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華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單元統(tǒng)整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進而牢牢掌握語文知識。教師應從宏觀的視角出發(fā),在教學過程中以單元為整體,不斷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優(yōu)化,以行之有效的策略實施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 單元統(tǒng)整教學 策略
統(tǒng)編教材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并且依據“雙線”(特別是語文要素線)著力加強了單元內部的橫向聯系,使整個單元成為一個整體系統(tǒng)。這樣的教材編寫特點使得單元統(tǒng)整教學應運而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實施單元統(tǒng)整教學,能夠讓學生基于整體的角度實現對單元內容的學習,并且能有效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背景下,對現有的教學觀念進行變革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探索并實施單元統(tǒng)整的教學,以確保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一、聚焦語文要素,實施單元統(tǒng)整教學
為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在聚焦語文要素的基礎上,以科學靈活的方式實施單元統(tǒng)整教學,讓學生在閱讀和學習中積累豐富素材、學習寫作技巧、體會積極情感,確保學生在扎實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前提下不斷拓寬學習面,加深學習體驗,從而提升文化素養(yǎng)。這樣才能切實發(fā)揮語文學科的教學功能和育人價值,實現文化教學和素質教育同步發(fā)展的目標。
例如,在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對本單元文本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和活動計劃,將多篇文本串聯到一起,為統(tǒng)整教學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本單元以“父母之愛”為主題,以語文要素“注意體會場景和細節(jié)描寫中蘊含的感情”為鏈,編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中,筆者聚焦語文要素,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展開想象,在想象中閱讀,邊讀邊思考文中哪些場景和細節(jié)描寫最能觸動他們的內心。如《慈母情深》一課,學生在反復閱讀中很快就找出“在工廠找母親”與“母親給錢買書”這兩個大場景來交流閱讀感受。為了加深學生的閱讀體會,筆者引導學生繼續(xù)細細品讀文本,發(fā)現并關注“母親掏錢”“母親立刻投入工作”等細節(jié)描寫,再引導學生對“我向母親要錢”與“工友責問”兩組對話進行分角色朗讀,讓他們揣摩母親、女工友內心的不同想法,從而深刻體會細節(jié)中蘊含的慈母情深。
又如《父愛之舟》一課,學生通過閱讀與思考,分享交流“跟父親賣繭買枇杷”“父親湊學費、鋪床”“逛廟會”這些讓他們印象深刻的場景,并不斷挖掘其中的細節(jié)描寫,逐步深刻體會了作者描繪的深切的父愛。筆者正是通過扣緊“注意體會場景和細節(jié)描寫中蘊含的感情”這一閱讀要素來組織學生品讀、思考與交流,從而引導學生體會父愛和母愛在表達方式上的不同。同時,筆者引導學生比較兩篇精讀課文在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細節(jié)描寫方面的差異,學生在對比異同點中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學習到多樣化的寫作技巧和描寫手法。在兩篇精讀課文的示例作用下,學生習得了閱讀的方法,筆者引導學生將方法遷移運用于略讀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學習,由扶到放,學生自主完成閱讀任務,沉淀學習技能。在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后,筆者進一步緊扣本單元表達要素“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組織學生按照要求開展以“父母之愛”為主題的口語交際學習活動,在聽說訓練中讓學生以“我”的角度再次感受父母不同方式的愛,強化語言表達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為后續(xù)的習作教學(“我想對您說”)做好鋪墊。在學生完成習作(把想對父母說的話寫成信)的過程中,筆者讓他們運用前面學習過的場景描寫與細節(jié)描寫來抒發(fā)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在立足單元整體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不僅可以帶領學生感知語文要素,保證學生的閱讀效果,同時也能讓他們在思考、交流中體驗作者的情感,促使他們在習作中懂得運用相同的手法完成習作,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二、以學習任務群實施單元統(tǒng)整教學
