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興茜
摘要:填料的性質直接影響瀝青膠漿的性能,對瀝青混合料的綜合性能起著重要作用。目前,鋼渣粉替代石灰?guī)r礦粉用于瀝青膠漿填料受到研究者的關注,文章對鋼渣粉、石灰?guī)r礦粉開展微觀形貌和化學成分分析,并對鋼渣粉、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開展常規(guī)性能和流變性能研究。得出結論如下:鋼渣粉相比石灰?guī)r礦粉,其粉微觀形貌具有更豐富的表面紋理,鋼渣粉瀝青膠漿常規(guī)性能和流變性能均優(yōu)于石灰?guī)r礦粉,并且根據(jù)試驗結果中的ΔG*以及K-B-G*指標表明,鋼渣粉與瀝青的交互作用能力強于石灰?guī)r礦粉。相比石灰?guī)r礦粉,鋼渣粉對瀝青性能提升效果更顯著。
關鍵詞:道路工程;鋼渣粉;物理化學特性;瀝青膠漿;流變特性
中圖分類號:TU57+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3)06-0068-04
0 引言
填料的特性對瀝青及瀝青混合料的各項性能有顯著影響。由于填料可以提供更高的比表面積,在瀝青混合料中與瀝青所形成的瀝青膠漿提升了瀝青混合料的強度。近年來,對摻加填料的瀝青膠漿的研究受到廣大研究者的關注[1-3]。理論分析表明,在基質瀝青中摻加填料會改變基質瀝青的流變特性。因此,填料的性質對瀝青膠漿的性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施工中,瀝青路面一般采用石灰?guī)r磨制的礦粉作為填料。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和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并且石灰?guī)r礦粉在我國的一些地區(qū)并不常見,需要遠距離運輸,為促進瀝青路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近年來研究者將目光投入工業(yè)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領域,如煤渣、赤泥、廢玻璃粉及建筑和拆遷廢物的回收和再利用[4-6]。鋼渣是煉鋼過程中伴生的一種堿性工業(yè)固廢,一般占粗鋼產(chǎn)量的10%~15%,已經(jīng)有學者研究其用于改善瀝青膠漿及瀝青混合料性能的作用。孫家瑛等[7]利用鋼渣粉代替礦粉摻入瀝青中形成瀝青膠漿,并對鋼渣粉瀝青膠漿開展研究,認為鋼渣粉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能有效地提升瀝青膠漿的黏附性、水穩(wěn)定性和高溫性能,但對其他性能的提升程度不顯著。李鴻軻等[8]對鋼渣粉瀝青混合料性能開展研究,認為鋼渣粉替代礦粉存在一個最佳替代率,鋼渣粉瀝青混合料水穩(wěn)定性能優(yōu)于礦粉瀝青混合料。上述研究表明,鋼渣粉替代傳統(tǒng)石灰?guī)r礦粉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并且相比石灰?guī)r,鋼渣粉對提升瀝青及瀝青混合料黏附性、水穩(wěn)定性方面更具優(yōu)勢。基于此,本文開展不同粉膠比鋼渣瀝青膠漿和石灰?guī)r礦粉膠漿常規(guī)性能和流變特性研究,并對比分析鋼渣粉、石灰?guī)r礦粉的物理特性和化學特性,為瀝青路面工程應用鋼渣粉代替石灰?guī)r礦粉提供技術參考。
1 原材料和試驗方法
1.1 原材料
本文實驗采用的鋼渣來自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使用粉碎機對鋼渣進行破碎,并進行篩分,保證生產(chǎn)尺寸小于75 μm。瀝青采用70#A級瀝青,相關技術指標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 40—2004),基本技術指標見表1。石灰?guī)r礦粉來自來賓某礦粉生產(chǎn)廠家,相關技術指標滿足我國規(guī)范JTGF 40—2004中的要求。
1.2 試驗方法
1.2.1 填料微觀分析
采用掃描電鏡分析填料的微觀形態(tài),使用X射線熒光(XRF)光譜檢測填料的化學成分。
1.2.2 瀝青膠漿制備方法
