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水樹格言》生態(tài)思想翻譯研究

      2023-09-17 04:09:19
      名家名作 2023年13期
      關鍵詞:詩節(jié)格言典籍

      胡 平

      一、引言

      在新時代語境下,民族典籍翻譯研究正經歷著由單一學科向多元的跨學科縱深研究趨勢發(fā)展。民族典籍被視為中國文學藝術的瑰寶,是一個民族文化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xiàn)。民族典籍與少數(shù)民族生態(tài)文化的重構與轉型密切相關,為未來的文學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民族典籍作為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經典之一,浸潤著一代代的中國人,深刻地影響了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品格,滋養(yǎng)出中國人特有的精神風貌和人格底色?!端畼涓裱浴窞椴刈逦膶W典籍之一,是藏族先哲留下的寶貴文學財富。其頗具特色的文學形式,全文分為兩大部分,即《水的格言》與《樹的格言》,分別選用了“水”與“樹”兩種自然意象進行作比,運用豐富的諺語、民間典故等,借助比喻、推理等手法講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道德倫理、道德行為,通俗易懂。該典籍由139首《水的格言》與106首《樹的格言》構成,以格言詩體形式呈現(xiàn),每首四行,有規(guī)律的韻腳,整體給人形式的美感,通篇運用淺顯的文字闡述神妙的哲思?!端畼涓裱浴肥怯芍袊宕刈逶娙素曁啤さぐ诇拭浪?,詩歌用世俗的語言弘揚佛教哲理,故而亦佛亦俗,堪稱一部經典的藏族文學作品,格言詩中涉及道德倫理思想對我們有很大的教育意義,是指導我們?yōu)槿颂幨赖膶毜洹?/p>

      當前這部藏族文學經典已經被翻譯成多語種譯本,1986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耿予芳的《格丹格言、水樹格言》合集是國內首個漢譯本;之后,2001年四川色達喇榮寺五明佛學院的索達吉堪布對《水樹格言》重新進行了漢譯, 并將此漢語翻譯文本收錄在自己的系列翻譯作品“顯密寶庫”叢書里的第 1 冊——《教言匯集》中,并以《水木格言》為名,分“水格言”和“木格言”兩章予以出版流通。(王宣力,2016:3) 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耿予芳教授的漢譯本《格丹格言、水樹格言》首部完整的英譯本是由Yeshe Khedrup和Wilson Hurley所著的The Water and Wood Shastras,且很早就在國外傳播開來,是2012 年由 Karuna Publications 出版社出版的。2013 年1月,長春出版社出版了李正栓等譯者所翻譯的《藏族格言詩英譯》,書中以水格言詩(Gnomic Verses about Water)和樹格言詩(Gnomic Verses about Tree)兩部分進行了英譯。2017年,李正栓教授翻譯《水樹格言》(Gnomic Verses about Water and Tree)全譯本, 由Tianli Publication and Culture Company Pvt.Ltd. 出版發(fā)行,這表明少數(shù)民族典籍“走出去”對外交流與傳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tài)文明建設逐漸納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tài)文明建設,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促進經濟社會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中國式現(xiàn)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tài)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xiàn)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chuàng)新。”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基本內涵,這一獨特的生態(tài)觀是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思想在中國的運用和發(fā)展。本研究基于李正栓教授漢藏英譯本《水樹格言》為藍本,探究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體現(xiàn)的生態(tài)思想。這對譯者的主體意識進行了合理定位,利于以譯者為主導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諧統(tǒng)一建設,為今后譯者在為中國典籍翻譯的跨文化傳播提供方法論上的指導與借鑒。同時使《水樹格言》原文的生態(tài)價值契合讀者的閱讀期待,喚醒譯者的生態(tài)意識。它是建設美麗生態(tài)的強大思想武器,是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根本遵循。

      二、《水樹格言》中自然意象“水”的生態(tài)元素

      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因子,是生命的依托,在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中占據很高的地位。所以在中國有關水的文化尤為深厚。在中國的諸多典籍中都有關于“水”的記載,如《列子·湯問》中曾記載“緣水而居,不耕不稼”;“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管子·水地篇》),再比如“天人合一”的思想,這是在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時,中華民族通過長期治水等實踐形成的??梢娝c人類生存發(fā)展息息相關,而人類與水的關系則繪制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

