關的信息”納入第一類型

      由前述可知,第一類信息中規(guī)定了需要刑法保護的必要性與緊迫性較高的幾種公民個人信息,但并未包含“生物識別信息”以及“與未成年犯罪相關的信息”。但根據此兩種信息的重要程度與影響范圍,本文認為應納入第一類型中予以保護。

      生物識別信息體現的是個人的生物特征,是個人生物符號。生物符號是由生命體的生理特征或行為特征構成,很難丟失或偽造[8]。與通過身份證件等進行傳統(tǒng)身份識別的過程不同,該種方式的識別具有唯一性與永久性。由此可知,侵犯此類信息將存在著永久影響權利人隱私的風險,由此將造成對其權益的持續(xù)性侵犯。

      與未成年犯罪相關的信息包括犯罪人的犯罪記錄、相關信息以及受害人的受害經歷等。為使未成年犯罪人能夠更好地改造完成再社會化,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等。由以上規(guī)定可以看出,關于未成年人的犯罪情況以及不當行為可視為未成年人隱私并應予以保護。

      (二)將第二類型信息的認定范圍延伸至“影響公民正常生活”

      在目前的信息分類中,第二類信息類型的劃分主要保護可能影響公民身體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相關的信息,而忽略了對公民心理健康的保護。例如,非法獲取、出售公民的宗教信仰、私人生活經歷、工作經歷、網頁瀏覽記錄等。此類信息可統(tǒng)一概括為“影響公民正常生活”,其被侵犯后所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同于第二類所規(guī)定的“可能影響公民人身、財產安全的信息”。因此,本文認為其應包含在第二類信息中,其具體原因有如下兩點:

      一是人是社會人,其幸福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離不開社會生活,“影響公民正常生活”即相關信息遭到侵犯的公民在其工作生活以及社會交往的圈層中,因隱私信息的被公開,從而招致了周圍人的議論與評價,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二是在認定標準方面,第二類信息所規(guī)定的“情節(jié)嚴重”的認定標準需侵犯信息的數量達到500 條,第三類則規(guī)定為5000 條,這意味著侵犯“影響公民正常生活”的相關信息數量處于500 條以上5000 條以下的將不在本罪所規(guī)定的處罰范圍之內,不能以本罪論處。

      綜上所述,為使介于第二類與第三類之間的重要信息得到相應的保護,第二類信息應將其類型范圍予以適當延伸,即第二類信息類型可增加列舉的信息種類,如非法獲取他人宗教信仰、感情經歷、網頁瀏覽記錄等相關信息,并延伸其概括種類至“其他可能影響公民正常生活的信息”,以此區(qū)別于第三類信息中兜底條款的規(guī)定。

      (三)增加第四類信息并為具有特殊規(guī)定的信息設置數量標準

      《解釋》第六條第一款列舉了為合法經營活動而非法購買、收受第五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項規(guī)定以外的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三項情形。本條款規(guī)定了特殊的認定標準,以獲利數額作為“情節(jié)嚴重”的認定標準,而沒有規(guī)定相關數量標準。

      此條款規(guī)定的獲利數額標準為50000 元,而《解釋》第五條第一款第七項所規(guī)定的違法所得數額為5000 元,不考慮成本僅從數量標準上看,前者為后者的10 倍。就成本考量而言,“獲利”與“違法所得”有所差別,但二者均通過侵害本罪所保護的法益而獲利,判斷標準可認定為獲利收入越多,侵犯法益程度越嚴重,考慮到形式上各層級間遞增倍數的協調性,因此建議將《解釋》第六條的數量標準設置為50000 條,以與“獲利”與“違法所得”間10 倍的遞增關系相契合。[9]

      四、結語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是典型的情節(jié)犯,因此,明確本罪所保護的法益,理解本罪“情節(jié)嚴重”標準的實質與內涵,使得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與合法利用實現動態(tài)平衡尤為重要。

      猜你喜歡
      情節(jié)嚴重類型化法益
      高空拋物罪中“情節(jié)嚴重”的量化適用研究——以萬有引力為邏輯起點
      我國警察盤查行為類型化分析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之法益研究
      刑法論叢(2018年3期)2018-10-10 03:35:52
      刑法立法向法益保護原則的體系性回歸
      刑法論叢(2018年2期)2018-10-10 03:32:26
      法益中心主義的目的解釋觀之省思
      法律方法(2018年3期)2018-10-10 03:21:00
      行政訴訟類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為視角
      行政法論叢(2018年2期)2018-05-21 00:48:36
      論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法益
      刑法論叢(2018年1期)2018-02-16 08:07:06
      《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五條第一款的理解與適用
      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案的審查批捕要點
      多次販毒能否認定為“情節(jié)嚴重”
      勃利县| 思南县| 达拉特旗| 大渡口区| 天柱县| 叙永县| 九江市| 安徽省| 永平县| 邯郸县| 射洪县| 韩城市| 临沧市| 屯昌县| 精河县| 襄城县| 巴彦淖尔市| 南汇区| 额尔古纳市| 防城港市| 喜德县| 石屏县| 临洮县| 上蔡县| 邢台市| 呈贡县| 德兴市| 旬阳县| 闽清县| 叶城县| 彩票| 乌兰察布市| 伊春市| 麻城市| 迁安市| 定远县| 弥勒县| 灌云县| 昂仁县| 崇阳县|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