瀝青膠漿的制備方法為在160 ℃的烘箱中加熱70#瀝青直到其完全熔化后,將規(guī)定比例(本文設置的粉膠比為0.6、0.8、1.0、1.2)的填料添加到熔化的瀝青中,粉膠比為填料與瀝青質量之比,并使用高速剪切機以2 000 rpm的轉速和160 ℃的溫度攪拌1 h。接下來,將所得瀝青膠漿放入烘箱中烘烤30 min,排出混合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氣泡。
1.2.3 瀝青膠漿常規(guī)性能
針入度、軟化點和高溫布式旋轉黏度是用于評估瀝青性能的常規(guī)參數(shù)。相關試驗過程參考我國規(guī)范《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 E20—2011)中的要求進行。
1.2.4 瀝青膠漿流變性能
采用動態(tài)剪切流變儀(DSR)測試瀝青膠漿的流變特性。流變試驗包括頻率掃描和高溫流變試驗,頻率掃描的試驗參數(shù)如下:溫度為60℃,頻率范圍為0.1~20 Hz,直徑為25 mm的平板,瀝青試樣間隙為1 mm。高溫流變試驗參數(shù)如下:溫度為58 ℃,直徑為25 mm的平板,瀝青試樣間隙為1 mm,加載頻率為1.6 Hz。流變特性獲得參數(shù)主要為復數(shù)剪切模量G*、車轍因子G*/sinδ。
1.2.5 填料與瀝青相互作用參數(shù)
使用2個評價指標評定填料與瀝青的相互作用,包括復數(shù)模量系數(shù)ΔG*及K-B-G*系數(shù),它們分別來自TAN[9]和Palierne等[10]提出的模型,這2個指標越高,表明填料與礦粉的相互作用能力越強,ΔG*及K-B-G*系數(shù)計算方法如公式(1)和公式(2)所示:
公式(2)中,K-B-G*為瀝青與礦粉交互作用的評價指標,[Gc*]為瀝青膠漿的復數(shù)模量(kPa),[Gm*]為瀝青的復數(shù)模量(kPa);[Φf]為礦粉的體積分數(shù)。
2 試驗結果及分析
2.1 填料特性分析
鋼渣粉與石灰?guī)r礦粉填料的電鏡掃描照片如圖1所示。從圖1可知,由于粉碎工藝不同,所以鋼渣表面形狀大多不規(guī)則,并且顆粒具有棱角形狀和層狀結構;鋼渣粉的形狀比石灰?guī)r礦粉顆粒的比表面積大,因此摻入瀝青后與瀝青將會產(chǎn)生相互作用性能。相反,石灰?guī)r礦粉晶粒具有相對光滑的紋理,可能會降低其與瀝青的相互作用性能??傮w而言,鋼渣粉具有粗糙表面的填料顆??梢愿行У嘏c瀝青相互作用,因為復雜的表面形態(tài)不僅能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積,而且能夠提高瀝青-填料界面的抗剪性能。
鋼渣粉與石灰?guī)r礦粉的化學組成成分分析結果見表2。從表2可知:石灰?guī)r礦粉的主要化學成分為CaO,其次是SiO2。石灰?guī)r礦粉高CaO含量的特點有利于提高填料和瀝青之間的黏附性。本研究采用的鋼渣粉含有39.17%的CaO和5.18%的MgO,同樣有利于鋼渣粉與瀝青的黏附。因此,鋼渣粉末中MgO和CaO的存在促進了鋼渣粉與瀝青的相互作用。然而,鋼渣粉中檢測到的相對較高的SiO2含量可能會降低瀝青混合料的性能,這是因為SiO2會降低瀝青膠漿與集料的黏附性。SiO2、Al2O3、Ca0、MgO、Fe2O3和Na2O是在大多數(shù)礦物集料中發(fā)現(xiàn)的主要化合物,在鋼渣粉與石灰?guī)r礦粉中均有檢測到這些物質,然而CaO、SiO2 2項關鍵物質的含量不同可能會導致鋼渣粉與石灰?guī)r礦粉與瀝青的相互作用水平的差異。
2.2 瀝青膠漿的常規(guī)性能
瀝青膠漿的常規(guī)性能檢測結果如圖2和表3所示。
(1)無論是石灰?guī)r礦粉還是鋼渣粉,在120 ℃、135 ℃、150 ℃、165 ℃和180 ℃等不同溫度下,瀝青膠漿的布式旋轉黏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明顯降低。但是,鋼渣粉瀝青膠漿的布式旋轉黏度明顯高于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表明使用鋼渣粉填料有助于提高瀝青膠的黏度,但可能會帶來施工方面的困難(高溫黏度較高,不利于壓實瀝青混合料)。
(2)鋼渣粉瀝青膠漿相比石灰?guī)r礦粉膠漿具有更低的針入度和更高的軟化點,表明鋼渣粉瀝青膠漿在常溫下的稠度高于石灰?guī)r礦粉,高溫性能優(yōu)于石灰?guī)r礦粉。
2.3 瀝青膠漿的流變性能
2.3.1 復數(shù)模量G*
鋼渣粉瀝青膠漿和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的復數(shù)模量G*和相位角δ測試結果如圖4和圖5所示。
