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黃山市屯溪第二中學
吳虹平
高中歷史非選擇題是高中歷史考試中的重要題型,占據的分值和比例都較大,是考試取得高分的關鍵。高中歷史非選擇題考查同學們的歷史學科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同學們可以遵循“科學審題、提取有效信息、規(guī)范表達”的方法進行解答,這樣可以提高效率和準確率,提高讀題、審題、答題的能力。
審題是解答試題的第一步,只有進行審題才能夠明確答題的方向。在高中歷史非選擇題中,設問往往決定了考查范圍和答題方向。因此,同學們要認真審題,抓住設問中知識的考查范圍。同學們還要明確答題的方向,了解題干中提到的關鍵詞語。
【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楚國地廣而有“川澤山林之饒”,然商業(yè)不發(fā)達,故“亦亡(沒有)千金之家”。到了戰(zhàn)國中期,楚國“大臣太重,封君太眾”,他們“上逼主而下虐民”,以致“貧國弱兵”。楚國曾受到三晉的進攻,吃了敗仗。公元前386年,楚悼王任用吳起主持變法。
吳起變法限制舊貴族,改變世襲的分封制?!皬U公族疏遠者”,對封君的子孫“三世而收爵祿”,減削官吏的祿序,精減裁汰“無能”“無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貴人往實廣虛之地”。還提出了“使私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茍合、行不取茍容、行義不顧毀譽”。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吳起變法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吳起變法的積極作用。
解析:通過審題,我們能夠知道該題的時間信息為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386年,楚國吳起主持變法。設問要求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吳起變法的背景和積極作用。第(1)題考查吳起變法的背景。在解答時,要注意從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回答。第(2)題考查吳起變法的積極作用。作用是指某一事件對其他事物產生的影響或效果,要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考慮。該題限定了積極作用,就考慮該方面即可。積極的影響也要從范圍、時間兩大方面來考慮,范圍包含國內和國外,時間包括直接影響和長遠影響。
在知道設問之后,就要帶著問題認真閱讀材料,要邊看邊畫,將材料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關鍵信息畫出來,方便下一步分析。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還要回憶所學過的有關史實,進行對比和聯(lián)系。
還以上題為例,我們可以了解到:吳起變法時期為戰(zhàn)國時期,聯(lián)系所學的知識可知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諸侯爭霸、戰(zhàn)爭四起的時期,社會較為動蕩。當時改革之風盛行,這是吳起變法的時代背景。經濟和自然方面,楚國地域廣闊,物產富饒,但是商業(yè)不發(fā)達。政治方面,楚國的舊貴族勢力強盛,上逼主下虐民,是國力衰微的重要因素。軍事方面,楚國曾吃了敗仗。通過以上分析就能夠了解戰(zhàn)國時期楚國面臨的國內外背景。第(2)題要求分析吳起變法的積極作用。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可知,吳起變法限制了舊貴族,改變了分封制,打擊了舊貴族勢力。將“無能”“無用”和“不急之官”派往國家各地,充分發(fā)揮“地廣”和“川澤山林之饒”的作用,這樣一來極大開發(fā)了土地,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政治上使得吏治清明,鞏固了新生的地主政權。楚國不斷強盛,也使其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增強。
僅僅學會讀題、審題是遠遠不夠的,答題的最后一步是將答案規(guī)范清晰地寫到試卷上,這就要求同學們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和概括能力。在將答案寫到卷子上之前,首先打個腹稿,將分析出的歷史信息進行整理和歸類。最后,使用準確且恰當?shù)臍v史學科語言進行表述。
上述例題答案如下:(1)商業(yè)不發(fā)達,國力落后;戰(zhàn)國時期,諸侯崛起,爭霸戰(zhàn)爭頻繁,面臨其他諸侯國威脅;改革之風盛行;貴族勢力強大。
(2)打擊了舊貴族勢力;有利于土地的開發(fā);有利于吏治清明;鞏固了新興地主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