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文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學校與教師開始嘗試各種各樣新的教學方式與手段。其中,強調啟發(fā)與探究的參與式教學要求教師與學生雙方展開有效互動,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如何在課堂上進行高效師生互動,受到了更多教師的關注與思考。然而,在當前的初中英語課堂上,仍然存在著師生互動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現(xiàn)象,不僅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還會影響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進[1]。因此,針對初中英語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發(fā)展現(xiàn)狀,筆者深入結合教學實踐,著重探討在新的教學要求下改進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教學的策略,以期能夠為英語教師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當前,初中英語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不僅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逐漸成為課堂活動的主導者、參與者。師生雙方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英語這門重視交流性與實踐性的學科而言,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同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庇纱丝梢钥闯觯抡n程改革對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關研究表明,加強師生互動,在師生之間建立親密的關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2]。在農村初中英語課堂上,若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互動,有可能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嚴重影響農村初中生英語學習質量的提高。而一些有效的互動策略,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多樣化的互動形式,關注更多的學生等,則可以增強互動效果,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3]。
對于學生而言,英語課堂互動能夠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語言溝通環(huán)境,有利于加強師生雙方的交流。一方面,學生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獲得知識,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另一方面,在交流過程中,學生能擁有更多使用英語的機會,提高英語口語的流利程度,同時能夠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在互動過程中真正實現(xiàn)了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對于教師來說,課堂互動有利于教師發(fā)現(xiàn)備課過程中不易察覺的問題,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找到一種學生更能接受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換句話說,師生互動的過程也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水平進行檢測與學生反饋的過程,最終能達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更高、效果更好的目的[4]。
在當前初中英語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方面,部分教師存在著主要與優(yōu)秀學生互動,忽視更加需要鼓勵與關注的其他學生群體的現(xiàn)象。一般來說,教師為使課堂教學更加順利,通常會提問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對于其他學生提問較少。長此以往,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能夠獲得大量參與課堂互動的機會,也會更加踴躍地參與課堂學習。但與此同時,其他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的積極性則會大大降低,這些學生會覺得英語課堂枯燥無味,更加不愿意參加課堂互動。
只有在平等、民主、和諧的前提下,師生互動才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應有的價值。但是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以下現(xiàn)象卻廣泛存在:教師沒有卸下“權威”的包袱,而學生不敢挑戰(zhàn)教師的權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結構沒有形成,最終導致了英語課堂沉悶乏味[5]。部分教師過于重視鞏固自己的權威地位,缺乏重視學生想法與情感的意識,導致師生互動教學方式逐漸變得形式化、表面化,難以滿足教學需求,對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也無益處。具體表現(xiàn)在,教師在提出問題后沒有學生敢于回答,課堂上一片沉寂;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不解與疑惑卻不敢主動提問;教師面對學生的質疑不置可否等。
長期囿于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雖然認識到了互動教學的優(yōu)勢,勇于嘗試新的教學手段,但在實踐中仍然面臨著互動方式有限、互動形式不夠多樣的問題。在僅有的師生互動中,教師提出的問題缺乏足夠的引導性,不足以激發(fā)學生的互動興趣,導致互動深度不夠。
在推動師生互動的實踐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的一個誤區(qū)在于,教師在互動過程中充當著“指揮者”的角色,學生被動地接受引導,實際上仍然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不僅難以達到理想的互動效果,還可能會流于形式,對教學起到反面作用。事實上,師生互動是一個互為依托、相輔相成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其中應該扮演著更加主動的角色,發(fā)揮主體作用。而教師需要做的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引導,將課堂上的主導權利交給學生。例如,在講授某個知識點時,教師可選擇一位學生進行提問。當他正確回答出問題時,教師可以面對全體學生說“Is he right?”來活躍課堂氛圍;當這位學生無法回答或是回答錯誤時,教師也可以 利 用這 個 時機,通 過詢 問“Do you have any other answers?”將改錯的機會交給其他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每個學生都能展開獨立思考并參與問答環(huán)節(jié),每個學生都能成為課堂的參與者、主導者,同時實現(xiàn)師生雙方互動與學生內部互動,一舉兩得。
增強師生互動,意味著教師要跟學生“交朋友”。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會感到好奇。這就意味著,過于刻板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出發(fā),遵循青少年心理成長規(guī)律,在課堂上進行師生互動的教學實踐中貫徹落實趣味性原則,通過一些小游戲,使英語課堂氛圍更加輕松,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敢于開口,樂于互動。例如,英語教師可以嘗試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課堂開始前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英文流行音樂,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營造積極向上、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6]。
有效性原則要求教師在互動過程中把握好節(jié)奏,發(fā)揮好引導者的角色作用,避免將寶貴的課堂時間花在大量無用且低效的互動上。首先,教師需要在信任學生的基礎上,對于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一個班級中數十名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多種多樣、天馬行空,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利用這些資源,將這些資源化作有效的教學案例,從而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其次,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的節(jié)奏與步驟,避免太快或太慢的教學進度,爭取讓全體學生都能跟上課堂進程,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另外,教師需要做出適當的取舍,避免在一些價值不大的問題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在此基礎上,教師同時要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與肯定,鼓勵學生自我思考、自我提高,這也有利于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與融洽。
隨著近些年來的教學改革不斷開展,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師生雙方的關系變得更加平等,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明顯提高。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加強師生互動的第一步,就在于建立起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需要尊重學生,以平等的態(tài)度與學生相處,給學生提供自主思考、提出問題與質疑的機會,樹立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學生才愿意主動與教師交流,從而激發(fā)學習英語的動力,提高在英語課堂上的主動參與度。
例如,在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1 My name's Gina.中,首先要學習的內容就是自我介紹。由于學生還處于小升初的過渡階段,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大多數學生有一定基礎。因此,教師可以首先使 用“My name is...”“I'm...”“Nice to meet you.”等句式進行自我介紹,同時在班上選擇幾位學生進行提問:“What's your name?”,然后留出時間讓學生以班級為單位互相進行自我介紹,從而增進師生、同學之間的了解,在一開始就建立起良好的朋友關系,為之后的學習交流打下基礎。
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尤其符合初中英語課堂上師生互動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fā),營造輕松的互動環(huán)境,使教學活動在自由的情境中順利開展,引導學生與教師進行雙向溝通,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同時,營造輕松的互動環(huán)境也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便于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在進行“如何禮貌地問路”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劃分出不同的區(qū)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命名為restroom、museum、restaurant、subway、mall 等,在課堂上展開一場關于“問路”的實踐演練,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有助于師生雙方的交流與互動。
針對師生互動方式比較有限的問題,教師需要深入探究教學方法,不斷豐富互動形式。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出發(fā):首先,21 世紀是信息時代,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教育領域同樣需要信息技術的輔助與支持。因此,教師可以在互動過程中引入多媒體信息技術,借助豐富多樣的互聯(lián)網資源與媒介形式,使互動過程更加有趣多彩。例如,在“Will people have robots?”這一單元,學生需要展開想象,預測未來。這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借助VR 虛擬技術,與學生探討百年后的世界將會是什么模樣;對于robot、rocket、space station等現(xiàn)實中不常見的物體,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加以展示,從而幫助學生記憶。其次,在初中英語課堂上,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表達水平,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舞臺劇、話劇等實踐演練任務,讓學生分工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練習口語。這既能幫助學生體會英語文化,又能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人教版英語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學習中,有一篇名為The Spirit Of Christmas的文章為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教師可以此為藍本,讓學生將這個故事演出來,從而了解更多的西方節(jié)日文化。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鍛煉英語表達能力。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愛上英語,不斷提高英語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