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廣輝
高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本文旨在探討優(yōu)化高中語文教學的方法,幫助教師高效地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本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高中語文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則提出有效的開展策略,具體包括緊扣單元目標,創(chuàng)設任務驅動性問題;分化解決難題,建構單元整體性探究;規(guī)劃與實踐,把握“整體”與“單篇”的關系;及時反饋結果,實現單元整體化評價。
高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同一單元內的知識點、技能和情感認知緊密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以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整體把握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注重理論知識點的講授,忽略了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開展。本文著眼于實際問題,從教學實踐出發(fā),探索高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策略,以幫助教師更快地適應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方式,更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一、高中語文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性
高中語文作為一門文學和語言藝術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等方面的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會將一段時間內的教學內容統(tǒng)一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并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教學,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熱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其次,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會將教學內容分為不同的板塊,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進行教學,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掌握。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大量閱讀、分析、思考和寫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文本或文化課題等素材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增強學生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例如,在教學《論語》時,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以及如何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等問題。
最后,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單元教學”對教師的語文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要求更高。這種新的課程編排與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建立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學科核心內容之間的關系,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選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內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學習目標、設計學習活動、開展課堂教學、進行學習評價。因此在單元整體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不斷優(yōu)化和改進教學方案,不斷反思和總結教學經驗,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二、高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開展策略
(一)緊扣單元目標,創(chuàng)設任務驅動性問題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開展單元整體教學,任務驅動性問題的創(chuàng)設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問題的引領,學生將更主動積極地探究和學習,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緊扣單元目標來創(chuàng)設任務驅動性問題呢?下文結合高一上冊第四單元的“家鄉(xiāng)文化生活”這一主題進行分析。
首先,明確單元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單元目標是貫穿始終的,任務驅動性問題也應該圍繞單元目標展開。以“家鄉(xiāng)文化生活”為例,單元目標可以設定為“了解和感受家鄉(xiāng)的文化底蘊,提高對家鄉(xiāng)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一目標是本單元教學的核心,也是任務驅動性問題創(chuàng)設的基礎。
其次,根據單元目標創(chuàng)設問題。任務驅動性問題應該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和可操作性。在“家鄉(xiāng)文化生活”這一主題下可以創(chuàng)設以下問題:家鄉(xiāng)文化有哪些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現象?家鄉(xiāng)文化是如何影響你的生活和價值觀的?如何向外地朋友介紹你的家鄉(xiāng)文化?通過哪些方式可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家鄉(xiāng)文化?這些問題都是緊扣單元目標的,既能引導學生探究家鄉(xiāng)文化,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力。
最后,設計任務和展示形式。任務的設計應該能夠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究,展示形式應該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思考成果。在“家鄉(xiāng)文化生活”這一主題下,可以設計以下任務和展示形式。
(1)收集家鄉(xiāng)文化現象圖片并寫一篇文字說明。展示形式:制作海報。
(2)寫一篇以“家鄉(xiāng)文化影響我的生活”為主題的隨筆。展示形式:朗讀和發(fā)表。
(3)組織一次家鄉(xiāng)文化推廣活動。展示形式:活動現場照片和視頻。
這些任務和展示形式既具有針對性,又具有啟發(fā)性和可操作性,能夠引導學生全面探究和體驗家鄉(xiāng)文化。
(二)分化解決難題,建構單元整體性探究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建構單元整體性探究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水平往往存在差異,因此教師要采用分化教學策略來解決難題,以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單元整體探究中。分化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旨在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水平。在語文教學中,分化教學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實現。
