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摘 要: 在語文課程中,閱讀和寫作是兩項重要的活動,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從兩者關系來看,閱讀可以視為對語文知識的吸收,而寫作則是語文知識的輸出與表達。所以在語文課程中,以讀促寫無疑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策略。因此,筆者立足高中語文教學實踐進行了觀察與分析。文章將教學中獲得的認識作為依據(jù),分析了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以讀促寫策略的應用價值,思考了在高中語文課程中有效應用以讀促寫策略的原則以及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 高中語文;以讀促寫;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8918(2023)36-0069-05
高中階段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而寫作作為一項綜合性的語文活動,無疑是推動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措施。同時,在語文課程中,寫作一直是學習活動的難點。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以恰當?shù)乃夭淖鳛檩d體,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其中,閱讀文本作為一種具有借鑒意義的內(nèi)容,無疑對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具有積極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高中語文教師要準確把握以讀促寫策略的基本要求,并結合課程內(nèi)容設計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能夠逐步構建起高質(zhì)量的語文課堂,從而推動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一、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
從實際情況來看,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第一,寫作教學目標定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長期以來的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有時過于重視應試作文的寫作要求,一味按照固定的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其目的是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寫作技巧。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對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造成不利影響。
第二,學生的主體作用受到抑制。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語文課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明顯的“灌輸”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的存在,意味著教師很多時候仍然牢牢掌握著寫作教學的主動權,而學生則處于從屬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作用容易受到抑制,難以進行創(chuàng)意性、個性化的表達。
第三,閱讀與寫作之間缺少有效的結合。盡管教師認識到了讀與寫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但以讀促寫活動有時仍然存在碎片化的傾向。也就是說,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會指導學生學習一些簡單的寫作技巧,沒有對以讀促寫策略的實施進行系統(tǒng)性的設計。在這種情況下,難以真正發(fā)揮出以讀促寫策略的積極作用。
二、 高中語文以讀促寫策略的應用價值
在高中語文課程中,以讀促寫策略具有極為重要的應用價值。
第一,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熱情。在高中階段,閱讀文本的體裁類型是極為豐富的,包括小說、散文、詩歌、劇本等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在體驗情感、品味語言、感受形象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文學作品的魅力,促使學生產(chǎn)生表達閱讀思考結果的欲望,進而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熱情。
第二,有利于促進由讀向?qū)懙霓D化。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是學生學習作文創(chuàng)作方法的重要載體。借助以讀促寫策略,可以使學生在閱讀中結合自己的理解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從而使學生了解寫作方法的一般規(guī)律,并在閱讀中捕捉創(chuàng)作靈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通過由讀向?qū)懙霓D化,可以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寫作活動當中,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質(zhì)量。
第三,有利于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通常來講,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當中逐步建構與發(fā)展的。運用以讀促寫策略,能夠使學生深入挖掘作品的情感元素,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幫助學生積累文化素材,并在語言實踐中推動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進而全面推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第四,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以讀促寫策略溝通了閱讀和寫作活動之間的聯(lián)系。相對獨立性的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以讀促寫策略無疑對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策略的實施中,教師需要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tǒng)的設計,完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這一過程,有利于逐步推動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高。
三、 高中語文以讀促寫實現(xiàn)原則