      《水樹格言》作為一部民族典籍之一,格言詩共有245首,其中借“水”說理的詩節(jié)共計 139 首,“樹”的格言 106首,該詩集的最大特點是以“水”“樹”為自然意象通過比喻推理來闡述主題,展示了一個佛學家對為人處世的深刻見解。詩者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運用生動形象且淺顯易懂的語言表達由淺入深的哲思。例如在《水的格言》第4首提到“正直誠實聰明之人,總是吸取別人學問;草原上的徐徐流水,低聲輕吟把花兒尋?!保ɡ钫?,2022:4)該詩節(jié)教于世人,智者是如何向別人習得學問的,正直聰慧的人會選擇不斷地向他人學習獲取知識經驗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草原上徐徐的流水一般,默默、緩緩地流向遠方的花香之地。本詩節(jié)借用自然意象“水”的另一種形式“流水”來告誡世人要虛心學習他人的知識與經驗,持有謙遜求學的態(tài)度?!扒趭^若能持之以恒,循序漸進萬事皆成;小河流水奔騰不息,能夠走遍遼闊大地?!保↖f we can preserve our diligence,Things succeed in proper sequence. Small rivers keeping on running fast,Can flow on land boundless and vast. )(李正栓,2022:6)該詩節(jié)旨在告知人們只有持之以恒才可獲得成功,就如這小河流水一般保持奔騰不息方可抵達遼闊的地方。該詩節(jié)中“水”的意象轉化為“小河流水”的形式進行類比推理。這正好與先秦時期的荀子《勸學篇》中的“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庇挟惽ぶ睿冀枰浴八钡囊庀筮M行推理。耿予芳在漢譯過程中,采用/ aabc /韻腳,分別押韻/ en /, / en /(即復韻母),和后鼻音/ ui /, /un/(即由鼻輔音元音之后) 。李正栓教授為了保留漢譯文本的生態(tài)語言,力圖在英譯過程中運用尾韻/abcb/形式,在語言轉換上的巧妙手法,維持了文本的生態(tài)平衡,這樣能給目標讀者帶來聽覺上的享受,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聽到潺潺流水聲,勾勒出一幅如真如幻的美麗自然風景圖。這是一種利用生態(tài)語言繪就的自然圖景,如真如幻。

      為了更好地促進民族典籍“走出去”,勢必要確保信息傳輸?shù)脑次谋竞驼Z言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兩種不同語言的轉換, 因為語言的干擾, 從本質上講,原語言的結構會對譯者產生影響。為了能夠使一種語言轉化成另一種語言,又保證不破壞原文本語言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語言系統(tǒng),譯者需要研究語言的自然環(huán)境,把語言視作自然的一個有機部分。生態(tài)語言學研究者Stibbe認為,生態(tài)語言學是研究語言與各種形式的互動,即通過分析語言來揭示人與自然(包括人與其他生命形式)的關系,根據特定的生態(tài)哲學來判斷不同類型的話語性質。(Stibbe,2015)自然與社會環(huán)境會受到語言和語言使用的影響,語言使用的環(huán)境則會影響到語言的構建。語言與生態(tài)問題的探討,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理念的切實舉措。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促進語言開展的基礎,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可以促進語言的發(fā)展,語言的生態(tài)平衡了則有助于文化的平衡。同時人們想要和諧的生活,生態(tài)中的語言生態(tài)也要平衡。(張洪順,2023)

      三、《水樹格言》中自然意象“樹”的生態(tài)元素

      談及“樹”,我們很容易會將其與人進行類比。樹與人類伴生伴助,從樹身上可以看到其高貴的品質,在中華文化里,“樹”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諸多文學作品或者畫作中都有出現(xiàn),它是諸多文人喜愛的自然意象之一。文人們雖寫或畫的是樹,但實則喻的是人,他們慣以樹喻立、喻直,以樹擬人。此時“樹”這個自然意象已然不再是木本植物的“樹木”?!渡袝ぶ軙ぬ┦摹分姓f:“樹德務滋,除惡務本?!边@里的“樹”是“建立”的意思,說的是:建立德治,務必深益;剪除邪惡,務必根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沒有無來由的謬賞,我們贊嘆貞節(jié)、氣節(jié)等品質,大部分是從樹的性格中引申而來的。