(1)兩種瀝青膠漿的復數(shù)模量G*都有隨著加載頻率增大而增大的趨勢,而相位角δ也有隨之增大的趨勢。瀝青膠漿G*值越高,其在高溫下抵抗變形的能力越強。因此,作為石灰?guī)r礦粉的替代品,鋼渣粉能夠提高瀝青混合料的抗永久變形能力。
(2)當加載頻率較低時,鋼渣粉瀝青膠漿的復數(shù)模量G*高于石灰?guī)r礦粉膠漿,但加載頻率進一步增大時,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的復數(shù)模量G*優(yōu)勢較為明顯。上述現(xiàn)象表明,鋼渣粉礦粉瀝青膠漿適合于較低加載頻率的應用場景。與此同時,鋼渣粉瀝青膠漿復數(shù)模量G*對加載頻率的敏感性低于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
(3)鋼渣粉瀝青膠漿的相位角δ在0.1~20 Hz范圍內,均低于石灰?guī)r礦粉,表明石灰?guī)r礦粉瀝青主要是彈性成分居多,而鋼渣粉摻入瀝青后所增加的彈性成分低于石灰?guī)r礦粉。
由圖5可知:隨著粉膠比增大,鋼渣粉瀝青膠漿與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復數(shù)模量G*均有所增大,并且鋼渣粉瀝青膠漿的高溫性能逐漸顯示出其優(yōu)勢,但隨著粉膠比進一步增大到1.2時,鋼渣粉瀝青膠漿的復數(shù)模量G*與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的差異變小。
2.3.2 車轍因子G*/sinδ
車轍因子試驗結果如圖6所示。從圖6可知:鋼渣粉瀝青膠漿和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的車轍因子G*/sinδ隨著粉膠比的增加而增加。Xing等[11]已經(jīng)證明粉膠比與填料類型均會對瀝青膠漿的G*和G*/sinδ產(chǎn)生影響。隨著填料用量的增加,瀝青膠漿由基質瀝青的黏性狀態(tài)逐漸向彈性狀態(tài)轉變,流變特性展現(xiàn)為復數(shù)模量G*的增加和相位角的減小。因此,在填料含量較高的情況下,觀察到的瀝青膠漿和抗車轍性的改善可歸因于G*/sinδ的增加。車轍因子G*/sinδ增大能改善瀝青膠漿的高溫性能。因此,兩種填料均能改善瀝青膠漿的高溫性能,并且隨著粉膠比越高,改善程度越好。
2.3.3 填料與瀝青相互作用評價指標
填料與瀝青相互作用評價指標ΔG*和K-B-G*的試驗結果如圖7所示。由圖7可知:ΔG*隨著粉膠比的增大而增大,表明隨著填料摻量的增加,瀝青與填料的相互作用變得更強,這與ZHANG等[12]的觀點一致。本研究中,鋼渣粉的ΔG*高于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ΔG*越高,填料和瀝青的相互作用能力越強,因此鋼渣粉與基質瀝青的相互作用明顯優(yōu)于石灰?guī)r礦粉。試驗中,K-B-G*的結果進一步證明了這種關系,因為K-B-G*的數(shù)值高反映了填料和瀝青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如上所述,鋼渣粉瀝青膠漿的ΔG*和K-B-G*超過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因此鋼渣粉表現(xiàn)出與瀝青基質更高的相互作用潛力。由于瀝青-填料體系的相互作用,影響了瀝青膠漿的流變性,更強的相互作用能力帶來更高的瀝青膠漿強度。因此,使用鋼渣粉的瀝青膠漿抵抗永久變形的能力高于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與此同時,鋼渣粉瀝青膠漿和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的K-B-G*指標有先增大、后減小的發(fā)展過程,與ΔG*指標變化規(guī)律并不一致。此外,隨著粉膠比增大,鋼渣粉瀝青膠漿與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的ΔG*和K-B-G*指標均有先增大、后減小的過程,這一點與前文復數(shù)模量變化規(guī)律一致,再一次證明鋼渣粉瀝青膠漿和石灰?guī)r瀝青膠漿存在最佳粉膠比。限于篇幅,本文未深入研究鋼渣粉與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的最佳粉膠比。
3 結論
