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佩佩
摘? ?要:以人教版必修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為例,教師嘗試通過對教學起點和學習任務進行分析,分析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教學使能目標和終極目標之間的關系,從而確定教學重難點和教學策略,設計學生活動,形成教學設計。
關鍵字:高中化學;任務分析;教學設計;氧化還原反應
任務分析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是指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明確教學的目標,分析學習結果的類型,確定學生的起點能力,分析清楚學生的起點能力、使能目標和終點能力的先后順序,選擇最為合適的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任務分析的方法是將問題由難轉易、化繁為簡,讓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夠接受,并且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提高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水平。
1? ?“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任務分析
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內(nèi)容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任務進行分析,主要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認知層次和概念的認知關系,分別有圖1和圖2的關系。
2? ?“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起點分析
2.1? 學生認知起點分析
學生起點能力的調(diào)查以人教版必修一“氧化還原反應”第一課時為基礎展開。筆者通過教師訪談和學生調(diào)查分析,得到表1中結論,確定本節(jié)課認知理論起點。
2.2? 使能目標及其關系分析
氧化還原反應的終極目標是從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分成圖3中兩個目標:概念和實質。
概念目標分解的使能目標分別是:判斷常見物質的化合價(使能目標1)、從化合價變化角度判斷氧化還原反應(使能目標2)。使能目標1是學生已具備的知識起點,只需稍作補充即可。實質目標為兩個使能目標:從化合價變化角度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和理解化合價變化與電子轉移關系(使能目標3)[ 1 ]。
3?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策略分析
根據(jù)起點能力和使能目標的分析,確定本節(jié)課的難點為從電子得失(或電子對偏移)角度理解氧化還原反應,能從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角度判斷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谝陨想y點,提出的教學策略:增加直觀的教學演示便于學生理解、通過訓練提升抽象思維能力。由于初次接觸氧化還原反應的各種概念,需要通過經(jīng)典的例題讓學生從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同時去全面定義,結合“雙線橋”從多種形式展示氧化還原反應,通過習題練習幫助學生熟悉并能初步運用這些化學用語。
4?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詳見表2。
5? 結束語
通過對學習任務的分析,分析學生的教學起點,分析終點目標和起點能力及使能目標之間的關系,制定出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通過任務分析理論確定的學生起點能力,符合學生分析知識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基本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能目標的呈現(xiàn)符合知識的建構規(guī)律,遵循學生的認知發(fā)展[ 2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高,知識掌握好,但是,在課后訪談中,也明顯發(fā)現(xiàn)有兩個問題:(1)教學策略和學生活動設計需要進一步完善;(2)對學生的潛在能力判斷不夠準確。教學的準備和設計不可能在課堂中做到面面俱到,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和智慧處理突發(fā)的問題,也需要隨時根據(jù)學生課堂反饋,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學生活動設計、作業(yè)布置,甚至可能要對教學目標和知識的重難點進行及時的調(diào)整。如此,教學的有效性才會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不斷被激發(fā),從而達到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 楊樂.任務分析理論在化學教學設計中的應用研究:以“離子反應”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2] 郭孝培,袁新影,董雄輜,等.任務分析理論在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廣東化工,2017(6):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