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更加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盡早積累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yǎng)集體意識及協(xié)作、合作能力……使他們在演唱表現(xiàn)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备鶕?jù)這一教學理念我探索此教學實踐與研修的重點。
一、加強班級合唱教學之理論學習
首先,我學習了教育部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22年版)》等相關文件材料,同時還通過網絡對維爾特中國指揮大師班等系列進修學習。音樂課程標準指出:七至九年級學生要能夠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積累演唱經驗,進一步感受合唱的藝術魅力;學習基本的指揮圖式、能對指揮的起、止、表情等手勢做出正確的反應。世界上許多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都將學校的合唱教育活動,當成培養(yǎng)學生高尚情操和團隊精神的一項重要教學工作來對待。因此,大力開展合唱教育活動,特別是打好班級合唱活動的基礎,對于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有著重要意義。
二、確定合唱教學團隊建設之任務
在實施班級合唱教學研究的過程中,我認為要求教師要具備必備的能力:要有敏銳的聽覺能力、訓練能力和指揮能力。既要能夠教好多聲部合唱曲,還要具備指揮多聲部合唱作品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大量聽作品的前提下去研究作品、挖掘作品,去觀摩優(yōu)秀的指揮教師、專家、影像資料去學習、模仿。通過參加合唱指揮國際大師班、團隊研修的培訓學習,不斷地學習中領悟、體會指揮動作一定要簡單明了,不能太過繁瑣花哨,動作要簡單清晰,每一個點的強弱,每一條線的感覺都牽動著合唱者的聲音才能發(fā)揮指揮的有效作用。
三、深入班級合唱教學之實踐
班級合唱教學的實踐要從備課、說課、上課、反思、評課以及課件制作等方面入手,同時需要根據(jù)教學對象的不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7~9年級的學生們進入變聲期和生理變化比較顯著的年齡階段,部分學生有時候不愿意張嘴唱歌。所以,有時候會把多聲部作品改為單聲部進行教學。訓練學生統(tǒng)一聲音是教師首先要做到的。這時候千萬別放棄別著急,哪怕從輕聲演唱到大聲演唱、從弱到強,讓學生習慣你的課堂有歌聲,然后在慢慢進入簡單的和聲練習最后到全曲的合唱循序漸進。要對學生一點點的進步給予認可,要發(fā)揮班級音樂特長生帶動其他學生進行演唱。
我們還可以運用豎笛來輔助教學,豎笛音色柔和明亮,吹奏簡單,能有效的輔助音準、氣息和旋律的練習。
四、展示班級合唱之多種形式
輪唱是學生進入合唱最簡單有效的一種演唱形式。設計的時候開始要采取一個樂句的輪唱再逐步到整首作品的輪唱。如:歌曲《青春舞曲》中我們從歌曲的第二部分“別的那呀呦”開始一拍子輪唱,開始時不一起結束,當唱的比較熟練時到歌詞“不回”的地方讓第一聲部唱兩遍統(tǒng)一結束。當學生有了簡單的輪唱能力后自然離演唱和聲就走近了“一步”,也對合唱形式產生興趣,這樣就可以繼續(xù)引導他們向合唱前行。我在研修的時候演示了很多種不同方式的輪唱效果,然后選出可行的科學的段落,這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們就不會隨意地去設計輪唱,避免不科學地演唱。同時給歌曲做一些小的藝術加工和處理不僅能夠增加演唱的趣味性還能夠提高學習演唱的積極性。例如:合唱《拉庫卡拉查》這一作品的第二部分弱拍進入歌詞“拉庫卡拉查”以及填詞上的都有很大難度,我采用了做簡單律動的同時進行說唱,進一步把這個說唱為第一樂段旋律伴奏。這一形式讓學生耳目一新,增添了學習樂趣,同時這樣的課堂也真正地做到了“教學有趣、教學有效、教學有理”。
我對合唱教學的努力希望能夠使音樂伴隨著學生們一起成長,培養(yǎng)他們全面發(fā)展,讓他們能夠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發(fā)展彼此的合作能力,能夠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fā)展并讓他們感受到一個五彩繽紛的聲音世界。我要帶著孩子們“用心歌唱,用愛教學”。