為了將以讀促寫策略有效應用于高中語文課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幾種原則。
第一,主體性原則。這一原則強調(diào)在教學中要將學生擺在課堂的中心位置,充分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在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對自由與寬松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高。
第二,開放性原則。顧名思義,開放性原則強調(diào)要以開闊的視野組織以讀促寫教學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結合教學活動的具體要求對課程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耐卣古c延伸。同時,要適當突破學習空間的局限性,引導學生深入地參與語文學習當中。
第三,適度性原則。盡管以讀促寫策略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但由于以讀促寫的教學過程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設計,所以并非在每次教學活動中都要運用這一策略。因此,教師要自覺把握組織以讀促寫活動的時機以及頻率,以免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
第四,漸進性原則。利用以讀促寫策略組織語文教學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一目的的達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經(jīng)歷長期的引導。根據(jù)這一特點,在以讀促寫教學中要遵循漸進性原則。也就是說,要避免過于關注學生在某次學習活動或者短期內(nèi)的表現(xiàn),而是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從而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四、 高中語文以讀促寫實現(xiàn)策略
(一)整合閱讀內(nèi)容,開闊學生視野
在以讀促寫教學中,閱讀活動是教學的起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恰當?shù)拈喿x材料無疑是首要環(huán)節(jié)。由于教材容量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僅僅依靠課內(nèi)文本很難真正達到以讀促寫的教學要求。因此,教師要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耐卣埂?/p>
為了選擇恰當?shù)拈喿x材料,需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選擇契合學生興趣特點的閱讀材料。學生的學習動機會對最終的作文質(zhì)量產(chǎn)生直接影響。因此,教師要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趣味性閱讀材料,從而使學生主動進行閱讀。第二,閱讀文本要與課內(nèi)閱讀內(nèi)容存在一定關聯(lián)。如可以選擇一些與課文內(nèi)體裁材相同、主題相近或者作者相同的文章,并按照一定的序列進行呈現(xiàn),以此來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利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對比思考,從而使其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
(二)設置教學目標,明確讀寫方向
在以讀促寫教學中,若盲目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組織閱讀活動時必然要具有清晰的導向。為此,教師要結合文本內(nèi)容設置讀與寫的目標,并且關注閱讀材料中的情感要素。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后續(xù)學習活動的進行,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比如,教學《故都的秋》時,結合文章內(nèi)容,筆者從以下兩個維度設置了教學目標:第一,讀寫目標:①在閱讀中了解北京古都名勝,了解秋季北京古都的景色有怎樣的特點;②在閱讀中引導學生學習一些常見的表現(xiàn)方法以及描寫方法,能夠準確、生動地對景物進行描繪;③在閱讀中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引導學生深刻地認識秋季的變化;④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使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和欣賞閱讀文本中蘊含的美,并嘗試進行美的表達。第二,情感目標:①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與審美情趣,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激發(fā)學生對美的熱愛以及追求;②引導學生感受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對故都之戀以及對故國之愛。在上述兩個目標的引領下,能夠使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入地挖掘,從而增強學生的閱讀感受,并使學生積累寫作知識。
(三)引導閱讀思考,鍛煉思辨能力
正如前文所述,在以讀促寫策略的實施中要遵循主體性原則,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對自由與寬松的學習空間,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同時,要利用恰當?shù)膯栴}啟發(fā)學生進行閱讀思考,從而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這對寫作活動的順利進行無疑具有積極影響。
比如,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本次閱讀活動中的寫作目標主要為引導學生學習文中通過語言、心理、行動等方面的描寫進行人物性格塑造的方法。為了使學生準確把握文本內(nèi)容,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探究性閱讀。同時,結合文章內(nèi)容設計了以下問題:①林沖在滄州遇到李小二之后,其言論表現(xiàn)出了一種怎樣的思想?②富安、陸謙來到滄州說明什么?林沖此時的反應表現(xiàn)出了一種怎樣的思想?③林沖在得知要看守草料場之后,是一種怎樣的態(tài)度?④林沖在知道有人想要害自己之后,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轉變?林沖在復仇時有哪些動作描寫?這體現(xiàn)出了林沖怎樣的性格?學生以問題為線索進行了閱讀思考,并與其他學生展開了交流討論。利用這樣的方法,不但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guī)椭鷮W生獲得了一些與寫作有關的知識。
(四)活用思維導圖,梳理文本內(nèi)容