本文通過微觀試驗、常規(guī)試驗、流變試驗,研究了鋼渣粉、石灰?guī)r礦粉微觀形貌、化學成分及鋼渣粉瀝青膠漿、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各項性能。得出結論如下:鋼渣粉相比石灰?guī)r礦粉具有更豐富的表面紋理特性,有利于與瀝青更好地黏附;同時,鋼渣粉相比石灰?guī)r礦粉具有更多的SiO2成分,不利于鋼渣粉瀝青膠漿和鋼渣粉瀝青混合料性能的提升。鋼渣粉瀝青膠漿的常規(guī)性能優(yōu)于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體現(xiàn)在較低的高溫布式旋轉黏度和較高的軟化點及較低的針入度。鋼渣粉瀝青膠漿的流變特性優(yōu)于石灰?guī)r礦粉瀝青膠漿,體現(xiàn)在復數(shù)模量G*、ΔG*和K-B-G*指標較高。
4 參考文獻
[1]黃敏.不同填料對公路瀝青膠漿性能的影響試驗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2(11):97-99.
[2]王澤洲,李淑明,雷杰.填料指標對瀝青膠漿粘結性能的影響研究[J].石油瀝青,2022,36(2):12-16,28.
[3]MENG CHEN,BARUGAHARE JAVILLA,WEI HONG,et al.Rheological and interaction analysis of asphalt binder, mastic and mortar[J].Materials (Basel),2019,12(1):128.
[4]ANTUNES V, FREIRE A C, QUARESMA L, et al. Evaluation of waste materials as alternative sources of filler in asphalt mixtures[J].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17, 50: 1-13.
[5]馮明杰. 鋼渣填料對花崗巖瀝青混合料性能增強的機理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22.
[6]姚立陽,高文英.拜耳法赤泥做填料對瀝青混合料性能影響研究[J].公路工程,2021,46(5):156-162,196.
[7]孫家瑛,任傳軍.鋼渣微粉對瀝青混合料性能影響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6):17-19.
[8]李鴻軻,梁鐸,肖志峰,等.鋼渣粉性能表征及其對瀝青混凝土水穩(wěn)定性能的影響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20,44(3):536-540.
[9]TANYIQIU,LIXIAOLIN.Evaluation Indices of Interaction Ability of Asphalt and Aggregate Based on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12,27(5):979-985.
[10]PALIERNE JF.Linear rheology of viscoelastic emulsions with interfacial tension[J].Rheologica Acta,1990,29(3):204-214.
[11]BAODONG XING,WEIYU FAN,CHUANYI ZHUANG,et al.Effects of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 powder fillers o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asphalt mastics at high and medium temperatures[J].Powder Technology,2019,348:33-42.
[12]ZHANG J, LIU G, ZHU C, et al. Evaluation indices of asphalt-filler interaction ability and the filler critical volume fraction based on the complex modulus[J]. Road Materials and Pavement Design, 2017, 18(6):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