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作業(yè)是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等特征,能激發(fā)學生內驅力的、完成時間較長的學習任務。如何開展梳理與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如何落實跨學科學習這一拓展型學習任務群?這是語文教學的兩個大難題。設計長作業(yè),引導學生學習探究,是一種好策略。長作業(yè)的設計要與生活相連、與時事相連、與閱讀相連;同時,在學生完成長作業(yè)的過程中,要避免家長越俎代庖現象的產生。這樣的長作業(yè),能有效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長作業(yè);跨學科學習;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22-0015-03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指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群”,分別是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 “跨學科學習”是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之一。如何凸顯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如何落實跨學科學習這一拓展型學習任務群?“長作業(yè)”是凸顯課程性質、實施跨學科學習的好策略。
一、長作業(yè)的基本認識
(一)何謂長作業(yè)
什么是長作業(yè)?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需要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與技能,具有多學科融合特征,是項目化的學習任務,我們將其稱作長作業(yè)。長作業(yè)是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等特征,能激發(fā)、喚醒學生內驅力的學習任務。有些教師將之稱作“長程作業(yè)”,也有些教師說它是“項目化學習”。雖然名稱有所不同,但實質是相同的。
(二)長作業(yè)的特點
1.強調過程性
重結果更重過程,是實施長作業(yè)的一個大特點。長作業(yè)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展開跨學科學習,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形成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因此,關注長作業(yè)完成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來的素養(yǎng)以及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升,是實施長作業(yè)的最終目的。
2.強調表現性
跨學科學習屬于拓展型任務群。它不像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這類語文實踐活動,可以精準量化。它更多指向梳理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在情境中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強調學生完成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表現性評價,是它的又一大特點。因此,在實施長作業(yè)過程中,教師要把關注的目光放在學生的表現上,如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求知欲、探索欲、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思維能力等方面。
3.強調融合性
與長作業(yè)相對應的是短作業(yè)。短作業(yè)更關注知識鞏固、技能熟練,外顯形式常常是單一的紙筆練習。長作業(yè)更關注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lián)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它強調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強調多學科融合是長作業(yè)有別于短作業(yè)的一個特點。
(三)長作業(yè)的來源
1.與生活相連
語文是母語,語言文字運用,存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只要有心,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學習的資源。春天,帶學生采摘馬蘭,就可以變成一項有意義的長作業(yè)。認識馬蘭、采摘馬蘭、烹飪馬蘭,然后讓學生畫一畫、寫一寫。這就是面向一二年級學生的一項長作業(yè)。與生活相連,要把設計長作業(yè)與區(qū)域風土人情、校園文化、二十四節(jié)氣等結合起來。
2.與時事相連
抓住時事熱點,設計長作業(yè),也是極好的一條路徑。譬如,第19屆亞運會即將在杭州舉行,寧波、溫州、紹興、金華、湖州等地是杭州亞運會的協(xié)辦城市。我們就可以圍繞“迎亞運”設計一系列長作業(yè)。與時事相連,根據社會熱點事件設計長作業(yè),既能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情境性,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3.與閱讀相連
跨學科學習與整本書閱讀同屬于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與閱讀相連,是設計語文長作業(yè)的獨特優(yōu)勢?!白x書節(jié)”是幾乎所有學校都會開展的一項校園活動。在讀書節(jié)上,教師可以安排一年級學生設計“個性書簽”,二年級學生設計“圖書封面”,三年級學生設計“閱讀推薦卡”,四年級學生繪制“閱讀導圖”,五六年級學生創(chuàng)編“閱讀手抄報”。為了讓書中的人物走出來,教師可以組織一場“書中人物cosplay”,讓學生扮演自己喜愛的角色,走上舞臺。這種融合閱讀、戲劇表演、美術、音樂課程的長作業(yè),小學生特別喜歡。把跨學科學習與整本書閱讀結合在一起,是開發(fā)長作業(yè)內容的極佳策略。
二、長作業(yè)的實施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旅居德國的劉宇清撰寫的《“項目式學習”如何操作?看看德國小學生的“長期作業(yè)”!》一文,讓我們從一個側面了解德國小學生的長作業(yè)。劉宇清介紹,德國小學生的作業(yè)大體可以分為短作業(yè)和長作業(yè)兩類。短作業(yè)大部分在課堂或學校的自習時間里完成了,帶回家的多數是長作業(yè)。仿寫一篇童話、給家長做個傳記、做一本介紹器官的圖畫書、建造一座小鎮(zhèn)模型……這些都是德國小學生的長作業(yè)。劉宇清在文章中分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向我們介紹了德國小學生的長作業(yè)。其中,二年級學生要完成的一項長作業(yè)“家人的傳記”,大體是這樣的:
第一周,選擇一位家人,做一份采訪問卷。
第二周,將采訪所得用傳記敘述的語體整理成文,教師批改、訂正文法錯誤。
第三周,將教師批改的“家人傳記”謄抄在指定的本子上。
第四周,挑選家人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不同時期的照片,用一張白紙,制作家人傳記海報。要求將文稿分段抄寫到白紙上,合理布置照片與文稿的位置。最后,拿著家人傳記海報,面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家人。全班學生每人都要輪流展示。