相對初中階段的語文課程,高中語文的文本材料篇幅有了明顯的增加,文本的理解難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所以在高中語文以讀促寫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準確地把握文本內(nèi)容,并使學生在閱讀中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借助一定的輔助工具。其中,思維導圖無疑是一種重要的形式。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梳理,從而使學生完整地了解文本內(nèi)容,進而提高以讀促寫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閱讀中,筆者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了梳理。比如有學生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作為思維角度的中心,然后引出了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個分支。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學生繼續(xù)對思維導圖進行了完善和細分。比如針對故事的“開端”,學生引出了主要人物、事情起因、人物關系、人物矛盾這幾個三級分支。針對故事的“發(fā)展”,學生引出了陸虞候酒店密謀、店小二心中生疑、林教頭詢問實情、林教頭買刀尋敵這幾個分支。借助思維導圖,學生對文本的內(nèi)容有了準確的理解,并且明確了文章的寫作結構。由此可見,在高中語文以讀促寫教學中,思維導圖是一種重要的輔助工具。
(五)指導寫作活動,提升作文質(zhì)量
1. 在閱讀中獲取寫作素材
在作文中,只有合理使用寫作素材,才能一定程度上解決無事可寫與無話可說的問題,從而使作文內(nèi)容充實和生動。因此,在以讀促寫策略的實施中,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
在以讀促寫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并非是指簡單地獲取與記憶寫作材料,而是要引導學生對寫作素材進行適當?shù)募庸ぃ@樣才能使學生對寫作素材的使用更加得心應手。比如陶淵明作為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其事跡是部分學生在寫作中比較常用的。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學生提到陶淵明都會想到他淡泊名利,歸隱田園,不愿意曲意逢迎。這樣的素材應用方法缺少新意,所以筆者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以及日常生活經(jīng)驗對陶淵明的相關寫作素材進行了解讀:從現(xiàn)在眼光來看,陶淵明在官場上有時不合群,那么陶淵明是否需要適當改變自己?利用這樣的方法,使學生對寫作素材的應用方式有了新的認識。
2. 在閱讀中學習謀篇布局
文章的結構就像人體的“骨架”,只有對文章的結構布局進行合理的安排,文章的“骨架”才不會散亂。因此,在以讀促寫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結構布局。只有這樣,才能使寫作活動更加有序地進行,從而保障文章結構的完整性。
例如,議論文是高中階段的重要文本類型,為了提高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能力,可以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議論文進行篇章結構的分析。比如教學《師說》時,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的結構為典型的“總分總”。文中第一段提出了“求學必須要有老師”這一論點,并從正面進行了一定的闡述。第二段為分論,這一段對不尊師重道的風氣進行了批判。第三段列舉了事例,借助孔子的例子闡述怎樣從師。第四段介紹了“李氏子蟠”的例子,并且歸納了寫作的緣由,點明了文章的主旨。除了總分總外,并列式+總結、引點分結、起承轉合同樣是議論文的常見結構。因此,要引導學生閱讀不同結構的議論文,從而使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保障文章結構的合理以及邏輯的嚴密。
3. 在閱讀中賞析寫作語言
寫作本質(zhì)上是一種語言表達活動,所以在以讀促寫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寫作語言同樣是一項重要措施。為此,要鼓勵學生對文本中的字、詞、句、段進行賞析,品味文本的語言魅力,并從中學習具有借鑒意義的語言表達方式。
例如,教學《故都的秋》時,筆者引導學生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語言賞析:從整體來看,文章的語言明白曉暢。文章中沒有使用拗口的句式以及生僻的詞語,在清新、細膩的描寫中,用恰到好處的語言進行了描寫。比如在描寫北國的秋與南國的秋時,作者使用了“靜”“清”“悲涼”“淡”“潤”“慢”等詞語,簡潔、準確地描繪出了兩者的不同韻味。另外,巧用排比,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比如文中使用了很多并列的短語或者句子,具有雅致、工整之美,并且表現(xiàn)出了比較濃的抒情味。如:“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這樣的描寫使文章語言節(jié)奏頓挫分明,表情達意也更加充分。通過對語言的賞析,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到文本語言的魅力。
(六)尊重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指導
在以讀促寫教學中需要遵循主體性原則,這一原則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使教學活動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認知特點來看,學生讀寫能力的發(fā)展并不是同步的,而是會逐漸出現(xiàn)一些明顯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統(tǒng)一化的教學活動很難完全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要。為此,教師在讀寫結合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并對學生進行分層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在以讀促寫教學中,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此,要從讀和寫兩個維度了解學生實際的語文發(fā)展水平。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要根據(jù)學生讀寫能力的強弱將其劃分為多個不同的層次模板。其次,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指導。比如在閱讀環(huán)節(jié)中,對閱讀能力弱的學生,要對閱讀方法進行詳細的指導,對閱讀能力強的學生,要提供相對寬松的閱讀空間。在寫作環(huán)節(jié)中,要根據(jù)學生語文水平的差異對寫作的要求作出針對性的調(diào)整。最后,學習是一種動態(tài)的活動,所以學生的讀寫能力也會不斷發(fā)生變化。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變化,及時對學生分層以及以讀促寫教學方式加以改進。
(七)回歸實際生活,豐富閱讀體驗
