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兒
所謂偶發(fā)事件,指的是突發(fā)性的、不可預料的事件,在班級中經常出現(xiàn)。妥善處理偶發(fā)事件是班級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對建設健康的班集體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直接而重要的意義。處理偶發(fā)事件的能力是衡量一位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標準之一。偶發(fā)事件處理得當,可以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處理不當,就會引發(fā)更多的矛盾沖突,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班主任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合理高效地處理班級偶發(fā)事件?結合多年的工作經歷,筆者發(fā)現(xiàn),對于不是必須馬上處理的事件,可以采用小紙條的形式,先讓學生把事件的經過用文字記錄下來,再妥善地解決。這樣做可以讓班主任在有準備的基礎上精準施策。
處理偶發(fā)事件,首先要全面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偶發(fā)事件具有不確定性:可能發(fā)生在學生之間,也可能發(fā)生在師生之間;可能發(fā)生在課余時間,也可能發(fā)生在課堂上;可能是事后學生告知的,也可能是班主任親眼看見的。需要注意的是,“眼見不一定為實”。很多時候,班主任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事情的全部。如果簡單粗暴地處理問題,容易讓學生受到傷害。
一次語文單元過關練習中,某班主任發(fā)現(xiàn)坐在最后兩排的A同學和B同學在玩小船模具,于是走過去用眼神制止了他們。A 同學把小船模具塞進了抽屜里。過了一會兒,他竟然又把小船模具拿了出來。該班主任非常生氣,不僅沒收了小船模具,還嚴厲地批評了他??荚嚱Y束后,該班主任把A同學和B 同學叫到了辦公室,給了他們一張小紙條,讓他們把事情的經過寫下來。原來,A同學的小船模具的開關出現(xiàn)了故障,考試的時候發(fā)出了響聲,B同學幫助A同學進行修理。被該班主任發(fā)現(xiàn)后,A同學把小船模具放進了抽屜,但不小心觸到了開關,于是想再次拿出來把開關關掉,恰好又被該班主任看見了……真相大白后,該班主任向A同學道了歉,并在班級里說明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大家眼見不一定為實,只有了解一件事情的全貌,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遇到偶發(fā)事件時,讓學生在小紙條上把整件事情寫下來,是對事情的再次梳理,可以避免學生因被班主任盤問而產生緊張和恐懼的情緒。只有讓學生真實、全面地說明情況,班主任才能全面了解事情的真相,從而妥善處理偶發(fā)事件。
處理偶發(fā)事件,要以讓學生受到教育,促進學生成長為目的。班主任應本著教育從嚴、處理從寬的原則,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給學生改正的機會,保護學生的自尊。
某個周五傍晚,C 同學告訴某班主任,她的橡皮被人切開了,少了一半,剩余的橡皮下壓著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D 同學的名字。顯而易見,這不是D同學做的,而是有人嫁禍于她。該班主任向全班學生簡單說明情況后強調下星期再調查處理,并表示,如果當事人有想說的話,可以寫小紙條告訴她。星期一早上,一塊新橡皮和一張折好的紙條被放在了該班主任辦公室的桌子上。原來,C同學的橡皮是D同學的同桌E同學拿的。雙休日的時候,E 同學經過思考,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把事情的經過寫在了紙條上,向班主任承認了錯誤,還買了新的橡皮賠給C 同學。該班主任把E 同學叫到安靜的地方,肯定她知錯就改的態(tài)度,并約定為她保守秘密。母親節(jié)的時候,這個學生給班主任寫了一張賀卡,上面寫著:“我不是您的女兒,您卻把我當作您的女兒?!?/p>
學生經常會犯錯,在被發(fā)現(xiàn)后大多會產生后悔的心理。處理偶發(fā)事件時,需要給學生留下一定的反思空間。上述案例中的E 同學利用小紙條向班主任說明情況,承認錯誤,讓班主任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也讓自己獲得了改正的機會。該案例中,學生的自尊得到了保護,教育的效應自然地產生。