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小學語文單元統(tǒng)整教學,教師一定要緊扣主題構建學習任務群,在選擇任務群內的具體文本時要綜合教材中的所有單元進行考慮,將各單元中與主題相關的課文統(tǒng)整到一起。在創(chuàng)建學習任務群時,教師要將主題、素材和學習任務巧妙融合,準確解讀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制定科學合理的閱讀教學計劃;要以學習任務群作為驅動,吸引學生在學習任務群中學習和掌握閱讀方法與技巧,體會閱讀帶來的趣味和魅力,逐步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以“奇妙的世界”為主題,筆者通過分析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及三篇精讀課文,確定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適合設置指向“閱讀與表達”的學習任務群。在教學中,筆者將重點落在讓學生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對比三篇精讀課文中作者描寫美麗自然景象的語言和表達對大自然景色熱愛之情的異同點。教師在設計相關任務時,應該抓住三篇文章的共性,設計類似的任務,讓學生深入閱讀與分析,深刻感受世界的奧秘和大自然的美麗神奇。教學中,筆者設計“文章中描繪的是什么自然景象”“文章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自然景象”“文章通過什么事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等基礎任務,讓學生帶著相關問題展開閱讀思考與交流。在《我們奇妙的世界》一課中,學生通過閱讀完成問題任務后,筆者設置學習子任務:圈畫出“天空”與“大地”這兩部分內容中表示時間的詞語,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清楚的?而在《海底世界》一課設置學習子任務:自讀課文第四和第五自然段,想想每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怎樣寫清楚的呢?《火燒云》一課的學習子任務:默讀第二至六自然段,圈畫出文中火燒云顏色、形狀變化的詞語,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火燒云的變化描寫清楚的?這樣從單元大任務到單篇子任務的設置,有助于學生進行橫向比較學習,在比較閱讀中拓展思維空間,有助于學生梳理篇章結構,總結本單元學習方法,從而將閱讀方法向習作遷移,做到讀寫結合,提高學生語言理解運用能力。在學生完成這些學習子任務之后,筆者適當加大任務難度,要求學生針對單篇文本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情感,同時鼓勵學生匯報分享、暢所欲言,以此保證學生的閱讀效果,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三、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實施單元統(tǒng)整教學
環(huán)境和氛圍會給學生思想和行為帶來一定影響。在小學語文單元統(tǒng)整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對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情境的關注和重視,為學生營造開心學習、快樂成長的氛圍,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時,教師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即采取靈活方式組織學生展開思考和學習,給學生布置難度適宜的學習任務,促使學生在獨立思考與合作討論中得出結果,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時,可以從單元人文主題“鄉(xiāng)村生活”入手,設定“最美鄉(xiāng)村情”這一活動主題。在單元導讀中,將每一篇選文中一幀幀美麗的鄉(xiāng)村生活圖片展現于學生眼前,讓學生置身于多彩的鄉(xiāng)村生活中,進而創(chuàng)設“走,一起去美麗鄉(xiāng)村”這一單元學習情境,讓學生興趣盎然地開啟本單元的鄉(xiāng)村之旅。然后,依托本單元選文特點,設置選文學習活動情境“探尋古人眼中的美麗鄉(xiāng)村”,在《古詩詞三首》的教學中通過“誦讀鄉(xiāng)村音韻美”“想象鄉(xiāng)村畫面美”“積累鄉(xiāng)村田園詩”三個學習任務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引導學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去感受古詩詞的音韻之美,感受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情趣,進而鏈接課外進行拓展積累。這樣對三首古詩詞進行整合教學,使學生入情入境地感悟古人那無比愜意的田園生活,喚起學生對鄉(xiāng)村美好生活的向往。接著,教師可設置“代言作家眼中的美麗鄉(xiāng)村”這一任務情境,讓學生進入《鄉(xiāng)下人家》《天窗》及《三月桃花水》的閱讀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閱讀去發(fā)現鄉(xiāng)村美,尋找自己樂于代言的美麗鄉(xiāng)村。在學生對三篇選文形成整體感知后,可開展“請你來參觀鄉(xiāng)下人家”“請你欣賞天窗的樂趣”“請為三月桃花水點贊”等閱讀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細賞鄉(xiāng)下人家、探尋天窗樂趣、徜徉三月桃花水,爭為美麗鄉(xiāng)村代言。這樣針對選文特點創(chuàng)設不同的學習情境,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與思考,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的構建與應用。這樣的教學情境也能讓學生充分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交流與互動中來,使探究學習活動層層推進。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鍛煉,還能夠對教學內容形成深度理解與體會,便于梳理單元學習內容,形成大單元學習觀。
(作者單位:福建省惠安縣黃塘中心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莊嚴 王振輝)
【編后記】
單元統(tǒng)整教學就是改變單篇課文零散化、碎片化的知識點學習,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從整體上把握教材、處理教材,找準單元各課文之間聯系的點,以點帶面,實現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層次性,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本專輯的這兩篇文章在小學語文單元統(tǒng)整教學方面都做了探索,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