以讀促寫教學活動指向的是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在長期以來的高中語文課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之所以遲遲無法提高,除了缺少寫作的素材以及技巧,缺乏感性的認知體驗同樣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僅僅依托閱讀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寫作是不夠的。在以讀促寫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還要使學習活動回歸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獲得寫作的靈感。
例如,教學《拿來主義》時,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一方面對國民政府崇洋媚外,出賣民族文化的投降主義傾向進行了批判;另一方面,指出了革命文藝戰(zhàn)線當中存在的兩種錯誤傾向。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在現(xiàn)階段的社會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完成文章的閱讀后,筆者鼓勵學生結合閱讀中獲得的感受,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行了思考。比如部分學生在課余生活中喜歡觀看影視作品和綜藝節(jié)目,學生發(fā)現(xiàn)在影視行業(yè)中,“韓流”“日流”等外來文化的滲透非常嚴重,尤其是對青少年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學生可以結合此類生活現(xiàn)象進行思考,想一想青少年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中承擔著怎樣的責任,如何面對外來的文化,并結合自己的想法進行表達。總之,只有結合生活中的認知經(jīng)驗,才能真正將閱讀中的思考轉化為高質(zhì)量的表達。
(八)豐富讀寫活動,優(yōu)化表達方式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以讀促寫活動中,教師采用的課堂活動組織方法有時相對單一。其中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直接根據(jù)文本材料中的作文訓練目標引導學生進行書面語言的表達。對于學生而言,這樣的活動形式是比較枯燥的。因此,教師要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設計一些趣味性的課堂語文活動,從而豐富學生的表達方式。
例如,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從文本特點來看,這篇文章具有比較強的故事性。根據(jù)這一特點,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角色扮演活動。在本次活動中,筆者沒有讓學生完全按照課文內(nèi)容進行表演,而是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進行了適當?shù)母木?。參與表演的學生要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進行臺詞的設計以及角色的分配。這樣一來,不但增強了閱讀過程的趣味性,而且使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等內(nèi)容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并且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從而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課堂辯論同樣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在語文課程中,很多閱讀材料均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所以對同一篇文章,學生的理解有時會存在明顯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辯論活動,使學生在辯論中表達自己的想法。相對系統(tǒng)思考和不斷完善的書面表達,學生在辯論中進行表達時,需要在短時間內(nèi)做出反應。這不但可以加深學生的閱讀感悟,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且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敏捷。
(九)完善評價方式,實現(xiàn)提質(zhì)增效
評價作為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與最終的教學效果息息相關。相對常規(guī)的語文課程,以讀促寫策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jù)這一要求,教師應及時完善評價方式,從而實現(xiàn)教學活動的提質(zhì)增效。
首先,在以讀促寫教學評價中,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以及相互評價。由于閱讀活動和寫作活動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所以通過了解學生的想法,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其次,要注意評價內(nèi)容的全面。在以讀促寫教學中,要綜合評價學生的閱讀觀點是否新穎、語言表達是否準確等各項內(nèi)容。最后,要及時進行教學評價的反饋。評價不但是教師調(diào)整教學策略的依據(jù),同時也是學生主動調(diào)整學習活動的參考。因此,在綜合評價學生的基礎上,要及時將評價的內(nèi)容向?qū)W生進行反饋,以便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
五、 結論
綜上所述,閱讀和寫作是兩項相互影響的語文活動。所以在高中語文課程中,以讀促寫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策略。教師要準確把握以讀促寫策略的基本特點與要求,逐步實現(xiàn)由閱讀教學向?qū)懽鹘虒W的自然過渡,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芳.以讀促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學語文,2021(30):80-82.
[2]劉思宇.以讀促寫——高中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1(29):49.
[3]鞏靜怡.高中語文“以讀促寫”教學策略研究[J].時代報告(奔流),2021(6):152-153.
[4]張開明.以讀促寫發(fā)展思維——淺析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34):76-77.
[5]吳學鵬.高中語文以讀促寫教學模式應用分析[J].新課程研究,2020(19):124-125.
[6]陸秀琴.發(fā)掘文本資源,促進寫作教學——高中語文以讀促寫教學策略探究[J].學苑教育,2020(11):40.
[7]張芳芳.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以讀促寫”教學案例分析[J].高考,2020(20):107-108.
[8]陳曉岑.分析以讀促寫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