      在中國諸多典籍中慣于以物取意,唯物立標。《水樹格言》中有關“樹”的格言106首,詩中以“樹”的各種形式擬人喻理。詩節(jié)中選取“樹”的自然意象并以各種形態(tài)的樹木呈現(xiàn)喻理。例如《樹的格言》第5首與第28首格言詩中寫道:“虔誠而有善良心性的人,一首頌詩也能受到教益,那些扎根泥土的小樹苗,有點雨水就能勃然興起?!保ˋ man having a heart gentle and pious.Can be enlightened from just a eulogy. Those saplings rooted in earth.With even little rain can grow vigorously.)《樹的格言》第5首:“學習如果勤奮努力,最后必然獲得學識;樹根若有充足水源,枝頭必然葉果密集?!保↖f one studies hard and diligently,He will acquire knowledge finally; If the root has plenty of water,The branches will bend full and fruity.)(樹的格言第28首)該詩節(jié)中詩人借用“小樹苗”與“雨水”的自然關系來比喻品性善良之人即使一首宋詩也能使之從中受益。這一自然景象會讓我們自然而然想到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這旨在告誡世人至高的善德善舉就如同水的品性,默默滋養(yǎng)世間萬物而不爭強斗勝。同時這里也頌揚了小樹苗頑強的生命力,少許雨水便能勃然生長。

      “如果依靠有刺的樹木,就難免刺傷皮肉之苦;如果依靠作惡的壞人,最后也只能產生痛苦?!保涞母裱缘?1首)該詩節(jié)中對“樹”的描寫顛覆了以往樹高貴的品質,將“帶刺的樹”比喻成“作惡壞人”給人帶來苦難。暗示要多與善人相交。在樹的格言詩中,以“樹”為意象描述自然現(xiàn)象,闡明為人處世的道理,繪制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畫面。李正栓教授在外譯時圍繞中國生態(tài)理念,在翻譯過程中,為了維持翻譯生態(tài)平衡,李正栓教授在翻譯技巧上甚為巧妙,多運用和諧韻律和修辭再現(xiàn)原文,力圖維持原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平衡。

      四、結語

      21世紀,我們已步入“大生態(tài)時代”,生態(tài)理念和生態(tài)價值觀念正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為了順應新時代的生態(tài)發(fā)展方向,緊跟時代的發(fā)展要求,營造和構建和諧的文學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國文學作品外譯過程中,譯者應站在生態(tài)批評的視角,維持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原文、源語與譯語平衡,體現(xiàn)中國生態(tài)思想理念,遵循生態(tài)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展現(xiàn)文學作品的生態(tài)價值。對翻譯活動的詳盡闡述,中國文學作品在外譯過程中,譯者應站在生態(tài)批評視角,展現(xiàn)中國的生態(tài)思想與生態(tài)價值。對翻譯活動進行描述,這從根本上就是翻譯生態(tài)與自然生態(tài)的同構隱喻,從翻譯生態(tài)整體出發(fā),展現(xiàn)東方生態(tài)智慧。文化“走出去”過程中翻譯生態(tài)的構建,譯者必須迎合“大生態(tài)時代”的發(fā)展趨勢,維系好并展現(xiàn)人與自然之間情感的紐帶,并保持良好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

      猜你喜歡
      詩節(jié)格言典籍
      雨 天
      格言
      趣味(語文)(2021年11期)2021-12-26 13:57:02
      《典籍里的中國》為什么火?
      金橋(2021年4期)2021-05-21 08:19:24
      格言
      格言
      格言
      《采薇》里的深情
      在詩詞典籍中賞春日盛景
      學生天地(2017年8期)2017-05-17 05:49:53
      典籍翻譯模式的構建與啟發(fā)
      先秦典籍中的男嬖形象探微
      虹口区| 颍上县| 仪陇县| 博白县| 宜良县| 朝阳市| 乐东| 麻江县| 花莲市| 沂南县| 前郭尔| 包头市| 永丰县| 丹棱县| 新和县| 博乐市| 威宁| 达尔| 祁连县| 澄城县| 大姚县| 蒲江县| 甘德县| 迁西县| 静乐县| 红桥区| 常州市| 巍山| 易门县| 岳阳市| 惠水县| 焦作市| 汶川县| 昌邑市| 清河县| 新闻| 梧州市| 札达县| 许昌县| 北川| 府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