無獨有偶,筆者在吳立崗教授、楊文華老師著述的《小學交際活動作文理論與實踐》一書中看到這樣一個德語訓練話題。教師創(chuàng)設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
一群學生計劃在某小區(qū)舉行一場自行車障礙賽,通過討論,決定了比賽的日期、地點、參加者的條件與比賽的辦法。作文一:請你幫助制作一份自行車障礙賽的海報,告訴小區(qū)居民這次比賽的項目、日期、地點以及參加者的條件和報名辦法等事項,讓小區(qū)居民了解這次比賽。
為了使周圍群眾諒解比賽時可能出現的喧鬧,需要給周圍住戶發(fā)一封解釋情況并邀請觀看比賽的公開信。同時,為了籌措比賽獎品,還要給附近的自行車經銷商老板寫一封募捐信。作文二:給小區(qū)居民寫一封公開信,給自行車經銷商老板寫一封募捐籌措獎品的信。起草并修改這兩封信件。
自行車比賽順利進行,場面熱烈而緊張,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學生準備寫報道宣傳這次活動。作文三:根據錄下的現場解說,寫一篇關于這次比賽的新聞報道。
這樣,隨著情境的變化發(fā)展,學生圍繞著這個主題活動進行了海報、書信和報道三種實用性交際作文訓練。
通過這樣兩個例子,我們能管窺德國小學生的長作業(yè)大概模樣。這樣的長作業(yè),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借鑒:基于真實情境的項目化學習;指向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學習任務群,具有明確的學習主題;形成結構化的思維,給學生一個認知的框架;學習始終在一個個具有關聯(lián)的實踐活動中推進。
(二)綜合運用提升素養(yǎng)
語文新課標的頒布,標志著語文課程教學進入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新時代,教師要從“學科人”走向“教育人”。為此,教師要聚焦語文核心素養(yǎng),面向未來,多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通過布置項目化的長作業(yè),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加強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引導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創(chuàng)中學。下面筆者以自己開發(fā)的五年級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例來說明多學科融合長作業(yè)的實踐思考。
第一個月:閱讀《李白傳》,查閱有關資料,用思維導圖向大家呈現一位立體的李白。
第二個月:梳理李白的朋友圈,選取你最感興趣的“李白與友人”故事,舉辦一場李白故事會。
第三、第四個月:觀看黃梅戲著名表演藝術家吳瓊領銜主演的《太白醉》,選取一個精彩片段,練唱黃梅戲,與同學合作表演《太白醉》片段。
這是筆者開發(fā)的一個“走近李白,愛上黃梅戲”跨學科主題學習項目。這個時間長達一個學期的項目化長作業(yè),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堅定文化自信。學生通過閱讀、繪畫、講故事、欣賞黃梅戲、表演黃梅戲等方式,獲得了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三)加強合作,靈活實施
在實施長作業(yè)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校以及學生的實際,靈活安排,既可以將其分散在一個學期的每個星期里,也可以集中在某個時段內完成。教師要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充分發(fā)揮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個綜合性學習的價值,通過長作業(yè)引導學生展開有效的學習實踐。
在設計長作業(yè)的過程中,同年級組的教師要發(fā)揮集體的力量與智慧:可以先通過全體成員的頭腦風暴,找到最適切的選題,然后集體研討,完善長作業(yè)實施的閉環(huán)設計;也可以在區(qū)域教研部門的統(tǒng)籌下,加強學校之間資源互補,形成共建與共享機制,優(yōu)化長作業(yè)資源庫,持續(xù)更新長作業(yè)項目與類型等。
(四)長作業(yè)要切合學生實際
長作業(yè)由于完成時間較長,需要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對小學生而言,難度自然大于短作業(yè)。因此,在設計、布置長作業(yè)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切忌不切實際地給學生布置一些難以完成的長作業(yè)。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設計一些模仿類的長作業(yè);隨著學生年齡增長、年段升高,教師可布置具有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的長作業(yè),甚至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長作業(yè)。
在學生完成長作業(yè)的過程中,要避免家長越俎代庖現象的產生。其實,過去我們也經常嘗試給學生布置長作業(yè),如創(chuàng)編一份手抄報。結果作業(yè)是全家一起完成的,媽媽負責美工、報頭、版面設計,爸爸負責搜集資料,孩子只是謄抄文字內容。這樣只關注結果好壞、優(yōu)劣,不注重過程的長作業(yè),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難以得到提高。
在學生完成長作業(yè)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還是以創(chuàng)編手抄報為例進行說明。什么時候教師會布置創(chuàng)編手抄報呢?寒暑假、長的節(jié)日前。教師往往一個指令下去之后,就不跟蹤指導了,收假后一張張手抄報自然會出現在教師面前。這種缺少教師支持、指導的長作業(yè)也是要不得的。教師要將長作業(yè)細分成小目標,讓學生分階段完成一個個小目標,最終達成大目標。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制作工作流程表;完成一個流程,學生就在流程表上圈畫一下。這樣教師、學生都會對長作業(yè)的進展情況一清二楚。同時,教師要扮演過程中的支持者角色,而不是結果的評價者角色。過程不聞不問、結果簡單評判了事,是實施長作業(yè)中要避免的問題。
基于語文新課標背景,如何開展梳理與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如何落實跨學科學習這一拓展型學習任務群?這是兩個比較大的難題。設計長作業(yè),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不失為一種好策略。莊子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相對于某次考試、某個知識點的考查而言,長作業(yè)可能沒有什么用處,但就一個人的長遠發(fā)展而言,它卻是有著“大用”的。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 [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羅樹庚.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去思考“雙減”[J].人民教育,2022(6):39-41.
[3] 吳立崗、楊文華.小學交際活動作文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4] 劉宇清.見識了德國小學生的“長期作業(yè)”,我覺得這些年學白上了![Z/OL].(2021-12-16 )[2023-04-12].https://www.sohu.com/a/509044589_121124216.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