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湖北天門羅家柏嶺出土的鳳形佩,目前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新石器時代肖家屋脊文化的代表。鳥類凌空飛翔,能穿梭于天地之間,能發(fā)出各種悅耳的鳴叫聲,有的還能啼鳴報曉,這些現(xiàn)象都很容易令古人意識到鳥類是上天的使者,從而產(chǎn)生對神鳥的崇拜,許多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都發(fā)現(xiàn)有玉鳥及鳥形紋飾。鳳鳥具有長長的尾羽,其原型可能源自孔雀或雉雞。
與鳳形佩同時展出的,是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商代鳳冠人形佩?!对娊?jīng)·商頌》中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記載。商人視玄鳥為圖騰,拜祭玄鳥也就成為商人祭祖儀式中的重要內(nèi)容。所謂“玄鳥”眾說不一,或曰燕子,或曰鳳凰。此商代鳳冠人形佩的冠部形式與同墓所出的玉鳳的裝飾與造型完全相同,手足亦似勾爪,說明戴冠者并非普通的崇拜者,而是扮作神鳥的巫師。人像足下有榫和圓孔,表明祭拜時需要將其固定或安插在一個手柄或器座上。
(綜合《光明日報》《中國文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