(1)利用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包括圖表、視頻、實物、案例等,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和感知方式。同時,提供多樣化的任務和活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寫作、演講等,以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2)設計不同難度的任務,以滿足學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簡化版本的文本,或提供具體的指導和支持,幫助他們理解和應用知識。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更高難度的任務,或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和探究,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3)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以促進合作與互動。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觀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以高一下冊第八單元《諫太宗十思疏》和《答司馬諫議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分化教學。首先,利用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如展示太宗的畫像、播放歷史紀錄片、引導學生思考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其次,對難以理解的句子或篇章,教師可以提供詳細的解釋或直接引導學生查閱詞典和其他參考資料。對優(yōu)等生可以提出更高階的問題,例如,如何將文中的思想運用于現代社會?如何更好地借鑒歷史?最后,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辯論、寫作等活動,促進學生之間合作與互動。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諫太宗十思疏》中提出的思想,探討其對當時社會的意義和對現代社會的啟示。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指導,幫助他們參與討論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展開深入研究,如閱讀相關的歷史文獻、探究太宗思想的發(fā)展歷程等。
通過分化教學策略,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在整體性探究中充分參與和表現,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同時,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語文教學中得到真正的收獲??傊?,在語文教學中,分化教學是一種有效的策略,可以幫助教師實現單元整體性探究的教學目標。在實踐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群體和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分化策略,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
(三)規(guī)劃與實踐,把握“整體”與“單篇”的關系
在高中語文單元整體閱讀教學中,處理好“整體”與“單篇”的關系,需要教師既注重宏觀規(guī)劃,又注重微觀實踐。從宏觀層面來說,教師需要對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規(guī)劃,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為學生提供一個整體的教學框架。同時,教師需要在規(guī)劃教學內容時注重多元化,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群體閱讀等方式,提升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然而,單純的宏觀規(guī)劃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要注重微觀實踐,即精細研讀單篇文章。只有仔細分析單篇文章,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意義和內涵。同時,在精細閱讀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思辨,挖掘文本更深層次的意義和價值。
因此,對高中語文單元整體閱讀教學,教師既要有宏觀規(guī)劃,又要有微觀落實,只有這樣,才能讓整體與單篇之間的關系得到更好的處理,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更多收獲。
(四)及時反饋結果,實現單元整體評價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為了實現單元整體評價,及時反饋結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下文結合高三下冊第二單元中的《阿Q正傳》《邊城》《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再別康橋》幾篇課文分析如何實現單元整體評價。
首先,及時反饋結果是單元整體評價的關鍵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如課堂小測、課堂作業(yè)、課后作業(yè)等,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具體課文,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來實現單元整體評價。
比如,對《阿Q正傳》這篇課文,可以通過分析阿Q這一角色的形象、探討阿Q精神對人物性格和社會意義的影響等方式進行教學評價;對《邊城》這篇課文,可以通過分析人物形象、討論文化與生態(tài)的關系等方式進行教學評價;對《大堰河——我的保姆》這篇課文,可以通過討論家庭教育、女性角色、社會變革等話題進行教學和評價;對于《再別康橋》這篇課文,可以通過分析詩歌結構、探討詩歌意義等方式進行教學和評價。
其次,評價方式也是實現單元整體評價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如成績單、課堂表現、作品展示等。
這些評價方式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需要注意的是,單元整體評價不是一項獨立的工作,而是與課程整體規(guī)劃、教學設計、評價標準等方面密切相關。
比如,教師實施本單元整體性評價時,就要結合單元大概念“從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關注當代文學”設計大單元教學計劃:首先,進行問題分組閱讀,理解所選作品在內容與形式方面的特點;其次,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方法用來鑒賞身邊的當代文學;最后,讓學生完成大單元情境任務:有人說中國當代文學內容繼承了古代“文章合為時而做”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形式上則是不斷地突破與創(chuàng)新,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
在完成課程整體規(guī)劃與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教師再結合具體內容設置評價標準:學生在分組閱讀中的具體表現(學習態(tài)度、質疑精神、批判思維等);學生在閱讀中針對作品內容與形式方面特點的認知程度;學生利用所學方法鑒賞當代文學的情況;學生大單元情境任務的完成度等。這些都屬于評價標準的具體細則,教師則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制定評價維度,使大單元整體化評價流程更全面、系統(tǒng)、完善。
只有在課程整體規(guī)劃和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單元整體評價。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理念,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將以講授知識為中心的課堂變成以學習和探究為中心的課堂,使課堂成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主陣地。在實施這種教學策略時,教師要充分準備,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反饋。此外,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當然,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對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必須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充足的知識儲備和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所以,單元整體教學對學生自學環(huán)節(jié)的要求更細、更具體,這樣單元整體教學才不會成為“空中樓閣”。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