班主任在處理偶發(fā)事件時,要保持冷靜、公平、寬容的心態(tài)。對于有些偶發(fā)事件,班主任不應急于發(fā)表意見,急于表態(tài),急于下結論,而應冷靜地觀察一段時間,明晰事情的來龍去脈,再進行處理。
一堂科學課上,幾個學生對科學老師說了不尊敬的話,其中有兩個還是品學兼優(yōu)的三好學生。剛聽說這件事時,某班主任十分震驚。于是把幾個當事人叫到了辦公室,給每個人發(fā)了一張白紙,讓他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寫下來。原來,科學課上,科學老師讓學生觀察刻度后畫出折線統(tǒng)計圖。學生用了數(shù)學老師教的方法,但科學老師卻讓他們擦掉,用科學課上學的方法重新畫。他們認為數(shù)學老師教的方法好,簡單直觀,所以心里不服氣,但又懾于科學老師的威嚴,只能擦掉重畫。一時口不擇言,說了不尊敬科學老師的話。在還原了事情的真相后,幾個學生逐漸冷靜下來,意識到自己不該不尊重科學老師,紛紛在白紙上寫下道歉的話語,表達自己的歉疚之情。該班主任語重心長地教育了這幾個學生,并在班級里開展了“文明語言尊師長”討論活動,讓所有學生意識到文明用語的重要性。
班主任在處理偶發(fā)事件時,要調控好自己的情緒,耐心地傾聽學生的心聲,合理地處理事件。冷靜、平和的心態(tài)傳遞給學生的是一種尊重和愛護,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積極地加以改正。同時,班主任要把某些典型的偶發(fā)事件作為教育契機,以點帶面,增強教育力度,擴大教育范圍。
班主任在處理偶發(fā)事件時,少不了要聯(lián)系家長。有時,一些事件發(fā)生后,學生不會及時地向班主任反映,導致班主任被蒙在鼓里。等學生回家告訴家長,再由家長向班主任反映情況,班主任就處在了被動的地位。有時家長聽了學生的片面之詞,情緒難免激動,使得事情處理起來更加棘手。因此,借助小紙條向學生調查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還原真相,顯得尤為重要。
一個周日下午,某班主任接到F同學的姐姐的電話,說F 同學在班級里遭到同學欺凌——G 同學強行翻她的文具盒并動手打了她。F 同學回家后向家長哭訴,并說再也不想來學校讀書了。F同學的姐姐認為F同學受到了傷害,要求查看教室里的監(jiān)控,并要求G 同學當眾向F 同學賠禮道歉。F 同學姐姐的態(tài)度十分強硬,該班主任由此意識到了事件的嚴重性。周一上午,該班主任分別找來F 同學、G同學以及F同學的同桌H同學,讓他們分別在白紙上寫清當天發(fā)生的事情。原來,F(xiàn)同學把小烏龜帶到了教室里,并在上課時玩小烏龜,被任課教師發(fā)現(xiàn)并沒收了。下課后,F(xiàn)同學沒經任課教師同意就拿回了小烏龜,并藏了起來。G 同學想知道F同學把小烏龜藏到了哪里,就去翻她的文具盒。F同學護著文具盒不讓看,兩人就打了起來。
顯而易見,G同學強行翻他人的文具盒還動手打人是不對的。而F 同學把小烏龜帶到教室并在上課時玩,也確實是有錯在先。且F 同學回家哭訴時隱瞞了自己帶小烏龜?shù)氖?,讓家里人認為她是個十足的受害者。該班主任把三個學生寫在紙條上的材料拿給雙方的家長看,雙方家長都認識到了自己孩子的問題,表示會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也對該班主任的處理表示滿意。由此,事態(tài)得到了控制。
班主任處理偶發(fā)事件,特別是處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時,要以事實為依據(jù),秉公辦事,不偏袒任何一方。同時,要有民主意識,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犯錯的學生,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和愛護,讓家長心悅誠服,從而積極配合教育。一張小紙條,可以成為家校溝通合作的紐帶。
總體而言,班主任在處理偶發(fā)事件時,可以合理地使用小紙條,讓當事人用筆記錄事件的整個過程,最大限度地保證事件的真實性。在閱讀小紙條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對事件進行全面的了解,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為后續(xù)公平公正地處理事件奠定基礎。需要注意的是,處理偶發(fā)事件時,班主任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爭取得到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將偶發(fā)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